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瑋,青海省西寧市人。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西寧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有詩文發(fā)表于《延河》《詩歌月刊》《青海湖》《雪蓮》《唐山文學》《中國土族》《浙江詩人》等刊。
1
水是孕育人類先民的搖籃,是解開人類文明奧秘的鑰匙。有多少古老的文明都是從一條河流開始的。有水的地方,必定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條河就是一個地方流動的歷史。對于西寧而言,北川河也是如此。
北川河,古稱蘇木蓮河,因漢代曾在這里設長寧亭,晉代曾設長寧縣,而又得名長寧川河。北川河發(fā)源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西北部達坂山南麓的克布圖埡豁,河源海拔4487米。這條潺潺流淌的小河從達坂山下歡唱而來,匯聚高山的雪水,攜帶森林的囑托,一路跳躍著,緩緩流過遠山與孤村。
源流段的寶庫河自西北而東南流經大通縣塔爾鎮(zhèn)下舊莊附近時,西來的黑林河從右側匯入,形成干流即北川河。流經大通縣橋頭鎮(zhèn)時,又納入東峽河。作為湟水河的一級支流,北川河因其匯水面積大、水量豐沛、水質良好,而成為西寧市和大通縣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在中華文化中,水不僅代表著財富,更是靈氣的象征,有水的地方必然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歷史悠久的北川河,氣貫古今,情透萬代,不僅孕育了黑泉水庫、寶庫石林、冰達坂、畫屏山、娘娘山、鷂子溝等風光勝景,也以其特有的溫潤哺育了兩岸的數(shù)十萬人民,還造就了像上孫家寨遺址這樣燦爛瑰麗的文化。
流淌在高大陸上的北川河,相比于那些大江大河,既不見雄渾壯闊的氣勢,也沒有一瀉千里的奔放。然而,它卻以一種千百年來從未曾改變過的浪漫姿態(tài),在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釋放著自己奔騰的情感,讓這里的文化和傳統(tǒng)得以源源不斷地傳承、發(fā)展下來,并一路向南、向東,最終匯入滔滔湟水。
2
大通北川河源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坐落在景色秀麗的寶庫、東峽、黑林三條河的源頭地區(qū)。保護區(qū)涵蓋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態(tài)資源的天然基因庫,也是拯救瀕危物種的庇護所,同時還是研究物種生態(tài)特性的重要基地。
北川河源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海拔在2680~4622m之間,沿海拔高差垂直分布著7個植被帶,自下而上依次為河川谷地落葉闊葉林植被帶、山地針闊葉林植被帶、山地常綠針葉林植被帶、山地灌叢類草地帶、亞高山灌木林植被帶、亞高山灌叢植被帶、高山草甸類草地帶。這里生長著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角盤蘭、珊瑚蘭、對葉蘭、綬草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冰沼草、唐古特山莨菪、桃兒七等,還有著名的祁連獐牙菜、黑柴胡、綠花黨參等,堪稱一座野生植物的“大觀園”。
在北川河源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青山綠水間,還奔跑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白唇鹿、馬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荒漠貓、猞猁、獵隼、藍馬雞……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沙狐、狼、環(huán)頸雉、狍鹿……這里的水域中還棲息著赤麻鴨、斑頭雁、蒼鷺、燕鷗、百腰草鷸……保護區(qū)內的白唇鹿是青海省白唇鹿分布的最東限,也是白唇鹿生存的最低海拔地區(qū)。
