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信息技術(shù)的日益強勁,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也進行了幾次改版。整體而言,改版后的教材難度有所增加。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yè)時,不能停留于傳統(tǒng)的認識?;诠P者學習語文、作文教學與輔導孩子的體會,試圖闡釋家長輔導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注意事項。
小學語文的內(nèi)容包括:拼音、字、詞、句、段、篇、章,這也是學習語文應該遵循的順序。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重點是拼音、課文中的生字。尤其在第一學期,孩子需要會認、會讀、會寫拼音。在此基礎(chǔ)上,掌握每篇課文要求會寫的生字。只要孩子掌握了拼音、會讀會寫每篇課文中的生字、認識課文中需要識記的字,再加上一定的閱讀量,孩子學習語文基本沒有問題。
所以,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把拼音、生字這樣的基礎(chǔ)內(nèi)容學扎實,否則,以后的學習中就會出現(xiàn)短板。家長要認識到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將問題解決掉。
因此,家長首先要明白小學一年級語文的重點,不要因作業(yè)、練習題、試卷等任務而分不清主次。
家長要找到孩子沒能學好語文的原因。盡管漢語拼音基本還是以前的拼音,課文中生字的書寫難度、課文長度有所增加,但對于孩子而言,感覺語文難學的根本原因不外乎:在學校,教師教學的進度較快,在學校沒能掌握當天所學的內(nèi)容;孩子的理解能力、生活體驗跟不上所學的內(nèi)容;作業(yè)、練習題、考試數(shù)量的增加,將孩子學習基礎(chǔ)知識的整塊時間給打散了。
具體而言,在學校,孩子每天學習一篇課文、拼音學習不足兩個月;回到家,還要完成寫生字、做卷子、背誦課文、閱讀半小時。這樣一來,孩子是沒有充分的時間去系統(tǒng)消化、吸收在校所學內(nèi)容的。實際上,每天在學校沒能掌握的基礎(chǔ)知識,才是孩子語文學習要攻克的難點,也是家長輔導的重點。
進一步講,孩子學習一年級語文面臨的典型困難可被歸結(jié)如下:無法區(qū)分拼音中的易混淆內(nèi)容、生字寫完后依然沒有記住、不理解題目及所閱讀材料中蘊含的意思。
在拼音學習中,易混淆的內(nèi)容比較多,比如,b、p、d、q的區(qū)分,an、en、in、un與ang、eng、ing、ong的混淆,iu與ui的區(qū)別等。實際上,對于在幼兒園沒有學習過拼音的孩子而言,一年級開始學習拼音時遇到這些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學校老師教拼音的學時過于有限,家長有必要在家給孩子加以鞏固與強化。
學習拼音時可以在方法上增加趣味性,但記牢、記準并沒有捷徑,只能花一些時間去書寫并通過練習加以辨認。家長通過聽寫的方式可以檢驗出孩子沒掌握的內(nèi)容,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即可。比如,iu與ui搞不清,可以先讓孩子各寫這兩個音素十遍,家長再寫出十個帶iu的漢字、十個帶ui的漢字,告訴孩子每個字的發(fā)音,讓孩子來標注音節(jié)。重復幾次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孩子進行音素的區(qū)分。當然,家長每天要帶領(lǐng)孩子重復讀幾遍這兩個音素,以確保孩子能夠完全區(qū)分。
生字寫完沒有記住,說明默寫得還不夠。對于已經(jīng)寫過幾遍的生字,如果孩子在聽寫時依然寫不出來,家長可以再讓孩子在拼音本上將這些字標上拼音寫上一行。只有孩子聽寫時能夠正確寫出來的字,才算真正掌握了,日后才能在寫句子及“看圖寫話”中加以運用。
應該注意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年紀尚小且剛開始書寫,他們一是寫字速度慢,二是書寫時還會出現(xiàn)其他的問題,比如,坐姿不端正、握筆不正確、頻繁修改等。這些都是孩子在初學寫字的過程中的正常表現(xiàn),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加以引導并幫助孩子去克服這些問題。如果孩子能夠把生字寫得既規(guī)范又美觀,那最好不過了。即使暫時做不到,家長若有意識地不斷提醒孩子注意書寫,長此以往,孩子寫出來的字也會越來越好的。
讀不懂題目與閱讀理解中蘊含的意思,源于孩子積累的詞匯量有限。做不出閱讀理解的問題,一是孩子缺乏相應的生活體驗,二是詞匯量與閱讀量不夠,三是不理解所提問題的意思。
