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來荷蘭求學,我對這里的許多事情都倍感新奇。第一次進入學校的圖書館時,我便注意到底層有一個小房間,名為“Contemplation room”,中文可以直譯為“沉思室”。
圖書館位于市中心的老校區(qū),原是一棟頗具歷史的古老建筑,而今內部進行了改造,重新利用,以適應當下的需求,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內部的空間較為緊張,可即便如此,學校還是勻出一點兒空間,設置了這個看起來令人疑惑的沉思室——為何不建造更為實用的打印室或咖啡廳呢?
好奇心作祟,我打開了沉思室的房門。本以為里面會有些高端的電子設備,比如投影儀、電腦之類的,再不濟,也有一些休閑放松的設施。然而,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只有一些座椅,至于別的,什么也沒有?!肮δ苤髁x者”如我,不解至極。真的會有人使用這兒嗎?久而久之,這里會變成閑置空間的吧?我滿心費解地離開。
某天和當?shù)赝瑢W溫姆一起吃午飯,對方語氣平淡地說起午后要到圖書館的沉思室去,然后待上大約20分鐘。
“去那里做什么?真的會有人去嗎?”我的疑問脫口而出,她的神情一下子變得有些尷尬。
但很快,溫姆就原諒了我這個外國人的唐突發(fā)問,耐心地和我解釋:“你剛到不久,還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這里許多學校等公共場所都會設置沉思室,人們可以在里面冥想,或者什么都不想,隨你喜歡。這個小房間是緩解壓力的好地方?!?/p>
“那這20分鐘,你就只是坐著嗎?”我追問。
她的回答仿佛在寫古詩,我礙于英語水平有限,只能理解個七七八八:“沒錯,我坐在那里,不言不語。有時在心里默默地和自己交流,問問我的心到底在想什么;有時只是閉上雙眼,思緒漫無目的地游蕩;有時我會流淚,有時我會微笑。時間會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心會更清澈?!?/p>
那頓飯的末尾,溫姆說:“沉思室讓我更相信自己的心?!?/p>
我點點頭,似懂非懂。
后來,溫姆還給我提供了關于沉思室的網頁介紹信息,告訴我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去試一試。當我瀏覽了沉思室的相關信息后,發(fā)現(xiàn)在荷蘭的文化語境中,各處的沉思室可以用于冥想或反思,或緩解壓力,或觀照自我。而幾乎無裝飾的極簡內設,是為了凸顯這里無任何宗教性質,它不是只服務于某個群體,而是對所有人平等開放。
但,真的有這么神奇嗎?我的疑慮仍未消除。
二
如果說我的英語口語水平面對日常交流還能勉強應付的話,專業(yè)課和研討會則讓我毫無招架之力。連續(xù)多日積累的挫敗感,雜糅著思鄉(xiāng)念友之情,我的情緒有些低落,但我長時間接受的教育告訴我,要努力,要堅持。
于是我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不再頻繁認識新朋友并與他們閑聊,不再放肆“解鎖”城市的新地圖,就連午飯的時間也比以往更短。然而我的努力似乎并不奏效。
溫姆也許發(fā)現(xiàn)了我的異樣,在我匆匆結束午飯時,她眨巴著眼說:“也許你應該去一趟沉思室。相信我,試一試!”連續(xù)熬夜的疲憊感讓我的精神變得脆弱,我接受了她的建議,心想,到那小房間里靠著椅子小睡一下,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沉思室里寂靜無聲,椅子是我唯一的伙伴。剛坐下的幾秒鐘,我手足無措:只是坐在這里,什么都不干嗎?這樣無所事事,令人倍感罪惡。我不需要趁此時機多記幾個單詞、多背幾條短語嗎?而此時,稍留意周圍,我發(fā)現(xiàn)其他散坐著的人,確實只是坐著。
來都來了,那就坐著吧,反正也沒有帶上背包,更找不到任何可閱讀的資料。靜默中,我不知道何時閉上了雙眼,也不知道何時眼淚緩緩流了下來,不知道我壓抑的情緒何時找到了出口,得到了撫慰。就像溫姆說的那樣,20分鐘轉瞬飛逝,當我從沉思室出來,腦袋似乎真的輕了一些。
此時,我忽然意識到沉思室的神奇之處。
那個小小的房間,看似毫無用處,實際上它制造出了一種將我從日常生活中抽離的空間。在這個寂靜的空間里待上20分鐘,人真的能夠從庸常所困之事中暫時脫離。這20分鐘里,不必急于實現(xiàn)任何目標,不必忙于處理要事,也不必忙于與躲進這里的人進行社交。
神奇的或許不是沉思室本身,而是你從日常生活中抽出了一點兒時間,讓它將你帶進了心無旁騖的世界。不用太長,20分鐘足矣。
在沉思室里,我的內心發(fā)出的是當下最真實、最強烈的聲音。它自然而然地浮出生活的水面,我也隨之得到了喘息與休憩。有段時間,“逃避可恥但有用”一度被眾多網友奉為生活哲理,也許“沉思無用但有益”也同樣值得試一試。
也許我還會再去沉思室。下一次,我想試著和自己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