濕地作為地球上一種重要、獨特、多功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向來被喻為“地球之腎”,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jié)徑流、改善水質、調節(jié)小氣候,以及提供食物和工業(yè)原料、提供旅游資源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北川河源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濕地主要以河流、沼澤和人工濕地為主,濕地面積1995.94公頃,占保護區(qū)面積的1.85%。
置身北川河源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滿目山川如畫,眼波流光。這里的一片片密林,一灣灣清水,一眼眼流泉,一股股飛瀑,恬靜而平和,豐沛而飽滿。在這里,一切都被自然的氣息洗滌得纖塵不染,萬物彼此滋養(yǎng),保持著最純凈、最充盈的生命狀態(tài),經得起任何長久的凝視與回望。
3
當你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上與黑泉水庫邂逅時,你肯定會被它的美所震撼:高山環(huán)抱中的湖水清得透亮,清得出奇,四周的青山綠樹倒映在一池碧水中,與遠處的祁連雪峰遙相呼應,形成一幅“高峽出平湖”的絕美畫面。
莫說第一次到這里來,即便是那些生活在高原上,熟悉這里的人們,也會為黑泉水庫的美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每年夏秋兩季,周邊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到這里來,靜觀一片藍天碧海,飽覽一番壯美景色,給那顆終日為喧囂奔波所困的心靈好好放個假。在這里,當我們享受著“天然氧吧”的慷慨饋贈時,甚至會產生一種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覺。
作為北川河源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重要景點之一的黑泉水庫,位于大通縣寶庫鄉(xiāng),是一座以農業(yè)灌溉為主,兼?zhèn)浞篮椤l(fā)電、供水、環(huán)保效益的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水庫壩頂海拔2894.5米,總庫容1.82億立方米。黑泉水庫不僅風光如畫,而且有著豐富的珍稀動植物資源。這里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麝、藍馬雞、水獺的棲息地,同時還有小型動物如松鼠、旱獺、紫貂、荒漠貓等,猛禽猛獸如赤狐、猞猁、豺、狼、金雕、棕熊等。
與黑泉水庫緊密相連的察汗河景區(qū),素以石林、瀑布、杜鵑、圓柏“四絕”而享譽一方。景區(qū)內遍布巉巖奇峰、松濤云海,既有江南景象的秀美可愛,又有高原風光的雄奇粗獷。這里河谷狹長,山崖陡峭,分布著五十余處瀑布和百余條大小溪流,以雄、奇、險、秀的自然景觀,給人以視覺的享受。
北川河源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就這樣安詳靜謐地蜿蜒橫臥在高原一隅,如此溫柔,如此純凈,如此多情,恍若一位嫻靜的少女,時時打動著人們的心。在這綠韻悠揚的青山碧水間,只要留心,每一塊石頭都會讓你有所發(fā)現(xiàn),每一片樹葉都會令你鐘情,它們無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無一不是造物主的神來之筆。
4
歲月奔流。在過去的多少年里,北川河作為西寧北川重要的生活水源,哺育了兩岸的人民。北川河將根基扎在這里,把她的愛與柔情交付給這片土地。那一滴滴清澈透亮的水一絲絲融進人們的血液和靈魂。
但前些年,兩岸的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和含有農藥、化肥等有害物質的水,都悄悄流進了北川的這條血脈。這些“毒液”讓北川河變得骯臟污濁,臭不可聞。清澈不再的北川河只能獨自悲傷,日夜哭泣。那嘩嘩的水聲聽上去就像是河流痛苦的喘息和微弱的呻吟。
為保護和改善北川河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效改善北川河流域的水質環(huán)境,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對北川河兩岸的污染源進行了集中整治。經過數(shù)年的不懈努力,北川河終于沉疴漸去,終獲新生,在晝夜不息的濤聲中逐漸恢復往日的風采。
一條河的命運軌跡,同樣也折射出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軌跡。北川河命運的變遷,也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在打造綠色發(fā)展樣板城市、建設新時代幸福西寧的進程中,西寧市堅持生態(tài)營造綠色,讓北川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打造出體現(xiàn)“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標志性生態(tài)景區(qū)——北川河濕地公園。
