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奮斗史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思政課教師要運用好黨史故事,充分發(fā)揮思政課鑄魂育人的功能。本文著重探討了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所在,包括豐富課程資源、培育核心素養(yǎng)、關注價值教育。同時,探究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策略,充分用好、用活黨史資源,使黨史學習教育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增色添彩。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學科素養(yǎng);高中思政課;價值;策略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不僅記錄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更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財富。黨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歷程的真實寫照,蘊含著無數(shù)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黨史中蘊含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財富,正是高中思想政治課鮮活而豐富的教學資源。
一、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1]”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能豐富課程資源、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彰顯重要的德育價值。
(一)豐富課程資源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也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和重視。黃曉玲(就職于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2004)高度贊揚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課程資源是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系統(tǒng)物質、能量和信息等結構元素的源泉,是課程中富含課程潛能的內容系統(tǒng)和活動支持系統(tǒng),是課程得以高效開展的依托和保證[2]。不斷開發(fā)和豐富課程資源能夠為課程設計提供更多新思路,為課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奠定基礎。就思想政治課而言,開發(fā)和豐富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可以推進教育課程改革,符合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發(fā)展。
黨的百年奮斗史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這三個貫穿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始終的問題。必修三《政治與法治》教材從黨的百年奮斗中讓人們看清楚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為什么能成功,怎樣才能繼續(xù)成功這一根本問題。通過展現(xiàn)一百年來黨帶領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輝煌成就,印證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讓學生真懂、真學、真信。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把黨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相結合,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中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對社會主義的崇高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盵3JNFTKlaTnCYtIWh6Eg07u+BwkqC7AUiAppILA1vuwU8=]黨史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開放的理論,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靈魂和旗幟。在黨的百年成就中感悟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煥發(fā)出的強大生機和活力,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明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要素”: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4]。核心素養(yǎng)明確了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養(yǎng)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明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育人標準。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首要內涵與構成要素,呼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為教育“什么人”指明方向[5]。在黨史資料展示出的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不懈奮斗中,堅持和認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在激情繪就的改革開放宏偉藍圖中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史實驗證書本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科學精神就是要讓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和人類文明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要讓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正確看待黨的發(fā)展中的“曲折史”,了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能夠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問題,指導實踐。法治意識是其他素養(yǎng)的必要前提,就是要讓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國共產(chǎn)黨的法治探索的歷史從輕法治、重人治階段,到重視法治建設階段,再到主張法治的階段,其艱辛的探索和發(fā)展過程能讓學生在黨的法治探索的歷史中理解法治的意義和價值,樹立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是其他素養(yǎng)的外化表現(xiàn),體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樂于為人民服務,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履行義務。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黨史中展現(xiàn)出的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智慧,在法治中國的建設中保證人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
(三)關注價值教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高中生看問題還不夠全面,易受不良思潮的影響,容易隨波逐流。青少年身處社會大環(huán)境中,不僅在思政課堂上接受價值觀教育,還會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包括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影響。
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世界局勢錯綜復雜,各種思潮也紛繁復雜,多種價值觀念沖擊著學生的三觀。當前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的歷史虛無主義的論調,多以“解密”“揭秘”“歷史真相”吸引學生眼球,歪曲黨的歷史,惡意抹黑和詆毀英雄人物,否定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些論調通過各種媒體平臺迅速傳播,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可能動搖學生對共產(chǎn)黨的認同感,對黨的歷史和前途產(chǎn)生懷疑。高中政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政治教師應當對學生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將黨史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用真實的黨史資料澄清謠言,通過講述真實的歷史,幫助學生甄別各種思潮,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比如通過生動的黨史故事、英雄人物的真實經(jīng)歷以及重要歷史事件的細節(jié),讓學生深入了解黨史的真實面貌;通過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認清現(xiàn)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路徑
