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眼睛近似球形,最前面有一個透明的膜狀組織,它就是角膜。透過角膜,我們可以看到棕色的圓形膜狀物,它叫虹膜。虹膜中間有一個小圓孔,就是我們的瞳孔,即我們所說的“黑眼珠”。
從側面看,我們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機。前面的角膜如同照相機鏡頭前的玻璃,虹膜如同光圈,晶狀體就像自動變焦鏡頭,可以通過改變自身曲率使我們無論看近、看遠都能清晰自如。后方的視網膜猶如相機的膠片,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經過大腦的加工,最終我們就能看清楚東西了。
眼球不是一個規(guī)則的圓球,最前面的透明角膜厚度和彎曲度是不均勻的,因此會造成不同方向上弧度不同,使光線產生不同軌跡的折射。當平行光線通過弧度各異的角膜進入眼內時,就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成一個點,而是形成多個焦點,最終便形成了散光眼。
通常來說,散光是生下來就存在的,屬于一種天生的小缺陷,我們無法預防。但是,正常情況下我們的散光度數都比較低,一般低于100 度,隨著出生后眼球的發(fā)育,一部分孩子的散光度數會逐漸降低,最終趨于穩(wěn)定。
另有一種是后天形成的散光,這種散光通常度數比較高。后天形成的散光中,有一種情況是長期的不良用眼習慣導致的,比如習慣性瞇眼看東西、經常用力揉眼、趴著睡覺、斜躺著歪眼看書等。這些行為會造成上眼皮對角膜產生不恰當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散光度數增加。
還有一種情況是眼部疾病和外傷等因素導致的散光,如角膜炎、圓錐角膜、眼球外傷等,使角膜弧度變得不規(guī)則,最終導致度數較高的散光。
散光患者的癥狀與散光的嚴重程度相關。輕度散光患者的主要癥狀有單眼視物模糊、視物重影、眩光,以及表現為眼痛、流淚、視力不穩(wěn)定、近距離工作不能持久、頭痛等視疲勞的癥狀。嚴重散光患者會視物扭曲變形、視物時出現頭頸歪斜、習慣性瞇眼等情況以減輕視覺干擾。
下面,讓我們來模擬一下散光眼看東西的感覺吧。當散光眼看放在眼前的兩個黑點(圖A)時,會將其看成是兩邊有很模糊尾巴的兩個淡黑點(圖B)。一條線段( 圖 C)是由無窮個黑點(圖D) 組成的,當把它豎著放在眼前時,散光眼就會將其看成是由很多兩頭帶尾巴的灰點平行排列組成的一條邊緣非常模糊的灰線條(圖E),由于每個像點都變得模糊,所以顏色較實物淡一些。就如同夜晚的燈光,在散光眼看來,就會出現一種“朦朧美”。
近視是指平行光線入眼后聚焦在視網膜前方,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物像,主要表現為看遠處物體模糊不清,看近處物體相對清晰。而散光眼看物體時,會出現物體邊緣虛化、重影,無論看遠或看近都不清晰。一般來說,散光多合并近視或遠視,近視和遠視的度數越高,發(fā)生散光者越多。所以,散光和近視是完全不一樣的。
隨著年齡的增加,散光的度數和軸向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化,但這個變化程度非常小,很少出現像近視那樣的大幅度增長。但是,如果發(fā)現散光度數一直在增長,且沒有穩(wěn)定的跡象,那就需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排除圓錐角膜等病理性因素。圓錐角膜是一種角膜擴張性疾病,會導致角膜變得越來越薄,并向前突出,呈圓錐狀,形成嚴重的散光。
醫(yī)生會讓孩子做遠視力、近視力和眼壓檢查,再進行眼位、眼球運動和主導眼等檢查;使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角膜、前房、晶狀體等,觀察眼前部結構,了解角膜有無異常形態(tài)及瘢痕等;使用眼底鏡檢查玻璃體、視網膜等眼底結構,尤其對中高度近視或存在眼底病變癥狀的散光人群很有必要。
通過電腦驗光、散瞳檢影、綜合驗光等來確定眼球屈光度,判斷有無散光。必要時還會采用角膜地形圖測量角膜厚度,分析角膜前后表面的形態(tài)和曲率變化,確定散光度和軸向,以及通過A 型超聲、IOL Master 等儀器了解眼軸長度。因此,小小的散光也需要大家高度重視,把它檢查得明明白白的。
散光會讓孩子視力下降、加重視疲勞、影響視覺發(fā)育等,所以及時矯正是十分必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散光都需要配鏡矯正。
散光度數低于100 度,并且不影響視力,沒有任何不適癥狀者,只需要定期復查,密切監(jiān)測;散光度數大于100 度者,要及時戴鏡矯正,因為這個度數的孩子往往會因為看不清楚東西而習慣性瞇眼,長時間瞇眼會使眼皮壓迫角膜,可能加重散光。尤其是處于視覺發(fā)育期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矯正,發(fā)生弱視的風險將會增加。
跟近視一樣,散光不可治愈,并且是不可逆的。
大多數規(guī)則散光可以通過戴框架眼鏡矯正。框架眼鏡安全、經濟、易更換,尤其適合需要頻繁調整鏡片度數的孩子。另外,醫(yī)生常使用RGP 鏡片,即硬性角膜接觸鏡,來矯正規(guī)則和部分不規(guī)則散光,其矯正原理是利用接觸鏡與角膜表面的接觸,使淚液填充彌補角膜表面的散光,而鏡片表面無散光,從而達到矯正效果。18 歲以上的成年人可進行角膜激光手術,將散光消除。究竟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需要由專業(yè)的眼科醫(yī)生檢查,了解散光性質和度數后再決定。
面對散光,家長們不可掉以輕心,盡量做到早發(fā)現、早矯正,維護孩子的清晰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