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逐步優(yōu)化美育資源配置。我國體育教學貫穿于學生各個學習階段,但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與美育的融合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高校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站,是為培養(yǎng)大學生走向社會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最重要連接。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體育審美觀,高校體育美育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當前高校體育審美的現(xiàn)狀,就高校體育教學中美育的意義、內容及手段進行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學;美育
一、引言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受、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它與體育、智育和德育同等重要,共同構成了全面教育體系的基礎。美育不僅能夠提升人的心靈境界,豐富人的情感,還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蔡元培先生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提倡“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在他看來,美感教育是陶冶情操、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體育審美能力是人們理解和評價體育活動中美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審美水平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當前,隨著網絡信息的發(fā)展,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著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通過體育課程加強對大學生的美育,有助于他們辨識和欣賞真正的美,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對于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應積極響應這一時代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將體育與美育有機結合,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如:體育比賽、體育表演、體育欣賞等,使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能夠得到藝術的熏陶和精神的提升,培養(yǎng)出更加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我國高校體育美育現(xiàn)狀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逐步優(yōu)化美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各級各類學校開齊開足美育課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lián)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美育體系。2020年10月16日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原司長王登峰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對《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行解讀指出,長期以來,體育和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并不平等,有時會被忽視,這主要是由于社會對這兩者的價值認識不足。然而,體育和美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美育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以及提升個性和情操。大學生正處于審美心理的發(fā)展期,其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更需要在學校體育中去學習感受美、欣賞美和表現(xiàn)美,從而激發(fā)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運動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真正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教育目的。我國高校體育美育的現(xiàn)狀從學校層面來看,對體育美育開展的重視不夠、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意識不強,理念不新、缺乏完整的美育體系、體育場館資源缺乏;從教師層面來看,體育美學科研力度不夠,對體育美育的知識缺乏、體育美育方法手段單一、體育教學中關于美育的評價方式欠缺;從學生主體層面來看,學生的審美能力未受到重視、審美鑒賞力沒有受到引導、審美創(chuàng)造力沒有得到開發(fā)。
三、高校體育教學中美育實施對策
(一)正確認識體育教育中美育的意義
我國在70年代時國家的教育目標就提出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通過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內涵來看德智體美諸方面教育的實施正是為了使人類在社會的發(fā)展中不斷地完善自己促進其全面性,所以美育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它與智育、德育、體育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互相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美育最核心的意義和價值是培養(yǎng)學生深層次的綜合素養(yǎng),也就是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了解藝術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教師有體驗、欣賞美和藝術的能力。對于高校而言,體育教學中美育的意義在于:
1.提升審美素養(yǎng)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欣賞體育競技中的力與美、速度與技巧的結合。
2.弘揚體育精神
體育美育可以加深學生對體育精神,如:公平競爭、團隊合作、拼搏進取的理解和認同。
3.促進身心健康
體育活動本身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通過美育的視角,可以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更加注重運動的和諧與美感,進而促進身心健康。
4.豐富校園文化
體育美育的融入,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校園文化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二)豐富體育美育的內容
體育的美學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包括了運動本身所展現(xiàn)出的各種美,還包括了運動參與過程中個體對美的感知和理解。這些美學內涵在高校美育實施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體育項目自身的美學特質是非常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技巧之美
技術是體育的核心,許多體育項目都需要極高的技巧。比如:體操、跳水等運動,運動員需要完成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展現(xiàn)出了人體卓越的身體柔韌性、協(xié)調性、力量和精準控制能力。
2.技能之美
技能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xiàn)出的高超技藝。如:足球、籃球等團隊運動,運動員需要具備出色的傳球、射門、防守技能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
3.體能之美
體能是體育的基礎,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xiàn)出的強大體能,如:長跑、游泳等耐力運動,以及短跑、跳躍等爆發(fā)力運動。
4.戰(zhàn)術之美
戰(zhàn)術是體育比賽中的一種智慧,運動員和教練員需要根據比賽情況和對手的特點,制定出合適的戰(zhàn)術。如:籃球、足球等團隊運動的戰(zhàn)術安排。
5.暴力之美
這種美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對抗性強的體育項目中,如:拳擊、摔跤等。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xiàn)出的力量和速度,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此外,體育活動中還有許多其他的美學元素,如:體育節(jié)日、體育儀式、場地器材、音樂、運動員的服裝等,這些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體育的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征服自我也體現(xiàn)了超越自我之美。在體育參與的過程中,個體對美感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將自己的情感與體育的結合。這要求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外在的表演,還要注重內在的展現(xiàn)。
