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山,借以登高,可博觀蒼茫;倘若借以唱響頭一聲高腔,自是響徹云霄,自由無拘。
螺髻一名本身夠美,取意“形似青螺,宛若玉髻”。試想,都說到發(fā)型了,佳人已然呼之欲出,裊娜曼妙隱現(xiàn),曾有雅士將它的不可方物盡情夸贊,言稱“螺髻山開,峨眉山閉”。不過,在被稱作“螺髻山”之前,這里就有了“耶以安哈”的稱謂?!耙园补钡拿植坏爬?,命名的緣起還通達神話那端。
據(jù)說,這世界有超過200多種語言能復述那場滅世洪水,與這一記憶對應的神話多達600余種,至今傳誦。大洪水中,為且僅為托舉生命,一眾山峰在滔天巨浪中盡顯本色,那與生俱來的倔強。倔強地昂起了頭顱,怒懟蒼穹。甲谷甘洛的吉如博如是,它因為在混沌一片中閃爍著有如戥子的微芒而得名;碩諾阿具博超過水線的山巔僅能讓一只狐貍容身;利牧昭覺木佛博還能放置一座尊形竹器——一種圈足束腰敞口的量具,而耶以安哈博從大洪水那里奮力爭得的席位剛夠一只鴨子俯臥。
為什么是鴨子?你曾有的疑問,也只是曾經一念,很快便自以為是地把問號拉直,心想不過指露出洪水的山尖大不盈尺罷了。直到有一日親臨主峰,眼前的景致還了你一個更大的嘆號,一個撲面而來的有力的驚嘆。
觸景一刻,你即倏然意識,大洪水時的那鴨不能簡單地想象作家養(yǎng)的雌麻鴨,是雄鴨,鴨科鴛鴦屬一類,羽冠鮮麗,色澤斑斕,閃耀五彩。峰間嶺上大大小小的冰川湖,流光溢彩地靜臥于斯,酷似彩鴨的倩影,有的甚至幻化出鴛鴦的親昵相偎。是的,這才是史詩唱誦的“鴨”之本來。
在耶以安哈,遠眺,抑或俯觀,都能比照空間的遠端,洞見時間的深處。
千余平方千米隆起為岳,由海拔4359米的主峰統(tǒng)領,七十二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峻嶺勁拔,角峰刃脊有如兵戎崢嶸,清輝高冷。如此山體景觀,放在整個橫斷山脈也屬稀缺。彝語以安哈這個意為“五百”的數(shù)字描述這些峰叢,量上的夸張本身就包含有對其壁立千仞、狀如天柱的敬畏。
與人的神話敘事呼應,第四紀冰河在這里酣暢揮就專屬自然的傳奇?!肮疟ǖ刭|公園”并非虛名,冰河在這里運動,其所搬運的千噸百噸巨石也只能算作石子,名喚“冰川漂礫”,足見當初的氣勢何等撼天動地。冰川以自重掘就了湖泊,撞碎了巖體,鑿開了河床,被標注為1號的刻槽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古冰川刻槽,雄冠地表。群山的另一個峽谷間,上百個大小不一的溫泉瀑布構成一個寬達200余米的水簾,世界紀錄的認定,使原本屬于螺髻山的九十九里溫泉瀑布,成為在對標全球中勝出的極致。
自然的偉力似乎也賦予了創(chuàng)世史詩以魂,開天辟地的吟誦充斥著無垠的壯闊。新建的“茲姆廣場”以浮雕、造像或以命名,記述著神的奇跡,四周的街道鐫刻下諸神的名字。北方的街道為“司刃鼎力”路,南方的街道為“阿俄殊補”路,東西向的街道為“孺刃古達”路,廣場以西的街道為“蜀刃邇達”路。這對應的是開天辟地之初誕生的四方神靈,分別為北方的司刃鼎力,南方的阿俄殊補,東方的孺刃古達,西方的蜀刃邇達。天神恩體古茲委亙摩阿邇用九塊鐵錠,以膝蓋為砧,口腔當風箱,手指做火鉗,握指成榔錘,鑄成四把擎天大鐵叉,交給四方神仙撬開東西南北四方天,立下四根擎天柱,加上四條繩支天,擺了四個衡天石;遣司刃約祖來造地,天地從此分,大地變光明,山川有江河,世間有氣流,萬物生靈從此生。因此,還有街道名為“亙摩阿邇路”和“司刃約祖路”。
姑且不論神是否曾經來過,或者說神本身就是自然之力在人的觀念中的折射夸大,就算有,神也不可能始終庇佑和主宰人的一切,這是肯定的。于是,先祖?zhèn)冏穼ひ司訕吠恋臍v程成為了史詩的主線。
