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初中音樂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教師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時,應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點目標,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但是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較為普遍的就是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本文通過分析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現存問題,結合實踐探討了一些有效的教學途徑,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音樂學習方法。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音樂知識的欲望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功能。教師通過開展生動、有趣的音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探索世界的欲望,讓學生通過音樂課堂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推薦相關的音樂書籍、音樂資料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此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音樂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更好地勝任音樂教學工作。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并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有積極作用。
(三)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知識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索音樂知識,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音樂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如果只是單一地講解知識,則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出現偏差。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造音樂情境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我、獲得自我滿足,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啟發(fā)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究音樂知識,在自主學習中掌握音樂的規(guī)律和特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但從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現狀來看,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些教師在進行歌曲教學時,只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講解教材內容,并沒有深入分析歌詞的內涵和其表達的情感。此外,教師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導致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學方法不科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初中音樂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不科學,缺乏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導致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缺乏自主學習意識,課堂學習氣氛不夠積極,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其音樂素養(yǎng)也難以得到提升。
(三)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有些教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音樂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還降低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主動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設計的教學方案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
三、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初中音樂課程模式,秉承“教”與“授”的理念,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知識,按照教師的思路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有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使其能夠在音樂課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音樂潛能,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應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豐富自己的音樂視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榜樣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其次,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彎彎的月亮》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彎彎的月亮》這首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給學生講一講歌曲中所描繪的畫面和人物形象。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與月亮相關的知識,以此加深對該歌曲及作者創(chuàng)作思路的理解。教師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在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中,信息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運用到教學中,并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初中生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其思維方式正在從感性向理性轉變,這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活動時,應強化對學生的指導,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思想與情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結合,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真正地體會到音樂的價值和魅力,這可以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保衛(wèi)黃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與這首歌曲有關的影視作品或短視頻,下載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更全面的認識,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也可以播放《保衛(wèi)黃河》這首歌的音樂視頻,通過畫面與音樂的結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黃河人的愛國情懷和堅強意志。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獲得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體驗,使其可以在專注的狀態(tài)下學習歌唱技能。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他們對音樂的熱愛,為其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四)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越來越重視傳授學生正確的、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并且能夠在音樂學習方面取得更大進步。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科學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能夠更加高效地掌握音樂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
例如,在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十送紅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知識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十送紅軍》的相關視頻,并引導其對整首樂曲進行欣賞。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首樂曲有哪些特點?哪處地方最能體現出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欣賞過程中是否能夠感受到歌曲所表達出的情感?”教師通過提出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和探究,使其對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知識、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其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
(五)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逐漸由原來的技術型人才轉向創(chuàng)新型、實用型人才。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應認清這一轉變需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動手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從一些中學的音樂教學現狀來看,有些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采用的教學方式單調乏味,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運用更新穎、更開放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參與音樂課堂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首凄美動人的樂曲,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其次,教師可以搜集有關“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視頻、照片等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迅速地融入角色。教師從樂曲的故事背景出發(fā),將所授知識進行延伸,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最后,在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舞演唱、歌曲創(chuàng)作、話劇表演等活動,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自由分組選擇想要參加的活動,并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例如,有的小組設計了一個關于“梁?!钡膽騽⊙莩?;有的小組自編了一段關于“梁?!钡奈璧?。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又能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六)構建新型評價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新課改對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做出相應的教學改革,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得到切實的提高。首先,在考試方法上,教師可以將音樂欣賞、審美能力等主觀題融入測試活動,也可以通過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審美水平。同時,教師也可布置實踐考核任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和挖掘音樂作品所包含的審美元素,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其次,在評估方法上,初中音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正面的評價,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最后,在每一次的評價活動結束后,教師應適當給予學生鼓勵和正向引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觀點,引導他們在對音樂的鑒賞和聆聽中,能夠從美學的視角形成自己的主觀評判,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欣賞和鼓勵的教育方式,善于發(fā)掘學生的長處、閃光點,并適時地給予鼓勵與肯定。教師通過實施這樣的評價模式,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幫助學生盡早形成這種能力,并從中獲益,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多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分析、探究、歸納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
(劉"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