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講授為主,缺乏互動性和實踐性,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心理知識的深入理解。本研究針對這一現(xiàn)狀,提出了一種基于戲劇教學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該模式結合具身認知理論,利用混合學習環(huán)境,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戲劇元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參與感。為進一步驗證該模式的有效性,在F師范大學開展了教學實踐活動,結果顯示,這種創(chuàng)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具身認知理論;戲劇教學法;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11-0071-04
2021年教育部、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衛(wèi)生健康委、市場監(jiān)管總局五部門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1],強調了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凸顯了學生積極心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教育責任之所在,是高校應承擔的重大歷史使命[2]。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更是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其積極心理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往往側重理論知識的灌輸,缺乏足夠的互動性和實踐性,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于實際生活,學習積極性不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受到影響。鑒于此,在具身認知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將戲劇教學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依托混合學習環(huán)境,構建更重視互動的、體驗式的教學框架—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驗證這種創(chuàng)新模式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方面的有效性,在F師范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教學實踐,以期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實踐路徑。
一、理論依據(jù)
(一)具身認知理論
具身認知理論,是一個新出現(xiàn)的心理學研究理論。與傳統(tǒng)認知理論中將心智視為獨立于身體運作的觀念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身體感覺和運動系統(tǒng)對思維方式的塑造作用,強調認知過程是身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4]。該理論認為,身體不僅是認知發(fā)生的場所,更是認知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身體狀態(tài)、動作及與外部世界的互動直接影響思維、情感和決策。此外,具身認知理論也對認知進行了重新解讀,從頭腦的單一語義信息符號表征加工轉變成通過身體、身體感覺和身體動作對環(huán)境刺激的具身加工[5]。提倡通過身體活動和實踐操作促進學習,揭示了思維和意識與身體經驗之間的關系,為理解人類行為和心理過程提供了新視角,目前其在教育、人工智能、心理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戲劇教學法
戲劇教學法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策略,發(fā)源于英國,現(xiàn)如今已有百年歷史,許多發(fā)達國家將其視為重要的課程形式和教學方法。它與戲劇教育不同,戲劇教學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表演,而是借助戲劇手段來促進人們的學習[6]。戲劇教學法將戲劇作為完成特定主題任務的學習媒介,是一種有計劃、注重過程、有目的性的教學活動[7]。這種教學活動不僅關注學習者的認知發(fā)展,還注重情感、社交和身體技能的培養(yǎng)。戲劇教學法將戲劇和劇場巧妙地融入學校課堂,借助戲劇表演、即興演繹、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引導游戲等戲劇元素,讓學生在沉浸在游戲體驗中,讓學生能夠在戲劇情境下探索知識。這種交互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習者在互動環(huán)境中發(fā)揮想象力、表達思想,并通過實際參與來達成學習目標,促進了美感體驗以及綜合技能的發(fā)展。此外,戲劇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增強課堂互動、深化知識理解和應用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這也為現(xiàn)代教育提供了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途徑。
(三)戲劇教學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有國內外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課程設計中加入心理訓練、團體輔導、情景劇等多種體驗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從實踐性角度理解心理健康知識,豐富了學生的情境體驗[8]。戲劇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形式,對學生的人生觀、自我認知與體驗、世界觀與價值觀等的發(fā)展能起到促進作用,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9]。戲劇教學法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個人的人格,致力于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這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一致,即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人格完善。一方面,戲劇教學法的融入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參與性,通過人物扮演、課本劇表演等形式的互動體驗,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感受和認識,讓學生在情境中深入探索心理健康問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戲劇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安全、支持性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團隊合作和集體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技能和團隊精神。這種融合的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意識、促進心理健康知識內化方面展現(xiàn)出巨大潛力,可以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種更加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模式構建
戲劇教學法通過推崇“學生作為課程共同創(chuàng)造者”的理念,改變了課堂權力結構,建立了新的師生合作伙伴關系[10]?;诖耍柚旌蠈W習環(huán)境,從“學生自主協(xié)作、混合學習環(huán)境布局和教師教學支架支持”三個維度出發(fā),構建了互動、體驗、合作的學習體系——基于戲劇教學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將戲劇教學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鼓勵學習者通過小組合作、劇本撰寫、戲劇表演和成果展示等形式,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共生、共創(chuàng)、共享”。并且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和教室劇場,營造有利于戲劇表演和身體體驗的學習氛圍,為學習者提供了獨特的交流互動學習體驗。
