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水是意蘊豐富的隱喻載體。古代圣賢常以水為喻,借物闡理,托物寓興。借鑒圣賢的水論,探尋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教育家應(yīng)追求高遠的境界和悲憫的情懷,展現(xiàn)出精進不休、虛懷若谷的態(tài)度,具備識變從宜、活循大道的智慧,以及大膽求索、革故鼎新的勇氣,同時保持嚴格自律、自潔潔人的覺悟。這些特質(zhì)共同構(gòu)成了教育家精神的豐富維度,激勵教育工作者以水為師,積極傳承并實踐這些寶貴的精神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水論;為師如水;教育家精神;時代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33-0026-04
【作者簡介】喬新,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小學(xué)教育集團襟江校區(qū)(江蘇泰興,225400)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江蘇省教科研先進教師,江蘇省中小學(xué)德育先進工作者。
追溯先賢智慧,古人善于借具體事物以寓深遠之意?!兑讉鳌は缔o上》有云:“圣人立象以盡意?!彼鳛樽匀恢`,常被引為教育之喻,其靈動與包容性恰似教育家精神的精髓所在。古代圣賢常以水論道,不僅剖析水的本性,更賦予其深邃的人文意蘊,與當今教育家精神相得益彰?!盾髯印駥W(xué)》有言:“君子善假于物?!苯逃覀冋菑淖匀恢屑橙≈腔?,尤其是借鑒水的特質(zhì),以啟迪教育之真諦。筆者試圖以“形而下”的方式,闡發(fā)“形而上”的思想,探尋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與深遠意蘊。
一、萬折必東、涵容方物:教育家的高遠境界與悲憫情懷
老子認為:“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經(jīng)·二章》),“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道德經(jīng)·三十四章》),水惠澤萬物,不居功自恃,但是萬物希光附景,眾望攸歸,視水為“大”。莊子在《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鯤”“鵬”,“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勾勒出理想的精神圖景和高遠的人生志向,認為人們只有祛除功名之心,方能達到超越現(xiàn)實的逍遙境界。“其萬折也必東,似志”(《孟子·告子上》)道出了心虔志誠、勇往直前?!昂2晦o東流,大之至也?!保ā肚f子·徐無鬼》),“大哉河海乎,下之也”(《淮南子·繆稱訓(xùn)》),強調(diào)人要有開闊的胸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墨子說:“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 “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墨子·親士》),認為江河不拒小流、兼容并包,故能匯成巨流。
水能夠萬折必東、不辭東流,恰似教育家在艱難地辦教育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剛毅;水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恰似教育家收攬英奇的求賢之渴和有教無類的博愛之心;水具有高遠的境界,恰似教育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悲憫情懷。如年少時就在學(xué)堂的墻壁上寫下“我是中國人,我要為中國出力”,后來用自己的一生踐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甲午戰(zhàn)爭慘敗后參與了新文化運動,五卅慘案的第二天就嚴詞揭露“東方大都市上海,前一天正演過暴露了人類獸性、剝除了文明面具的活劇”,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寫下“同仇敵愾非身外,莫道書生無所施”詞句的葉圣陶;面對日本人的炮轟,義無反顧、愈挫愈奮的張伯苓;給自己的斗室取名為“非有齋”,取莊子《知北游》中“吾身非吾有”之意的黃炎培……無一不具有“大格局”“大境界”,他們將個人的命運和民族的興衰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襟懷時代使命,立學(xué)為民,治學(xué)報國;他們淡泊名利,兼濟天下,一個個都是修仁行義的風(fēng)骨文人。
二、不舍晝夜、盈科后進:教育家的精進不休與虛懷若谷態(tài)度
《荀子·宥坐》載,“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鬃余叭欢鴩@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欹器,是古代的一種盛水器,又稱“宥坐之器”??鬃咏袑W(xué)生往里面倒水,裝滿水會翻倒,裝了一半則變正了,容器空了又會傾斜。通過水滿而覆的現(xiàn)象警示人:“滿招損,謙受益?!笨鬃诱驹诤舆叞l(fā)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之嘆,提醒人們珍惜時間、激流勇進。孟子也闡釋了其為學(xué)思想,在《盡心上》說:“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睆娬{(diào)做學(xué)問要探賾索隱、鉆堅仰高,以達到至高境界?!傲魉疄槲镆玻挥撇恍小?,講流水這東西,不填滿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啟示人們要篤實好學(xué)、步步為營。荀子“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xué)》),告誡人們學(xué)習(xí)要寸積銖累,積微成著。
