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紅色文化及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能使大學生對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產生高度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是拓展思政教育資源、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以及實現思政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學校育人功能的重要方法。對此,文章對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價值進行了分析,并介紹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思路。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大學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30-0023-04
作者簡介:查曉樂(1980—),女,碩士,臨沂大學(費縣校區(qū))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思政教育、大學生自我管理。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倡導要不斷地弘揚黨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對偉大的紅色文化精神進行大力地傳承和發(fā)揚,并重點強調要對紅色文化的內涵及精神進行凝練,將紅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充分發(fā)揮。對當代大學生而言,通過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地堅定其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提高其民族自信。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大學生是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其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知識儲備和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還要學會用崇高的思想道德和信念進行武裝,樹立偉大的理想,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少,在行為約束、價值觀念和思想品德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進步的空間,再加上現在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多元化的理念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及意識形態(tài)的塑造產生了較大沖擊。因此,高校必須要重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發(fā)揮紅色文化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熏陶和塑造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及意識形態(tài),才能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價值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反抗外國侵略以及國內反動統(tǒng)治的過程中,無數的革命先輩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塑造了不朽的紅色精神,其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光輝成就對當代年輕人而言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1]總之,愛國主義是紅色精神的內核,雖然紅色精神在各個發(fā)展時期都存在著不同的表現,但是其中都包含著這些革命先輩和仁人志士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愛,比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雷鋒精神等,這些都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
二、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價值
(一)拓寬了思政教育的多向性
在大學思政教育中合理地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更好地對紅色基因進行傳承。大學不僅要培養(yǎng)高水平、高知識、高技能的人才,同時也要培養(yǎng)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人才,只有德才兼?zhèn)?,才能在未來的社會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因此大學教育必須要高度重視思政教育,而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要立足本土的實際情況,對立德樹人的新理念新方法進行積極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以此為基礎有效地提高當代大學生建設社會、建設祖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性。大學思政教育應充分地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一方面能夠對紅色基因的理論框架進行構筑,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更多的親切、真實、感人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對學校的思政教育內容進行有效補充,以此有機整合思政教育的理性內容和感性內容,從而使思政教育內容在理論和實踐、微觀和宏觀等方面實現全面統(tǒng)一。
(二)提高思政教育的理論溫度
作為一種有意識、有傾向的社會活動,教育本身是隨著社會的變化以及社會關系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而教育的相關內容也會隨之創(chuàng)新。大學思政教育應充分地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一方面能夠使學校的思政育人資源更加豐富和完善,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精神,推進學校育人的途徑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涵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并堅定其政治信仰。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合理的融入紅色文化資源,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的生動性。[2]現在大學生思想活躍,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和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遭受一些西方文化的沖擊,導致其價值觀培養(yǎng)和思想道德觀念塑造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基于此,教師在對大學生實施思政教育的時候合理融合紅色故事,可以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知,并且有效激發(fā)其情感共鳴,進一步地保證思政教育的高效性。