你也曾經想過,可能是“地名隨人走”,不然,何以史書中有如此眾多的地點都能在彝稱“日史普吉”的普格一一指認?史詩中尋找理想居住地的過程記載:來到阿旎馬洪上,遙望汝史特補。汝史特補這地方,蛤蟆聲如猛虎嘯,蟬鳴似豬嚎,不是理想定居地。來到汝史特補后,望見易史博刻。易史博刻這地方,濮獲三子于此生。
于是,在易史博刻,時間留下了一扇回望遠端的窗。
濮獲三兄弟,很有可能屬于史上的“百濮”,彝稱“濮宿武吾”,是先民的鄰族,交往交融后,不少還應該視作今日彝人的先祖。當然,這屬于尚需小心求證的猜想。
二
有關濮獲兄弟,你曾在民間采擷口述,并有筆錄。
……濮獲惹索——濮獲三兄弟不得不輪流背著他們的母親妞涅茉施薇,一邊征戰(zhàn)一邊走,到了阿嘎迭托才得以安頓。阿嘎迭托那地方,平壩托起群山,群山牽著平壩,“屋前有壩宜插秧,屋后有山好放牧”,有孩童玩樂的地方,有青年競技示藝的廣場,有耆老議事的庭院,男女老少各得其所。
在阿嘎迭托,旱地把甜蕎播,甜蕎年年獲豐收,一人打蕎九馬馱;水田壩子種稻谷,稻谷年年都豐收,谷子成堆無藏處。還有,“女娃背水帶魚來,牧童暮歸引麂回;待嫁姑娘不勞作,嬉笑打鬧上山來;媽媽不用忙農活,樹下乘涼享清閑;小伙勞作之余有閑暇,專事強身逞能耐(夢想他日成勇士)……”
這樣美好的時光沒能夠長久,戰(zhàn)端又起。偏在此時,媽媽又生病了。媽媽得了什么?。俊袄淅錈釤岵?,半頭半身疼,半肝半肺痛。”
媽媽病不見好,強撐著來到山頂,見到雄鷹裹白云,心中更不安。媽媽來到河流邊,青蛙叫得歡,看到青蛙長翅膀,心里直發(fā)酸。媽媽來到后山中,看見牛尾纏小樹,媽媽淚漣漣。媽媽來到山腳下,竹花開滿山,望見竹尖結竹米,四肢都發(fā)軟。
戰(zhàn)事吃緊,濮獲兄弟只能背上母親走。來到恭粿際涅。恭粿際涅這地方,朔風剛烈,斷時又續(xù),吹得母親要斷氣。
長子阿圖惹,是個賢能人,戰(zhàn)馬三百匹,單單鐘愛青白雜色馬,擁有鎧甲三千兵;次子阿格惹,也是智慧人,騎上紅鬃馬,背負三千金,弓弩三千兵;三子阿海惹,智能也超凡,胯下烏騅馬,銅戈三千軍,輾轉來征戰(zhàn),背著老母親。
邊走邊打仗,奔波走四方。經過茲梓底阿果方,來到替涅則爾地。背著母親來打仗,要想取勝很艱難。只好扶母上了馬。馬是烏黑一色馬,配上金鞍和銀鐙,請求母親上馬行。
經過女閔矢勿處,到達殊足博涅地,來到惹尼古阿地,此后途徑凹涅古阿、迪曲古阿,最終來到易矢博刻地。此時,母親已經沒有呼吸。忽然烏云滾,雷電四方起,天慟地也悲,落木蕭蕭下,藤條都折腰,萬物含悲鳴,母死孩兒哀,淚水濕衣襟。
你知道,“易史博刻這地方,濮獲三子于此生”和母親在易史博刻壽終有明顯的矛盾,但“分母”和“分母石”的傳說卻出奇一致。
母親在世時,曾留下遺囑:“衣物歸老大,田產幼子屬,牛馬二郎得。”三子遵母意,只是母遺體,紛爭難論處。長兄阿圖說:該由我繼承,遺體我安葬,母靈我超度。次子阿格說:“中男兩頭空,這下該讓我。安葬由我辦,超度我完成。”幺兒阿海不同意,“幼子母最親,繼承是本分,安葬該由我,超度我有心。”三子三天辯,三兒三夜爭,對母都敬重,對母都難舍,都要爭繼承,難解又難分。幺兒阿海開口道:“我們兄弟仨,都敬愛母親,愛得難舍分。戰(zhàn)事又逼近,一刻不能誤,只好分母體,三人都承繼。”
易矢博刻分母尸,選中一方大石板,石板上面來分解,擊打利刃來肢解。母首擱置石上方,四肢放置石下方,身軀放在石中央。母頭歸長子,腰身歸次子,四肢歸幺兒。
因為太過殘忍血腥,今人百思不解,也不忍直面,在普格,你就聽見有將“分母石”改稱“尊母石”的說法,并將濮獲三子所分之物改做母親靈牌的上、中、下三段。
血腥殘忍到無法解釋的何止今人,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也曾倍感困惑,他在《楚辭·天問》中就有對夏禹之子啟裂母尸發(fā)出疑問:“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競地?”
