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天真雋永是汪曾祺小說的詩意特色,而自在風流是他對美的賞識與傾心?!妒芙洹分?,汪曾祺將鄉(xiāng)土、女性、抒情三重世界疊加交織、交相輝映?!妒芙洹返氖澜缡青l(xiāng)土的世界,生命體們依戀土地、生活得自由自在;也是女性的世界,女性在這里自我舒展、健康成長、彼此間相互依存;更是抒情的世界,“閑筆”的穿插,“真”與“善”的相融,共同體現了對“美”的追求。
[關鍵詞] 鄉(xiāng)土" 女性" 抒情
《受戒》是汪曾祺發(fā)表于20世紀80年代的作品,其發(fā)表之初就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題材的特殊性”[1]。在當時,文化領域普遍關注“重大題材”的創(chuàng)作,《受戒》卻出人意料地回歸抒情文學與鄉(xiāng)土文學的傳統(tǒng),展現了文學的多樣性,豐富了人們的審美體驗和對人文關懷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汪曾祺的《受戒》問世之后,一度被邊緣化的民族美學和藝術傳統(tǒng)漸漸回歸人們的視野,人們開始重新關注鄉(xiāng)土,思考關于人性解放、自然和諧的意義,并挖掘出鄉(xiāng)間獨有的詩意和審美情趣。
一、《受戒》中的鄉(xiāng)間世界
土地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種,且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人類的文明形態(tài)是從土地開始的”[2],而中國農耕歷史悠久,所以在國人的心中,土地是與母親的形象等同的,對土地的崇拜和依戀作為文化基因始終根植于中華文化中。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萬物的生存都依賴于土地,而土地之上的勞動和生活正是《受戒》中鄉(xiāng)間世界最吸引人的存在。同時,在庵趙莊的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都是自在的生命,兩者之間保持著一種詩意的自由關系,在同一片土地上和諧共處。
人與土地之間血肉相連的深厚感情,即“土地依戀”情結,是庵趙莊鄉(xiāng)間世界的一個基本特色。土地與生活于其上的人緊密相連,《受戒》中的人崇拜土地、熱愛土地,是因為土地養(yǎng)育了庵趙莊人,也是因為土地給予他們活得自由自在的勇氣,讓他們能以自在、本真的生命形態(tài)自由活動?!妒芙洹分械内w大伯和趙大媽就十分深愛土地,兩人家中本有田地,但對土地的熱愛又促使夫婦倆租種了荸薺庵的十畝田,他們整日忙忙碌碌,勞作時卻始終如熱鬧歡聚,怡然自得,仿若置身于世外桃源。趙莊人喜歡在打谷子時喊打場號子,小明子因為號子喊得婉轉而響亮,被趙大娘、大英子和小英子極力夸贊,因為這是勞作時最好的游戲。在《受戒》的鄉(xiāng)間世界中,土地是庵趙莊人賴以生存之地,而勞作時發(fā)自內心的歡樂則是他們對土地熱愛的表現。正如小英子愛吃荸薺,自家的田里就種了一畝荸薺,還種了一畝既可以用來做菜,又可以用來入藥的慈姑。
人與土地之間的直接經驗性關系,是庵趙莊鄉(xiāng)間世界的另一個基本特色。所謂與鄉(xiāng)土之間的直接經驗性關系,是指不需要經過第三方媒介,而用自己的身體直接感受大地,“從而保證與生存世界之間直接性的詩意交流關系”[3]。《受戒》中人與土地之間的聯系便是直接的,表現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和諧。《受戒》中,小明子和小英子一起去田里薅草,每當小英子用她那脆亮的嗓子唱歌時,小明子就會知道小英子的位置,并朝著她的方向走去,這是在田里干活時找人的一種直接經驗。在田里干活離不開水牛的幫忙,但牛怕蚊子叮咬,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把牛牽到泥水里,讓它自己打滾撲騰,等全身都裹滿泥漿時,就不用再怕蚊子叮咬了,這是動物與土地之間的直接聯系。小英子最愛吃荸薺,每年都會去挖,她和小明子光著腳在地里走,每當踩到硬疙瘩時,伸手下去就是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這則是小英子多年與土地直接接觸所積累的經驗。當小英子和小明子用身體直接感受土地時,這種直接經驗性關系帶給他們的是與土地最貼近的交流方式,也是認識生命與土地關系最本初的方式。