如今,漫步在夏日的北川河畔,滿眼綠波漾入眼簾。鳥群翔集藍天,昆蟲飛入草叢,微風吹過蘆葦,湖水一年比一年清澈,環(huán)境一年比一年優(yōu)美。一個有文化、有品味、有內涵、有特色的新景觀風貌展現(xiàn)在市民面前?;秀遍g,仿佛自己也變成了河畔的一株草,享受著河邊涼風的吹拂。
5
幾乎所有美麗的城市都會有一條屬于自己的河,一條能給城市帶來靈氣的河,一條能讓老百姓感到親切和溫暖的河。
坐落在西寧市城北區(qū)北川河核心段的北川河濕地公園,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間顯得格外璀璨奪目。北川河濕地公園規(guī)劃面積173.5公頃,整個景區(qū)水域面積約95公頃,綠化面積約60公頃,水景和綠景占全園面積的70%以上。在這173.5公頃的土地上,鑲嵌著六個明鏡般的湖泊。這六個湖泊又由二十四座景觀橋連接。湖光水色與四周的盎然綠意互為映襯,凸顯了其“高原水城、夏都花園、文化走廊”的總體定位。
湖區(qū)周圍的二十八組古韻悠揚的雕塑是北川河濕地公園的標志性特色。古人制陶、無弋爰劍、西平初現(xiàn)、銅印鑒古、充國屯田、古道交融、河湟驛路等主題的雕塑,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古城西寧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每每讓人目不暇接。這些遺落在時光深處的地方歷史,在新的時代正以新的姿態(tài)回歸這片土地。
在一個晴朗明媚的午后,繞北川河濕地公園走一圈,像是穿行在一條時光隧道里,能真切地感受到歷史與現(xiàn)代在這里交融。這樣的主題設置,這樣的巧妙構思,讓北川河濕地公園在野趣濃郁的自然風光之外,更具有了一種底蘊深厚的文化氛圍。行走在河畔的習習涼風中,一種曠遠寧靜的心境也油然而生。
北川河濕地公園面積很大,園中小徑迂曲環(huán)繞,行經之處,翠色盈目,歡聲在耳。放眼望去,到處是幽雅恬靜的湖泊、古樸堅實的棧道還有古色古香的亭臺樓榭……一幅“一塘清水映天光,微波擊岸柳成蔭”的旖旎畫卷在這里曼妙呈現(xiàn),為北川河聚集了人間煙火氣息。公園里新鮮草木散發(fā)出來的芬芳氣味彌漫飄蕩著,讓人不禁肺葉開張,暢快呼吸。
時光綿長,歲月悠遠。生活在北川河畔的人們,從這里走過,他們悠閑而散漫,享受著在河畔的時光,感嘆著幸福的時代和美好的生活。
6
北川河在歷史上是一條名不見經傳的河流。既沒有文人騷客留下數(shù)量可觀的詩詞歌賦,也沒有英雄豪杰創(chuàng)造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有的只是默默無聞,有的只是樸實無華,就像兩岸村莊里那些父老鄉(xiāng)親一樣憨厚淳樸。
在《大通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中曾讀到這樣的內容:1936年,馬步芳派手下軍官到大通縣東峽一帶的村莊征集民夫,亂砍濫伐鷂子溝里的山林。到了1937年,馬步芳又下令征調西寧、大通、互助、門源四地的數(shù)千民夫,一面大肆砍伐鷂子溝森林,一面強令民夫將這些木材搬運出來,放到北川河里,一路運到西寧后,在小橋附近打撈上岸。這些木材最后都到了馬步芳設在蘭州的東方木材廠,為他牟得暴利。而那些被迫在河里趕運木材的民夫們,終日浸泡在冰涼的河水中,不得上岸休息。很多人因此留下了終身的病痛,甚至失去生命。在那暗無天日的年月里,北川河也記載苦難歲月里的人間疾苦。
時光揉搓著世間的一切。我想,那時候的北川河,肯定也在為人們的不幸遭遇而嗚咽。好在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今天的北川河,奏著輕快的樂曲,一路歡唱著流淌進新時代。
北川河見證著城鄉(xiāng)的變遷,城鄉(xiāng)見證著時代的發(fā)展。隨著城區(qū)范圍的不斷延展,一座座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北川河兩岸的高樓大廈擋住了人們眺望它的視線,卻擋不住它汩汩流淌的腳步。北川河看遍了兩岸的繁華落寞,也嘗盡了世間的酸甜苦辣。它承載著歷史的倒影和人們的記憶,穿越人間煙火,趟過歲月長河,一筆一劃地書寫著北川大地前進的軌跡,擘畫著北川大地發(fā)展的藍圖。如今的北川河,正以一種堅定的意志,從歲月的溝壑中左沖右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