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文化底蘊的象征,是高校學子自主學習的核心場所,也是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主要陣地。現從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優(yōu)化現狀出發(fā),通過對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率日益降低,智慧圖書館、元宇宙等概念相繼誕生,“實體圖書館將消亡”“AI將取代館員”等負面聲音也越來越多。這似乎預示著圖書館行業(yè)將發(fā)生巨變,讓圖書館人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但若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危機的本質是實體圖書館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下,如何與讀者更好溝通交流的問題。充分優(yōu)化館藏資源,讓讀者感受圖書館資源和圖書館服務的價值,是當前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的現狀
紙質文獻使用率下降,電子資源使用障礙未消除
近年來,從各大高校圖書館公布的資源利用報告可以看出,圖書館的紙質文獻借閱率在逐年下降[1],也因此產生了所謂“實體圖書館正在消亡”的聲音。但若仔細研究讀者行為習慣的變遷,便會發(fā)現“信息去紙質化”這一趨勢是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全社會的普遍現象。
如今,讀者搜集資料、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從線下逐步向線上轉移,各大網站(如百度、搜狐等),各種App(如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日益成為年輕一代讀者的“寵兒”。相較傳統(tǒng)的紙質文獻資源,他們更喜歡這種智能化、個性化且能實時互動、相互分享的網絡平臺[2]。這是高校圖書館紙質資源服務無法滿足的地方,也是與電子資源服務在市場競爭中出現的最明顯的短板。高校電子資源因權限、IP、資源使用時的復雜程序等原因,無法及時滿足讀者生活中具體化、快捷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使讀者與資源之間產生了使用屏障。
智能設備興起,但其實用性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手機已經成為當代生活的萬能工具。圖書館的諸多功能都已被手機等智能設備取代。圖書館亦與時俱進,引進了一批智能設備,如信息大屏、智能借還系統(tǒng)、AI機器人、朗讀亭等,并將其作為館藏特色資源進行宣傳。這些與高科技設備互動式的新奇體驗雖然以新穎、智能、便捷等特性吸引不少讀者的目光,但在圖書館的具體運用過程中也存在明顯的不足[3]。一是使用成本高。各種智能設備的采購、運用到后期維護,都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處理,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不當,就會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進而影響他們對圖書館的認知和評價。二是讀者的認可度。圖書館的智能設備是為讀者和資源服務的,任何智能設備都是連接讀者與館藏資源之間的橋梁。但目前來看,這些設備的智能化水平有限,更多是通過娛樂化的方式吸引讀者,對館藏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作用有限。
資源結構不合理,空間需求劇變
一方面,高校圖書館資源會不斷累積,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源越來越多,資源的優(yōu)勢會越來越明顯。但在信息化的今天,讀者的需求變化十分迅速,海量的館藏資源在更多時候容易成為高校圖書館的資源負擔,原有的資源結構無法及時滿足讀者不斷變遷的閱讀需求[4]。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高校圖書館都面臨自習室一座難求、紙質資源庫存緊張但資源利用率不斷下降的困境。不少高校圖書館不得不花費大力氣將紙質資源數字化,以便騰出大量的空間,滿足學生的自習需求。但高校圖書館越來越像自習室的尷尬處境,也讓圖書館的傳統(tǒng)定位越來越弱化,新型閱覽室、新型智能自習室等一系列高校圖書館改革嘗試應運而生,高校圖書館空間格局正在迎來劇變。
目前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資源龐大,種類繁多,資源利用難度系數大
高校圖書館往往隨著學校的發(fā)展而不斷壯大。因每年都有大量的資源采購需求,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存量往往極為龐大。一方面,給圖書館的保存和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增加了讀者的借閱難度。新時代,讀者已經習慣智能網絡迅速整理資源的便捷方式,自然不愿花費大力氣到擁有海量館藏資源的圖書館“淘金”。讀者更期待一個既充滿書香氛圍,又高度智能化的圖書館,不僅能夠輕松整合各類館藏資源,還能羅列出讀者所需要的選項。
傳統(tǒng)資源服務模式不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
“輕動手指,便知天下事”是現在年輕讀者的生活方式。各種App每天精準推送各類信息,知識平臺智能化、個性化的知識供給,以及新型AI智能化的資源整合和編撰,讓新一代年輕人每天可以輕松接收各種類型的信息,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