《受戒》如同一股與眾不同的清風,汪曾祺在其中全然沒有“說道式”的道德訓誡,也無居高臨下的價值探討。相反,他著力于表現《受戒》中和諧的世界,即人與人平等、人與自然共鳴的田園世界。
《受戒》的和諧首先體現在人與自然作為相對的個體,兩者之間保持著一種自由的關系,而這正是人的生活活動的美學意義所在。庵趙莊的世界與庵趙莊的人之間就存在這樣一種自由的關系,從內在的人到外在的自然都洋溢著歡樂的自由,因而構成了徹底的和諧關系。荸薺庵是一個和尚廟,廟里有兩副對聯,一幅是彌勒佛旁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一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另一幅是六角門上的“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4]。前者說的是寬容、大度;后者悟的是眾生心境。荸薺庵從一開始就沒提過“清規(guī)”二字。小明子能出家,一方面是因為長相、聲音都不錯,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個“當家的”舅舅。方外之地也講人情往來、血緣親族?!妒芙洹分械某黾?,“不僅出家動機理性化了,擇取標準也理性化了”[5]。為了讓小明子有資格當和尚,家里還提前投資,讓本是農家子的小明子開蒙讀書。從荸薺庵本身到廟里的每個人都遵從了對聯的寓意,實現自我認同,自由舒展生命。
汪曾祺小說的和諧還在于人與自然之間呈現為一種“我-你”的關系,其中“我”與“你”都是獨立的主體存在,能互相理解與共情。在這種關系中,個體的生命和自然的生命都展現出絕對自在的狀態(tài)。汪曾祺筆下描繪的所有生命,無論是有生命意識的個體、靜態(tài)的瓜豆蔬菜,還是流淌的水流等都自在地活著。《受戒》中的鄉(xiāng)間世界就是一個自在的世界,這種自在觸手可及,就連和尚們閑時用來打發(fā)時間的斗紙牌、搓麻將等活動,也無人指責?!妒芙洹分?,偷雞的“正經人”所使用的家什——銅蜻蜓,被小明子拿來在小英子家門前試了一試,果然可行。小英子的娘看到后罵了小明子,但小英子卻毫不畏懼,也拿去試了一試,發(fā)現真的很靈。這件原本不正經甚至不道德的事,在小明子和小英子的參與下變得充滿童趣與靈動,“有著直露的欣喜情感”[6]。這些都是庵趙莊世界中獨有的自然與自在的體現。
二、《受戒》中的女性世界
“汪曾祺像其他京派作家一樣,對女子多持欣賞和寬容的態(tài)度?!盵7]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女性與男性一樣,皆是鄉(xiāng)間自由健康的生命個體。在汪曾祺建構的女性世界中,女性可以純真靈秀,也可以活潑率性,清規(guī)戒律與他筆下的女性無關,自然健康倒是為他所稱贊。正如《受戒》中的女性,不管是在本真的青春萌動階段,還是進入明晰的夫妻協作階段,都始終歡樂明朗、健康自由。
《受戒》中的愛情是民間理想愛情的現實化。理想是因為汪曾祺塑造了理想的民間世界——在庵趙莊的世界里,只要合乎人性、合乎自然,就是健康的、歡樂的,所以小明子和小英子的戀愛才能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現實化則是因為《受戒》并未回避人心世道的復雜性,小英子和小明子的初心萌動是發(fā)生在現實的世俗世界,既為鄉(xiāng)間世界所接納,又為鄉(xiāng)間個體所允許,因而兩人的未來是真實可期的??梢哉f,“《受戒》顯示出的是初戀的‘意境’”[8]?!妒芙洹分袃扇说年P系始于懵懂的孩童時期,小英子和小明子最初的相遇是在河邊的船上,靦腆的小明子被活潑的小英子追著問問題。從最初的互動到最后的結束,小英子和小明子都是歡樂的。因孩童本真的好奇心而出現的一問一答,將這兩個原本陌生的生命體拉得越來越近,這樣的互動使他們的青春萌動既靈動又有趣。而小英子和小明子成為朋友以后,這樣的互動和交往更加頻繁,從向姐姐推薦小明子畫的新鮮花樣,到按住小明子的肩膀讓他叫趙大媽干娘,再到給他做好吃的、送他去善因寺受戒,以及最后回來的路上問他要不要娶自己做老婆,小英子和小明子的感情在日常相處中逐漸升溫。在這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之間,他們的一切舉動都合乎人性,自然也合乎庵趙莊的鄉(xiāng)間世界的運動規(guī)則,這份青春萌動是在庵趙莊所有生命體們共同默許和保護之下萌發(fā)的本真初心。