在高校美育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擇美育內容:
1.正確的體育審美觀和價值觀
高校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體育審美觀,通過體育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區(qū)分體育活動中的美與不美善與惡,培養(yǎng)正確的體育道德風尚、自覺和先進的審美觀,這對于他們人生價值觀和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2.提高體育美的鑒賞能力
這涉及對體育美的感受、理解和評判的能力。學生應該通過參與審美實踐活動,如:觀看和討論體育盛事、慶典和比賽,來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這要求他們多聽、多看、多實踐、多體驗,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3.掌握體育科學知識和加強文化修養(yǎng)
沒有足夠的體育知識和文化修養(yǎng),學生很難做出正確的審美判斷。因此,高校美育應與體育知識和文化修養(yǎng)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
4.培養(yǎng)體育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
每個學生都有創(chuàng)造美的潛力,教師應該提供一個鼓勵創(chuàng)新和個性表達的環(huán)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才智、技巧、經驗和愿望去創(chuàng)造美。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實現(xiàn)感。
(三)提高教師體育美學知識和審美意識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角色十分關鍵,他們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對于學生體育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美育的要點主要如下:
1.正確的體育審美觀和豐富的美學知識
教師首先需要具備正確的體育審美觀和豐富的美學知識,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開展美育。他們應該能夠認識到體育中的美學價值,并能夠引導學生體驗和欣賞體育的美。
2.體育美育理念的建立
教師需要建立正確的體育美育理念,理解體育與美的結合,并認識到體育美育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
3.教學形式和手段的豐富與優(yōu)化
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手段,如:結合音樂的教學、情景教學、視頻欣賞、集體討論等,來增強體育課堂的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
教師應加強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講解體育項目動作技術中的美學因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5.教學場地的合理布置
教師應注重教學場地的布置,創(chuàng)造一個美觀、安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美好的氛圍中享受體育學習的樂趣,擁有美好情感體驗。
6.體育教學與審美教育的積極融合
教師應將體育教學與審美教育有機結合,通過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價值觀和審美觀念,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7.繼續(xù)教育和專業(yè)發(fā)展
學校應為體育教師提供更多的繼續(xù)教育和專業(yè)發(fā)展機會,讓他們能夠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美育。
(四)在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美
對于體育來說,美是動態(tài)的、是流動的、是具體的。大學生對于運動美學的體驗,多來自他們自身的運動實踐,對運動技能的美學體驗與遐想。唐代詩人王維在《寒食城東即事》中曾寫道:“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痹撛娒鑼懥嗽诖杭緝?yōu)美的大自然中少年出游、踢球的美好畫面,體現(xiàn)了體育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狀態(tài)。這種場景與體育教學中強調的自然環(huán)境和健康生活方式不謀而合。在戶外實踐中活動可以激發(fā)大學生身體的活力,恢復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保持較好的精神面貌,感受大自然的美。當前高校體育改革的背景下,應繼續(xù)豐富體育課的內容,適量增加小組、班級、年級之間的戶外體育競賽,通過競賽可以凝聚友誼讓學生體會運動團結協(xié)作的樂趣和集體榮譽感,運動中的成功經歷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和自尊,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釋放心理壓力。體育之美不僅讓學生欣賞和理解美,還能激發(fā)他們對美的追求,為他們未來的美學發(fā)展打下基礎。通過體育,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健康,還能在運動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塑造完整的人格。
(五)健全體育美育的相關評價體系
在我國,由于美育評價體系的長期缺失,體育美育的評價一直缺乏明確的參照體系。傳統(tǒng)上,美育被視為僅涉及美術、音樂、舞蹈、詩學等藝術形式的教育,這種觀點導致體育中的美育被忽視。因此,體育美育的教育和實踐一直較為空缺,評價自然無從談起。目前,體育評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達標”和“技術評定”。其中,“達標”是一種定量評價,而“技術評定”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主觀判斷,試圖將其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在體育美育評價體系中,應該重點拓展“技術評定”的評價維度,并增加其在體育評價中的重要性。在評價具體項目的技術動作時,應該考慮動作的協(xié)調連貫性、節(jié)奏感、體態(tài)的優(yōu)美性等美學因素。在集體性項目的評價中,則應該綜合考慮項目的創(chuàng)造性、動作的整齊劃一、感染力、場地運用、體育服飾和體育禮儀等多個方面。美育的特點表明,雖然傳統(tǒng)的技術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美的評價,但還沒有形成一種固定的美育評價體系評價較為主觀,通過健全體育美育的評價體系達到通過以評促建,去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構建一個全面、細致、符合美育特點的體育美育評價體系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這將對體育美育的實施和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審美的自由性確實決定了美育過程和結果的非功利性,這意味著美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個體的審美意識、情感和能力,而不是為了達到某種具體的功利目標。體育作為一種具有強烈動感和視覺沖擊力的活動,是美育的重要載體,它能夠以一種直觀和體驗式的方式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的體育審美能力和對美育的理解至關重要。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觀念,認識到體育教學不僅是技能和體能的培養(yǎng),也是審美教育的場所。為了將美育更完美地融入體育教學,高校的體育課程應該從多角度、多維度出發(fā),開展豐富的體育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和創(chuàng)造美的平臺。在課堂評價和考試中,除了傳統(tǒng)的動作技能評價外,還應該強調動作的美感、藝術性評價,以鼓勵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追求和表達美。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是一個內涵豐富且不斷發(fā)展的領域,需要教師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不斷探索和研究。通過這種方式,體育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健康的身體,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張緩緩,葉玲,等.論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回歸[J].體育科學,2019,45(2):31-37.
[2]毛振明.響應全國教育大會號召,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42(1):23-29.
[3]張若谷.試論體育美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6).
[4]胡睿哲.論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知識經濟,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