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他們都具有對真理的敬畏之心和嚴謹?shù)闹螌W(xué)態(tài)度,具有深厚的人文功底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種如水不舍晝夜、盈科后進的品格,鑄就了一座座不朽的學(xué)識豐碑,讓后人難以望其項背!清華國學(xué)研究院導(dǎo)師陳寅恪博學(xué)多才,學(xué)習(xí)了德文、突厥文、法文、印地文等22種語言,他教授語文、歷史、佛學(xué)等多門課程,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等都頗有造詣。他被人稱為“活字典”“太老師”。“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黃炎培、“中國物理學(xué)之父”吳大猷、著名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專家葉培大、人民教育家于漪等,他們都手不釋卷,深稽博考,窮本溯源,探幽索微,是終身學(xué)習(xí)的典范。
三、冬凝春泮、因物成形:教育家的識變從宜與活循大道智慧
老子認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德經(jīng)·四十章》),水之運行跟道頗多相似之處,事物兩極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我們要學(xué)會審時度勢,因勢制流。“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道德經(jīng)·八章》),水性冬凝春泮,日出冰消,機不旋踵,要待時而舉。孫武對水的特性把握得十分精準,提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至理名言,認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保ā秾O子兵法·虛實篇》)。水,隨勢應(yīng)變,行化如神,作戰(zhàn)指揮員要汲取水的智慧,不拘繩墨,靈活用兵?!豆茏印ざ鹊仄分姓f“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滿則后推前,地下平行”,意思是:水遇到彎曲處,會滯留甚至后退;當不斷奔涌達到一定高度后,水又繼續(xù)推進;當水在地下隱蔽的管道時,又會平流緩進。水具有隨方就圓、因物成形的特點,能屈能伸,緩急相濟,當流則流,當止則止。
水,儀態(tài)萬千——或細膩,或粗獷,或嫵媚,或奔放;因時而異——夜結(jié)霜露,晨飄霧靄;隨勢應(yīng)變——舒緩為溪,陡峭為瀑,幽深成潭,浩瀚成海。教育家何嘗不是具有如水一般的慧心靈性?一次,陶行知得知他一位朋友的太太,因孩子把她新買的金表拆壞了,一時氣憤難平,嚴厲地責打了孩子。聞此消息,陶行知笑而勸慰道:“這一打,恐怕中國未來的‘愛迪生’就被你提前‘槍斃’在搖籃里了?!焙⒆拥哪赣H不解其意,陶行知耐心解釋:“肯定是打錯了,因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表現(xiàn)。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就有動手的機會?!彪S后,他親自帶著孩子前往鐘表修理鋪,不僅支付了修理費用,還特別請師傅在維修過程中,讓孩子在一旁全程觀察。師傅手法嫻熟地拆解、清洗、加油并重新組裝零件,每一步都精準無誤。當手表再次響起“嘀嗒”聲時,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眼中更是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再比如,李吉林老師能根據(jù)學(xué)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xué)內(nèi)容和教學(xué)時間。按照通常的做法,教師需要用60天的時間完成一年級漢語拼音的教授。李老師決定“提早起步,提高起點”,她拿起鋼板、鐵筆刻寫規(guī)范的漢字,印制油印的補充教材。教育家具有如水的智慧,認為“道有常道”,但是更相信“法無定法”。如果說達成“形似的入格” “神似的合格”,是合格老師、成熟老師普遍追求的話,那么力求“靈動的出格”,則是教育名師孜孜以求的高標,追求基于模式又高于模式的具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課堂,需要因勢而動,順時達變。
四、揚清激濁、蕩去滓穢:教育家的大膽求索與革故鼎新勇氣
《尸子·君治》:“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尸佼強調(diào),大凡有正義之心的人,都應(yīng)該洗滌掉渣子和污穢,讓清水上來,保持水的清冽??鬃犹岢觥爸邩匪?,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名言,朱熹在《論語集注》中闡釋道:“知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的道理。智者喜歡水的靈動、權(quán)變,常常感到其樂無窮。孔子“見大水必觀焉”,原因是喜歡水的矢志不渝、臨事果決、剛毅頑強,《韓詩外傳》追述道“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萬折必東,似志”;管子愛屋及烏,在《水地》中對與水形影相依的玉也大加贊賞:“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瓐远货荆x也” “折而不撓,勇也”。水,鉆山鑿巖、翻山越嶺、臨淵縱身、穿林過澗,具有勇猛進取的精神。