《受戒》中有青春的萌動,自然也有夫妻間的協作,但不變的是生命體間自然、健康的兩性關系。汪曾祺筆下的女性在鄉(xiāng)間的夫妻關系中也是自在的生命體,“夫妻是一個基本單位,這兩個一半彼此是并列的;通過性別對社會進行任何劃分都是不可能的”[9]。這種并列關系在鄉(xiāng)間社會中尤為明顯,相比于有產階級中女性更為附屬的他者地位,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夫妻關系在勞動關系和協作關系的共同作用下,轉變成互相依存的關系?!妒芙洹分校阝众w莊的這片地界上,夫妻間的協作關系表現得十分明晰和自然。例如,小明子的舅舅歸家后,“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議,決定叫他當和尚”[4]。在小明子的家庭中,他爹、他娘和舅舅是具有同等地位的長輩,對于家中子女的出路,是需要三人協商一致才能決定的??梢?,母親與父親是平等的。而《受戒》中年輕一輩的大英子即將出嫁,對未婚夫她很滿意。未婚夫人很敦厚,說明至少勤快能干;家道也殷實,說明大英子嫁過去不會吃苦。大英子本人也如趙大娘一樣清亮干凈,雖然像父親一樣話不多,但勤快能干,整日忙著準備她的嫁妝,還不斷精進她的繡花手藝。敦厚能干的未婚夫,干凈勤快的大英子,基于這樣基礎結合的小夫妻,應該會像趙大娘和趙大伯一樣有著明朗、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見,明晰的夫妻協作關系是鄉(xiāng)間通行的家庭模式,也是確保和諧、自然鄉(xiāng)間生活的重要一環(huán)。
“京派”小說中的女性,尤其是汪曾祺筆下的女性,往往展現出舒展的生命姿態(tài)。這一方面得益于“京派”作家對健康、純潔人性的抒寫與贊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物質匱乏的鄉(xiāng)間,女性需要與男性分工協作,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當鄉(xiāng)間的生存成為首要問題時,女性反而被最大限度地允許參與鄉(xiāng)間公共活動,以確保鄉(xiāng)間社會的穩(wěn)定。而在鄉(xiāng)間世界中,比起文字,語言和經驗在群體之中顯然更能起到交流和傳承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于鄉(xiāng)間世界的男女而言,經驗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能為男性輕易習得并認同的經驗,卻往往會使女性感到困惑。因此,在鄉(xiāng)間世界中,女性群體首先需要建立女性自我的經驗傳承?!妒芙洹分?,與趙大伯的能干相映襯的是趙大媽的精神。趙大媽會腌咸菜、會編蓑衣,最重要的是還會剪花樣子,這些寓意吉祥的花樣子是庵趙莊嫁女娶媳的好日子里必不可少的裝飾。大英子和小英子像極了趙大媽,母女三人一樣的精神、能干。趙大媽還把自己繡花的經驗傳授給了大英子和小英子,而兩姐妹又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這一切經驗都是女性通過自身經歷獲得的能力,這種能力適合女性自我理解、習得和傳承。
“在人類中,個體‘可能性’則取決于經濟和社會狀況?!盵9]而在鄉(xiāng)間世界里,個體的“可能性”則取決于土地?!妒芙洹分?,鄉(xiāng)間女性群體在土地上擁有的謀生能力,是她們活得自由自在、率性舒展的重要基礎。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盵10]而《受戒》中的女性無疑具有這樣的能力。大英子忙于準備自己的嫁妝,田里的零碎活被小英子全包了。每次小英子央求小明子來畫花時,都會自己動手給小明子做好吃的,兩人在田里薅草、“打汪”、踩水車、摘荸薺,儼然成了趙大伯最好的幫手。由此可見,在庵趙莊的這片土地上,從趙大媽到大英子、小英子,每個女性都具備在土地上謀生的能力。因此,基于這一生存基礎,她們是自由的,可以依照自己的天性快樂地生活。
