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已有約20個省份實施了中考省級統(tǒng)一命題。各省市地區(qū)展現(xiàn)了怎樣的命題“風向標”?筆者搜集、研判了59個考區(qū)共83道作文題發(fā)現(xiàn),潤物無聲,向美而行,“在穩(wěn)定中求變化,在變化中顯特色”,是各省市地區(qū)中考作文命題的統(tǒng)一特點。命題者所命制的作文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素養(yǎng)、能力和品質,更加多元,富有個人與時代的雙重氣息,更能激活考生對生活的感悟。了解2024年中考作文的命題特點與趨勢,對同學們2025年備考有著良好的預測和引導作用。
從上表數(shù)據(jù)看,2024年中考作文命題選題作文增長趨勢特別明顯,即文題“二選一”的命題形式趨于主流。
全命題作文依然獨占鰲頭。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全命題作文數(shù)量雖已超過所有題型的半數(shù),但命題者并沒有粗制作,而是把“有新意,做精致”融入文題設計中。譬如,上海卷“我也是個取水人”這一文題,題意的觸角延展得更廣泛,思維空間更充裕,是一道引人深思、富有文化內涵、引領當代中學生轉變學習思維的好文題。這也讓我們看到上海市對于中考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從關注自我的感受到關注思維的表達,再到在敘事中藝術地表達自己的認知和思維。這種演變體現(xiàn)了與高中階段思維發(fā)展要求相一致的教學銜接0bf0801022deefec348742669569efd6f5efbba50cf05a2f29967f470803acce與貫通。又如,長沙卷“考試的背后”平常中顯得不平常?!翱荚嚒敝皇且?,“背后”的故事才是重點。提示語“平凡的事情背后也會藏著一些情感或道理”,提示考生選材的方向,提醒考生除了在意考試的結果,更要學會透過考試去體悟身邊平凡的人、事、物,學會思考表象背后的情與理。
材料作文倍受命題者青睞。在搜集的83道作文題中,24道材料作文題占28.9%。尤其引人關注的是重慶A卷和B卷連續(xù)12年、天津卷連續(xù)7年考查了材料作文題,四川則連續(xù)8年超過半數(shù)的考區(qū)都采用了材料作文題。今年陜西卷的材料作文題新穎別致,與眾不同。在文體要求上,不再是概念性地宣揚“文體自由”,而是更有“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勇氣與膽識,讓考生可以大膽寫書信、訪談稿、辯論稿,甚至可以寫獨幕劇本。這之于命題本身,是一次可貴的突破與躍升。另外,重慶A卷題一、山西卷、四川樂山卷等命題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我們看出在高考中材料作文穩(wěn)居榜首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對中考作文命題產生了一定影響,也成為必然趨勢。
選題作文的命制更加優(yōu)化。今年的選題作文上升趨勢較明顯,且備選的幾道題目的匹配更趨科學,更利于擅長不同寫作題型的考生選擇,組合種類也更多樣,體現(xiàn)出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譬如,湖北卷以“任務群”形式呈現(xiàn),凸顯了新課標理念下作文教學對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任務一以“樹如人”“人如樹”提醒考生要將樹和人關聯(lián)起來;任務二以《月夜》一詩為導引,提示考生應圍繞“獨立自主、自信自強、堅持自我、勇于超越”等關鍵詞展開議論;任務三連續(xù)三個充滿童趣的問句,延展了考生的想象方向。三個題目均富于哲理性和啟發(fā)性,都有一個隱性關鍵詞“姿態(tài)”?!白藨B(tài)”即思想道德、價值觀等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能喚起考生對成長的思考。如此可以預測,未來的中考作文題,這種“一材多用”的任務驅動型命題形式可能會更加常見。
2024年各省市地區(qū)的中考作文命題的主題更加多樣化,且更加注重命題的實用性,考查指向立德樹人、家國情懷、成長勵志、青春奮斗、人際交往、哲理思辨、自我發(fā)展、文化自信等主題。潤物無聲,向美而行。下面擇其重點略加評說。
培根鑄魂,落實立德樹人導向。今年的文題命制進一步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考生堅定理想信念,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和不懈追求。譬如,四川成都卷“贏,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樂的目的地。面對‘贏’與‘迎’,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這道作文題的材料新穎且蘊含深意。命題人要讓文題重心放在“迎”而非“贏”上,強調勝敗無所謂,要勇于面對各種考驗,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福建福州卷的“看月和探月”切合時代特點,考查考生是否心系國事、與時代同步,是否關注令世界矚目的科技壯舉。過去我們是看月,現(xiàn)在是探月??忌鷳P注社會發(fā)展,激起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廣東深圳卷的“看,風景在變”緊扣時代特征、城市特質,引導考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動詞“看”,意味著是從考生自己的視野和角度去發(fā)現(xiàn)“變化”,從“變化”中感知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繁榮和諧,從而體現(xiàn)語文課程育人、寫作育人的目標。北京卷第一題從中軸線以及近年來新設立的北京文化帶入手,然后又以“漫游北京,尋古訪今”一句對地域進行了限制,引導考生關注北京的自然風景、人文歷史,從更多、更深的層面去了解北京、思考北京。江蘇泰州卷的“紅花還是綠葉”引導考生正確面對人生的選擇。無論是紅花還是綠葉,都有自己精彩的生命表現(xiàn)。對于個人而言,平凡人也有精彩的人生,也要努力綻放自己的光芒。精彩人生,并不會因為是紅花還是綠葉就受限。2024年的許多題目都體現(xiàn)了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思想導向。
