摘要:通過問卷調(diào)查考察全面三孩政策實施后浙江省育齡女性的生育現(xiàn)狀及生育意愿,并進一步探討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浙江省育齡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比例最高,三孩生育意愿比例極低;三孩生育政策的放開并未在短期內(nèi)顯著提升女性的生育意愿。不同年齡和不同學歷的生育影響存在顯著差異,25歲以下的青年女性選擇“不生育”所占比例最高,研究生學歷以上的女性三孩生育意愿比例最高。經(jīng)濟壓力、夫妻感情好壞和同齡人生子狀況是影響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對此,建議探索推廣靈活辦公模式,出臺鼓勵育齡女性靈活就業(yè)、居家就業(yè)政策措施;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創(chuàng)建“育兒友好”的整體環(huán)境;針對新青年心理發(fā)展特點塑造積極的婚戀觀念,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
關(guān)鍵詞:三孩政策;生育意愿;生育行為
中圖分類號:C9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21-0143-04
A Study on Women’s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al Choices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Three-Child Policy
— 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Zhejiang as an Example
Chen Liuyue
(Party School of Q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Quzhou 324000)
Abstract: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the fertility status and fertility intentions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hree-child policy,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ertility intentions.The analysis found that: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Zhejiang Province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intentions to have a second child,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intentions to have a third child is extremely low; the relaxation of the third-child policy h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omen fertility intentions in the short term.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ertility impact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Young women under the age of 25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choosing “not to have children”, while women with graduate degrees or above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willingnes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Economic pressure, the quality of marital relationship, and the childbirth status of peer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ertility intentions. In this regard, it is suggested to explore and promote flexible working models, and introduc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at encourage flexible and home-based employment for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to enhance the inclusiveness of fertility policies and create an overall “child friendly” environment; to shap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concepts of marriage and love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order to foster a child-friendly social atmosphere.
Keywords: three-child policy; fertility intentions; fertility behavior
當前我國人口結(jié)構(gòu)正在經(jīng)歷重大轉(zhuǎn)變,人口主要矛盾由總量壓力轉(zhuǎn)變?yōu)榻Y(jié)構(gòu)性挑戰(zhàn)。2023年我國總?cè)丝诒壬夏昴p少208萬人,自然增長率為-1.48‰①,這主要歸因于近年來不斷降低的生育水平。對一個人口群體的平均生育意愿而言,少于兩個孩子即“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意愿”,低于1.6以下屬于“超低生育意愿”[1]??偤蜕?.5左右是一條“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下降到1.5并且持續(xù)一段時間,就會產(chǎn)生“自我強化機制”,即通過人口學、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等三個方面機制反饋強化,使生育率進一步降低并且難以回升,由此可能進入“低生育率陷阱”[2]。2011年以來我國總和生育率一直徘徊在1.5—1.8之間[3],2020年起連續(xù)四年均低于1.5,2023年僅為1.09。
持續(xù)的低生育水平引發(fā)了少子化、老齡化的問題與挑戰(zhàn)。一方面,我國出生人口持續(xù)減少。2023年末全國出生人口僅為902萬,出生人口數(shù)量連續(xù)八年下降。另一方面,老齡化程度持續(xù)加深。2023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 697萬人(占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 676萬人(占15.4%),根據(jù)聯(lián)合國標準,我國已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因此,提高生育水平以順利跨越“低生育率陷阱”、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議題。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wù)院正式頒布《關(guān)于優(yōu)化生育政策"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三孩政策,這是針對我國人口形勢做出的重要政策響應(yīng)。那么,全面三孩政策能否有效“釋放”生育需求、提升生育水平?
