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圖書館始建于1926年,是江西省建館最早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現從檔案資料入手,通過五個時期,揭示和回顧贛州市圖書館的歷史沿革與發(fā)展變化,有助于加深對公共圖書館發(fā)展的認識,為開創(chuàng)公共圖書館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借鑒。
圖書館是城市發(fā)展的文化象征,圖書館史是我國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時間為序,以館名變更和館址變遷為線索,結合發(fā)展脈絡,在贛州市圖書館發(fā)展的時間軸上,將建館九十八年以來的發(fā)展歷程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敘述,梳理總結其歷史沿革和發(fā)展簡史。
辟荒初創(chuàng)期(1926—1940年)
贛州藏書傳統(tǒng)歷史悠久,宋代以來,贛州各書院講學兼藏書,相繼建立濂溪書院、陽明書院和愛蓮書院等十多個藏書處。光緒二十四年(1898),濂溪書院、陽明書院和愛蓮書院共同成立了藏書處。1926年,贛縣政府接收濂溪書院、陽明書院、愛蓮書院的藏書和孔教會贛州分會的數千冊線裝圖書,成立贛州第一個公共圖書館——贛縣公立中山圖書館,館址設在城區(qū)火帝廟三官殿,同年11月正式開放。其首任館長為張儒賢。初建之時,難成規(guī)模,館舍面積僅230平方米。1927年,贛縣公立中山圖書館改名為贛南公立中山圖書館,同時改由舊贛南道屬17個縣聯辦,由每縣各推舉一人,組成圖書館董事會,共同管理。經過十余年的發(fā)展,到1936年,館藏圖書增至3萬多冊。1938年,經費嚴重短缺,瀕臨倒閉。1940年,被迫停辦。
短暫發(fā)展期(1940—1949年)
1941年5月,第四專署(即贛南專署)接收贛南公立中山圖書館的房產和藏書,同時委派徐恒贏為籌備主任,著手籌建新贛南圖書館。1942年5月,新贛南圖書館建成開放,陸天為首任館長。設館長一人,分設編藏、閱覽、總務三部。新館為兩層樓房,建筑面積450平方米。其保留了原贛南公立中山圖書舊館舍,作為書庫使用。新贛南圖書館經費較為充裕,除了原贛南公立中山圖書館每年980余擔的田租,另外有贛南行署財政專項撥款,補給不足部分。1942年7月,汪善根接任陸天任館長。1945年2月,新贛南圖書館遷至安遠縣,以安遠縣民眾教育館為臨時館址,勉強維系開放。同年10月,遷回贛州,原火帝廟舊址已被贛縣縣政府和贛縣警察局借用,不得不搬到章貢路館舍辦公。復員后,因財政枯竭,贛南行署取消了對新贛南圖書館的財政撥款,改為自給自足。10月15日,汪善根辭職,郭宗珪接任館長一職。郭宗珪上任之時,“新書無法購置,員工薪給亦難按月發(fā)放”。1946年,圖書館遷贛州公園內。館內設采編部、閱覽部,采用杜威十進分類法分編圖書,閱覽室開架閱覽。1947年7月,正氣中學教務主任楊寅初接任館長,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擺脫窘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困境,促進了贛州圖書館事業(yè)的短暫發(fā)展。同年10月,楊寅初離任,由贛縣縣政府秘書主任(人名不詳)接任。1949年3月22日,圖書館遷入新贛南博物館,勉強恢復開放。館藏圖書只有2.5萬冊,工作人員5名。
新贛南圖書館在這一時期的發(fā)展情況大致如上所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幾點。一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組織機構,對下屬部門及工作人員制訂了詳細的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使其各司其職。二是在楊寅初任期內,采用杜氏圖書分類法,對全部館藏進行科學整理和分類。三是出臺了《新贛南圖書館借書規(guī)則》,對借書證的發(fā)放、借書方法、借書期限、圖書賠款等事項均作了規(guī)定。四是擴大了服務范圍。1948年4月,新贛南圖書館延長夜間開放時間,增設參考室,并且定期組織讀書會,恢復文化服務部,為讀者代訂書報。
新生變革期(1949—1978年)
1949年8月,新贛南圖書館由贛州市人民政府接管。10月,新贛南圖書館與贛縣民眾教育館、贛縣體育場合并為贛州市人民教育館,為其下屬圖書部,只開放閱覽,不辦理外借。1951年,改屬贛州市人民文化館。1952年,新贛南圖書館從贛州市人民文化館分離,正式改名為贛州市圖書館,隸屬贛州市人民政府文教科,汪德明任首任館長。地方財政每年撥款2萬元,年終另撥報刊征訂費。另外,贛州市圖書館搜集整理了一批古代典籍和珍貴歷史文獻,到1955年,其藏書達5萬多冊,發(fā)出借書證2160份。
