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案例分析,探索家具造型與使用者思維之間的關系,從而簡要地闡述美學視域下當代家具的造型變化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在傳統(tǒng)思想觀念影響下,人們對于家具的使用,除了功能性之外,更加注重造型及款式的美觀性,因此如何根據(jù)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通過形式美法則的植入,凝練出具有審美共通點且具備一定造型規(guī)律與個性化的家具造型,嘗試提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家具美學觀點,是值得研究的。美是具有規(guī)律性的,美在家具造型中的體現(xiàn)也隨著具體使用形式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因而探索家具造型中的美學規(guī)律,能夠更好地創(chuàng)作出具有造型美感與深刻內涵的家具形式。
關鍵詞:美學;形式美;家具設計
一、形式美法則與家具造型
家具在特定的場景中會被人們賦予特定的價值以及使用功能,而其造型會隨著擺放位置的不同而產(chǎn)生變化。例如:在正式的場合(會議室、會客大廳等)中,家具的造型方正而穩(wěn)定,而休閑娛樂場所(餐廳、咖啡廳等)中的家具造型一般較為多樣且色彩豐富,這說明家具造型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具的使用功能,而根據(jù)不同的使用功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變化。
1.功能中的家具造型
家具的功能性是家具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家具都必須具備功能性,通過不同的功能讓使用者在使用家具時可以感受到家具制作者的理念以及通過家具造型所要傳遞的情感,因此在現(xiàn)代家具設計中,功能性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決定家具的造型(表1)。例如:坐臥類家具包括椅子、床、榻等,由于其要滿足人們坐臥的使用功能,所以在造型上,椅子多是由穩(wěn)定性較強的四條腿組成,并且配備靠背、椅墊等結構以便支撐,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常見的椅子和床等家具的造型基本不會有太大差異。由此可以看出,家具的造型由家具的功能性決定,不同的功能致使工匠在制作家具時會參考已有的造型模式進行制作,因而家具的造型往往大同小異。
2.美學中的家具造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在19世紀末開始逐步出現(xiàn)各種風格流派的設計運動,傳統(tǒng)的家具造型也在一次次的設計運動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椅子的造型不僅僅是由四條腿組成,支撐臀部的基礎結構還可以是幾何形、圓形、不規(guī)則造型等多種形態(tài),這是由于新材料的使用以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導致的?,F(xiàn)如今,家具的造型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外,更多的是集合設計師概念以及某種風格的創(chuàng)新形態(tài)(表2)。因此,家具的造型開始變得抽象且富有意象,家具中的隱喻設計也開始出現(xiàn),工匠們對于美及規(guī)律的探索也逐漸變得豐富[1]。
二、家具造型融入美學理念
1.意念合一
大多數(shù)的設計都是由人類根據(jù)自然的靈感創(chuàng)作而來的,從家具的設計靈感到家具的造型、材料、結構、色彩等,自然的概念貫穿始終,人們對于自然的認知逐步體現(xiàn)在家具造型的設計當中,人類認知自然也是探索自身生長規(guī)律以及自我意識的一種手段。對于自然的認知,通過人的大腦進行具象化加工,并形成主觀意識,進而轉換成為具有人的主觀審美及情緒的家具造型。從形式來看,人對自然的認識具有依附性及主觀性,“山水有情”“格物致知”等理念都是寄情于物的具體表現(xiàn),因此,家具等本身不具備情感的物質,在經(jīng)過藝術加工及美學理念的植入后,便具有了人們所能感知的文化內涵和形式美感。這就是家具設計中人類從自然界中抽象出來的情感及意念,也是一種視覺語言和一種美的具象形態(tài)[2]。
2.負陰抱陽
傳統(tǒng)的古典家具,比如明式家具,其由各個部件組成,通過榫卯的巧妙堆疊,使得家具看起來巧奪天工,讓人們能夠感受到整個家具的質感,也可以僅僅從局部進行觀摩,從而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正因為結構的巧妙和做工的精湛,讓明式家具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式家具代表。榫卯作為明式家具中必不可少的組合部分,成為中國家具特有的符號。現(xiàn)如今,發(fā)展出了多種樣式的榫卯,包括方形隼、雙凸隼、刀形隼、雙叉隼等,它們制作嚴謹,結構計算精準,具有數(shù)學美感。榫卯中的“負陰抱陽”哲學理念,把形而上與形而下結合起來,使很多古代家具完整、堅固地保留下來,代表了延續(xù)和繁衍,表達了華夏子孫血脈相連的深厚情感。早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已經(jīng)掌握了這種工藝。榫卯最早始于建筑結構,又影響到家具的形態(tài),是一種具有“陰陽和合”理念的造物形式。在《考工記》中重點闡述了先秦時期的用木規(guī)則以及相木方法、攻木方法、木制品評價標準等。由于木材具有易加工、材質較玉石等柔軟的特點,因此其常常被用來制作各種家具,巧妙地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造型,富有生機和活力,顯示了“陰陽合和”之道。
3.節(jié)奏韻律
