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閱讀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較強的閱讀能力顯得極為重要,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家校共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正處于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家校共育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教師實施家校共育策略,不僅能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還能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從而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同時,教師能通過家長的反饋,不斷完善閱讀教學計劃,增強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家校共育的理論基礎
家校共育強調家庭與學校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形成積極合作、相互支持的教育模式。第一,信息共享是家校共育的基石。家庭與學校之間需要及時、準確地交流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確保雙方充分了解學生的成長狀態(tài),從而調整教育策略,為學生提供幫助。信息的互通交流能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同時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況,共同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第二,資源互補是家校共育的重要支柱。家庭與學校各自擁有不同的教育資源,通過家校共育,這些資源得以有機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家庭可以營造溫馨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梢越淌趯W生系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家校共育的作用尤為突出。家校共育可以為學生營造更多樣化的閱讀環(huán)境,提供更豐富的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家校共育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提高其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家校共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家校溝通與合作方式。例如,家長會已成為學校向家長傳達閱讀教學計劃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此外,通過微信群、家校聯(lián)系手冊等溝通渠道,家校雙方能及時交流信息,這提高了家長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參與度。雖然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家校共育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
首先,家校共育在深度與廣度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部分家長對學校的閱讀教學計劃不夠了解,這導致他們難以有效地配合教師的閱讀教學。其次,學校未能充分利用家庭的資源與優(yōu)勢,共同促進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再次,家長在參與閱讀教學方面存在不均衡現(xiàn)象。部分家長對閱讀教學極為重視并愿意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部分家長忽視了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這種不均衡現(xiàn)象直接對家校共育的效果及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產生了影響。最后,閱讀教學資源的分配與利用存在明顯的不足。部分學校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而部分家長缺乏科學的閱讀指導方法,難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
三、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學校層面
首先,學校應根據(jù)各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各階段閱讀的具體目標和任務,確保學生在整個學期乃至學年的閱讀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穩(wěn)步提升。這個過程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評估學生的閱讀水平、興趣偏好等因素,為每名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的閱讀計劃,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潛能,使每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下享受閱讀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次,在信息化時代,學校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將電子書、在線閱讀平臺、互動式教學軟件等數(shù)字化工具引進閱讀教學中。這些數(shù)字化工具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的閱讀資源,還可以通過極具互動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學??梢岳秒娮訒械淖⑨尯蜆俗⒐δ?,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也可以通過在線閱讀平臺的智能推薦系統(tǒng),為每名學生推送符合其興趣和閱讀水平的書籍,幫助他們拓寬閱讀視野;還可以借助互動式教學軟件,開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最后,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是學校開展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為了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學校應定期策劃并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這些活動除了常見的閱讀比賽和讀書分享會,還可以包括“作家進校園”“親子閱讀日”“閱讀馬拉松”“主題閱讀月”等活動。通過參與這些多樣化的活動,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拓寬知識視野,并加深對文學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增強自信心,并在與同伴、作家及家長的互動交流中,吸收新知識和啟發(fā)靈感,從而進一步激發(fā)閱讀熱情。
(二)教師層面
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必要任務。教師必須掌握最新的閱讀教學方法和理念,通過參加專業(yè)培訓、閱讀相關文獻、觀摩優(yōu)秀閱讀教學案例等多種方式,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教師要熟練運用必要的閱讀評估工具,如閱讀理解能力測試、閱讀興趣問卷等,以便準確評估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學習情況,為后續(xù)教學提供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此外,教師應深入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需求。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閱讀實踐,幫助他們在閱讀方面取得進步。
為了建立穩(wěn)定的家校聯(lián)系機制,教師應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學校的閱讀教學計劃和目標,并分享學生的閱讀成果和進步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家訪、電話、社交媒體等溝通渠道,與家長保持密切互動,及時解答家長的疑問,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加強家校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為學生的閱讀成長提供堅實的支撐。例如,教師可以與家長合作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計劃,鼓勵家長參與學生的閱讀過程,通過親子共讀、閱讀討論等方式,共同監(jiān)督和激勵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為了將閱讀教學的影響力擴展至學生的家庭生活,教師應根據(jù)閱讀教學計劃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精心設計和安排家庭閱讀任務。這些任務既要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與學校的閱讀教學緊密銜接,確保學生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獲得連貫的閱讀體驗。例如,教師可以推薦適合學生閱讀水平的書籍,并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如完成指定的閱讀量、寫讀書筆記或進行閱讀分享等。又如,教師可以鼓勵家長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
(三)家長層面
首先,營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是學生通過閱讀獲得成長的基礎。家長應在家中為學生營造適合閱讀的舒適環(huán)境,這不僅包括提供一個安靜、光線充足的閱讀空間,配備學生喜愛的書籍和舒適的閱讀座椅,還包括減少家中的干擾因素,如限制電視和手機的使用時間,讓閱讀成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長應以身作則,積極參與閱讀,從而在無形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家長還可以與學生一起布置閱讀空間,如掛上學生喜歡的作家畫像或貼上他們閱讀過的書籍的封面,使閱讀空間更加個性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歸屬感,激活他們的閱讀動力。
其次,家長應珍惜與學生共讀的寶貴時光,這不僅是親子互動的重要方式,還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書籍內容、拓展思維的契機。在共讀過程中,家長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書中的細節(jié),如人物描寫、情節(jié)發(fā)展等,并與他們一起探討書中的情節(jié)、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通過這樣的互動,家長可以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了豐富共讀體驗,家長還可以嘗試不同的閱讀形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加投入。
最后,家長在為學生選擇書籍時,應綜合考慮他們的年齡、興趣、閱讀水平,以及書籍的內容質量、作者聲譽、讀者評價等因素。同時,家長應鼓勵學生參與書籍的選擇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和鑒別能力。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去書店或圖書館,讓他們自由挑選感興趣的書籍;還可以與學生一起瀏覽網絡書店,引導他們關注書籍的封面設計、目錄結構、作者介紹等細節(jié),學會挑選適合自己的書籍。在挑選書籍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與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和喜好,激發(fā)他們對不同類型書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結語
家校共育不僅是一種教育模式,還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強調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和引導。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落實家校共育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西昌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