(一)學生自主協(xié)作
與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不同,新的教學模式賦予了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對學習任務具有控制權,同時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課程的第一周,教師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劃分不同的教學模塊,并結合社會熱點和校園中突出的心理問題進行探討,確定主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不指定學習主題,而是讓由6-7人組成學習小組根據(jù)自身經驗和興趣,通過集體協(xié)商來決定主題和成果形式。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方式學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導學,在課前通過線上渠道,如學習通和MOOC、微信群和 QQ 群等分享相關課程資源及心理情景劇案例,供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提前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整體以及表演形式有初步的認識。
(二)混合學習環(huán)境布局
教師應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借助學習通教學平臺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形成混合學習環(huán)境,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7]。線上環(huán)境主要以微信群聊、學習通在線平臺、騰訊會議等軟件為主,方便教師安排教學任務和引導教學,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線下教室劇場環(huán)境是戲劇教學法中的關鍵要素,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參與和表達的戲劇學習氛圍。教室可以被布置成一個小型的戲劇舞臺,教室中的座位安排可以根據(jù)戲劇演繹的需要進行調整。例如,將座位調整成半圓形,在教室的墻上可以張貼舞臺指示,如角色扮演的要求、表演技巧的提示等。通過創(chuàng)造適合戲劇表演的教室劇場環(huán)境(如圖2所示),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角色,并發(fā)揮自己的表演能力。這種將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學習環(huán)境將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探索,為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提供支持。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創(chuàng)造力,為他們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學習平臺。
(三)教師教學支架支持
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教學支架是實現(xiàn)學習者自主協(xié)作支持的有效途徑,其中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支持:一是在教學初期階段,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設定目標、策劃實施、組織活動以及劇本指導等方面發(fā)揮導學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效果。二是在選題、資料搜集、成果制作與展示階段,教師可以提供分布式支架,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資料檢索和信息提煉,并提供專業(yè)案例分享,線下可以幫學生讀旁白和展示PPT等,提醒學生在戲劇表演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和技巧,同時,教師還可以幫助優(yōu)化學生的劇本。三是最后的評估階段,教師通過利用QQ群、微信群以及學習通等線上平臺,發(fā)揮督學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三、模式實踐——以“人際交往”單元為例
(一)教學基本情況
大學新生來到一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中,會遇到一系列需要解決的人際關系問題,選擇F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大一本科生作為本次教學的授課對象。并相對應地選取了高等院?!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際交往”單元作為主要教材內容,旨在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和了解人際交往對個人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意義,并掌握基本的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及團隊協(xié)調能力。
教學充分利用了混合學習環(huán)境的優(yōu)勢,結合線上資源共享平臺—學習通平臺和線下教室劇場的布置,為學生提供了互動、體驗式的學習空間。豐富了本次教學活動實施的具體情境,為后續(xù)的教學策略和實施過程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策略
課前,教師通過組織人際關系小活動、分享相關視頻案例材料、運用思維導圖歸納人際交往技巧等方式進行熱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課中,教師組建小組,通過協(xié)作分工進行角色扮演,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戲劇表演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探索人際交往的復雜性,深化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理解。課后,通過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學生可以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理解所學知識,同時通過反思和討論,將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這一教學策略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還通過實踐操作和情感體驗,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認知和應對技能的發(fā)展。
(三)教學實施
1.規(guī)劃階段
先將學習資源上傳到學習通平臺,并運用QQ群發(fā)布課前任務,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學生則可以登錄學習通平臺觀看“人際關系”這一章節(jié)的微課視頻,教師隨即發(fā)布相對應的人際關系問卷讓學生填寫,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通過分組和任務分配,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最后,在QQ群發(fā)布與課程主題相關的微課視頻、問卷調查和討論話題,引導學生提前接觸和思考人際交往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使其主動參與心理學課程的學習。這一階段的規(guī)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明確的學習目標,還為他們進入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為后續(xù)的實施階段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2.實施階段
根據(jù)主題將整個教學流程分為搭建劇場、暖場互動、正式表演、總結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具體如下:
教學環(huán)節(jié)1:教室劇場搭建。教師根據(jù)本次“人際關系”主題的安排以及表演的人數(shù),花5-6分鐘時間安排學生布置和整理好教室的課桌椅,盡可能滿足本次課程的演繹要求,教師進行視頻播放和PPT放映等教學道具準備。
