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深耕紅色文化育人路徑,在構筑培育大國情懷和世界格局的“思政坐標系”中,以夯實“理想信念”為基準點、以“服務國事”為橫向軸、以“世界水準”為縱貫線,不斷賦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關鍵詞:青年工作;思想引領;思政坐標系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明確指出共青團要“把加強對廣大團員和青年的政治引領擺在首位”。[1]這為新征程上高校做好青年政治引領工作指明了目標要求。學校共青團要始終不忘堅定不移跟黨走、為黨和人民奮斗的初心使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構筑精神支柱,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與新時代共同成長的新青年,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一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引領青年服務中心大局,把個人理想和夢想的“小我”主動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立足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首都布局,如何為推動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首都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雙向賦能,扎根京華大地上好“大思政課”文化育人的生動課堂。身處以“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為特色的二外發(fā)展新階段,如何更有力地把青年學子動員起來,形成融入學校發(fā)展大勢的行動自覺。面對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課題,學校積極探索紅色育人模式,形成以“思想引領”為根本、構筑培育大國情懷和世界格局的“思政坐標系”,用理想信念筑牢新時代首都青年的思想根基。
夯實“理想信念”基準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1.打牢底色、鑄魂育人——“團字招牌”守好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的基本盤。面向廣大團員和青年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是黨中央交給共青團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彰顯團的政治本色、加強青年政治引領的戰(zhàn)略舉措。[2]始終樹立主題教育這塊“團字招牌”,結合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愛黨愛國教育,引導師生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心同向。創(chuàng)新開展“三會兩制一課”,通過辨析式討論、沉浸式體驗、儀式化教育等形式,聚焦主責主業(yè),實現(xiàn)重大專題、重要會議、重大紀念日的教育全覆蓋,擴大思想引領的覆蓋面、凝聚力。建設活動方便、氛圍感強、功能齊全的“紅色團日活動室”,打造沉浸式思政育人模式,增強團員青年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理論認知、筑牢信念——“青馬工程”建設理論學習思想高地。以“翔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工程和助力學生成長的堅實平臺。“翔宇青馬”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內核,融合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形式,將學與思結合、知與行結合、讀與寫結合、線上自學與線下授課結合,提升學員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選拔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作為青馬班常駐理論導師,定期召開工作研討會。制定青馬班“紅色學習書單”,帶領引導青馬大學生對經(jīng)典原著、經(jīng)典文章進行原汁原味的學習,形成學習成果150余萬字,推出讀原文學原理“梧桐朗讀者”音頻集18期?!皩W思在青馬,篤行在青馬,成長在青馬”成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線和培養(yǎng)方針。
3.有聲有色、風化于成——“青弈品牌”涵育立德樹人全過程。學校深耕“青弈品牌”建設,以“培育具有‘中國心’的國際交流青年使者”為品牌核心,樹立“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奉獻中實現(xiàn)價值”的大青年觀,逐步成為提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有機組成和重要載體,在引導青年學生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提高社會化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用好博物館、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通過組織名家宣講、文化尋訪、紅色研學等載體,組織開展富有實踐性亮點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實踐和奉獻中接受成就教育,深刻理解感受中國式現(xiàn)代化。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進入思政課堂,鮮活講述奉獻一線、保障重大活動的志愿事跡,通過朋輩同學對國家、社會的責任與擔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中國經(jīng)典·青春二外”的教育實踐平臺,每年開展“中國夢·師生唱”紅色史詩音樂會和“中國夢·青年說”國際詩歌朗誦會,用整齊昂揚的氣勢謳歌中國夢,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
畫穩(wěn)“服務國事”橫向軸,發(fā)揮重大活動育人功能
近年來,懷揣著對黨和國家的熱愛,青年大學生以出眾的專業(yè)能力和攻難克艱的精神,參與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慶?;顒?、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杭州第19屆亞運會保障等重大活動中,展現(xiàn)了首都學子獨特的青春風采和精神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利用慶?;顒蛹ぐl(fā)的澎湃熱情和強大正能量,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要總結好運用好慶祝活動的成功經(jīng)驗,不斷豐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黨大國典禮制度。”[3]學校始終堅持“聚焦聚力、穩(wěn)扎穩(wěn)打、用心用情、入腦入心”的扎實做法,抓住每一次重大活動的契機,樹立學生家國天下的理想情懷和國際視野,形成在重大活動中全面推進育人的工作體系。
