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2018—2023年日語高考寫作試題為研究材料,從主題、情境、文體、寫作要點類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出日語高考寫作試題命制的三個特征。同時,結合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在命題前、命題中、命題后存在的痛點,探索解決方法。最后,根據日語高考寫作試題命制特征及痛點解決方法,細化《普通高中日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教育部,2020;以下簡稱“課標”)所要求的高考命題路徑,進行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的路徑初探,為提高寫作試題命制質量提供思路。
研讀日語高考試題是一線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這是因為日語高考試題不僅影響著后期的階段性試題命題方向,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日常的日語教學活動。日語高考寫作作文滿分30分,平均分為個位數的題型,因呈現的有效信息量較少,給一線教師在把握命題趨勢、提高階段性試題命題質量等方面帶來了挑戰(zhàn)。截至2023年10月,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的主題維度搜索“日語高考寫作命題”可知,有五篇相關文章收錄。其中,僅有一篇文章是關于寫作命題的,這表明“日語高考寫作命題”的研究存在著難開展。少成果的情況。同時,課標也對高考命題的命題路徑等內容進行了要求。本文將以2018—2023年日語高考寫作試題為材料,對照課標的要求進行研究。分析日語高考寫作命題的特征,結合階段性命題的痛點及解決方法,基于課標要求的命題路徑,進行階段性日語寫作命題路徑的初探。
1概念界定
1.1日語高考寫作試題
該部分測試考生的日語表達能力,滿分30分。要求考生根據所給的信息,用日語寫一篇300~350字的短文。提供信息的形式有圖畫、圖表、提綱、詞組、短語、短文等。
2.2高考日語命題原則
考試與試題要以日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為試題目的;以日語學業(yè)質量水平為試題依據;以接近真實的情景為試題載體;以日語課程內容要求的六要素為試題內容。
2.3高考日語命題路徑
命題路徑是為命題者提供的具體命題思路,目的在于提高命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日語試題命制中,路徑2至5并不是絕對的先后順序,可以根據命題的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日語命題路徑示意圖(見圖1)。
2.4學業(yè)質量水平
學業(yè)質量水平是對學業(yè)質量的表現做出的分級描述。高中日語學業(yè)質量水平的分級依據是問題情境的復雜程度、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程度、思維方式、探究模式以及價值觀念的融合程度等。
3日語高考寫作試題分析及特征把握
3.1試題分析
因為課標要求的命題路徑中的測試目標指向、測試依據、測試內容均為固定要求內容,所以本文從創(chuàng)建豐富多樣、接近真實的情境的這一維度,結合常見寫作試題分析維度對2018年到2023年高考寫作試題進行分析,即從主題、情境、文體、寫作要點類型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見表1)。
3.2日語高考寫作試題命題特征
(1)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在2018年到2023年的日語高考寫作試題中,有5個試題的范疇為“生活”,分別涉及休閑生活、學習生活、學校生活、親子關系、衣食住行主題,情境分別為雨天安排、最近讀的書、交流會邀請、我家的主食。有1個試題的范疇為“社會”,主題為大眾傳媒,情境為電子書與紙質書的異同。這些范疇、主題與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社會生活經驗,不會給學生的理解和構思造成太大的負擔,利于學生發(fā)揮出真實的寫作水平。
(2)引導學生用日語表達自己的故事及想法
2018年至2020年寫作試題落腳到學生談論觀點與看法;2021年寫作試題落腳到表達邀請;2022年及2023年試題落腳到介紹自己的故事。所以,2018年到2023年的日語高考寫作試題均通過寫作要點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感想與看法,進行交流交際,這也與課標要求的寫作測試主要考查學生以書面形式傳遞與溝通信息,表達觀點、意圖和感情等方面的能力相契合。在考查語言能力的同時,還通過交流交際、對比分析等包含著對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考查。
(3)契合時政熱點
2020年的日語高考寫作試題為「紙の本と電子書籍」,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學生居家學習,廣泛使用電子教材,對電子教材和紙質教材的異同深有體會。2021年的高考寫作試題為向日本留學生寫一封中日交流會的邀請函,2021年也是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舉行,中日友好交流繁盛之際,蘇翊鳴的日本教練和喜愛冰墩墩的日本記者給中日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進了中日友好交流。2022年的日語高考寫作試題為「子供と親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時逢雙減政策推行之際,學生與家長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也產生了更多摩擦、溝通和思考。寫作試題緊扣時政熱點,也更能夠反映出考生對于社會、民生的關注程度,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
4階段性寫作試題命制痛點及解決方法
4.1階段性寫作試題命制痛點
(1)命制前——云里霧里、亂選誤選
因為大部分命題人未參加過系統的命題培訓,缺乏對不同學段學生學業(yè)質量水平的要求的把握,缺乏主題、范疇及情境的意識。容易出現測試目的不明確,測試內容不符合該學段學生學業(yè)質量水平要求的情況。
(2)命制中——表達不明、引導誤解
