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去了一趟江西省鉛山縣,參觀了當地古人建造的“白菜碑”。經人介紹,方知這座“白菜碑”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立足白菜碑下,品味“白菜之味”,深感其有啟迪黨員干部走好人生路的意義。
這座白菜碑,是在明代萬歷年間由江蘇省句容縣人笪繼良出任江西鉛山縣令時而建造的。1616年春季正遇饑荒,一天笪繼良忙完公務,讓人取來一方長四尺、寬二尺的青灰石板,在上面畫了一株葉肥梗厚根粗的大白菜。身邊人不解,笪繼良一笑過后,在石上題寫“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并把它立在縣衙門口。
笪繼良任職9年,為官清廉、體恤下情,關愛百姓,造福鄉(xiāng)梓,時人感其德、驚之績。這一切正如史學家馬寅初所說,官者當立白菜碑,時刻警醒自己,也明示于百姓,用一顆白菜為官為政,才能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做官。
一是白菜葉有淡汁之味,官員從政應立足官之淡位,有一顆親民赤子心。
品味白菜汁,在口中會升騰一種淡味之質。這種淡味,是一種純樸、純凈、純真、純潔之美味。白菜汁的這種淡味之質,不也應是官員品德的一種思想之美、心靈之美、行為之美、境界之美嗎?這種美,在于對官位、官權、官氣、官威的淡化,而對老百姓是一片赤子之心。
古人洪應明在論白菜的淡味中,不僅指出了菜的“蓋志以淡泊明,而節(jié)以肥甘喪也”,又指出了“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沖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后,識人生淡泊之真”;不僅指出了“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更指出了“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說明清官廉吏要以白菜葉淡泊為志、以淡位為魂,在世間才能留下清白、清政之清名。
對當今黨員領導干部來說,“清淡”是檢驗黨性的試金石。要沉心去躁、細品清淡,做到心清意重,把個人得失看輕,把黨的事業(yè)看重,把人民利益看高,做人民赤誠的兒子。當官如果不把官位看淡,居官霸道,非落馬不可。當官立淡泊之位,要“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不論官位大小、職位高低,心中無邪為人民服務,就要淡泊,世間處處是至純?!叭松教幹嗡??應以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當官一定要去掉傲氣、霸道氣,牢記“穿百姓衣,吃百姓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傲氣、霸氣、官氣的表現(xiàn)是自視清高、高傲自大、目空一切。一個人當了官走向執(zhí)政崗位,有了地位、權力、名望,但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讓人民群眾怕、畏、恐,從而使自己遠離人民群眾直至脫離人民群眾。天狂有雨,人狂生禍,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切記,切記。
所以,黨員領導干部要有白菜葉之淡味,把官位看淡、看輕、看薄,把人民群眾看高、看重、看貴,把責任看大、看急、看重。事業(yè)成功了,不趾高氣揚,不唯我獨尊;工作順利了,不沾沾自喜,不放松懈??;職務升遷了,不志得意滿,不忘乎所以。要始終把自己當成人民群眾中的一員、排頭的一兵,勤勤懇懇的勤務員,以一顆赤子之心當好人民的公仆。
二是白菜梗有素汁之味,官員從政應樹牢官之素位,有為民孺子牛品格。
品白菜梗之汁味,有滿口素味感。以白菜梗視官位,要立素位之職。什么是當官的素位?《菜根譚》中有句話解釋得很清楚:“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笔裁词撬匦??最早見于南朝宋顏延之《陶徽士誄》之語“弱不好弄,長實素心”。清代大儒紀曉嵐稱“素心”是“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富貴亦不睹,饑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此為素心者也”?!掇o?!方忉尀椋骸八匦哪诵牡卮緲阒狻!?/p>
為什么從政要有素心、立素位呢?陶淵明在《移居》中有詩曰:“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逼芬愿呱袨榫常艘运匦臑榛?。人一旦缺少了素心,則品茶而不知其性,愛山水而不知其情。安之若素,心如止水,為政做官要存素心、立素位?!八匦摹钡膶α⒚媸恰叭澬摹保叭澬摹敝赶虻氖秦澬?、花心、野心、黑心等。有“葷心”的人做官極易變成貪官、花官、馬屁官、黑心官,其結果只能是被繩之以法。人一旦缺了素心,心中雜亂、過多的私欲就會沖出思想的籬笆,破壞心靈的寧靜,成為成長的羈絆。只有克制貪念,懂得取舍,才能輕松上陣,愜意前行,也才能走得更遠跑到終點。古來圣賢多素心,人生素心不可少,“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素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素心者,人之命脈,“微官臥漢漢,素心久依依”。
心中有了白菜梗的素汁,才能坐好為官者的素位;有了白菜梗的素味,才有甘當人民大眾孺子牛的本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才能以“不須揚鞭自奮蹄”的耕耘精神干事業(yè),在為人民服務中培養(yǎng)“花朵以芳香而高雅,人生以素心為高大”的風范。
三是白菜根有苦汁之味,官員施政應扎根官之苦位,發(fā)揚焦裕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白菜根的苦汁苦味是大愛大局的情愫,是根深葉茂的養(yǎng)分,是淬火成鋼的熔爐?!犊帻S記》中寫道:“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無亦犯是也夫?”撥開時代的煙云向歷史的深處望去,有多少心術不正者倒在岸邊,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只有奮斗向上的開拓,才使彎曲的竹鞭化作筆直的毛竹。菜根苦、官位苦,只有領導干部多吃苦,群眾才能少吃苦。離開菜根之苦,一事無成;害怕吃菜根之苦,寸步難行。沒在雪域高原上干過,怎知缺氧之苦?沒在艱巨任務會戰(zhàn)中啃過硬骨頭,怎知攻堅之難?沒嘗過勞作中的酸甜苦辣,怎知擔當之重?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的為民擔當,“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獻身精神,是共產黨員的典范。
焦裕祿精神是旗幟,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是標桿,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讓我們發(fā)揚光大焦裕祿精神,鞠躬盡瘁為人民,兢兢業(yè)業(yè)獻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