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校溝通是班級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做好面向全體家長的溝通,需要班主任主動開展工作,既要尊重家長的工作性質(zhì)以及他們對學校管理的民主化期待,又要分清楚所需溝通問題的性質(zhì),以正向溝通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做家校溝通的主動規(guī)劃者。
【關鍵詞】班主任;家校溝通;正向溝通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40-0057-03
在談到家校合作時,不少班主任會提及一些棘手的溝通個案,似乎家校合作的對象只是個體家長。其實不然,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分層次的,作為集體教育的一線班主任,大部分時間是和全體家長以及部分具有共性問題與特定需求的家長群體進行溝通。因此,班主任應重視并提前做好面向全體家長的溝通工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一、班主任主動提前進行家校溝通的原因
面向全體家長的合作最重要的原則與策略是主動提前溝通,這和當下的家庭生活方式、家長的工作特點以及家校關系的性質(zhì)有關。
1.尊重不同工作性質(zhì)的家長
傳統(tǒng)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長的工作性質(zhì)是相對穩(wěn)定和固定的,一個班的學生基本上都生活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qū)域,家長們可能是同一個村或者同一個工作單位的,通常班主任也和學生及家長生活在同一個社區(qū),他們之間的信息交流是順暢及時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競爭的加劇,家長工作壓力的增加,同一個班級的家長工作性質(zhì)不同,有些家長朝九晚五,有相對寬松的時間陪伴孩子,與學校合作;而有些家長的工作時間較長,比較忙碌,不可能時刻候著班主任的信息。
因此,班主任要主動規(guī)劃,提前與家長溝通,為忙碌的家長回應學校、配合教育工作留出足夠的時間。如一位小學班主任為了上好公開課,臨時請家長配合準備上課的道具,要求第二天一早就要帶來,這讓不少在工作崗位上的家長感到壓力。作為班主任,要理解家長抱怨背后的心理訴求以及不同工作性質(zhì)的家長所面臨的實際困難。
2.尊重并滿足家長的平等訴求
家長對學校提前溝通的期待還反映了他們對民主平等的訴求。在家校溝通中,家長希望能與學校處于平等地位,能夠被尊重。具體表現(xiàn)為:希望學校能對各種政策設計與管理安排做到有言在先,還希望學校能夠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而不只是被通知、被動接受。從家校溝通與合作的效果看,通過傾聽家長的訴求而確定下來的學校政策與管理規(guī)定,能更好地得到家長的支持。
二、班主任主動提前進行家校溝通的策略
涉及全體學生、全體家長的事需要班主任主動提前做好家校溝通,同時要根據(jù)溝通與合作的內(nèi)容性質(zhì),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1.客觀性問題的溝通方式與策略
所謂客觀性問題,是指不需要討論,不涉及太多教育觀念和理念的問題,如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等。這類問題可以采用“給家長的一封信”、在家長群里發(fā)通知等溝通方式。以一些重大活動安排為例,如春游、運動會、勞動基地活動、期中考試的時間安排等,學校原則上不需要聽取家長的意見,但是主動提前告知是希望家長能夠提前安排好生活與工作,在需要配合學校時能夠積極響應。這類溝通原則上算是通知,但是這類通知也有一定的小技巧。因為提前太長時間通知,忙碌的家長可能會有所疏忽,如通知的紙張找不到了,班級群的信息被覆蓋了。因此,班主任可以用好以下策略。
一是做成圖片“好保存”。一位班主任在學期開始時就把本學期涉及全體學生和家長的重要工作與時間節(jié)點進行了編輯整理,做成一張小卡片發(fā)給家長,并在卡片上備注:請放在家中醒目位置或者拍照保存在相冊,以備需要時查看。如此貼心的小卡片,不僅彰顯了體諒與周到,也體現(xiàn)了教育者的專業(yè)性。
二是過程提醒“好貼心”。當計劃中安排的事情臨近時(一般提前一周),班主任可以根據(jù)需要在班級家長群里中再次提醒。這時的提醒能夠幫助一些工作特別忙碌的家長做好近期工作安排,爭取在活動當天能夠到場,給孩子的成長以支持。
2.主觀性問題的溝通方式與策略
所謂主觀性問題,是指一些涉及班級全體學生利益,家長與學校的教育觀念可能會有所不同,以及同一個班級的不同家長之間可能有不同訴求的一些教育與管理問題,如班級座位安排與調(diào)整的原則、方式與時間等。