1964年后,除堅持正常開放外,贛州市圖書館開始組織專人到工廠、農村、學校及街道協助創(chuàng)辦基層圖書室,幫助提高基層圖書管理人員業(yè)務水平;對基層圖書館(室)進行檢查評比;開展以圖書為主的文學講座、故事會、讀好書座談會等活動,服務人民群眾。1966年,贛州市圖書館館舍被其他單位占用,各項業(yè)務基本停滯。1968年,贛州市圖書館停止開放。1969年,遷至工人文化宮,與贛州市文化館、博物館合并為贛州市文化工作站,為其下屬的圖書組。
改革發(fā)展期(1978—2001年)
基本發(fā)展歷程
1978年,贛州市圖書館恢復單獨建制,康愛珍任館長。因原館舍倒塌,暫時借用贛州市總工會場地辦公。1980年,曾平調任館長,于年底開始籌建新館。1984年,上級撥款41.5萬元,在健康路南端西側興建贛州市圖書館新館舍。同年10月1日,健康路新館正式對外開放。1985年1月,贛州市圖書館學會正式成立,陳邦昆為首任理事長。圖書館外借室實行部分圖書開架借閱,閱覽室實行全開架閱覽,推行預約借書和資料查閱服務。1988年,曹緒葵通過公開選拔,調任館長。1982年、1984年、1989年三次被授予全國文明圖書館稱號。1994年,被評定為全國二級圖書館。1995年,藍曉蓉調任館長。1999年,贛州撤地區(qū)改市,贛州市圖書館上劃至地級贛州市,歸口贛州市文化局管理。2000年,有工作人員33名。2003年,由正科單位升格為副縣級單位。
兩度建設新館
1984年10月,贛州市圖書館健康路新館建成并交付使用。新館為四層樓房,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可藏書約50萬冊。1999年12月,章江新區(qū)新館開始動工興建。2001年10月,長征大道新館建成并開放。新館建筑面積9834平方米,總投資1500萬元,可藏各類圖書資料100萬冊(件)。
摸清館藏特藏家底
1978年,贛州市圖書館派人參加全省古籍線裝書編目學習班,對館藏2.5萬冊古籍線裝書進行版本鑒別、編目分類。館藏建設逐步注重地方特色,全力征集補充贛州地方文獻。據記載,到1991年底,贛州市圖書館藏有古籍131部,善本書目31部,館藏《通鑒地理通釋》14卷,系元刻明修本,是館藏最早刻本;期刊合訂本1.4萬冊,報紙合訂本1.1萬余本,較完整地收藏了《正氣日報》《民國日報(贛南版)》《新贛南報》等地方報刊。到2000年,收藏古籍3.18萬冊,善本書186種2799冊,數量名列江西省第三。
推出系列新舉措
1.推進內部改革
1988年,贛州市圖書館公開登報招聘館長,成為全省第一個實行館長聘任制的公共圖書館。1988年6月2日,曹緒葵正式到任,成立圖書館管理委員會,實行層層負責制,健全業(yè)務機構。采取優(yōu)化勞動組合和自愿報名相結合的辦法,調整各部室崗位人員,制訂考勤獎罰制度;改進公休制度,實施部門輪休制度,實現全年開放。
2.創(chuàng)新服務項目
1988年7月,贛州市圖書館成立信息咨詢服務部,以專題信息匯編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編印出版《信息薈萃》。另外,成立勞動服務部,開展“以文補文”,彌補經費不足。1988年9月,贛州市圖書館成立民間信息服務中心,提供市場行情、征婚征友、求職招人等信息服務;1996年,創(chuàng)辦《虔圖剪報》,提供定期、定題剪報信息服務。增設服務窗口,延長開放時間,提供預約借書和郵寄借書服務,對無證讀者、流動讀者推出出租小說的服務項目。
黃金發(fā)展期(2001年至今)
進入21世紀,贛州市圖書館抓住歷史性發(fā)展機遇,事業(yè)發(fā)展駛入快車道,在“公共、公開、共享、免費、以人為本”現代服務理念的引導下,各項工作迎來了跨越性的飛躍,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為興盛的時期。
基本發(fā)展歷程
2003年,贛州市圖書館建成全國資源共享工程贛州分中心。2006年,舉辦建館80周年館慶。2008年,黃小平調任贛州市圖書館館長。2009年6月,館藏《楚辭二卷》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10年,贛州市圖書館入選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6日,贛州市圖書館全面免費開放。2013年6月,鐘乘云調任館長。2015年6月,成立贛州市圖書館理事會,成為全省首家實行法人治理結構的公共圖書館。2016年10月,張偉調任館長。2021年9月,劉小靈調任館長。2023年,因機構改革,與市文化館、美術館融合成立贛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贛州市圖書館)。
辦館條件顯著改善
2004年,贛州市圖書館原健康路館舍掛牌為贛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系全省設區(qū)市中第一個有獨立館舍的少年兒童圖書館。2017年1月23日,改造升級后的少年兒童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2016年2月,贛州市圖書館新館建設被列入贛州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2018年正式開工建設。2022年6月,東江源大道新館一樓試運行。2023年9月,贛州市圖書館完成整體搬遷,新館正式全面開放。館舍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原長征大道館舍不再保留。在第三次到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中,贛州市圖書館連續(xù)5次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贛州市圖書館年圖書購置費不斷增加,從2001年的10萬元到2024年的300萬元,同比增長2900%。文獻資源總量日益豐富,總藏量從2001年的20萬冊(件)增長到2024年的119萬冊(件),同比增長495%。
