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戴艷艷(1981~),女,漢族,山東龍口人,濟南市槐蔭區(qū)恒遠學校(小學部),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是一種創(chuàng)新且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閱讀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學生能夠拓寬視野,汲取各種文學營養(yǎng),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和靈感。同時,寫作訓練又能反過來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閱讀材料,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水平。這種閱讀與寫作的相互促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情趣?;诖耍恼戮托W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與寫作融合的實踐與案例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寫作;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43-0042-03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探索與革新。其中,課外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教學趨勢,這種方法旨在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感悟文學之美,積累語言材料,再通過寫作實踐,將這些感悟和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文章將從實踐角度出發(fā),通過具體案例研究,深入探討課外閱讀與寫作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有機融合,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共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一、 課外閱讀與寫作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與培養(yǎng)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引入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進而增強他們對文學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時,這種融合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深入地思考文本內涵,從而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閱讀中去,不斷探索文學的奧秘。此外,定期的閱讀和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通過持續(xù)的閱讀實踐,學生可以逐漸培養(yǎng)自主閱讀、深度閱讀的習慣,這將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
課外閱讀是拓寬學生知識面和視野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接觸豐富的知識信息,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觀念和社會現(xiàn)象。這種跨文化的閱讀經驗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還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全球視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這些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和信息進行整合和提煉,使他們的作文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有深度。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想象力
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創(chuàng)新平臺,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如小說、童話、科幻故事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學生可以學會如何構建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以及運用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從閱讀中汲取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進行加工和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出獨特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這種能力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并解決實際問題。
(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綜合素質提升
課外閱讀與寫作的融合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從多個方面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首先,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學會欣賞美、評價美,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創(chuàng)造美的事物。其次,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組織文章結構、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這一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課外閱讀與寫作的融合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閱讀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并思考如何為解決這些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可以使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勇于表達的能力。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與寫作融合的實踐策略
(一)精選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興趣
閱讀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關乎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會直接影響到后續(xù)的寫作質量。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成功融合課外閱讀與寫作,教師需要首先精選閱讀材料,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課前應深入調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偏好,挑選出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例如,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和兒童詩;對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小說、散文或科普文章。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者讓學生就文中的某個主題進行深入討論。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還能為后續(xù)的寫作環(huán)節(jié)積累豐富的素材。
(二)以讀促寫,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
仿寫練習是融合課外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讓他們嘗試模仿閱讀材料中的寫作風格和技巧,助力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原文的寫作精髓,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在仿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原文的寫作風格和特點,然后再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模仿。例如,如果閱讀材料是一篇描寫細膩、情感豐富的散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類似的散文,注重細節(jié)描寫和情感表達,通過不斷地仿寫練習,學生可以逐漸掌握各種文學手法和表達方式,提高他們的寫作技能。同時,在仿寫過程中,學生可以借鑒原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獨特視角和深刻思想,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這種融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
(三)開展讀寫結合活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除了仿寫練習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讀寫結合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活動可以多樣化、有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讀書筆記分享活動,在閱讀完一部作品后,讓學生撰寫讀書筆記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寫作能力,還能通過互相交流和學習來拓寬他們的視野。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故事續(xù)寫活動,在閱讀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開頭后,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續(xù)寫故事的發(fā)展,這種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情境作文也是一種有效的讀寫結合活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的情境或主題,讓學生根據這個情境或主題進行寫作,幫助學生將閱讀中的感悟和思考轉化為文字,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四)及時評價與反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在課外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和反饋。評價時,教師應注重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和指出不足之處,以幫助他們明確改進的方向并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同時,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優(yōu)秀作品展示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并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提升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與寫作融合的實踐案例
(一)案例一:《小王子》閱讀與寫作
在閱讀了經典童話《小王子》后,教師可以安排一次以“友情、愛與責任”為主題的寫作活動。通過閱讀《小王子》中關于小王子與狐貍、玫瑰等角色的故事,使學生深入思考友情的真諦、愛的力量和責任的重要性。在寫作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寫一篇關于友情、愛與責任的故事或散文。這樣的融合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二)案例二:科普文章閱讀與科普作文寫作
在閱讀了科普文章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科普作文寫作活動。首先,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富有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科普文章供學生閱讀,如關于動植物、天文地理、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文章。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科學知識和寫作方法。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普主題進行作文寫作,如“太空探索”“海洋生物”等。在寫作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科普知識和寫作技巧,創(chuàng)作出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科普作文,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
(三)案例三:仿寫古詩詞
在閱讀了經典的古詩詞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首先,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詩詞供學生閱讀,并講解其意境、韻律和表現(xiàn)手法。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寫一篇與古詩詞主題相似或相同的現(xiàn)代詩歌或散文詩。在仿寫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詩詞的韻律和意境的一致性,并嘗試運用相似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融合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和審美情趣。
(四)案例四:故事續(xù)寫與改編
在閱讀某個故事或寓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故事續(xù)寫或改編。例如,在閱讀《龜兔賽跑》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并描寫如果兔子沒有睡覺或者烏龜意外獲得了某種神奇的力量故事會如何發(fā)展。在寫作過程中,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續(xù)寫或改編原有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這樣的融合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案例五:讀書筆記與心得分享
在閱讀了某本文學名著或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撰寫讀書筆記或心得分享的文章。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書中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并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寫作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語言技巧撰寫一篇具有深度和見解的讀書筆記或心得分享文章。這樣的融合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思考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分享和交流讀書筆記和心得,學生還可以從同伴的作品中獲得啟發(fā)和靈感,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
四、 結論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與寫作融合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實踐案例表明,通過精選閱讀材料、以讀促寫、開展讀寫結合活動以及及時評價與反饋等策略,教師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情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并實踐課外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教學,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紅萍.例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3(20):123-125.
[2]單海英.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讀寫算,2024(10):50-52.
[3]占麗芝.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路徑[J].小學生(中旬刊),2023(6):46-48.
[4]魯光霞.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3(24):165-167.
[5]高玲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3(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