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對其牙周功能和炎癥因子的影響,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1月廣州市番禺區(qū)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13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6例,牙周基礎治療)與研究組(57例,牙周基礎治療+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持續(xù)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臨床療效,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牙周功能、炎癥因子,以及治療前及治療后2、3個月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結果 與對照組比,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療效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探診深度(PD)、臨床附著水平(CAL)均縮短,且研究組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齦溝液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2、3個月兩組患者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均呈下降趨勢,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牙周功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和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
【關鍵詞】慢性牙周炎 ; 半導體激光 ; 牙周功能 ; 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7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0.0040.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0.013
慢性牙周炎是一種由局部因素誘發(fā)的慢性炎癥疾病,在病程初期,牙周炎的臨床表現(xiàn)往往較為隱匿,僅限于牙齦出血或口腔異味等輕微癥狀,難以引起足夠重視,然而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炎癥的持續(xù)擴散將引發(fā)一系列嚴重后果,包括牙周袋的形成、牙周溢膿等顯著癥狀,及牙齒松動等結構性損害,這些均構成了慢性牙周炎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潔治、刮治及根面平整等基礎治療措施,這些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清除口腔內(nèi)的菌斑和袋壁的感染組織,但難以做到徹底清[1]。半導體激光是一種高效且能量耗散較低的激光技術,其核心優(yōu)勢在于通過光纖作為能量傳輸?shù)拿浇椋哂袣⒕?,消炎的作用,且操作簡單,并可減少術區(qū)出血[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功能和炎癥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道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1月廣州市番禺區(qū)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13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6例)和研究組(5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7例;年齡28~52歲,平均(38.25±5.58)歲;BMI 20~26 kg/m2,平均(22.73±1.75)kg/m2;病程3~6年,平均(4.27±
0.68)年。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齡27~54歲,平均(39.57±5.93)歲;BMI 20~25 kg/m2,平均(22.69±1.68)kg/m2;病程3~7年,平均(4.31±
0.7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6lCZIBQBTcRzhXaBw4lkq/LaBFTpfxs+RGpXDxkKwH8=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牙周病學(第2版)》[3]中關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診斷標準;⑵既往無吸煙史或堅持戒煙時間≥5年;⑶除第三磨牙,全口天然牙≥20顆。排除標準:⑴錯頜畸形明顯;⑵第三磨牙已拔除;⑶存在局部刺激促進因素;⑷妊娠期、哺乳期或近3個月內(nèi)有懷孕計劃;⑸近3個月內(nèi)有牙周治療史。本研究經(jīng)廣州市番禺區(qū)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牙周基礎治療,選擇齦上潔治術、根面平整術對口腔內(nèi)菌斑、牙石進行清除,并根據(jù)患者口腔情況酌情進行松牙固定、咬合牙調(diào)整,并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牙縫刷、牙刷及牙線等清潔工具,叮囑患者保持早晚飯后刷牙,使牙面菌斑數(shù)保持在20%以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在進行牙周基礎治療時采用半導體激光治療儀[伊萊欣(上海)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Claros Pico]治療,光纖320 μm,激光功率2.0 W,脈沖20 Hz,在進行根面平整的同時,以激光探頭由下至上均勻移動,輕輕掃描照射,激光探頭與牙體長軸約成20 °,全面覆蓋牙周袋內(nèi)壁,激光照射時間在20 s左右,照射完畢后使用過氧化氫溶液(沈陽君元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876,規(guī)格:3%)對牙周袋進行沖洗。治療后1周進行復診,若患者恢復良好則無需再次治療,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持續(xù)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治療后3個月根據(jù)《牙周病學(第2版)》 [3]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牙槽骨未進一步吸收破壞,牙齦炎癥、牙齒疼痛、牙齦出血或溢膿等臨床癥狀消失,咬合功能得到良好恢復,可視作顯效;治療后3個月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牙槽骨未進一步吸收破壞,相關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咬合功能恢復狀況一般,可視作有效;治療后3個月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牙槽骨出現(xiàn)進一步吸收破壞,相關臨床癥狀及咬合功能未見改善或反向惡化,可視作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⑵牙周功能。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使用探針檢測患者探診深度(PD)、臨床附著水平(CAL);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檢查患菌斑指數(shù)(PLI)[4],總分