現代化服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
2014年年初,贛州市圖書館引進全自動辦證設備和電子借閱機,建成移動圖書館。2014年年底,在全市率先建成RFID智能圖書管理系統(tǒng),實現圖書精確定位。2015年,在機關、商場、機場等人流較多的地方投放電子圖書借閱機,為讀者提供服務。開通贛州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建成贛州市民學習中心。2016年1月,實行全館大流通服務,實現讀者借書還書一站式全自助化。2019年,打造面向基層群眾的“贛州數字農家書屋”小程序。9月,實行夜間免費開放。贛州市圖書館在數字閱讀服務上不斷發(fā)力,開通“社保卡”和免押金信用辦證服務,變押金式辦證為可憑信用辦證。利用贛服通提供圖書借閱服務,成為全省首家接入“贛服通”的圖書館。積極開展數字閱讀活動,推動實體閱讀和虛擬閱讀協同發(fā)展。圍繞地方特色,先后建成客家主題圖書館、贛南非遺主題圖書館、譜志館、主題文獻閱覽室、贛州本土作家書庫、贛州黨史書庫。
積極推動全民閱讀
積極發(fā)揮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主陣地的作用,針對不同閱讀群體的特殊閱讀習慣開展不同的服務。從2011年起,贛州市圖書館每年不間斷提供“兩會”服務。2015年10月,“虔城講堂”開講,贛州市圖書館講座聯盟成立。加入全省展覽聯盟,每年可通過自辦及共享展覽資源的方式,開展各類展覽活動。打造書香贛州展覽品牌,這類活動已連續(xù)舉辦7屆。2017年、2018年,當地報紙《贛州晚報》開設“書香贛州”專版,用于推廣全民閱讀和宣傳本館活動,累計發(fā)行90期,形成持續(xù)有效的全民閱讀宣傳效果。2017年,連續(xù)組織、推動和舉辦三屆贛州市全民讀書周,積極探索“閱讀推廣+”模式的實踐,打造“贛州文化大講堂”“名師帶你讀名著”“名師帶你趣閱讀”“虔圖故事會”“虔圖影院”“虔圖非遺”等閱讀推廣品牌。聯合發(fā)起“長征之路”圖書館聯盟、“王陽明之路”圖書館聯盟,加入“湘鄂贛皖晉豫六省公共圖書館聯盟”。建設覆蓋全年齡段讀者群的閱讀傳播平臺,打通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等多媒體服務渠道。贛州市圖書館全民閱讀示范作用明顯,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為“全民閱讀先進單位”,2019年7月榮獲“全民閱讀示范基地”稱號。
數字化建設與時俱進
這一時期,贛州市圖書館緊跟數字化改革潮流,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服務能級,促進圖書館從紙質化到數字化,再到智慧化發(fā)展的轉變。從1999年開通ILAS系統(tǒng)編目子系統(tǒng)到2020年全面升級ULAS系統(tǒng)各項功能,再到新館建設布局系列數字化設施設備,贛州市圖書館依托微信公眾號平臺,搭建贛州市圖書館數字資源閱讀小程序和數字資源平臺,共享包含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在內的海量數字文化服務,總量達到400TB。贛州市圖書館還聯合贛州網絡電視臺開設“書香贛州”網絡閱讀學習專欄,打造集新聞資訊、時事熱點、全民閱讀于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贛州市圖書館依托數字化工程項目,推進館藏文化典籍資源數字化。2019年以來,影印出版館藏《楚辭二卷》《贛州府志》《贛石錄》等10部文獻,點校出版明嘉靖《贛州府志》,策劃出版《紅色故都》《客家搖籃》《贛南讀書勵志故事》《贛南家訓》《橙精靈帶你游贛州》等13部主題圖書。
知曉來路,方可明確去路。贛州市圖書館即將迎來建館一百周年,現對自身特點進行歷史考察與研究,弄清其成因和變化軌跡,有助于溯源發(fā)展歷程、總結歷史經驗、厘清工作思路、啟迪未來發(fā)展。未來,贛州市圖書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初心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圖書館事業(yè)從高效能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邁進。
(作者單位:贛州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