水,折而不撓,啟迪人們要勇敢地沖破陳舊的藩籬,承擔起應(yīng)有的社會責任;水,激濁揚清,啟迪人們根據(jù)實際情況變化進行大膽的革新,努力煥發(fā)出教學(xué)的生機和活力。1920年,主張男女平等的蔡元培破天荒地招收了3名女大學(xué)生,開啟了國立大學(xué)男女同校的先例。傳統(tǒng)的衛(wèi)道士們紛紛指責,認為是有傷風(fēng)化。有軍閥揚言:“在景山架大炮,對著北大?!辈淘酂o所畏懼,據(jù)義履方。洋思中學(xué)蔡林森校長敢于“翻跟斗”,首創(chuàng)“先學(xué)后教,當堂訓(xùn)練”的教學(xué)模式,意在真正將學(xué)生推向“舞臺中央”。及時練習(xí)、評講,將問題充分暴露并隨時解決,形成了學(xué)習(xí)管理的閉環(huán)。蔡校長不僅在江蘇泰興創(chuàng)造了靠“三個三流”打造“一個一流”的奇跡,而且在河南沁陽永威中學(xué)也取得輝煌的業(yè)績。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1896年,“芝加哥實驗學(xué)?!背闪?,這是杜威實施“以兒童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實驗園;魏書生在擔任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局長兼黨委書記的13年間,倡導(dǎo)學(xué)生自我管理、自主學(xué)習(xí),積極推行“六步課堂教學(xué)法”,幫助學(xué)生形成知識樹;邱學(xué)華教授積極推行“嘗試教學(xué)法”,勇于指出桑戴克“嘗試和錯誤說”的局限性,采用“先試后導(dǎo),先練后講”教學(xué)范式……潺潺的溪流,飛瀉的瀑布,奔騰的江海,無不令人心馳神往。它總使我們憶起古人的諄諄教誨: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教育家改革的步伐酷似流變不居的水,相時而動,動而生能。
五、流必向下、澄明無香:教育家的嚴格自律與自潔潔人覺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保ā兜赖陆?jīng)·八章》)水處在大家都厭惡的地方,甘居下位,所以最接近于“道”。孟子認為:“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说牧贾寄芫哂邢蛏频奶攸c,為后來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學(xué)說提供了思想基礎(chǔ)。墨子申言“本不固者,末必幾。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修身》),他認為水源有清、濁之分,要加強自我修煉,本末兼顧、雄而必修、言而有信?!端亍防镎f:“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惫茏诱J為,水具有“仁” “精” “正” “義”和“卑”的好品性,這恰恰是君子的為人之道?!蛾套哟呵铩?nèi)篇問下》說:“美哉水乎清清”“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正因為水的清麗、澄明,人們才會有過水為凈之感,并長久地用它灑掃除塵。
由水,我想到了自潔潔人的張伯苓。張伯苓有一次發(fā)現(xiàn)一名學(xué)生手指被熏黃,就教育學(xué)生不要抽煙。學(xué)生反駁道:“那你為什么抽煙?”聽了學(xué)生的話,張伯苓深有感觸,就叫工友將自己的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將自己使用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折斷,坦誠地對學(xué)生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xué)共同戒煙。”由水,我想到了一廉如水的梅貽琦。他主動放棄校長本可享有的免交電話費、免費拉兩噸煤、免費雇傭家庭幫工等諸多特權(quán),在家庭經(jīng)濟陷入困境、難以為繼之際,梅貽琦夫人韓詠華毅然決定擺糕點攤子,以此補貼家用。水清澈澄明,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教育家澄心清意、不尚虛華是何其相似;水潔清不洿,與“一身正氣,兩袖清風(fēng)”的教育家廉潔自律、保持清白是何等接近;水揚清抑濁,與踐行“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教育家自強不息、自我超越是多么相通!
在深入探尋教育家精神“如水”的內(nèi)涵后,我們深刻認識到,這是信念與責任高度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它根植于歷史的沃土,又在現(xiàn)實實踐中得以彰顯與升華。教育家精神猶如流水不息,持續(xù)滋養(yǎng)著教育的廣袤天地。雖難以企及那理想的完美境界,然其心之所向,成為激勵教育工作者不懈前行的燈塔。我們應(yīng)當堅持教育家精神,內(nèi)化于心以塑品格,外化于行以踐使命,使之成為教育界的共同價值追求。面對時代變遷,以水的柔韌與變通為鑒,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教育的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