3分,分值越高代表菌斑及軟垢現(xiàn)象越嚴重;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5],總分5分,分值越高代表出血程度越嚴重。⑶炎癥因子。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分別使用牙科吸潮紙尖(六安市艾莉雅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15/.02)插入牙周袋底部采集患者齦溝液,將齦溝液樣本與200 μL緩沖液震蕩1 h后離心,轉速為10 000 r/min,時間為10~15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⑷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治療前及治療后2、3個月分別使用牙科吸潮紙尖取4個PD值相同位點蘸取齦溝液,使用30 mL生理鹽水確保樣品充分溶解,隨后將溶解后的樣品均勻滴入含有90個計數(shù)格的計數(shù)板上,采用剛果紅染色后使用1%鹽酸沖洗、吸干,然后進行室溫干燥,最后在光學顯微鏡油鏡下隨機選擇10個計數(shù)格進行螺旋體數(shù)量的精確計數(shù)。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螺旋體數(shù)/細菌總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療效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牙周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PD、CAL均縮短,且研究組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PLI、SBI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
表2。
2.3 兩組患者齦溝液炎癥因子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齦溝液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2、3個月兩組患者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均呈下降趨勢,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慢性牙周炎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牙周疾病,當牙周的支持組織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zhì)發(fā)生炎癥,出現(xiàn)組織破壞,并且病情緩慢加重,就形成rXlvjuoXdT8znEIHV2vxDQUlonreFx1zHLaCdkH+SCc=了慢性牙周炎。基礎性牙周治療通過對菌斑的破壞、致病菌的清除為牙周組織的恢復營造良好環(huán)境,但無法完全清除,其控制感染的目的也難以完全實現(xiàn)[6]。
半導體激光用于口腔治療時,主要通過光纖進行治療,不僅能夠避免對周圍組織造成過多熱損傷,且更為靈活準確,其在進行根面平整時可有效去除患者牙根面上的玷污層,可為纖維蛋白細胞營造良好環(huán)境,亦能夠延遲牙周上皮細胞的遷移,從而縮小牙周袋深度,改善牙周功能,提高臨床療效[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研究組療效更高;牙周功能指標改善更優(yōu),這提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牙周功能。
牙周炎是一種由菌斑感染引起的非特異性炎癥,隨著炎癥發(fā)展IL-6、hs-CRP、TNF-α水平升高,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浸潤會增加膠原破壞,促使牙周袋形成,而炎癥因子水平越高,則牙周袋也會逐漸加深,對牙周功能造成進一步破壞;螺旋體作為牙周疾病潛在致病菌之一,與牙周疾病的起病及進展緊密相關,齦溝液中螺旋體比例增高,會加劇牙齦炎癥的惡化,推動病情向更嚴重的階段發(fā)展[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齦溝液IL-6、hs-CRP、TNF-α水平及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均降低,這提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和齦溝液中螺旋體百分比。分析其原因為,半導體激光治療能夠激活或誘導T、B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通過淋巴細胞的再循環(huán)機制,進一步激活全身的免疫系統(tǒng),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進而提升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效能,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且能抑制口腔內(nèi)螺旋體、能動桿菌等可疑牙周致病菌的生長[9-10]。
綜上,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牙周功能,降低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和螺旋體百分比。本次研究并未進行長期跟蹤隨訪,沒有探究治療效果對遠期維持情況的影響,后期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劉振麗, 王鐘華, 楊永超, 等. 基礎治療聯(lián)合激光治療對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齦微循環(huán)指標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3, 43(18): 4450-4452.
曾艷,李雅冬,周鵬,等.半導體激光治療慢性牙周炎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 ), 2019, 48(5): 605-612.
曹采方.牙周病學[M]. 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 95-126.
張宇辰, 劉晶瑩, 李世英, 等. 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93a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分析[J].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9, 35(6): 856-860.
鐘寒,蔣慧娟,潘玉之.正畸聯(lián)合牙周夾板治療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學效果觀察[J].上??谇会t(yī)學, 2019, 28(4): 417-421.
司薇杭, 朱春暉, 李昂, 等. Nd:YAG激光輔助齦下刮治術和根面平整術治療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1, 42(2): 296-300.
郭小斌, 文昶, 李四紅, 等. 半導體激光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變基礎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24, 40(2): 125-129.
項志強, 黃菲菲, 鄭海燕, 等. 補腎固齒丸對中老年慢性牙周炎臨床療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癥因子水平影響研究[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23, 41(3): 42-45.
韓冰, 由力, 伏群, 等. 半導體激光輔助牙周基礎治療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21, 37(4): 222-226.
李淑華, 周永敏, 丁紅忠. 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半導體激光治療的有效性及對患者PD、CAL、SBI的影響[J]. 河北醫(yī)學, 2021, 27(8): 1308-1312.
作者簡介:梁曉燕,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