相對于其他題型,寫作試題字數僅有150字左右,試題信息主要通過導語及寫作要點等有限信息點呈現,而命題教師往往存在重寫作要點,輕導語的情況,容易忽視兩者對情境任務營造的重要性,這就影響了導語和寫作要點呈現任務情境的完整度、真實性,讓學生在審題理解方面產生疑問,阻礙學生真實寫作水平的發(fā)揮。
(3)命制后——要求寬泛、有失公允
作為唯一的主觀題,寫作試題的評卷也對試題的命制產生影響。完成寫作試題的命制并不意味著寫作測試的結束,后期還會有閱卷會議、閱卷和閱卷反饋等環(huán)節(jié)。而試題命制如果缺少對答卷情況的有效預測,缺少對閱卷標準的細化,僅提供最基礎的閱卷標準,就容易在雙評中出現分差大、重評率高的情況,影響評卷的公正,從而干擾命題的效度和信度。
4.2解決方法
(1)命制前——明確學業(yè)質量水平要求,進行基于范疇、主題的情境素材積累
高中日語學業(yè)質量水平是階段性評價、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對于不同學段,可以根據學情與教材提前確定考試范圍,匹配到對應的學業(yè)質量水平并及時進行基于實際的調整,確定本學段應該達到的學業(yè)質量水平,從而確定寫作命題提供依據和要求。
同時,課標教材要突出主題,語篇內容要體現人文性與實用性,呈現比較完整的交際背景與人物關系,有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所以我們可以從課標教材中獲取范疇、出題情境的靈感,進行素材的積累,結合試題命制時的時政熱點,選擇合適的主題情境,進行作文試題的命制。對于課標教材素材的積累,我們可以從范疇、主題、可選情境、可選作文題目等維度進行,示例見圖2,人教教材選必1寫作命題素材積累表(見表2)。
(2)命制中——推敲導語寫作要點,多次試測修改、呈現真實完整的測試任務
在寫作試題命制中,命題人要重視導語和寫作要點對于寫作問題情境呈現的重要作用。在邏輯聯系、遣詞造句甚至是具體事例等方面下功夫,避免考生因為對中文的理解困惑而影響日語輸出發(fā)揮的情況。同時,也要避免寫作要點要求太細導致學生寫作區(qū)分度不大的情況。
為此,命題人可以在完成初步寫作試題命制后,采用多次寫作試測的方式,通過測試者的寫作作品的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方面了解導語和寫作要點所呈現測試任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選擇非考試區(qū)域的同學段日語學生作為測試者,選取日語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測試反饋。
(3)命制后——評卷要求細致化,提供評卷案例供閱卷老師反復校正
直接性寫作測試任務的重要難題在于評分標準的確定,一般來講,寫作測試評分標準應明確區(qū)分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及其特點,等級劃分與描述應盡可能客觀,足夠細致,以避免評分時由于評分員主觀性太強而影響評分信度。在制定具體的評分標準時,除了評分方法、評分等級,還需要在不同等級對語言準確度、邏輯流暢度、文章完整度等有明確的標準。
同時,利用閱卷會議,與評卷教師一起進行不同水平試測卷的擬評,在評卷實踐中引導評卷教師內化評卷標準,提高評卷的信度。
5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路徑初探
結合日語高考寫作試題命制的三特征以及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問題的解決方法,對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路徑進行了重組、細化和拓展。具體路徑(見圖2)。
5.1重組
把核心素養(yǎng)這一測試目標指向與學業(yè)質量標準這一測試依據進行調換。先根據學段學情明確測試目的,然后根據對應的學業(yè)質量水平確定問題情境的復雜程度、對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具體要求。隨后在素材積累表中選擇合適的問題情境素材,推敲導語和寫作要點的表述,進行試題的命制。
5.2細化
在試題命制環(huán)節(jié),細化出試測環(huán)節(jié)。把測試結果與測試目的、學業(yè)質量水平、重點考查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比對,找出命題的缺失之處,調整試題。
5.3拓展
加入命題完成后的評卷環(huán)節(jié),強調評卷細則和正式評卷前的擬評,把命制、評價、改進納入命題路徑中,形成完整的試題命制閉環(huán)(見圖2)。
6結語
本文對2018—2023年日語高考寫作試題進行研究,總結出了日語高考寫作試題命制的三個特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引導學生用日語表達自己的故事及想法、契合時政熱點。同時,結合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存在的三個痛點,明確了三個解決方法:學業(yè)質量水平要求、進行基于范疇、主題的情境素材的積累;推敲導語寫作要點,多次試測修改、呈現真實完整的測試任務;評卷要求細致化,提供評卷案例供閱卷老師反復校正。之后,根據總結出的命題特征及痛點解決方法,結合課標要求的命題路徑,進行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的路徑初探。調換了命題路徑的順序,增加了根據測試目的確定對應的學業(yè)質量水平要求;從積累表中選擇范疇、主題、情境并進行命題的創(chuàng)作;推敲導語和寫作要點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試測修改完善;細化評卷細則、呈現閱卷事例、進行命題反思、反撥下次命題等4個環(huán)節(jié),為提高寫作試題命制質量提供思路。但是,本文是對階段性寫作試題命題路徑的初探,對于路徑的有效性尚未通過實際寫作試題命題進行驗證,這可作為后續(xù)研究的方向之一。同時,對于確定不同學段應該達到的學業(yè)質量水平,從而確定寫作命題提供依據和要求這一方向,具體的落地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也是后續(xù)研究的方向之一。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教學課題“學業(yè)質量水平下的高中日語試題數據驅動命制研究”(項目編號:B2022206)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山市東區(q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