1.加強黨的領導,織就“無時不在,無事不大”的思政育人網(wǎng)絡。在歷次重大活動中,學校成立以主管校領導為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由教師和學生骨干組成的工作專項小組以及由學生骨干和小組長組成的管理體系,形成責任明晰的“四位一體”工作體系。工作體系的建立,形成了縱向有高度、有抓手;橫向全方位、全覆蓋的服務保障網(wǎng)絡,努力做到“管理有層次、服務無盲點”。在服務重大活動工作中,保持24小時隨時解決學生問題的戰(zhàn)備狀態(tài),堅持“學生的事再小也是大”,織就一個涉及思政教育、心理支持等各方面的保障團隊,切實為學生們解決后顧之憂,在細微處凸顯服務保障力度。
2.凝聚思想共識,開啟“沉浸式、立體式”的場景育人模式。學校以重大活動為載體,緊扣時代脈搏,遵循“知—情—意—行”,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吸引力強、時效突出的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增強參與重大活動學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知情理、揚情緒、闊情懷、見情感”。通過組織專題黨課團課、主題報告會、觀看宣傳紀錄片等活動,以儀式教育增強參訓師生的體驗感,培育參訓師生的“愛國心”,引導青年學生以青春之己向祖國報到。組織思政課教師到學生志愿服務所在地為學生現(xiàn)場講述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將思政課堂搬到重大活動服務現(xiàn)場,有效推動志愿服務與學生思想引領的相互助力、相互融合。近年來,參與西部計劃志愿行動、“三支一扶”計劃和參軍入伍等的學生大多具有參與重大活動經(jīng)歷,繼續(xù)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
3.堅持育人本位,形成“提煉—轉化—推廣全閉環(huán)”的成果育人理念。認真總結和拓展轉化重大活動的優(yōu)異成果,建立、健全領悟好、弘揚好、傳承好、闡釋好重大活動精神的“四維”聯(lián)動機制。組建成立“青春獻給祖國”“冰雪語者”宣講團,依托高校對接的區(qū)域化團建街道社區(qū)、企業(yè)、附小、附中等共建單位,精心組織開展生動鮮活的宣講活動。推動冬奧多語宣講團入駐國際化社區(qū)、商圈開展雙語宣講活動,將講好“冬奧故事”作為加強首都國際化街區(qū)治理建設的推進器。在重大活動參與原有學生的基礎上成立學校“梧桐之子”輪滑隊與“海棠之花”合唱團,在校內外重大活動中繼續(xù)承擔演出任務。用“最亮聲音”、以“愛國底蘊”推動成果傳播轉化。
立好“世界水準”縱貫線,培育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中外人文交流使者
1.“看世界”——培養(yǎng)國際視野。聚力培育具備感知全球、理解世界、融通中外的新時代國際交流人才。舉辦“政黨外交大課堂”“國際組織大講堂”,邀請外交一線親歷者進校園、進課堂,講述大國大黨的責任擔當,強化對“中國之治”外交理論和實踐的深刻體悟。為青年搭建有共青團特色的國際交往舞臺,組織中外青年開展“共語青春”“我在北京過大年”“非遺文化進校園”等品牌國際交流活動,助力中外青年文化共融。積極組織國際學生參與“未來領袖 青春使者”等市級品牌國際青年社會實踐項目,舉辦“中外青年文藝晚會”“共語青春”等中外學生交流活動,烘托“留學二外”的活力青春氛圍?!昂L谋比珖髮W生創(chuàng)意漫畫大賽、“講好中國故事”創(chuàng)意傳播大賽等活動在二外落地生根,營造了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國際交流的新氛圍。
2.“講中國”——提升傳播能力。聚力培育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涵養(yǎng)“中國之治”自信的新時代中國故事講述者。搭建多種國際交流平臺,舉辦國際傳播力賦能訓練營,講授數(shù)字媒體產(chǎn)業(yè)的熱點知識,提升表達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能力。利用微信、視頻號、網(wǎng)站等新媒體,立體化宣傳中國式現(xiàn)代化,開展“多語種講述身邊故事”網(wǎng)絡微視頻征集,用10種語言講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獲得北京市教育系統(tǒng)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優(yōu)秀案例。持續(xù)開展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支持語言專業(yè)學生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開展“探尋非遺文化”“歷史文化調研考察”等實踐活動,雙語、多語調研報告和多語種視頻等成果產(chǎn)出精品。在志愿文化、城市治理等領域樹立共同價值,同國際社會開展青年“云對話”,共話青年發(fā)展、凝聚全球共識,輻射高校獨有的講述青年國際故事、傳播育人理念的影響力。
3.“作貢獻”——彰顯志愿擔當。聚力培養(yǎng)大力發(fā)揚志愿理念、追求志愿服務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志愿者。二外共青團聯(lián)合團市委掛牌成立北京市唯一的北京國際志愿服務基地,共承接志愿服務項目136項、參與志愿者14,730人次,服務時長超39萬小時,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服貿會、北京文化論壇等國際性、高規(guī)格志愿項目中從未缺席。組織舉辦國際志愿服務交流論壇,邀請國際組織、相關高校共同參與,為各國志愿組織代表和專家提供國際交流機會,有組織培養(yǎng)推薦優(yōu)秀志愿者赴海外開展志愿服務。學校與北京市志愿服務聯(lián)合會簽訂國際志愿戰(zhàn)略合作框架,承辦北京友好城市國際青年交流營、中韓青年交流營、金磚國家青年論壇等國際論壇。大力拓展海外實習實踐資源,通過組織出訪交流、境外訪學、國際組織實習選派等形式,拓展全球視野,提升青年全球勝任力和貢獻力,樹立青年學生心懷天下的世界擔當。
聚焦青年思想引領、高舉理想信念旗幟,是共青團工作必須準確把握的核心定位。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的立身之本,標定好為黨育人的“坐標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讓新時代青年汲取信仰力量、接受精神洗禮,自覺凝聚在黨的理想信念旗幟之下,努力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勇?lián)姑⒖爱斆褡鍙团d重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并發(fā)表重要講話[J].中國共青團,2023(12):1-2.
[2]徐長勇.牢記殷殷囑托 勇?lián)啻菏姑?推動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走深走實[J].中國共青團,2024(4):5-8.
[3]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慶?;顒涌偨Y會議在京舉行 習近平親切會見慶?;顒踊I辦工作各方面代表[EB/OL].(2021-07-13)[2024-06-04].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3/content_5624675.htm.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責任編輯:苑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