你記得,是從事民間文學研究的沐濤先生最先發(fā)現(xiàn)了“分母石”的傳說與《天問》的這一驚人雷同。先生說,“中國失禮,求之四夷。”
《天問》以惝恍迷離的文句,所問都是上古傳說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疤斓厝f象之理,存亡興廢之端,賢兇善惡之報,神奇鬼怪之說”,屈原似乎要求得一個解答,找出一個因果。不過,“天問”只是問,沒有給出答案,民間的“分母石”傳說包含的信息更多。
自看了沐濤先生的文章,并在多年前有過三兩次交流,你就斷斷續(xù)續(xù)地關注著這一命題。相關說法一經出現(xiàn),都能給你足夠的吸引。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這可能暗示:夏啟長大后和父親一起率部攻打涂山氏的殘余,分割了涂山氏的領地,徹底終結母系氏族的時代?!岸婪指偅ň常┑亍睂嶋H上是夏瓜分涂山氏領地的寫照。啟主觀上沒有殺母意圖,但是客觀上造成了母族的滅亡。禹奪回了父親的生育權和姓氏權,啟建立了父親的繼承權,禹啟父子完成了母系向父系的過渡。
這無疑是社會形態(tài)轉型過程中的一次“一鯨落,萬物生”。
這當中,似乎也折射出了夏人族群(禹啟)與苗蠻集團(涂山氏女嬌)的碰撞與融合。
放寬視閾,創(chuàng)世母神在創(chuàng)世神話中都會被兒子屠殺分尸,這是一個世界級的想象。巴比倫神話《埃禮?!ざ髋R》中,光明天神馬爾杜克為首的新神,便同他的曾祖母、原始黑暗之神阿馬特為首的老神發(fā)生激烈的沖突,最終將其打敗并殺死,之后肢解,將其尸體分為兩塊,創(chuàng)造出天和地。
無論如何努力,一次次朝歷史角度趨近,你也并沒有什么突破性的獲得。不過,這些零碎常識累計的結果,使你在一些看似尋常處有了不尋常的發(fā)現(xiàn),比如,彝語對漢族“老大哥”的稱謂有三個,夏,華,漢呷。這三個稱謂有明確的時序排列,最新的“漢呷”一詞來自客家,客家人自稱“客家”的語音就很接近“漢呷”。近現(xiàn)代彝人在給自己的兒女取名時有不少就叫“漢呷惹(子)”“漢呷茉(女)”。又如,服飾和髹漆所偏愛的黑、紅、黃,它的源頭應該在楚——出土的楚國漆器和今天盛行于涼山的漆器酷似。再者,不僅《天問》與“分母石”的傳說有近親或同源可能,楚莊王之苗裔莊蹻入滇建立古滇國更是楚文化與西南夷文化的一場深刻而長久的交流融合。以“變服從其俗,以長之”的高超智慧,莊蹻書寫下一段中華歷史上滿天星斗到多元一體的鮮活史詩。
三
渴望能找到一個真正安定、幸福的所在,在歷史上從未停歇。與阿嘎迭托相似,一個叫茲茲蒲武的地方堪稱膏腴之地。
史詩對它的宜農宜牧有著近似的描述:茲茲蒲武這地方,屋后有山好放牧,屋前有田能栽秧,中心人畜有居所,壩上可做賽馬場,沼澤地帶能放豬,寨內既有青年玩耍處,院中又有婦女閑談地……茲茲蒲武這地方,屋后砍柴柴帶松脂回,屋前背水水帶魚兒來……茲茲蒲武這地方,小馬到一歲,肚帶斷九條;小牛到一歲,犁頭斷九架;小羊到一歲,羊油有九捧……
斗轉星移,茲茲蒲武最終也成了記憶,住進了葬禮時的挽歌,一個亡靈歸祖的處所。
一直到今天,沒有人能夠說得清,一場因為災難失去家園而做出的被動遷徙,理應具有的悲情被蕩滌無存,以詩敘史中只保留下壯美的涉江場景:上從呂黎渡口過,成百上千閹牛領頭來,偶蹄畜禽數(shù)不清;成千上萬駿馬領頭來,奇蹄圓蹄數(shù)不清。中從爾基渡口過,金銀跟著渡江來,財帛豐厚用不盡。下從俄措渡口來,三百男丁領頭來,三百姑娘領頭來,人丁興旺數(shù)不清……