三、《受戒》中的抒情世界
汪曾祺秉承“京派”對文體的追求,“他一開始就走上抒情化的創(chuàng)作道路”[7]。抒情作為一種富有意味的文學形式,注重氛圍的營造和對情調的追求?!妒芙洹分械氖闱槲娘L有賴于作者隨意而不失精致的“閑筆”手法。一方面,用“閑筆”增添細節(jié),引導讀者會心體悟;另一方面,汪曾祺熟知高郵鄉(xiāng)間文化,用“閑筆”對敘事情節(jié)作補充和渲染,極大增強了小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意韻致。
《受戒》中“閑筆”的運用使得這部詩意雋永的小說增添了幾分清新之感,于細微處引導讀者領悟敘述者的言外之意,并長久地停留在腦海中,時常回味。荸薺庵里的老和尚,小明子叫他師爺爺,師爺爺是個很孤寂的人,整天都關在房里,仿佛置身于那“一花一世界”中。師爺爺的生活本是枯寂的,但被汪曾祺這帶有哲理和清新意味的“閑筆”話語一渲染,頓時多了幾分安閑自得的意趣?!妒芙洹分凶詈笄楣?jié)處所穿插的“閑筆”,也極其精細巧妙。小明子去受戒,小英子和他約定好第四天去接他。那天,小英子的頭上罕見地插了花,一邊是梔子花,一邊是石榴花,而這兩種花恰恰是前文所提到的小英子家中的房檐下所種的一紅一白的石榴樹和梔子花。梔子花象征希望和祝福,石榴花在民間則是家業(yè)興旺的象征。小英子所簪的這兩朵花也預示著兩人美好的未來。這樣帶著花的柔美的小英子,與前文提到的嘰嘰喳喳的小喜鵲不同,在快劃進蘆花蕩時,小英子趴在小明子耳朵邊表明心意,小明子也大聲堅定回應,之后船駛進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暗示著兩人的感情自此不同,愛情剛剛開始。少男少女間清新羞澀的心動,通過作者的幾處“閑筆”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受戒》中,汪曾祺用“閑筆”對具有高郵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作了細致補充和解釋,在拓寬小說文化內涵的同時,帶領讀者領略獨屬于高郵的民俗色彩?!妒芙洹返墓适率加谛∶髯記Q定去“當和尚”,汪曾祺在這里用了不少篇幅作“閑筆”,力求讓讀者明白,在小明子的家鄉(xiāng),當和尚與其他地方的孩子選擇劁豬、彈棉花一樣,都是農家子弟尋求生活出路的一種方式,只不過每個地方擅長的出路有所不同。此處的“閑筆”,是對小明子家鄉(xiāng)出和尚風俗的補充,也與下文小明子的舅舅教育他,和尚也分狀元、榜眼、探花的“閑筆”形成呼應,這種世俗常見的功利訓誡使得荸薺廟里的和尚與庵趙莊的其他人沒有什么分別?!妒芙洹分?,對高郵七月間民俗節(jié)日盂蘭會盛況的描寫,著重刻畫了和尚們?!帮w鐃”。這本是幾十個和尚共同參與的佛教法事活動,為的是取悅地藏王菩薩,但在“起手”“飛”“旋轉”“接住”等一系列動詞的“閑筆”穿插下,變成了高郵民間難得的歡樂盛會,真正感到快樂的反而是人,“尤其是婦女和孩子”[4]。這些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閑筆”穿插,在枝蔓搖曳中豐富了小說的文化內涵。
《受戒》中,抒情的文風最大限度地允許了作者主觀情感的介入,并與小說中人物的情感相碰撞,共同構成小說的審美價值追求?!妒芙洹返那橹率恰罢妗钡?,也是“善”的,更是“美”的?!罢妗斌w現在每個生命個體都是純凈的、自在的;“善”體現在所有生命個體都懷著“赤子之心”,以“尚善”為人生追求;“美”則體現在追求的“美”是自然的、健康的、結實的。所以,在《受戒》中,“真”即是“善”,“善”即是“美”,“真”“善”“美”三者渾然一體。
《受戒》審美價值追求中的“真”即是“善”?!罢妗笔侵黧w將“內在的尺度”應用于對象世界,把握的是深層的社會生活內蘊,具有濃厚的主體性;“善”則體現為“人文關懷”,以“尚善”為核心,“善”的追求所表現出的情感誠摯性與“真”的追求中主體“內在尺度”反映的生活真實性融為一體,所以“真”即是“善”?!妒芙洹分?,生命個體們出于“內在的尺度”把握對象世界,也就是自然,是真實的社會生活;而懷著“赤子之心”的生命個體們對自然、社會的誠摯感情自然是向“善”的,因此,“真”與“善”在庵趙莊的世界里和諧共存、和睦相處。小明子按約定時間與舅舅一起離家時,身上穿的是舅舅改小的和尚短衫和舊的紫花褲子,卻赤腳穿了一雙新布鞋。舅舅的舊衣和沒穿襪子的赤腳都是小明子家中貧困的真實寫照,而那雙新布鞋則是小明子的母親一片拳拳愛子之心的“真情”象征。