教材內(nèi)容經(jīng)過教師的講解,孩子理解起來問題不大。由于一年級上冊很多練習題的題目都標注了拼音,孩子可以理解題目中的大部分內(nèi)容。問題是,孩子在練習題、試卷上依然會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其意思的詞匯。所以,題目中出現(xiàn)的陌生的字、個別詞語的意思,才是孩子做題的“攔路虎”。對此,家長需要將題目中這類詞語的意思解釋給孩子聽,并將那些字作為課文中的生字對待——會讀、會默寫、理解意思。
學校的教師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學校保證每一位孩子都能掌握所學的基礎(chǔ)性的知識點,這個工作家長在家則可以一對一地完成。所以,家長輔導的原則就是:針對孩子遇到的具體問題,哪里不足補哪里。
語文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的過程。短期內(nèi)積累的字、詞未必馬上出現(xiàn)在考卷中,但長期地積累一定會收到成效。這里提到的“長期積累”,指的是一個學期以上的持續(xù)努力。家長輔導需要注意方法,應該做到以下的“三個不能”。
學習語文不能依靠做大量的練習題,尤其是對于小學一年級而言。因為這個階段的知識點既不難,也不多,并不需要過多地拓展。只要孩子熟練掌握了拼音、生字、閱讀三方面的內(nèi)容,學習語文應該是比較輕松的。
可問題是,很多學校通常每天都會給孩子發(fā)放練習題、試卷作為課后作業(yè),還要求孩子每天背誦課文、閱讀。待孩子做完這些作業(yè),已經(jīng)到了睡覺時間。更糟糕的是,通過做題,會寫的字只是練習了一遍,不會寫的字依然不會。拼音、生字并不會通過做一遍練習題而得到提高,相反,讓孩子把一個生字標注上拼音寫十遍,自然就記住了。
因此,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拼音、識字方面存在薄弱之處時,應當及時與老師溝通,與老師商量:要么選做習題、要么周末再補練習題,先把習題放一放,以抽出整塊時間把基礎(chǔ)給孩子補上來。
如上所述,學習語文是一個需要踏實積累的過程。因此,家長應該放平心態(tài),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批評正在努力的孩子。
家長要堅信,自己給孩子補基礎(chǔ)知識,是在堅持正確的學習方法,孩子會受益的。當孩子能夠分清幾個音節(jié)、學會幾個生字、讀懂題目甚至閱讀理解時,家長可以放大孩子的進步,給予孩子鼓勵與夸獎。
家長還要明白,如果現(xiàn)在不給孩子把基礎(chǔ)知識的短板補齊,以后的學習會更加困難。即使孩子現(xiàn)在積累的拼音、字、詞沒有在近期的單元測試中體現(xiàn)出來,但是,期中、期末考試時,孩子的進步還是可以明顯表現(xiàn)出來的。
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學習會變得如虎添翼。培養(yǎng)孩子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帶著孩子閱讀好書;給孩子展示漢字的奇妙之處(每個漢字的起源、同音不同義等);講解成語故事;玩猜字謎的游戲;認識生活中遇到的字、詞……
當孩子對學習語文充滿興趣時,就不會再有畏難心理,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輕松愉悅。
值得注意的是,閱讀經(jīng)典好書的益處是最大的。因為閱讀中不僅包含了拼音、字、詞、句、段、篇、章即語文學習的全部內(nèi)容,讀書還有助于豐富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增長見識,對日后做閱讀理解、數(shù)學應用題和寫作文都大有裨益。閱讀經(jīng)典好書會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并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人生追求。
總之,家長在輔導孩子小學一年級語文時首先要基于教材內(nèi)容,讓孩子把拼音、生字掌握扎實;其次,隨時記下孩子在練習題、試卷上遇到的不認識的字、詞,讓孩子寫幾遍那些字詞并理解其意思;最后,結(jié)合孩子的興趣,選擇合適的讀物讓其閱讀,可以從帶拼音的經(jīng)典小故事讀起,慢慢地增加閱讀的長度與深度。同時,家長要明白,語文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的過程,切不可在輔導的過程中急于求成和逼迫孩子。只要輔導方法得當,加上時間方面持續(xù)的付出,相信每位孩子都可以學好一年級語文。
(作者單位:浙江農(nóng)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