失去了樂園,再建家園,篳路藍縷的先民總能看見光明,保有光明,交付光明與未來?;诖?,崇火尚火蔚然成風,火把節(jié)的節(jié)慶在這一帶極為盛大。
節(jié)日的火光照見的一切,都不容辜負。
駿馬當跑時不跑,它日馱鞍壓脊梁;公牛當斗時不斗,往后枷擔落肩頭;姑娘當樂時不樂,明年遠嫁難相聚。當然,小伙與姑娘一樣,還有大把的自由時不去奔放,成了家當了爸,心中悵惘余生“無計可消除”。
“朵洛荷”里,看似幽怨悱惻,其實是在不遺余力地頌揚青春應有的樣子,擁有青春,擁抱歡樂。
“朵洛荷”圍圈挪步,低吟淺唱,大多是剛剛成年的女孩,怯生生地跟著一兩個姐姐,隨樂輕舞,隨歌唱和?!岸渎搴伞币辉~很有意思,它原初的意義是“出門啦”,是青春年少相互邀約的呼朋引伴,或去參加集會,或開始火把巡游。穿越時光,“朵洛荷”——“出門啦”固化為專指踏歌起舞,并在每首歌謠的句末反復吟唱?!岸渎搴伞笔乔啻旱男?,是年年歲歲人不同的相繼綻放,是賽裝、賽歌,亦是賽詩???,領唱的姐姐,時不時在唱詞中有即興的發(fā)揮。當然,這些都是在節(jié)慶之火燭照靈感之下自然而恣意生發(fā)的。
“朵洛荷”的歌謠里,火把節(jié)的光焰中,少年與馬的登場掀起了炫目的狂飆。騎手大多年少,身輕如燕,能很好地減輕賽馬的負荷;舍我其誰,既然方向已定,就是目光緊盯終點的勇毅。騎手少年,不啻是“朵洛荷”年年盛放的理由。就這樣,眼看著驏騎的少年在歡呼和風嘯中,銳不可當?shù)仫w奔于馬場,就會聯(lián)想起歌場那邊已在“朵洛荷”中蕩漾成了花海。一般成長,兩處盛景,這是節(jié)日最為悅目賞心之處。
盛典的光焰,還輝映著撼人心魄的斗牛。那里,牛的怒吼聲震山河,牛的眼眸血絲結網,牛的肌腱在皮下瘋狂扭動,牛的犄角在火星四濺中碰撞,動地奔突成力量的形狀,疑似山脈突然再造。
牛在彝人的生活中至為神圣,到了今天,古代祭祀和享宴的規(guī)制“太牢”和“少牢”依舊在民風中吹拂。葬禮上宰牛也是習俗,曾一度在攀比中以“犧牲達百”為榮?,F(xiàn)在,一是政府引導,再是民間覺悟,過度厚葬的風氣得到了遏制。其實,薄葬以體恤兒孫的想法和做法早有。
濮獲三兄弟在古佐吉樂,為母親超度亡靈。三兒請來大畢摩,名提畢扎慕。次子阿格惹,也延請畢摩,名黑畢史助。長子阿圖惹,難找大畢摩,請阿疊小畢摩,小畢摩三人。提畢扎慕大師,帶上神扇、經書,還有圣帽、簽筒,外帶小畢摩三十三,設置駿馬三百三,祭品犧牲九百多。黑畢史助大祭司,也有神扇、經書,同有簽筒、圣帽,小畢摩帶了三百三,祭品犧牲也不少。提畢扎慕揮動指頭示意著說起開場白:“按照星座插神枝,黃金做插條,白銀做插枝,神鷹骨殖做卜筮,猛虎胛骨做骨卜,獐子羚羊做靈物,麂子、錦雞做祭牲,杉樹做靈牌,雪松做靈體,竹根做靈心?!焙诋吺分挟愖h:“占卜超度有定規(guī),園中雄雞骨架可做插簽用,圈中羊胛可卜筮,大豬小豬做靈物,欄中黃牛做祭牲,沙棘做靈牌,松樹做靈體,竹根做靈心。如若不如此,兒孫后代難遵循,一代能做一代做不到?!焙髞淼募纼x遵循黑畢史助所倡。
傳統(tǒng)文化中一些精髓,可謂常讀常新,一些光焰仍能照徹前路。
而在以“起源”或“溯源”為顯著特征的文化里,神?!袄帐贩蛞恪迸c先祖在創(chuàng)世經卷中同輝,“世間眾人類,向牛要糧食”,其恩可謂浩蕩;當然在“力由牛出,貓來坐享”之類諺語中,對牛的敬與愛多少有了些悲壯,還有些憐憫。