在新一代年輕人眼中,圖書館傳統(tǒng)資源服務模式,如紙質圖書的借閱服務、數字資源下載服務的價值已經越來越低。這是科技進步帶來的社會巨變,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圖書館的傳統(tǒng)資源服務模式若不能與時俱進,很可能會被時代淘汰。高校圖書館若不能與時俱進,也可能會被師生拋棄。因此,轉變服務模式、改革圖書館職能已經成為不少高校圖書館的最新舉措和改革亮點。
改革是一個逐步探索并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圖書館的傳統(tǒng)資源服務模式雖然稍顯落后,但依然有其存在的現實價值。例如,紙質圖書依舊是不少人對圖書館情有獨鐘的關鍵,免費的數字資源也是高校研究者進行研究時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圖書館中的雜志報紙依然是不少權威信息的重要來源。高校圖書館資源服務模式改革目前整體上還處于不斷試錯的階段。高校圖書館若能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如資源渠道正規(guī)、信息來源權威、資源全面等,并在閱讀推廣方式上進行大膽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可煥發(fā)“第二春”。
資源利用新模式還有極大不確定性
近年來,以為讀者服務為重點的圖書館建設新模式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焦點,圍繞如何做才是真正服務讀者、真正有益于讀者,以及讓讀者真正利用資源等問題,學界對圖書館資源利用新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究,也進行了不少改革。學科分館的興起,智能閱覽室的出現,教學支持服務模式的不斷推陳出新,各種閱讀推廣活動的大力開展,“你讀書我買單”等與讀者高度互動合作模式的層出不窮,都體現了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利用模式轉型上的誠意,并在業(yè)界得到不少支持與響應。
然而,未來圖書館的最終形態(tài)尚未有定論。是像科幻電影中由人工智能掌控一切,各種資源都演化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還是保持古典的優(yōu)雅環(huán)境和書香氛圍,提供特殊的學習氛圍,以滿足讀者深度閱讀的需求;抑或是逐步演變成各種資源分享、討論、交流活動的會場,成為不同讀者知識交鋒的戰(zhàn)場。高校圖書館未來將通過何種形式展示自己,又通過何種方式傳播信息,又將如何被讀者利用?這些難題至今仍然存在爭議,并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故對當前圖書館的改革造成了一定困擾。
提升資源利用的方式探析
一個行業(yè)能否永存,主要看其能否在社會中創(chuàng)造不可替代的功能與價值,而資源利用率是衡量圖書館存在價值最直觀的判別方法。持續(xù)保證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不僅是延續(xù)圖書館行業(yè)的重要保證,還是圖書館人傳遞、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使命。高校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校圖書館有義務向他們傳遞閱讀的精髓,讓他們更好地繼承優(yōu)秀文化。
挖掘讀者的用戶需求,引入智能工具
以讀者為中心,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是提升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率的關鍵。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全力挖掘讀者的真正閱讀需求。
1.建立開放自由的交流平臺,收集讀者的真實需求
利用問卷調查或圖書館后臺歷史使用統(tǒng)計數據,是目前常用的用戶行為模式分析方法,但這兩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問卷調查涉及調查樣本科學性的問題,其本質仍是以圖書館為主導的調研行為,讀者只能被動地接受篩選,對讀者的閱讀傾向有一定的研究意義,但無法調動讀者的主觀能動性或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用戶歷史使用數據分析只能代表過去的使用需求,不能作為未來的需求方向。因此,還需要利用開放、共享的交流平臺,如借助微信、博客、知乎等,讓真正有需求的讀者暢所欲言。
2.引入智能設備,研發(fā)智能系統(tǒng),挖掘讀者的資源傾向
在智能設備不斷涌現的當下,合理利用智能工具為圖書館服務已經成為必然[5]。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要增加圖書館的吸引力,提升圖書館與讀者互動交流的效果,智能設備必不可少。智能機器人、智能服務終端、智能服務AI等高科技智能設備的引入,不僅可以讓圖書館增添高科技色彩,還能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讀者的吸引力,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
此外,對于不經常到圖書館的讀者,可通過大數據和智能系統(tǒng),對讀者的檢索、閱覽記錄進行分析,判斷用戶的閱讀傾向和閱讀偏好。對潛在的讀者進行針對性的個性化推送,這樣既推送了館藏資源又增進了與讀者的聯系,還能精準挖掘讀者真實需求,可謂一舉多得。
優(yōu)化館藏資源結構,改善資源推薦方式