從已有研究看,僅采取鼓勵性的生育政策對提升生育意愿的作用是有限的,如短期內(nèi)城市女青年的生育意愿并沒有因全面三孩生育政策而顯著提升[4]。為了提高育齡群體生育意愿,許多城市發(fā)布了生育配套激勵措施,其中既包括深圳、杭州、鄭州等千萬人口城市,也包括攀枝花、衡水、衢州等中小城市。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2024年1月全國約有35個城市或地區(qū)出臺相關(guān)生育支持政策。浙江作為首個共同富裕示范區(qū)建設(shè)試點,為全國實現(xiàn)共同富裕先行探路,需更加重視人口發(fā)展問題。因此,本研究著重調(diào)查浙江女性生育現(xiàn)狀及生育意愿,同時深入探究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以期為生育政策優(yōu)化調(diào)整提供參考。
一、研究設(shè)計
(一)數(shù)據(jù)來源
2023年4月在浙江杭州、溫州、衢州等地進行隨機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是18歲以上居民,回收有效數(shù)據(jù)1 614份。其中,育齡女性共1 022人,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占16.6%,高中或職高占29.5%,??苹虮究普?2%,研究生及以上占1.9%。總體而言,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自變量
個體特征自變量主要包括年齡和學歷。年齡分為18—25歲、26—30歲、31—35歲、36—40歲、41—45歲等,共篩選出863份樣本,學歷分為大專及以下、本科和研究生。生育意愿不僅受養(yǎng)育成本、撫育時間和精力、母職懲罰、長輩支持等個體因素和家庭因素影響[5],同時還受社會方面的影響[6]。因此,將生育意愿影響因素自變量歸為8個,分為社會、家庭及個人層面。選項采用五點式量表,表明所描述條目對受訪者生育意愿的影響程度。
(三)因變量
因變量包括“生育現(xiàn)狀”“生育意愿”及“三孩生育意愿”?!吧F(xiàn)狀”主要了解調(diào)查人群中的生育狀況,選項分別是“未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并與其理想生育意愿進行對比?!叭⑸庠浮敝饕ㄟ^問題“全面三孩政策放開后您是否有生育三孩的意愿”進行考察,選項為“是”或“否”。
二、研究結(jié)果
(一)總體結(jié)果分析
從當前受訪女性的生育現(xiàn)狀看,選擇未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的人數(shù)比例分別是16.5%、35.6%、46.3%、1.6%。被調(diào)查者認為比較理想的子女數(shù)量的人數(shù)比例,分別是3.5%、15.2%、75.6%、5.8%。生育現(xiàn)狀與理想子女數(shù)存在一定差距,這主要體現(xiàn)在二孩數(shù)量上,二孩的實際生育數(shù)遠低于理想生育數(shù)。不打算生育(無孩)的樣本數(shù)據(jù)較少(占3.5%),與實際未生育人數(shù)(16.5%)相比,說明僅有部分女性打算不生育。三孩及以上的理想生育數(shù)和實際生育數(shù)都比較低。
年齡和學歷在生育現(xiàn)狀和理想子女數(shù)上存在顯著差異(見表1)。從年齡看,二孩生育率最高的年齡階段是36—40歲,達68.9%,而理想生育數(shù)為81.7%,兩者差距僅為12.8%。認為生育數(shù)量在三孩及以上最理想的最高占比是41—45歲人群(9.2%)。二孩生育意愿隨著年齡的減少而下降,25歲以下女性無論是整體生育意愿或是愿意生育子女的數(shù)量,都顯著低于35歲及以上女性群體。25歲以下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僅有45.1%,更多認為生育1個子女是理想的選擇(37.3%),有15.7%認為不生育最為理想。從學歷看,高中以下的二孩生育意愿均達到80%以上,而專科及以上學歷的二孩生育意愿平均達到69%。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逐漸下降[7]。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生育數(shù)量在三孩及以上最理想的最高占比是研究生以上群體,達10.5%,值得進一步討論。
(二)對“三孩”政策的看法和態(tài)度
當被詢問“是否了解近來國家的三孩生育政策”,30%對全面三孩政策相當了解并對此政策有所分析,49.7%有所了解但不知曉詳情,只有20.3%基本或完全不了解。關(guān)于“對國家放開三孩生育政策的態(tài)度”,30%表示非常支持,66.3%持無所謂態(tài)度,有3.7%認為政策力度還不夠,希望能夠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持三孩生育意愿的只占8%,92%明確表示沒有生育三孩的意愿。同時,“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整合課后輔導機構(gòu)”“給予生育經(jīng)濟補貼”“發(fā)展幼兒托育機構(gòu)、完善幼兒托育管理方法”等是受訪者最希望國家出臺的政策。
(三)生育行為的影響因素
影響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分別是“養(yǎng)育孩子成本”“家庭生活質(zhì)量”和“有無祖輩幫助”(見表2),影響程度得分從個人層面、家庭層面到社會層面遞減,這表明個體層面對生育意愿的影響更加凸顯,而社會層面對生育行為的影響有所限制。