時移世易,現(xiàn)在盛行起了一項源自傳統(tǒng)的文體活動——斗牛。節(jié)過得越來越火熱,活動越來越豐富,斗牛也日益走向節(jié)慶舞臺的中央。民間的熱情高漲,不僅催生了一屆又一屆的“牛王”,還把普格的名字一次又一次推升了高度。
四
節(jié)日的火,光耀普格之際,是年輕人歸來和聚集的時節(jié)。
那是多年以前,你還是記者。你要做的是文字和聲音的記錄,比之攝影攝像,要求有別,后者依托光線,挑選角度;前者則起碼要走得更近,了解更深。于是,你在當?shù)嘏笥训囊I下認識了那個吉連家的女兒。一身盛裝,全套銀飾,一個人煢煢孑立于喧嘩之外。虛歲十七歲的她,被家人從學校叫了回去,準備嫁人,失去了上高中的機會。她本該出現(xiàn)在“朵洛荷”群歌群舞的隊列,但她不,她的執(zhí)拗被表達為一絲淚光,讓你的訪談變得小心翼翼。那時提的還只是“普九”,初中畢業(yè)輟學的女孩比比皆是,而且原因相同。采訪報道中,大致只寫了吉連家的這個女兒還想上學之類,余下沒法寫的全裝進了心里。時隔多年,當你在鍵盤上敲擊到“朵樂荷”一詞時,幾乎不假思索,就彈出來了那么一句:“穿過朵樂荷的歌吟,如果流下淚來,那是不用去擦的”。你的眼前出現(xiàn)的就是那個姑娘,依然站在十七歲的原地,銀飾的熠熠生輝猶如如芒的憂傷。
這么多年過去,吉連姑娘的女兒也應該是“朵樂荷”中且歌且舞的小姐妹了,可能在讀,也可能已經就業(yè),旋律依舊,心情定然殊異,臺上說著普通話展示才藝的姑娘中,或許有她。
節(jié)日的火,光耀普格之際,也是阿都高腔唱響的時節(jié)。
你原以為,高腔就是高,殊不知唱法的開頭是蓄勢的低音真聲,有了足夠的氣沉丹田,假聲的嘹亮才得以厚積薄發(fā)。阿都高腔,可以唱性情,唱所見,唱所思,唱懷鄉(xiāng),唱最小最乖的那個表妹……但無論唱給群山,唱給天地,唱給母親還是唱給有情人,它的音律都有固定的模式,從肺腑托起,高亢激越,然后急促下滑到真聲低音,把要表達的意思送到對方的心坎做結。
與“朵洛荷”趨同,“高腔”也是一個樂句成一首歌,內容因人因時而異。
光耀普格的節(jié)日之火,其實也長久地輝映著“茲姆廣場”。那里講述著天神創(chuàng)世的神話,從前的神獨領一方,開辟了四野的天地。今天的“茲姆廣場”是無數(shù)普格兒女歸來時的聚首之所,揮別時的出發(fā)之地。廣場銘史詩于懷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見證著一場規(guī)??涨?、波瀾壯闊的史詩級變遷,歸來的微笑,出發(fā)豪情,都是今人給創(chuàng)世祖先的回響?;蛟S,阿嘎迭托和茲茲蒲武那般追尋千年的理想居所,正在自己的田園鄉(xiāng)村以全新的形式落地。堅守是守“屋后有山好放牧,屋前有田能栽秧……”的故園,出發(fā)是希冀“屋后砍柴柴帶松脂回,屋前背水水帶魚兒來……”同樣的樂句,新穎的唱詞。
今天,登螺髻以博觀,不僅可懷古思幽,還可以看見蔚藍,可以聽見濤聲,那是浙江的海之藍,南粵的潮之音。山海交響的樂章已經在普格奏響,史詩流布之地新的英雄史詩已經開篇,起勢非凡,序章有如高腔昂揚,向新也是向上。
責任編輯:劉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