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jié),石榴掛滿枝頭,沉甸甸的果實仿佛隨時都會掙脫表皮的束縛,綻放出飽滿的晶瑩,預示著豐收的喜悅。石榴葉在這季節(jié)的交替中,悄然完成了由翠綠向金黃的蛻變,有的葉片邊緣已卷曲枯黃,隨風輕輕搖曳,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有的則不幸遭遇蟲蛀,留下了斑駁的痕跡,更添了幾分秋日的蕭瑟與蒼涼。筆者運用石雕技藝,將這份季節(jié)的韻味凝固,山石間透露出的涼意與石榴的熱烈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深遠的秋日意境(見圖)。
畫面中央,一只孤傲的八哥挺立于山石之巔,它高昂著頭顱,目光深邃,似乎在靜靜地凝視著即將成熟的石榴,又仿佛在思考著秋日的種種。八哥的羽毛被雕刻得細膩入微,每一根都清晰可見,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與風采。而石榴的枝條則硬朗而秀挺,葉片雖小,卻片片生動、輕靈飄逸,與下方粗獷寫意的山石形成鮮明對比,使整件作品在輕重緩急之間充滿了和諧與韻律。
此件作品不僅展現了石雕藝術的精湛技藝,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別樣的審美情趣。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與精準刻畫,傳達出筆者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然之美的無限向往?;B的逸趣、山石的質感,在筆者的刻畫下,躍然石上。
一、巧取自然,匠心獨運
這件石雕作品以石榴和八哥為主題,捕捉了自然界的生動瞬間。筆者運用圓雕、浮雕等傳統(tǒng)技藝,將自然元素融入作品中,展現了一種獨具匠心的藝術境界。從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筆者利用石材的天然色彩,將黃色石材雕琢成飽滿的石榴,灰黑色石材則刻畫出了八哥的靈動身影,而紅色則為山石增添了層次感。這種巧妙的色彩搭配,使得作品色彩分明,既保留了自然的原始風貌,又呈現出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效果。
二、造型獨特,別具一格
在造型上,這件石雕作品更是精雕細琢。筆者對石榴的形狀和紋理進行了精細的刻畫,使得石榴表面光滑細膩、質感十足,每一道紋理都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作品中的八哥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展翅高飛。值得一提的是,筆者還運用鏤空技法,巧妙地處理了作品中的多余部分,使得整體造型更加立體,空間感十足。
三、寓意美好,意蘊深遠
石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物,寓意家族興旺、子孫繁衍。筆者通過這件作品,傳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和諧家園的期盼。此外,八哥在民間傳說中也具有吉祥、喜慶的寓意。二者相結合,使得這件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的收藏價值。
總而言之,這件石雕作品是筆者對自然、生命和美好生活的贊美。筆者也希望每一位欣賞者能夠細細品味,感受其背后的藝術魅力和深遠意蘊。
作者簡介
張雪慧(1992—),女,福建漳州人。碩士研究生,中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主要從事壽山石文化、美術應用與藝術管理的研究。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擅長花鳥浮雕、圓雕等?,F為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工藝美術研究院研究員、全國輕工行業(yè)技術能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福建省輕工行業(yè)技術能手、福建省金牌工匠、福州市技術能手、福州市壽山石行業(yè)協會常務理事。
作品先后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鳳凰”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大賽、“中藝杯”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四大名石”作品大賽、“成功杯”全國工藝品雕刻工職業(yè)技能競賽、“閩匠杯”職業(yè)技能競賽、“經典工美”作品大賽等賽事金獎(一等獎)。作品《荷潭艷影》《荷香》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顧影有余香》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秋聲》收藏于中國壽山石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