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蘇培蓉(1979~),女,漢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摘 要:“教—學—評”一體化是英語課標提出的要求,其核心要義是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文章將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置于“雙減”背景下,綜合考慮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減負提效任務要求、學生學情等教育要素,從實踐角度對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英語;“雙減”;閱讀課;一體化;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43-0085-04
“‘教—學—評’一體化”是新英語課標提出的要求,其主要依據(jù)是:英語的教、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形成教育合力,在理念、內容、形式等方面“各自為戰(zhàn)”。特別是評價環(huán)節(jié)成為制約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主要阻礙。具體而言,教與學兩個環(huán)節(jié)都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導向,遵循素養(yǎng)建構、學為中心理論,但評價卻仍然固守課改前的理念、內容、邏輯,以考試測驗為形式、以分數(shù)為指標、以教師為實施主體,既沒有發(fā)揮素養(yǎng)導向作用,也沒有體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主觀能動性,還沒有遵循素養(yǎng)自主建構邏輯。也就是說,教、學環(huán)節(jié)著力于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而評價則著力于“應試”,違背了“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的統(tǒng)領作用”的課程理念,不利于落實新課標、推進新課改及保障學生高質量成長。所以,新課標提出“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核心要義,是要使教、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在目標、內容、邏輯上達成一致,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切實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導向、診斷、育人、反饋作用。
實踐有效的“教—學—評”一體化,需要綜合考慮課程特征(比如,英語和體育在“教—學—評”內容、形式、指標等方面有區(qū)別)、學生學情(比如,初中生與小學生在參與評價、自主學習等方面品質能力上有差異)、具體內容(比如,“聽、說、讀、寫”在內容與方式等方面有區(qū)別)、背景條件(比如,“雙減”前后環(huán)境、條件有區(qū)別)。下面,文章基于“雙減”背景,就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策略進行探討。
一、 施策背景及要點
(一)“雙減”
對“雙減”,可從兩方面把握。第一,“雙減”給英語閱讀教學帶來了新課題,既要切實按政策要求,減少機械性、強化式的學習任務,比如,大量的重復性閱讀,以及死記硬背式的閱讀,又要保證學生的發(fā)展質量。第二,要對“雙減”有積極的認知。對“雙減”的消極認知是英語教師的普遍現(xiàn)象,其認為英語是語言學科,機械性、強化性地學習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雙減”給包括閱讀在內的英語教學帶來困難。但對“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的閱讀教學而言,“雙減”其實是有利的。比如,若充分利用學生課下大量的自主時間,以及課后托管,可以解決以前閱讀教學或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實踐中遇到的一些難點。比如,要組織學生合作互動式閱讀及主體評價,需要消耗大量時間,這在課堂上是很難組織的,而“雙減”背景下可以有效解決這些難點。
(二)生情
教師要客觀地認識到,初中學生參與英語閱讀以及閱讀相關的主體評價態(tài)度是偏于消極的。而閱讀及主體評價,與其他學習活動相比有更強的自主性,學生沒有積極參與閱讀、評價的態(tài)度,就無法保證閱讀質量及評價育人價值的發(fā)揮。學生閱讀態(tài)度消極,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信息化這個大環(huán)境下,很多人已經放棄了閱讀。因為網(wǎng)絡給人帶來信息的豐富度和時效性要遠比紙質閱讀強得多,而且成本更低。所以,即便是減負后,學生有了更多閱讀時間,他們也沒興趣去讀。第二,假設通過教育和引導,學生建立了閱讀意識、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但由于初中學生的英語水平處于低層次,相對讀漢語文本,英語閱讀體驗太差(學生的主要精力會消耗在翻譯及查學陌生詞匯、短語方面,流暢性極低)、所獲得的信息量太少(或者說,初中層次的英語閱讀,本身就不以獲得信息為目的,而是較單純地學習語言)。因而,閱讀漢語文本顯然比英語文本有更好的體驗及獲得感。
(三)目標
新課標和新課改都非常明確,英語的教學任務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還包括文化、思維和學習力?!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閱讀教學目標也應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所以,閱讀相關的教、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指向核心素養(yǎng)教育。閱讀內容要能綜合服務于學生語言、文化、思維、學習力的發(fā)展;閱讀教學形式要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邏輯。而實際上,很多教師是將閱讀教學的目標單純定位于語言的學習,即通過閱讀熟悉所學語言知識、拓展詞匯量,這是單純的訓練式、鞏固式、積累式教學活動,沒有對其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用。這個問題是“教—學—評”一體化閱讀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和反思的。
(四)內涵