(三)有效引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紅色文化中具有正確的價值目標,而且還充分展示了在精神現象方面價值目標所表現出來的多層次性。從辛亥革命以來,在黨的發(fā)展歷史的不同階段,紅色文化所展示出的價值目標隨著社會活動、革命內容的改變也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其從整體上來說呈現出了螺旋式上升的價值目標。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認真講好每一個紅色文化故事,不僅能夠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而且還可以與實踐相結合,有效改造學生的價值觀,使其建立與社會發(fā)展相契合的價值目標。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紅色文化是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來的,也是對教育客體實施價值塑造的有效保證。
(四)有助于傳承地方文化
思政教育的內容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特別是思政課教材中具有大量的理論性知識。部分思政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向學生灌輸知識,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導致思政教育和思政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育,很多學生在思政知識學習時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具有豐富的地方特色,對學生而言還具有明顯的親和性。在開展思政教育或者思政課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本土紅色文化資源,不僅可以將其作為案例進行講解,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本地研學活動,組織學生到本地的烈士陵園、革命遺跡或者紀念館進行參觀和展覽。由于學生對地方文化天然具有親切感、好奇感,因此更容易接受本土紅色文化教育,也使得思政教育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3]通過借助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讓學生在不同的體驗中更加關注思政教育的內容,使其在鮮活、生動的事物獲得思想的升華,并實現價值觀的塑造。同時,有助于地方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促使更多的地方紅色文化在融入思政課堂的過程中重新充滿活力和生機。
三、在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的具體思路
(一)拓展課堂教育內容
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最重要的陣地之一。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合理地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并且進行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的改造,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和宣傳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有效地保證思政課堂教育的實效性。比如,在進行思政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地方紅色文化,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人民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并且堅定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使其形成制度自信。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向學生講述當地的革命先輩不怕犧牲、保家衛(wèi)國的革命精神,有效地提升其道德修養(yǎng),以此為基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4]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拓展思政課堂教育的內容,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合理整合優(yōu)秀紅色文化資源
首先,高校要建立紅色主題網絡教育平臺,并保證其具有效能性、互動性以及思辨性的特點,以此為基礎大力推行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在網絡政治中普及紅色文化,同時還要結合現代的網絡語言大力探索紅色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宣傳的理念和方法,保證紅色文化宣傳的效果。要對紅色文化宣傳的內容方法進行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并對網絡話語的多樣性進行積極借鑒,對紅色文化的表達方式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盡可能少用宣傳性話語,要采用學生喜愛的宣傳方式。比如,學??赏ㄟ^VR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拓展,建立一種跨越時空的紅色文化宣傳和教育新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或者視頻等方式對紅色文化場景進行親身體驗,而且可以在文化場景中進行多維互動,實現可視化的學習。[5]學校還可以利用動畫故事、短視頻等學生喜歡的方式通過新媒體來宣傳紅色文化,以此提高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興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紅色文化,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保證紅色文化育人的功能。
其次,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內容研究平臺。高??梢猿浞掷么髷祿?、人工智能技術等對當代大學生的智力需求、學習特征等進行充分挖掘,對學生喜歡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凝練和提取,在此基礎上建立紅色課程數據庫。此外,還要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形成完善的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對本地的優(yōu)秀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和整合,構建紅色文化資源教案和紅色文化資源課堂,同時不斷地更新和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之上組織學生學習紅色文化,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繼承紅色文化遺產,另一方面也能夠利用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三)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方法
首先,高校要通過對新媒體技術的利用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和傳播,全方位建立網絡化、知識化的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充分地利用學校官網、學習平臺、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網絡平臺,將紅色文化、紅色事跡、紅色精神的相關視頻和課程資源定時推送給學生,并且組織學生撰寫電影評價、時事評論等,使其了解紅色文化,進而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
