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教學成績是教師業(yè)務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隨著“雙減”政策的到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逐步減輕。這就更加要求教師精準把握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效率。學生也要提升課堂專注力,多積累一些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筆者認為,提升語文成績的關鍵是閱讀理解。
一、正確認識閱讀理解
1.試題要有效度,學生成績要有梯度
閱讀理解在語文考試中分數(shù)占比較大。不同層次的學生,出錯的地方不一樣,成績自然會拉開檔次。而優(yōu)等生在基礎知識和作文上的分數(shù)相對穩(wěn)定,關鍵就要看閱讀理解了。閱讀理解有一部分題目比較簡單,是確保能讓大部分學生做對的。同時,閱讀理解也會設置一兩道有難度、有技巧的題目,這一兩道閱讀理解題目答案存在不確定性,需要教師和學生平時不斷總結做題經驗和技巧。
2.閱讀理解板塊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
第一,學生作為做題人,在理解方面存在不確定性,每個人的理解不同,給出的答案不一樣,而參考答案一般是固定的或者是言之有理即可。有時接近的答案是否可行,需要閱卷教師商討。這就需要學生在反復做題并總結經驗的過程中,形成自己正確的做題思維。
第二,教師作為閱卷人,在閱卷方面存在不確定性。語文閱卷比其他學科的閱卷更加復雜,需要反復研討。不同教師閱卷也會存在成績偏差的情況。
第三,出題人水平不一,試題質量存在不確定性。市面上試題資料眾多,有時在不同版本的試題中,同一類型的閱讀理解題目參考答案也會不相同。即便教師自己出題,也存在試題質量不一的情況。這需要教師不斷總結出題方法,針對不同類型題目形成一套最全面的出題技巧。
二、四招掌握閱讀理解核心技術
1.基本功“穩(wěn)扎馬步”,掌握好每單元的語文要素
雖說天下文章浩如煙海,即便皓首窮年也未必能讀盡。但我們發(fā)現(xiàn),閱讀理解考查的題目與單元語文要素是息息相關的。掌握并會運用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能做好與本單元相關的閱讀理解題目。以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語文要素為學會提問題,即學完這一單元后,學生應該能掌握并運用提問這一閱讀策略。教師應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學會并掌握提問這一閱讀策略。比如,在學完第5課《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后,讓學生先學會提問。課后題中的“泡泡語”引導學生對提問內容分類,為學習第6課《夜間飛行的秘密》做好引導。等學完了第6課《夜間飛行的秘密》后,學生應該學會從字詞角度、課文內容角度、寫法角度、啟發(fā)角度提問。學完第7課《呼風喚雨的世紀》之后,學生要學會從自己的問題中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例如,閱讀理解中有的題目要求是讓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此時,學生容易根據(jù)個人的喜好提問題。其實閱讀中產生的問題很多,有些問題不影響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可以不用提問。教師應引導學生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比如第7課《呼風喚雨的世紀》的課后題“什么是‘程控電話’?”這個問題就不影響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忽略。
2.內力功“庖丁解牛”,閱讀快、準、穩(wěn)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于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是有不同要求的。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閱讀就是語文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要求學生平時多讀書,這樣才能提升閱讀速度并掌握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從而讀得快、找得準、做得對。
3.心理功“移形換影”,從出題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掌握了以上兩點后,便可以輕松解決閱讀理解中的部分題目了。然而,總有一類“開放性”的題目,看似隨便答,但稍有不慎,就可能掉進“陷阱”里。比如以下題目。
問:故事中“我”“父親”“小石匠”三人,你更喜歡誰,結合故事內容說說理由。
答題思路:
(1)先看到此題有兩個問題,所以要答兩問。
(2)答題區(qū)域如有兩條橫線,要參照好分值,控制答案的字數(shù)。
(3)經過前面兩步有意識的甄別,然后才到了思考怎么答這一步。這一步,有的學生答“我”,但沒有找出理由。由于文中對于“我”的描寫不多,因此不好找理由。有的學生答“小石匠”,因為“他”活潑開朗,有幽默感。這樣答沒有問題,也是對的,但本著文以載道的理念,出題人一般是希望通過一篇文章來體現(xiàn)教育的意義。問你喜歡誰,其實并不是真的問“你”,而是要引導學生以誰為榜樣,是通過題目考查學生的道德水平與價值觀。因此,學生一般應選擇那個道德水平與品質更好的人,這樣比較符合出題人的育人理念,既考查了學生的知識,也考查了學生的道德和價值觀念。
4.應變功“無招勝有招”,靈活處理
在閱讀理解題中總會有學生不會或者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開放性題目,這時教師就要靈活應變。我們始終要知道,考試時必須掌握一定量的知識加上一部分應試技巧才能取得好成績。有這樣一個題目:這篇短文節(jié)選自《愛的教育》,如果讓你來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你會怎么推薦呢?
當時,就有學生慌了,他說沒讀過,就沒做出來。我引導學生說:“這篇閱讀理解出自《愛的教育》這本書,結合書名,你覺得這本書會與什么有關呢?”學生說:“這是一本與愛有關的書?!比缓?,又有學生說:“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愛的教育》。人間處處有真情,我們要像文中的父親那樣,成為愛的傳遞者,關愛他人?!蔽医又f:“同學們看,結合文章題目和自己的理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學生們聽后也笑了。這個問題啟發(fā)了學生,今后遇到不會的問題,不知道怎么答時,一定要冷靜,肯動腦筋。
三、結語
筆者希望通過以上四個小妙招能對教育一線的教師起到一點點幫助。當然,我相信各方教育同仁肯定有更好的閱讀理解教育方法。一方面,筆者作為教育工作者會繼續(xù)鉆研業(yè)務,提升自己在閱讀理解教學和試題做題命題方面的水平,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做題思路,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另一方面,我們對待教學成績也應保持一顆平常心,積極樂觀地從多角度看待學生閱讀理解失分的問題。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里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