民間有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做一雙新鞋以求一路平安的習俗,而在小明子家,這也是她能為遠行的小兒子準備的最好的禮物,她希望小明子能穿著新鞋走向新的生活。這一件看似瑣碎的事情,在汪曾祺“真情”的“內在的尺度”下,成為小明子記憶中充滿溫情的平凡小事。對于小明子的“好嗓子”,每一個聽過的人都大加贊賞,從舅舅到小英子,再到趙大媽和老和尚,他們都懷著“赤子之心”為小明子指明各種通往“向善”的人生道路,并任由小明子自由選擇,這是生命個體們對年幼者的誠摯感情的真實流露,既是“真”,也是“善”。
《受戒》審美價值追求中的“善”即是“美”。庵趙莊中人的“善”是與景的“美”融合在一起的,表現的是“善”與“美”交融的人生境界?!妒芙洹分?,每個生命個體都是“善”的,對人友善,對物友善,對自然友善;而與“善”相對應的則是“美”,《受戒》中的“美”是自然的、健康的、結實的?!妒芙洹分凶匀坏摹懊馈苯柚谄渲械木吧酌璧靡哉宫F,從彎彎曲曲的田埂,高大的柳樹,三棵潔白、三棵紫紅的大桑樹,再到花香撲鼻的一紅一白的石榴樹和梔子花,薅了三遍草的秧地,紅紫紅紫的荸薺,以及泛著銀光的蘆花蕩,《受戒》展現出來的自然的“美”純凈又清新,鮮活又雅致?!妒芙洹返摹懊馈辈粌H體現在景色上,還表現在生活于其中的各色人物上,她們有著極高的審美情趣,懂得欣賞美、追求美?!妒芙洹分袑w大娘、大英子和小英子一起趕集時的片段描寫極為細膩,母女三人的眼睛是一樣的黑白分明,烏黑的頭發(fā)“滑溜溜的”,干凈的衣服“格掙掙的”,整個集市的人都望向她們。這里的趙大媽、大英子和小英子展現出的是健康的、純凈的、優(yōu)美的人性,也是被整個集市的人推崇和追逐的真正的“美”。而《受戒》中的小明子出于幫助小英子、大英子的“善”,畫出活靈活現的花草,創(chuàng)造了靈動生機的“美”的追求。大英子按照這些新的花樣繡了三雙鞋,傳遍方圓三十里,被許多姑娘夸贊和羨慕??梢?,從年長的趙大娘到小一輩的大英子、小英子、小明子以及周圍的小姑娘們,都有著熱情的基于“善”的審美追求,他們可愛又禮貌,活潑又純真,個個都是美的精靈的化身,而這既是“善”,也是“美”。
四、結語
《受戒》是一部與眾不同的作品,也是汪曾祺潛心回歸“京派”傳統(tǒng)的力作?!妒芙洹分械娜厥澜?,始終展現的是鄉(xiāng)間生命個體的自由自在和純凈靈動?!妒芙洹穼戉l(xiāng)土,寫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庵趙莊人對土地的眷戀和熱愛;寫女性,寫的是健康自然而又本真獨立的鄉(xiāng)間女性;寫抒情,寫的是所有的生命個體對“真、善、美”的欣賞和追求?!妒芙洹返拿?,美在真實的鄉(xiāng)間生活,也美在人和自然的自在和諧,更美在個體獨特的靈魂。
參考文獻
[1] 褚云俠.《受戒》的周邊[J].文藝爭鳴,2019(4).
[2] 高麗楊.土地神觀念淺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6).
[3] 張紅翠.重審《受戒》的多重內涵[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6(12).
[4] 汪曾祺.受戒[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7.
[5] 閆作雷.“抒情考古學”:汪曾祺《受戒》的一種讀法[J].文學評論,2020(1).
[6] 王本朝.瀆神的詩性:《受戒》作為1980年代的文化寓言[J].當代文壇,2012(2).
[7] 方星霞.京派的傳承與超越:汪曾祺小說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8] 王曉薇.平遠小景 簡雅拙淡——試論汪曾祺的小說《受戒》[J].當代作家評論,2003(5).
[9] 波伏瓦.第二性Ⅰ:事實與神話[M].鄭克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10]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余" 柳)
作者簡介:嵇鵬宇,寧夏大學,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