教學環(huán)節(jié)2:團體暖場活動“抱一抱”。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抱一抱”的活動,對學生進行開場氛圍引導,活動規(guī)則是男生充當“一元錢”,女生來當“五毛錢”,每次上場10位同學,然后由老師報價格,讓學生抱在一塊,每次上臺的同學都進行一次自我介紹,暖場之后引發(fā)學生思考:“抱一抱”的游戲感受如何?并提出問題“認識了班級中的哪些同學?”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人際交往。
教學環(huán)節(jié)3:正式表演-人際關系。由提前準備好的同學表演心理劇,分為三個不同的場景,分別由三組同學進行演繹,分別是學生會社團中、宿舍里以及教室內的人際關系,小組進行教室內分享??赐昝恳唤M的表演分享后,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運用頭腦風暴的方式總結人際交往的技巧,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進行分享與交流。
教學環(huán)節(jié)4:總結反思。表演時,教師要密切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特別關注他們在情感表達、溝通能力和角色塑造等方面的細節(jié)。這些觀察會結合課堂討論和小組活動,用于評估學生在教育案例中的學習效果和參與程度。通過師生互評的方式,學生也學會了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自我評估。
3.總結階段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反思和討論,幫助他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轉化為個人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通軟件發(fā)布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類似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通過QQ群等社交平臺,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和反饋,進一步內化本節(jié)課所學,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交流。師生互評的機制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自我反思,也能夠深化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和社會情緒交往能力。
(四)教學效果分析
一方面,通過觀看教學過程分析,在搭建劇場、暖場互動、正式表演、總結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中,結合線上線下的互動,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學生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學習投入度明顯提高。另一方面,通過與參與活動的學生進行課后訪談,反映了戲劇教學法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所具有的積極價值。具體訪談內容如下,學生A表示:“通過身臨其境地體驗和探索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不論是第一人稱視角以角色進行體驗還是以第三人稱視角觀看,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課后也愿意進一步去網(wǎng)上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生B表示:“這種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互動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形式不僅促進了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化,也增強了我今后面對實際問題的應對能力。”學生C表示:“這種戲劇表演更有利于鍛煉溝通能力,體驗式的學習有效地提升了我們的社交技能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本C合這些訪談內容可以看到,本次活動依托混合學習環(huán)境,使戲劇教學法的應用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的同時,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和高效。這種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不僅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徑,也為高校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四、結語
本研究通過將戲劇教學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依托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環(huán)境,借助“教室小劇場”,構建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而獨特的意義。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戲劇元素融入課堂中,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得到了提升,他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該模式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教學過程中,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互動,學生能夠從多元化的觀點中獲取新的見解和思考方式,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信心,也為他們提供了更豐富的心理體驗。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也表明戲劇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手段,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開放、互動和體驗式的學習平臺,這對高校心理課程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建新. 關于《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的專家解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三大抓手——體育、藝術和游戲活動[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22,49(6):961-962,974.
[2]張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3(12):99-105.
[3]尚瑞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發(fā)展探討[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23,44(f5):801-802.
[4]李昱蓉.具身學習:立足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方式[J].當代教育科學,2017(9):7-10.
[5]陳欣,蔣艷菊.具身認知視角下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干預:回歸身心一體[J].河南社會科學,2023,31(5):107-115.
[6]吉喆.戲劇教學法與我國高校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J].文藝爭鳴,2019(11):186-188.
[7]王培喜.戲劇化教學法的內涵、外延及課程設計原則——兼論“Drama in Education”在中國的實踐[J].美育學刊,2021,12(4):106-112.
[8]徐俊霞.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實踐與運用[J].語文建設,2020(18):78-80.
[9]張晴.論戲劇表演藝術實踐在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用[J].四川戲劇,2019(9):198-200.
[10]趙毓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9):100.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