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實踐,分析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評價主體單一、內容片面、方式呆板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的實施策略: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評價方式等。通過專題教學的案例分析,證明這些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表明,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不斷探索與實踐。本研究對于推動高中化學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小組合作;有效實施
高中化學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新課標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時,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團隊協(xié)作。將兩者有機結合,對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當前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須深入研究與探索。
一、相關概述
(一)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必要性
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動手實踐,不僅能夠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夠發(fā)展實踐操作能力,鍛煉團隊協(xié)作意識。同時,“教、學、評”一體化有助于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將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習效率[1]。因此,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應用,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應用雖然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評價主體較為單一,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互評的參與度不高,難以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評價內容也較為片面,重視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關鍵要素關注不足。此外,評價方式較為呆板,多采用總結性評價,缺少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評價靈活性有待提高。這些問題導致“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應用的效果難以充分發(fā)揮,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2]。因此,亟須進一步改進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實施策略,優(yōu)化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要真正實現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有效落地,首要任務是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轉變?yōu)椤皩W生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機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協(xié)助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比如,在教學“氯堿工業(yè)”專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組合作項目,讓學生分組調研氯堿工業(yè)發(fā)展歷史、生產工藝流程、環(huán)境影響等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互幫互學,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協(xié)作完成任務,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和評價。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助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得到培養(yǎng)。同時,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單純接受書本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金屬的腐蝕與防護”專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觀察身邊的金屬腐蝕現象,如自行車車架的銹蝕、鐵藝護欄的銹斑等。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和小組討論,提出“金屬為什么會腐蝕”“哪些因素會加速腐蝕”“如何防止金屬腐蝕”等問題。教師鼓勵學生查閱資料、設計實驗、開展研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尋求答案。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會搜集信息、整合資源、動手實踐,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通過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形式,相互啟發(fā)、彼此促進,進一步提升了探究能力。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和批判質疑的精神,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通過自主探究,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育人目標。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注重整合思維
1.構建綜合性、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界限,注重化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設計跨學科、多角度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硅及其化合物”專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化學、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學科視角探究硅的特性和應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別從化學鍵角度分析石英晶體的結構特征,從光學角度探究液晶顯示材料的成像原理,從生物角度了解硅藻在海洋生態(tài)中的重要作用,從地理角度認識硅酸鹽礦物與巖石的關系。通過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學生能夠全面認識硅及其化合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教師要注重拓展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間。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出一些開放性的研究主題,如“硅基材料的未來發(fā)展”“硅化物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自主設計研究方案、自主開展探究。學生在開放性探究中,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構建綜合性、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培養(yǎng)整合思維能力,實現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統(tǒng)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提高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將化學知識與現實應用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無處不在、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教學“化學與健康”專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作用機理以及使用規(guī)范。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了解食品添加劑的分類,如防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等,分析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原理。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實驗測試市售食品中的添加劑含量,判斷其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化學與食品安全的關系,提升化學素養(yǎng)。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化學實踐項目,如“化學藥物的合成與制備”“日用化學品的分析與檢測”等,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將所學化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生產生活中。通過項目實踐,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化學與其他學科知識,增強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3]。提升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能夠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突出合作互動
1.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合理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提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學“電化學原理及其應用”專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硫酸銅溶液的電解”的探究活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析電解過程中陰陽兩極的反應原理,探究影響電解質量的因素,并嘗試優(yōu)化電解條件以提高電解效率。在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各展所長、相互協(xié)作,有的負責查閱文獻資料,有的負責設計實驗方案,有的負責實驗操作,有的負責數據記錄和分析。通過明確分工、協(xié)同合作,學生能夠高效完成探究任務,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小組內部,學生通過交流討論、互相啟發(f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在小組間,學生通過相互評議、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小組合作探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表達交流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小組合作探究過程的指導與評價,及時發(fā)現問題,予以引導和修正,確保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有效落實。
2.開展豐富多樣的合作互動活動
教師要精心設計各種形式的互動活動,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xié)作。例如,在教學“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專題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結構決定性質”的主題辯論賽。學生通過自愿組合的方式,組成正反兩方辯論小組,分別從“同分異構體的結構與性質”“官能團的結構與性質”等角度進行辯論。正方小組從結構的角度論證其對性質的決定作用,如烷烴的鏈狀結構決定其化學性質相對穩(wěn)定。反方小組則從性質的角度論證其對結構的影響,如酒精的溶解性與其分子間氫鍵有關。雙方小組通過激烈的辯論,展開思維的交鋒,不僅加深了對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關系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邏輯思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辯論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頭腦風暴”,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探討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的其他關系,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思考。
教師還可以開展其他形式的合作互動,如“小組研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化學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合作互動中,學生通過平等對話、爭辯探討,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豐富多樣的合作互動,使化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改進評價方式,實現評教一體