(一)創(chuàng)設黨史情境,巧妙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和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成功的導入對構建優(yōu)質的課堂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導入要體現(xiàn)三方面的功能:一是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二是要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三是要能指向本課的重難點。運用貼近生活、真實可感的歷史故事導入新課,可以增強課堂的感染力和生動性。教師可以運用與黨史相關的視頻、圖片、音頻等,調動學生的各方面的感官,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歷史事件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比如,在講授必修三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性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有“左權路”“喬年路”,為什么沒有“毛澤東路”“周恩來路”,明白趕考永遠在路上。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指揮棒活躍起來。其探究的主題要指向本課的重難點內容,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在三方面功能的統(tǒng)一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再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課中,觀看《百年潮·中國夢》百年追夢的視頻。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從屈辱落后挨打的舊中國到100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中不斷取得的輝煌成就,其中一大批舍生忘死、為國奉獻、滿懷國家大愛的共產(chǎn)黨人為了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前仆后繼。10分鐘的視頻縱論古今、大氣磅礴,可以讓學生觀看的同時,心潮澎湃,深受震撼。在課程一開始就能感悟到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每個中華兒女,青年學生要勇?lián)姑熑?,在追求自己的夢想的同時,也有義務去踐行祖國的夢。中國共產(chǎn)黨風雨兼程,砥礪奮斗,每位學生也要努力學習,練就本領,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政治教師應當利用黨史中豐富的案例和生動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潤物無聲。
(二)聯(lián)系黨史觀點,突破重點難點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基本觀點及其支持點,以及與社會生活熱點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教學難點是相對于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能力、思想覺悟實際水平和興趣、情感、態(tài)度傾向來說的,主要指教材中學生最不容易理解、認同或接受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觀點。對重難點知識的突破往往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部分,突破重難點知識是否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決定著學生能否很好地消化吸收一節(jié)課的內容,并能融會貫通,指導生活實踐。搭建黨史與教學核心觀點的橋梁,利用鮮活的黨史故事可以讓理論走進生活,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化、鮮活化,將道理講深、講透,構建沉浸式課堂,不僅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同時又能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共產(chǎn)黨建黨百年,弘揚主旋律的黨史題材優(yōu)秀作品不斷涌現(xiàn)。影視劇如《覺醒年代》《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等;專題片如《我們走在大路上》《零容忍》等?!队X醒年代》展現(xiàn)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一段中國偉大覺醒歷史。在學習必修三《政治與法治》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時,可以選取《覺醒年代》的經(jīng)典片段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感受,在震撼于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等同志將一腔熱血終生奉獻于革命的同時,感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來之不易,思考共產(chǎn)黨的成立需要的理論條件和階級條件。共產(chǎn)黨是無產(chǎn)階級的政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一步捍衛(wèi)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厚植愛國愛黨的情懷。
在情境體驗上,也可以探尋多樣化的方式講好黨史故事,除了觀看視頻,也可以采取學生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講述黨史故事、排練情景劇。通過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黨史故事,增強政治認同和科學精神。
(三)用好黨史資源,探尋講史新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指出,思想政治課要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的活動型課程,需要強化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使理論觀點與生活經(jīng)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感悟真理的力量。教師應當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在實踐中進行課后延伸,樹立大思政格局觀,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將黨史學習教育扎根學生心中。在課外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結合重大歷史事件如偉大的改革開放,進行征文活動、觀看紅色電影、誦讀經(jīng)典詩詞、舉辦知識競賽、海報設計比賽、紅色歌曲大合唱等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探望相關政協(xié)委員時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6]”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也應當充分利用當?shù)氐募t色資源進行研學。例如,揚州不僅僅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塊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英雄輩出的紅色熱土,教師可以利用當?shù)丶t色資源,搭建實踐平臺,組織學生參觀揚州烈士陵園、江上青烈士史料陳列館等揚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參觀前要求學生做好相關資料搜集,在參觀過程中由學生分區(qū)域對相關革命場館的背后故事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講解中切身感悟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民族復興任重道遠,要從自身做起,腳踏實地,增強本領,擔當民族復興的重任。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采訪黨員,聽取他們的奮斗故事,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帶領學生走進基層社區(qū),義務宣講黨史等,在實踐體驗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責任和使命,使黨史學習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結束語
百年黨史是高中思政課寶貴的教學資源,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深化對黨的歷史和奮斗歷程的理解,還能幫助他們在學習中汲取寶貴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黨史學習教育能夠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凝聚強大的精神動力,培養(yǎng)出一批批具有家國情懷、胸懷天下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Z].北京,2021-02-20(1).
[2]黃曉玲.課程資源:界定特點狀態(tài)類型[J].中國教育學刊,2004(4):38-41.
[3]習近平: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習近平.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Z].北京,2018-09-10(1).
[6]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講話[Z].北京,2021-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