1.以中圖法分類為基礎,優(yōu)化以讀者為中心的館藏資源結構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基本以《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為基礎進行擺放,其涵蓋面廣、種類齊全,具有較高的珍藏和傳播價值。但也因為種類過于繁多,增加了讀者搜尋和篩選書目的難度。為提高讀者的用戶體檢,可在原有的館藏資源結構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優(yōu)化[6]。加強核心資源的建設,將廣博與專精相結合,突出專精的同時兼顧廣博。
此外,還需改善資源擺放的慣例。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圖書館最醒目的區(qū)域設置資源專題推薦區(qū),如“猜你喜歡”區(qū)、借閱排行榜書目區(qū)、權威專家推薦榜書NnypfS5gIe980MYN40dszg==目區(qū)、年度最暢銷書目區(qū)、XX專業(yè)必讀書目區(qū)等。通過書目擺放方式的變更,增加圖書館的吸引力,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提高資源利用率。
2.建立書香氛圍濃郁的閱讀環(huán)境,物色資源推薦官和形象代言人
在近期知識類主播爆火的事件中,可以明顯感到廣大讀者對書香氛圍有巨大渴望。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文化資源的聚集區(qū),更有責任建立有濃厚書香氛圍的閱讀空間,以滿足讀者需求。例如,在高校圖書館的特定區(qū)域打造環(huán)境優(yōu)美、書香氛圍濃厚、能夠讓人靜心閱讀的書香圣地。在這里,學生們不僅可以安心閱讀,還能從此環(huán)境中體會閱讀的美好和知識的魅力。
當然,良好的環(huán)境只是吸引讀者的第一步,還需要優(yōu)秀的閱讀引領者增加圖書館的書香氣息。圖書館可以學習“網紅”的誕生模式,在大學校園中物色有典型特色且喜歡閱讀的閱讀引領者。支持他們開設以自己為中心的專題讀書分享會,讓他們成為圖書館的資源推薦官和形象代言人。一方面,可以讓優(yōu)秀的學生代表加入圖書館的建設,讓他們引導讀者更好地使用館藏資源;另一方面,可加強圖書館與學生的互動,改變圖書館的固有形象,甚至可以將高校圖書館打造成高校最閃亮的名片,推動其在網絡平臺走紅。
迎合讀者閱讀習慣,引入資源推薦新舉措
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群體穩(wěn)定性較強,其需求有明顯的共同點。這些讀者大多有相似的年齡結構、共同的專業(yè)背景、相近的學識、類似的行為習慣。因此,他們對資源的需求也有明顯的共性,容易相互影響、模仿跟風、缺乏原創(chuàng)性。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這一特性,推出針對性的改進舉措。
1.以熱點事件為引,吸引讀者利用資源
當代讀者都是互聯網的受眾,也是互聯網的積極參與者,隨時都在受時下各種熱門話題的影響。高校圖書館可以緊跟時代熱點,主動迎合他們對熱點話題的興趣,進行針對性的資源服務。
例如,考古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走紅,高校圖書館可以借機向讀者推送關于考古的書籍,以及中華文明探源系列相關考古研究成果等;“國風”備受追捧,高校圖書館可以向讀者推送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包括古人的日常生活類知識,國學國風鑒賞等。此外,還可將時下熱門的各種“網紅”游戲,如近些年比較熱門的“狼人殺”“劇本殺”等,嵌入圖書館的各種資源推廣活動,盡可能增加讀者閱讀的樂趣。
2.拓寬資源推薦渠道,將閱讀嵌入讀者的日常生活
在信息爆炸時代,人手一臺智能設備已成為當前社會的基本特征。與到圖書館借閱資源的方式相比,讀者更習慣通過手機接收各種信息。高校圖書館也必須與時俱進,拓寬資源推薦渠道,不僅可以通過圖書館的公眾號定期推送各種特色電子資源,還需要和市面上用戶數量較多的各類App進行合作,讓圖書館的資源推薦嵌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3.構建資源學科體系,加強圖書館資源的權威性
高校圖書館的資源推薦不僅是讓讀者學會閱讀,還要讓讀者通過閱讀形成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學科知識體系。因此,圖書館在資源推薦過程中,不能只注重讀者的興趣愛好,還要考慮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和知識的準確性與權威性。高校圖書館因其館藏資源種類繁多,在推送資源前必須進行適當的篩選和精簡,這需要圖書館加強與院系間的合作,了解他們的年度工作計劃、所需的輔助資源,以及學生的學習規(guī)劃等。在此基礎上,圖書館可以整合現有資源,購買缺少資源,選取最優(yōu)資源,進行針對性的系統(tǒng)化推送,這樣不僅能保證推送資源的學科系統(tǒng)體系,還能提升推送資源的權威性。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文化的集散中心,也是學生自主學習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極其獨特。其面對的讀者群體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對資源需求較大且普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等特點,為高校圖書館的資源服務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挖掘讀者需求,建設適合讀者閱讀的館藏結構,及時準確的按需推廣,引入各種新技術和新手段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等,已經逐步成為高校圖書館的改革趨勢。相信隨著改革的推進,高校圖書館一定能展現出全新的面貌和特征,讓人耳目一新。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