其次,學校還要對新媒體所具備的智能化、形象化和場景化的特點進行充分利用。轉變傳統(tǒng)的宣講式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建立新型的沉浸式紅色文化傳播模式,讓學生形成沉浸式場景傳播體驗,這樣可以進一步地加深其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并且使其學習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6]此外,在傳播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學校通過借助新媒體還能夠轉變大學生作為傳播客體的地位,使其進一步成為傳播主體,這樣就能夠有效打破傳統(tǒng)思政教育的模式,全面地實現多元化的紅色文化傳播可能。
(四)拓寬思政教育場域
為了保證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除了課堂教學和學校教育等,還要大力拓寬思政教育場域,建立和完善思政教育實踐教學體系。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場地,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關于紅色文化教育的各種活動和社會實踐,同時與當前新媒體、大數據技術等相結合,充分尊重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采取相應的措施激活學生的紅色文化基因。比如,學??梢岳么髷祿底只确绞綄t色文化相關的教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在進行精心的設計之后,在學校的思政課程和教育工作中合理融入。[7]同時可以與學校的區(qū)位優(yōu)勢相結合,緊密聯系當地的紅色文化場館、紅色教育基地、烈士紀念館等,與其展開合作共建活動,在此基礎上形成專門的紅色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實踐基地,可以組織學生到紅色場地進行實際參觀,并展開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確保紅色文化教育形成常規(guī)化、規(guī)模化和實踐化。
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建立紅色文化宣講團,使其在學習感悟紅色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地成為紅色文化的宣傳者和講述者,吸引和號召更多的人學習紅色文化。最后,學??梢栽趯W生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讓學生對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進行繼承和發(fā)揚的同時更好地服務當地發(fā)展??傮w而言,除了要堅守思政課堂和學校教育的思政教育陣地之外,還要積極拓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陣地,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性認知,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體驗,提高紅色文化的教育實效,更好地達成紅色文化教育的目標。
(五)建立良好的紅色文化育人氛圍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校園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高效的教學和育人功能。對于高校而言,校園文化是必須擁有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底蘊,其不僅體現在學校的歷史、展陳、建筑等方面,也體現在了學校領導、廣大教職員工及學生的整體精神風貌方面。為了有效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目標,高校必須要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育人氛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以當地所擁有的優(yōu)質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優(yōu)秀案例資源。[8]
學??梢酝ㄟ^收集檔案館資料、整理影視資料、走訪當事人等方式,真正地將本土優(yōu)秀的紅色文化故事講好,并且要著重將優(yōu)秀紅色文化故事的感染力展示出來,從而更好地對學生產生引導作用,促進其價值觀的塑造。比如,學??梢匝垉?yōu)秀退伍軍人進行宣講,使其講述自己在部隊獲得的各種榮譽及其背后的故事,從而激發(fā)學生尊重軍人、熱愛祖國的情感;還可以邀請革命烈士的后代來向學生講述革命烈士不為人知的故事,讓更多的學生意識到革命事業(yè)的艱難及革命精神的寶貴。學校還可以在教學樓、宿舍、展覽館、圖書館等各個地方設置相應的宣傳牌,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滾動播放的形式大力宣傳本土的紅色文化典型、革命英雄的相關事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和熏陶。在學校的校史館當中要開辟專門的紅色文化主題歷史宣傳展覽,讓學生在學習校史的過程中感受紅色文化,提高其對學校及紅色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學院、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比如在班級建設中,可以將紅色文化元素合理地融入班級規(guī)章制度和班風建設中,在組織班會或者班級活動的時候融入紅色文化。[9]各個學院也可以組織各種與紅色文化宣傳相關的活動,比如組織紅色情景劇演出、紅色文化宣傳演講活動、紅色文化班級建設活動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宣傳,激發(fā)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鄧靜,張鵬程.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J]. 科教導刊:電子版,2023(22):132-135+274.
[2] 郭秋平,楊菊杰,顏璐.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八氖贰苯逃膬仍谶壿嬇c現狀分析:以蘇南地區(qū)為例[J]. 才智,2023(23):60-63.
[3] 王兆成.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以揚州紅色文化資源為例[J]. 成才之路,2023(24):33-36.
[4] 樊志鑫,段云菲,姜山.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路徑研究:以黑龍江省紅色文化資源為例[J]. 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3,42(08):121-124.
[5] 楊丹. 革命老區(qū)紅色文化融入高?!按笏颊n”的實踐路徑研究:以黔北革命老區(qū)為例[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3, 39(04):83-87.
[6] 王悅. 新疆紅色文化資源在高?!端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中的運用[J]. 鄂州大學學報,2023,30(04):15-17.
[7] 梁杰皓. 西藏紅色文化助力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挑戰(zhàn)和路向[J].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5):168-176.
[8] 任安霽,易孝慈,丁紅珊,等. 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背景下高校紅色校史文化育人探索實踐[J]. 南方論刊,2023(11):52-53+56.
[9] 孫海東,董慧鑫. 紅色資源有效融入“概論”課:基本特征、價值旨歸與路徑分析[J]. 教書育人,2023(33):60-63.
[薦稿人:劉艷,臨沂大學(費縣校區(qū))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