班主任就這些問題和家長溝通時,首先需要對該類問題有清晰的教育價值認知,不能只是順著前人的經(jīng)驗和習慣,還要做到尊重家長。雖然不是每個家長的想法在集體教育中都能得到實現(xiàn),但是最起碼要給廣大家長以表達和討論的機會。為此,班主任可以嘗試以下策略。
一是當面直接溝通。涉及教育理念問題時,班主任一定要避免通過在線溝通的方式,不要因為害怕家長會有不同的聲音甚至質(zhì)疑的聲音而刻意回避。涉及教育理念問題時,班主任要放棄“家長完全贊同”的理想期待,要學會接受觀念的差異甚至沖突。同時,班主任不要試圖把不同的聲音壓下去或者忽略它們,而要把不同的聲音放在集體中討論,避免觀念不同的家長心生怨氣,影響班級氛圍。
二是前期溝通策略。不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當面溝通前要先做好前期調(diào)查。以班級座位安排與調(diào)整的問題為例,班主任可以通過調(diào)查問卷簡要說明基本原則與安排,然后通過電子問卷的方式發(fā)送給家長,請他們知悉,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疑問與建議,為接下來面向全體當面溝通做好民意準備。如98%的家長對班級座位安排與調(diào)整的方式表示支持,也有一兩位家長表示了擔憂,提出自家孩子需要特殊照顧,班主任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進行了微調(diào)并提供幫助。這樣既尊重了大多數(shù),又滿足了個別家長的特殊訴求,體現(xiàn)了民主集中制和尊重所有人的原則。
3.堅持正向為主的集體溝通原則與策略
在處理涉及所有學生利益的問題時,班主任需要面向全體家長進行溝通,既要做到主動提前溝通,又要在溝通中遵循積極正向的原則與策略。因為面向的是班集體中的所有家長,所以班主任在溝通時要注意群體心理的基本特點,即面向全體家長的溝通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是營造積極向上的團結氛圍;面向群體的溝通不是解決個體的問題,而是讓個體在集體中得到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家長會就是一場面向集體的溝通。在家長會上,班主任除了進行事務性的通知外,還要讓家長對班集體擁有信心,對孩子在班級中的成長擁有信心。以下三個策略可供班主任參考。
一是回顧正向的過去。在面對全體家長時,班主任要有策略地肯定集體,而不能因為一兩個人或者一兩種現(xiàn)象否定群體,要明白每個人、每個班級都是帶著不完美往前發(fā)展。班主任可以在家長會上通過PPT或者視頻展示過去一段時間班級所取得的進步、榮譽等,讓家長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有信心。
二是推崇正向的個體。集體的進步與榮譽是由全體成員和一個個進步的學生與家長推動的。為了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班主任應對那些在班集體建設中作出貢獻的學生和家長提出表揚。需要注意的是,表揚時要盡量面向全體,不能只推崇極個別學生和家長,要看到每個學生和家長為集體作出的努力。另外,班主任所推崇的個體最好能給大家做出榜樣,讓大家能夠學得會,即在集體中不要推崇有特殊才能和背景的家長,否則容易讓大多數(shù)家長感到自卑或者無能為力。在正向氛圍的引導下,全體家長都能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重視,也能找到為班級作貢獻的榜樣和方向。
三是期待正向的未來。面向班級的溝通是要讓全體家長對孩子、班級的未來充滿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和班級的發(fā)展有信心,讓家長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擁有信心,如與部分家長進行小組交流,一起規(guī)劃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對于一些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孩子的家長,班主任應在理解家長實際困難的基礎上,拿出符合不同類型家庭情況的指導建議與工作機制,如為有實際困難的家長建立放學后的個別答疑機制,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支持。
面向全體家長的家校溝通是學校集體教育形態(tài)下主要的溝通形態(tài),不可忽視,做好此項工作能夠有效降低面向個別家長的溝通頻次和溝通難度,讓家校關系更緊密、家校合作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