貼近生活,凸顯勵志成長。2024年的中考作文命題立足學生的真實生活,關注學生的個體成長,聚焦學生的成長變化,引導學生表達真實的自我成長感受與成長收獲,出現(xiàn)了許多貼近生活、關注熱點、凸顯時代主題的好題。譬如,河南卷的“我的成功密碼”中“我”提示考生應關注自我,“成功”提示考生應審視自我成長,“密碼”即成功路上的收獲、悟到的道理。文題所供材料關注到考生在成長道路上可能面臨的困境,啟發(fā)考生回顧自身的成功經驗,“找回希望”“重振精神”“調整”“堅持”,引導考生著眼于長遠發(fā)展,正確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陜西卷以虛擬情境來引導派生作文題目,起于“親子關系”這一日常話題,闡于“親子關系的現(xiàn)狀素描”,落于“你向往的親子關系”。題目因生活而來,應生活的“真實問題與現(xiàn)實痛點”而生,不懸空擬題,更能激發(fā)考生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思考點和共情點,引導考生思考如何與家人相處,為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做指引。北京卷第二題既有傳統(tǒng)意義觀照下對“盤中餐”的理解,又引導考生對“盤中餐”有新的補充與開拓;既引導考生關注生活,又不簡單地囿于生活,在熟悉的情境中見出考生理解中的不同旨趣。構思時,如果能將地域美食上升到家國情懷,立意就升華了。吉林長春卷的“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引導考生在尋找“好消息”,發(fā)現(xiàn)“好消息”,傳遞“好消息”,再創(chuàng)“好消息”的思維活動中汲取喜悅、美好、成功、自信等精神力量,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風貌。此類題還有江蘇揚州卷的“從‘有意思’出發(fā)”、江蘇連云港卷的“天吶,原來這么有意思”、江蘇無錫卷的“城與的故事”、四川內江卷的“我也有自己的光芒”、四川南充卷的“閱讀助我成長”、山東東營卷的“我做對一道選擇題”、山西卷的“這樣的表揚好溫暖”、甘肅卷的“家門口的故事”等。
指向思辨,注重語文素養(yǎng)。受高考作文注重考查考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影響,2024年中考作文命題進一步增加了思維的容量,朝著更具思辨性和文化性的方向演進,考查考生辯證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哲理思辨的準確性和力度拉開得分差距。譬如,重慶B卷第一題的材料為“圓也美,缺也美;明也好,隱也好;月,天天是一個全新的自我”,考生需深入剖析詩歌所蘊含的深層意蘊。“圓”與“缺”、“明”與“隱”形象地描繪了月亮展現(xiàn)出的多樣狀態(tài),引導考生從月亮的圓缺、明暗等自然現(xiàn)象出發(fā),思考完美與缺陷、顯耀與隱退之間的辯證關系,并進一步拓展至人生成長方面,探討如何迎接全新的自我。河南卷第二題的材料提供了四名同學分享的登山方法,將成功經驗分別指向“目標與希望”“回首與前行”“駐足與繼續(xù)”“停下與堅持”,角度多,具有思辨性,體現(xiàn)了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此類題還有江蘇連云港卷的“助人者,天助之”、遼寧省卷關于“名人的‘字’”的材料作文、安徽卷關于“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的材料作文、黑龍江哈爾濱卷的“心動就要行動”等。
助推“雙減”,緊密關聯(lián)教材。2024年各省市地區(qū)的中考作文重視緊扣教材命題,堅守語文核心素養(yǎng),讓考生在審題時不會有太大的心理障礙,實現(xiàn)教材與考試的有效遷移,從而讓“雙減”落到實處。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一是概括課文內容進而引出題目。譬如,四川內江卷以“我也有自己的光芒”為題,導語是“楊絳筆下善良的人力車夫老王,在逆境中充滿勇氣的女盲聾作家海倫·凱勒,為非洲農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水稻專家楊華德……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光芒。我們也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光芒。因為這光芒,我們便無懼征途的黑夜;因為這光芒,我們更熱愛人間的煙火;因為這光芒,我們更堅定心中的遠方?!辈牧现谐尸F(xiàn)的三個人物分別來自部編版語文七年級教材中的《老王》《再塑生命的人》,以及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楊華德。前兩個人物啟示考生平時要注意教材中重要人物的精神內涵,第三個人物啟示考生應關注新聞時事和熱點人物。二是緊扣教材篇目進行闡述。譬如,四川眉山卷提供的材料“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敘寫了關于母親的點點滴滴,海倫·凱勒寫了她老師帶給她的一些希望,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中寫到魯迅先生給她的幫助”,引導考生思考人生中重要人物對我們產生的深遠影響。此類題還有江蘇南京卷的“一個代表作的誕生”、四川瀘州卷的“讓我的語文”等。這些題目啟示我們在平時寫作中要重視教材文本,回歸教材,充分發(fā)揮教材在寫作方面的示范作用。
中考作文命題是教育理念的一種導向。2024年中考作文命題的特點與趨勢給2025年備考帶來四點啟示:一是記錄獨特而有深度的生活感受,關注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寫個性作文。二是思考生活,關注社會,對社會問題能有自己的判斷與評析,寫思辨作文。三是關注時代發(fā)展,與時俱進,寫創(chuàng)新作文。四是加大閱讀量,廣泛積累素材,寫貼近生活的本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