沈春津在《長物志》中記載:“幾榻有變,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貴其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也。”中國傳統(tǒng)的府邸,特別是清代的宮殿、王府等,多采用中軸對稱的形式進行布局,紫禁城東西六宮中殿宇的次間,往往是休息之地,這些房屋面積較小,因此以炕、床為主,配以成套的椅子、凳子等坐具,桌、案等承具,以及櫥、柜、箱等貯藏家具。家具的擺放,因位于日常生活之處,所以會顯得稍微靈活一些。而軸對稱的布局難免會使房屋空間看起來較為嚴肅刻板,為了避免這樣的形象,會在室內穿插營造舒緩氛圍的屏風、架格等,還會配以花卉、擺件和字畫,頗有情趣。家具與陳設一道,構建了一個虛實有度、充滿節(jié)奏韻律、富有詩情畫意的室內布景。如在紫禁城樂壽堂東暖閣內,北邊墻壁的炕床形成空間主體,邊設有腳踏一只、凳子一對,一張質樸簡潔的高桌靠窗而立,暖炕正中央的炕桌上放置一件古樸的屏風。東暖閣中家具擺放的數(shù)量考究、節(jié)奏緊湊,顯得充實而富有情調,彰顯了古人在布置居室、搭配家具方面的巧妙構思[3]。
三、家具造型的創(chuàng)新要素
對于美的追求是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目標與理想境界,工匠們在進行家具設計時,基于人們在特定的年代對家具的使用及審美需求,制作出種類豐富的家具作品。不同時代對于家具功能和造型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于家具造型的創(chuàng)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1.概括
現(xiàn)代設計元素主要由點、線、面構成,這三個元素構成了家具造型最基本的形式。學會對自然界的物象進行藝術性概括,這是現(xiàn)代家具設計師所要具備的能力。具象的事物往往因其材質、肌理、結構等而體現(xiàn)出諸多細節(jié),概括則意味著要擯棄事物的細節(jié),注重凝結事物的外在形象,或者人們對于事物的第一印象,將這種對事物最初的印象以及擯棄細節(jié)的“模糊”輪廓進行重塑與加工,使其體現(xiàn)在家具的設計中。例如圖1、圖2的屏風設計,即是對我們常見的屏風框架進行扭曲與概括,并將中國傳統(tǒng)的書畫以附著的形式植入屏風的設計中,形成了框架與平面的相得益彰,具有簡潔、明朗的特點,又不失中國傳統(tǒng)文人氣息。這類家具設計不適宜使用過多的點、線、面進行裝飾,而應當注重對于家具主題的概括。
2.抽象
抽象是現(xiàn)代設計的重要手法,自18世紀末開始,西方逐步出現(xiàn)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獸派等藝術流派,其作品與歐洲古典畫作在內容上大相徑庭,但更注重對于物體的色彩表達,加入畫家的主觀情感,而非體現(xiàn)真實的物體,這樣的手法在后來影響到了設計。和具象的事物相比,抽象的事物因其獨特性及夸張性更容易被人們記住,家具設計亦是如此。抽象的形態(tài)使得現(xiàn)代家具在造型上往往比較夸張,由于加工手段的更新,出現(xiàn)了彎曲、變形、凹凸等形式。有時候家具可以是一個夸張的形象,更類似于藝術品,而非實用品。
3.凝練
對于自然界各種形象的提取,應當運用凝練法則進行設計元素的提取。在進行家具設計的過程中,由于要對各種元素進行組合,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造型不協(xié)調的問題,這是由于對于點、線、面等元素的虛實掌握不當,從而在進行設計時會出現(xiàn)各種元素相互交疊卻缺乏結構重點、缺少形態(tài)美感的情況,因此,對于元素的凝練十分關鍵。在家具設計中,將點、線、面元素進行合理組合,不應全部選用,而是要根據(jù)主題進行適當選擇。例如:用線去表達靈動的家具造型,或者用面表達家具莊重的感覺。不同的家具形態(tài)以及結構選用的設計元素也不相同,運用韻律、節(jié)奏、排列、組合、刪減等方法對設計元素進行凝練,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家具形態(tài),以此體現(xiàn)美學的規(guī)則與形式。從類型進一步凝練具有獨特性、概括性和意境的圖形,是家具造型中的抽象部分,也是體現(xiàn)家具獨特性的重要內容。在家具傳統(tǒng)形式重新構建的過程中,圖形是通過對各種視覺符號和空間結構的分析凝練而成的家具設計元素,具有簡潔性。
四、結語
家具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體現(xiàn)了歷史及文化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變遷的人類意志。隨著生產(chǎn)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功能與造型并重的家具無疑是家具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從功能中概括美、在造型中提升美,是家具設計法則之一,對于家具的美學探索及結構設計是歷久彌新的。相信隨著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和使用,未來的家具設計將會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陸秋澄,張先桃,盧朗.基于傳統(tǒng)工藝文化遺產(chǎn)材料與工藝的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設計——以“融”系列工藝產(chǎn)品設計為例[J].設計,2013(08):52-53.
[2]李硯祖.論設計美學中的“三美”[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3(01):59-67.
[3]許繼峰.現(xiàn)代中式家具和諧化設計系統(tǒng)研究[D].江南大學,2009.
作者簡介:
謝韻(1994—),女,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家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