英語閱讀課“教—學—評”一體化的概念內涵及其意義,在開篇已經進行了分析,但準確把握一體化教學的內涵是有效實踐的基礎,這里,有必要再強調兩點:第一,“教—學—評”一體化的一體性,不是簡單地將教、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捏合在一起,而是要使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在內容、目標、理念、邏輯等多個維度上保持一致性和系統(tǒng)性;第二,當前,影響“教—學—評”一致性的主要問題和阻礙在評價環(huán)節(jié)。課改已經推進了20余年,在教學中,教師們的素養(yǎng)教育意識是很清晰的,突出了素養(yǎng)目標、采用了建構素養(yǎng)的教法,但評價仍然是傳統(tǒng)的、應試的。所以,以評價改革為抓手,使評價與教、學一樣以素養(yǎng)教育為導向、發(fā)揮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用,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
二、 組織實施的策略
(一)主題語境下重整內容
主題語境下重整內容,是指對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重新整合,統(tǒng)一在主題語境之下。其目的及原理是:第一,以主題語境為統(tǒng)領,實現(xiàn)閱讀課“教—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在內容上的一致。即教什么、讀什么,就評什么;第二,單一的英語閱讀文本是缺少組織學生參與主體評價條件的?;蛘哒f,即便學生參與了評價,也僅能評價語言,如翻譯是否準確、語篇理解是否正確等,而沒有評價文化、思維、學習力等方面的載體。所以,教師需要引入、創(chuàng)設其他內容,將其和文本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教、學、評一體的內容體系。這樣,評價才能不僅指向語言,還同時指向文化、思維、學習力,從而在目標導向上和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一致性、一體性。一般來說,重整后的內容除了閱讀文本,還要包含文化理解、審美判斷、生活經驗、學習過程(方法、效率及態(tài)度等)等內容。
比如,組織學生閱讀“Making New Friends”(仁愛版,下同)一課中《Jane is from Canada》時,教師要把握,閱讀這個短文的主題語境,其實并不是僅使學生了解Jane和黃華兩名學生的個人信息以及他們二人的朋友關系,而是了解“人與社會”主題下的“人際交往”,這樣,閱讀才能與前面幾個課時所學習的內容相統(tǒng)一?;诖耍俗寣W生完成短文的解譯之外,還給學生幾個相關的學習內容:第一,“International School\in the same class是什么意思,在不使用詞典的情況下,你用什么方法讀懂這兩個詞組、短句?”第二,“Jane和Huang Hua雖然在一個學校,但來自不同國家,又不在一個班。假設一下,兩人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黃華和Jane聊了哪些話題、怎樣交流,從而使兩人成為朋友?”第三,“Jane來自加拿大,你和她聊什么內容,她能聊而且感興趣?假如Jane來自其他國家,那么,你認為又應該和她聊什么?”第四,“基于前面所學知識,請你編寫一段你和Jane通過交流相互了解并成為好朋友的對話”。這樣就在閱讀中融入了思考、學習過程和方法、文化理解和探究、生活假設和創(chuàng)作等活動,形成了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閱讀活動內容集合,并為學生參與評價提供了充足、綜合的材料,實現(xiàn)了教學評在內容上的一體化。
(二)全環(huán)節(jié)全過程的驅動
高質量開展“教—學—評”一體化閱讀教學活動,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參與讀、學、評態(tài)度的驅動。而且,因為教、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通常歷時較長,一般來說,一次驅動往往并不能保證學生全程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比如,組織一次游戲活動,學生的興奮情緒很快就會隨著游戲結束而消退。此外,教、學、評由于內容、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所需要的驅動方式也要變化。所以,驅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要關注全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驅動,而且方法要多樣。也就是說,驅動也應具有一體性的。
驅動學生積極參與閱讀以及探究、思考、討論、評價等相關活動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而基于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通常較有效的驅動著力點有:利用學生較強的自我意識,融入比賽、展示元素;利用學生較強的求知欲、好奇心,拋出問題或探究任務;關注學生的興趣、喜好,閱讀或引出其感興趣的話題;組織活躍開放的閱讀相關游戲、表演、沙龍等活動。
比如,在前面“Jane is from Canada”一文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們自由表達,“一般來說,要想快速給交往的對方以好感,除了使用的語言要文明禮貌之外,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聊對方熟悉、感興趣和感到驕傲、自豪的內容。比如,你要想和Jane交朋友,當知道她來自加拿大時,你知道哪些是她熟悉、感興趣、自豪的內容嗎?比如,你和她聊聊尼亞加拉瀑布、夢蓮湖、黃刀鎮(zhèn)北極光等,或者聊聊雙方都熟悉和感興趣的溫哥華唐人街,很快就能拉近彼此的情感。你還知道加拿大有哪些有趣、獨特的話題?如果是來自其他國家的新同學,你知道對方國家有哪些合適的話題嗎?”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小明剛才說的對嗎?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讀、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都關聯(lián)了這個話題,形成一體驅動。這個交流、探究的活動,給學生展示自己文化知識的機會,又引導探究未知的文化知識,同時,“交友”也是初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就融合了展示知識見聞、調動求知欲及感興趣話題三個元素,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表達、探討、評價的熱情。