1.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師獨立評價模式,引入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家長評價等多元評價主體,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體系。例如,在“化學與生活”專題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化學與健康”的小組研究項目。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調查研究食品添加劑、藥物、化妝品等化學制品對健康的影響,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議。項目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學生通過反思自己在項目中的表現,評估自己的優(yōu)缺點,明確今后的改進方向。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評價,肯定彼此的貢獻,指出不足之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評價,讓家長從生活實踐的角度,評價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家長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自己的學習,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組織多元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原則,營造民主、友善的評價氛圍,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通過學生、家長、教師的多元評價,學生能夠全面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出差距所在,制訂改進計劃,不斷完善自我。多元評價主體的引入,突破了單一評價的局限,拓寬了評價的視野,促進了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提升,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拓展多樣化的評價內容
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知識技能評價,將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等納入評價范圍,實現評價內容的多樣化和綜合化。例如,在“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綠色化學與生態(tài)環(huán)?!钡难芯啃詫W習項目。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調查化學生產對環(huán)境的影響,提出綠色化學的解決方案,并嘗試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廢物利用、清潔生產等。在評價學生的項目成果時,教師不僅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還要評估學生在項目研究中表現出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學生能否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能否批判性地分析化學生產的環(huán)境問題,能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等。
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評價學生動手操作、團隊協(xié)作等方面的能力。通過項目研究,學生不僅掌握了化學知識,而且鍛煉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升了綜合素質。此外,教師還可以拓展其他多樣化的評價內容,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溝通表達能力、社會責任感等,構建全面發(fā)展的素質評價體系。多樣化評價內容的拓展,突破了知識立意的評價觀,樹立了素質立意的評價觀,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多樣化評價中,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學學習的意義不僅在于知識的掌握,更在于科學素養(yǎng)的培育,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3.采用多形式的評價方法
教師要打破單一的筆試評價模式,靈活運用觀察、訪談、測驗、作品評析等多種評價方法,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化學與生活”專題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化學生活劇”的情景劇表演活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編寫劇本,設計道具,表演生活中的化學事例,如環(huán)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在評價學生的表演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方法。通過現場觀察,教師可以評估學生的表演技巧、語言表達等能力。通過訪談學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劇本創(chuàng)作、道具設計等方面的思路和心得。通過測驗學生,教師可以考查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通過評析學生的劇本作品,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語言文字功底。多種評價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全方位地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避免了單一評價的片面性。
教師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參與性評價方法,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例如,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小組內評價,學生通過反思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現,評估自己的貢獻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學生通過參與評價,增強了主體意識,提高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多形式評價方法的采用,豐富了評價的手段,拓寬了評價的渠道,提升了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三、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實踐案例
(一)“水質與水的凈化”專題的“教、學、評”一體化實踐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專題教學的方式,將“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落實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以“水質與水的凈化”專題為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水污染問題,如工業(yè)廢水、農業(yè)面源污染等,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接著,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個具體的水污染問題進行研究。小組成員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專家訪談等方式,深入調查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5]。在研究過程中,教師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估。例如,通過學生自評和組內互評,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度、貢獻度等;通過教師觀察和測驗,評價學生對水質指標、水處理原理等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成果展示和作品評析,評價學生的研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維度的評價使學生能夠全面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出差距所在,制訂改進計劃。
在專題學習的末期,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成果匯報和經驗交流,學生分享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展示調查報告、實驗方案、宣傳海報等成果,相互評議、取長補短。通過小組合作和成果分享,學生加深了對水污染防治的認識,提升了化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方案,實現了教學相長、評教一體。“水質與水的凈化”專題的“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了評價的內容和形式,提升了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二)“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的教學評一體化實踐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專題教學的方式,將“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落實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以“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為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看視頻資料,了解化學科技在解決能源、材料、環(huán)境等問題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領域進行探究,如新能源開發(fā)、綠色化工、生物基材料等。小組成員通過文獻研讀、企業(yè)參觀、專家訪談等方式,深入調研相關領域的發(fā)展現狀、關鍵技術及未來趨勢。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估。例如,通過學生自評和組內互評,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責任意識、團隊精神等;通過教師觀察和提問,評價學生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化學原理等知識的理解情況;通過成果展示和報告評析,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等。多角度的評價使學生能夠全面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明確今后的改進方向。
在專題學習的末期,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成果匯報和經驗分享,學生展示調研報告、技術方案、宣傳片等成果,相互點評、學習借鑒。通過小組合作和成果交流,學生加深了對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認識,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升了科學素養(yǎng)。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學相長、評教一體?!盎瘜W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的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了評價的內容和形式,提升了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評價方式。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靈活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學生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勇于探究創(chuàng)新。只有師生共同努力,不斷實踐,才能真正實現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在小組合作中的有效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未來,還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相關研究,推動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曉嵐,陳超,譚亮.“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化學單元教學模型構建[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3,44(21):8-14.
[2]熊梅,鄧勇,袁娟.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學習評價實踐路徑[J].中小學管理,2023(7):54-57.
[3]許錦津.新時期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J].亞太教育,2023(7):123-125.
[4]趙明剛.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與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3(6):12-13.
[5]劉劍平.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探究[J].亞太教育,2023(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