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融合教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所有幼兒享有平等教育權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進一步凸顯了學前融合教育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中心幼兒園深入推進學前融合教育,努力創(chuàng)建友好、有溫度的融合園所,為特殊兒童的幸福成長鋪就一條愛心之路。
喚醒教師榮譽感,打造專業(yè)團隊
在教育特殊兒童時,教師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還是幼兒心靈的燈塔。提升教師的職業(yè)榮譽感,能激發(fā)其積極性,為特殊兒童的成長保駕護航。在今年招生季,我園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幼兒——萱萱。她先天右側偏癱,需依賴輔助器材生活。萱萱的加入,對班級管理、幼兒相處等方面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妥善安排她的學習和生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我園在暑假前舉辦了一場以“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為主題的宣講活動,向教師闡述職業(yè)的使命與擔當,許多教師深受觸動。之后,我園與接手小班的教師在暑假期間深度研討,幫助教師做好心理建設。在開學前,我園以公開競聘的方式為萱萱尋找適合的教師。通過競聘演講和教師投票,最終三位教師脫穎而出。此次EUXFpKI9cDDw9BpHOTjzF7pgI7ioeti6JtMVKbchL7k=活動不僅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更為萱萱在幼兒園的生活提供保障。
創(chuàng)設接納環(huán)境,營造溫馨氛圍
為特殊兒童營造接納、融洽的人文環(huán)境,是其幸福成長的關鍵。為了與萱萱家庭建立緊密的聯系,班級教師提前家訪,全面了解萱萱的成長環(huán)境、特殊需求等。同時,在萱萱未入園時,教師通過引導班級幼兒觀看微電影《小繩子》,使幼兒懂得關愛與包容特殊兒童。教師還播放了萱萱的照片和視頻,讓幼兒提前認識這位新朋友。班級開展“幸福一家人”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讓幼兒感受到每個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一員。在入園的第一天,萱萱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幼兒園,迎接她的是一個簡單而溫暖的歡迎儀式,幼兒將萱萱圍在中間,將精心準備的禮物贈予她。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萱萱自然地融入集體,與其他幼兒玩耍交流,參與各項活動。教師及時和萱萱父母溝通,方便根據萱萱的實際情況調整策略。同時,教師在班級家長群分享萱萱的情況,家長們對萱萱表示歡迎,認為萱萱的加入對幼兒學習如何關愛他人、與不同的人相處等十分有益。
提供個性支持,助力全面發(fā)展
浩浩入園首日便展現出異常行為:無語言交流、哭鬧表達需求、對教師的指令無反應、不參與集體活動、具有攻擊性、生活自理能力弱。教師記錄其行為并與家長溝通后得知,浩浩曾被診斷為發(fā)育遲緩,但家長因擔心醫(yī)院的環(huán)境會帶來負面影響而選擇出院。教師建議家長再次評估,浩浩最終被確診為孤獨癥譜系障礙和語言發(fā)育遲緩。在坦誠溝通后,家園達成共識,選擇半天機構干預、半天幼兒園學習的模式,初期由家長陪讀。
為幫助浩浩適應幼兒園生活,教師根據其特點,將日常生活流程做結構化拆分,用圖片展示的形式幫助他理解。同時,制作對錯提示卡,強化其正確行為。教師還發(fā)現浩浩對球類運動感興趣,于是引導他提升籃球技能,并為他提供展示機會。
在幼兒園、家長和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浩浩逐漸從半天陪讀過渡到全天陪讀,最終在中班時實現獨立在園就讀,成功融入集體生活。大班時,浩浩主動參與“大手牽小手”活動,承擔起接送小班幼兒入園的責任。當年,他被大班的哥哥姐姐牽著手入園,現在他牽著小班弟弟妹妹們的手,將他們帶入幼兒園,角色轉換間,成長的變化悄然顯現。
特殊兒童的教育和成長,需要家庭與學校緊密合作,共同為幼兒撐起一片天空。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的接納、支持與愛,是特殊兒童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溫暖源泉。幼兒園則需要通過及時識別與引導,幫助特殊兒童融入社會環(huán)境,為幼兒鋪設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