下面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考察育齡女性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將上述影響因素得分作為自變量,將“理想生育意愿”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家庭傳統(tǒng)觀念”“家庭生活質(zhì)量”“國家生育政策”“有無祖輩幫助”等5項并不會對生育意愿產(chǎn)生顯著影響。將其剔除后再建立回歸方程,結(jié)果如表3所示?;貧w模型通過F檢驗(F=6.514,p=0.000),所建立的回歸方程有效?;貧w方程如下:理想生育意愿=2.870+0.048*養(yǎng)育孩子成本-0.106*夫妻感情好壞+0.036*同齡人生子狀況。根據(jù)回歸分析結(jié)果,育齡女性的生育意愿與育兒經(jīng)濟成本、同齡人生子狀況和夫妻感情好壞密切相關(guān)。對“養(yǎng)育孩子成本”和“同齡人生子狀況”影響因素評分越高的女性,其生育意愿越高,而對“夫妻感情好壞”影響因素評分越高的女性,其生育意愿越低。這表明生育意愿越高的女性,對養(yǎng)育成本和同齡人生子狀況的影響越重視。養(yǎng)育成本成為決定育齡女性生育意愿的關(guān)鍵性因素,周圍同齡人的生子狀況也會影響育齡女性的生育意愿。意外的是,認為夫妻感情好壞對自己影響越低的女性,其生育意愿反而越高。
三、結(jié)論與建議
現(xiàn)階段育齡女性生育數(shù)和理想子女數(shù)均主要為1—2個,她們對國家三孩政策較為關(guān)注,但三孩生育意愿比例極低,三孩生育政策的放開并未在短期內(nèi)顯著提升女性的生育意愿,這一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與國內(nèi)學者已有研究結(jié)果相符合。
經(jīng)濟壓力、夫妻感情好壞和同齡人生子狀況是影響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從結(jié)果來看,育齡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并不低,但受經(jīng)濟壓力、精力不濟等各方面因素影響,未能轉(zhuǎn)化為實際生育行為。因此,推動更多家庭或女性做出二孩生育決定是推動生育率上升的主要關(guān)鍵。沒有祖輩支持,單靠夫妻雙方(特別是雙職工家庭)照顧多個孩子不管是對女性個人或是家庭而言,都是較大的負擔。探索推廣居家和辦公室結(jié)合的靈活辦公模式,出臺鼓勵育齡女性靈活就業(yè)、居家就業(yè)政策措施,從而解決孕期和哺乳期、幼兒撫養(yǎng)期女性的工作困難和擔憂,有利于釋放二孩生育意愿。
從社會層面看,政府需要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創(chuàng)建“育兒友好”的整體環(huán)境。生育是件大事情,生育決策需要家庭和個人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共同參與。當前許多家庭存在父親育兒參與度不高的情況,育兒過程中的身心疲累,使得青年女性再生育意愿大大降低。此外,“同齡人生育狀況”也會影響到育齡女性的生育決策。對同齡人的生育狀況越敏感的女性,其生育意愿也越高。對不同年齡和學歷層次的女性,政策應(yīng)有側(cè)重點。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研究生學歷群體中認為三孩及以上最理想的比例最高。對于高學歷女性來說,學歷的提高和職場的打拼會使女性生育決定更延后,但一旦具備成熟的經(jīng)濟條件和家庭環(huán)境,也會具備更高的生育意愿。
從個體層面看,25歲及以下青年女性不愿生育比例高達15.7%,這意味著,針對青年心理發(fā)展特點塑造積極的婚戀觀念,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或許是破解低生育率的另一個關(guān)鍵。隨著教育水平和經(jīng)濟地位的提高,女性更加強調(diào)自我實現(xiàn)和個人自由,婚戀觀和生育觀發(fā)生較大轉(zhuǎn)變,表現(xiàn)為推遲結(jié)婚或不結(jié)婚、推遲生育甚至減少生育、不生育等。青年女性對生育過程所需面對的問題(如懷孕期身材變形、生育痛苦等)懷有恐懼心理,對于已婚未育女青年需給予更多心理引導,以幫助和支持她們順利渡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參考文獻:
[1]吳帆.生育意愿研究:理論與實證[J].社會學研究,2020(4):218-240,246.
[2]LUTZ W,SKIRBEKK V.Policies Addressing the Tempo Effect in Low Fertility Countries[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5(4):699-720.
[3]陳衛(wèi).中國的低生育率與三孩政策:基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人口與經(jīng)濟,2021(5):25-35.
[4]邱幼云.三孩新政下城市已婚女青年的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三個理論假說的中國檢驗[J].中國青年研究,2022(3):22-30,21.
[5]李曉巍,付玉蕊.生還是不生?影響中國女性生育意愿的成本因素[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6]曹獻雨,睢黨臣.“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差異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19(5):100-110.
[7]王學義,王春蕊.稟賦、場域與中國婦女生育意愿研究[J].人口學刊,2011(1):3-9.
作者簡介:陳柳月(1986—),女,漢族,廣東湛江人,中共衢州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干部心理健康。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