(三)立足于素養(yǎng)統(tǒng)一邏輯
前面已經明確,“教—學—評”一體化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要達到三個環(huán)節(jié)在目標上的一致性,教師不僅是要將語言、文化、思維、學習力等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而且要特別注意三個環(huán)節(jié)教育邏輯的一致性。也就是要遵循建構主義理論,堅持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為中心,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統(tǒng)一在這個邏輯之下去組織。特別是評價環(huán)節(jié),要改變教師單一主體的模式,組織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評價,這樣評價環(huán)節(jié)就與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樣具有了素養(yǎng)建構和素養(yǎng)導向作用。
因而,在閱讀課的教學評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通過問題引導、布設任務等方法為學生搭建參與學習和評價的平臺,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表達、研討、自評、互評等自主學習活動。
例如,在上面案例中,教師并不是先安排學生閱讀,然后檢驗學生是否準確讀懂了文義,并給出結果性評價,而是在學生閱讀前、中、后,依次拋出問題、任務,讓學生自己去讀、思、表達、討論、探究和評價。如在讀前,“短文閱讀難度并不大,基本沒有陌生詞匯,但有部分是沒有接觸過的短語、詞組或短句,你能不使用詞典等翻譯工具完成對這些內容的翻譯嗎?”引導學生自己去運用前后文推導法完成譯讀,從而發(fā)展其學習能力;在讀后,“你認為Huang Hua如何與Jane成為好朋友的?怎么聊的?聊了什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假設、推理,從而發(fā)展其文化素養(yǎng)、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能力;最后,引導學生主體評價,“你認為小明翻譯短文完全正確嗎?你有什么修改建議?”“你認為小明所假設的對話內容合理嗎?能使他和Jane成為好朋友嗎?你有更好的設想嗎?你覺得還有哪些話題可以更好地增進雙方友情?”通過學生參與評價,進一步強化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意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其核心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在閱讀及學習、探究、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沒有直接給學生講授答案,也沒有直接對學生的閱讀、學習結果進行單方面點評,而是用問題“搭臺”,讓學生“唱戲”,以學生自主建構素養(yǎng)為統(tǒng)一的邏輯。
(四)跳出課堂的物理概念
文章探討的是閱讀課教學,但教師要注意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的閱讀課,不能將“課”理解為教室物理空間意義上的“課堂”,而是要跳出物理空間概念,將教室、課下、校外等場所都視為閱讀學習活動的空間,形成立體的課堂空間結構。理由是,“教—學—評”一體化是統(tǒng)一于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和邏輯的,所以,大量采用了學生主體、豐富多樣的與閱讀相關的學習活動,而不是簡單的學生讀、教師評。比如,學生合作交流、師生互動、數(shù)字化探究、文化交流以及游戲、表演、評價等。這些活動的共同特點就是比較消耗時間。教室中、課堂上幾十分鐘不可能滿足學生參與的需求,所以,只能是部分學生參與,這就失去了教育的公平性,也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所以,“教—學—評”一體化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雙減”所創(chuàng)造的條件,組織學生在多個空間展開學習活動。如將合作交流、學法探究、主體評價、游戲表演等活動安排在課后托管時間,使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此外,由于減負后學生在校外有充足時間精力,可將文化探究、拓展閱讀等活動安排在校外。比如,“加拿大有哪些著名的景點、文化習俗”這個任務,讓學生在家通過電腦網(wǎng)絡去搜索資料并自主閱讀。
三、 結論
綜上所述,英語課程“教—學—評”一體化是課標提出的要求,其意義在于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更高質量發(fā)展?!半p減”政策出臺,為實踐英語閱讀課“教—學—評”一體化提供了新環(huán)境、條件,教師應在綜合把握“雙減”背景、學生學情、一體化教學目標和內涵的基礎上,組織“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的初中英語閱讀課,重點關注幾個策略:在主題語境下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全過程、多方式驅動學生參與閱讀學習活動的熱情;目標一致定位于核心素養(yǎng),各環(huán)節(jié)一致遵循主體建構邏輯;充分利用“雙減”環(huán)境條件,組織學生在多個空間、采用多樣方式展開閱讀相關系列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高旭陽,馬玲.賦能與深耕:初中英語閱讀課型構建與實施[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3(3):12-16.
[2]陳建陽.“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評整體質量提升路徑探究[J].成長,2023(11):142-144.
[3]朱瑤.“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3(19):111-113.
[4]葉謀輝.拓展讀寫結合,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3(8):117-119.
[5]姚娜.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3(5):73-75.
[6]萬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3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