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小池,也愛溪流,那是因為我愛它們的清和遠。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沒有涌浪,便辜負了人生?!崩罴衷谒碾S筆里曾這樣寫道,字里行間蘊含著她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因為創(chuàng)立了情境教育,如今她已蜚聲大江南北,她所工作的學校—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通師二附”)也被譽為“情境教育的圣地”,成了令人神往的地方。
從南通大學乘坐地鐵一號線,至友誼橋站下車,出站便是南通群藝館。它的前身是南通文廟,小廣場門前高大葳蕤的樸樹為來往行人撐起一片沁人的濃蔭,青瓦紅柱的大成殿保留了明代建筑的原貌,流淌出悠悠的歷史余韻。沿著東墻根向北走,不一會兒就到了久負盛名的通師二附。
走進學校大門,躍入眼簾的是一塊橢圓形的大理石?;?,兩邊鐫刻著李吉林的親筆題字,右邊為學生心語“美美地想,樂樂地做,天天有進步”,左邊是教師宣言“滿腔熱情投入每一天工作,把愛和智慧融入孩子的心田”,巧妙地將情境教育的四大要素“真、美、情、思”鑲嵌其中,激勵師生砥礪前行。
李吉林情境教育展覽館位于鏡心樓三樓,展館面積不大,內(nèi)容卻十分豐富,全面展示了李吉林關(guān)于情境教學、情境課程和情境學習的探索歷程與輝煌成就。李吉林從古代文論“意境說”中得到啟示,矢志不渝地探索教改之道,成功構(gòu)建了散發(fā)時代芬芳的情境教育思想體系。著名教育學者顧明遠認為:“情境教育思想體系的形成,標志著有中國特色的、原創(chuàng)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出現(xiàn)和成熟?!别^內(nèi)陳列著李吉林在不同時期完成的論文論著以及獲得的諸多獎狀證書,其中《情境教育三部曲》尤其引人注目,它被世界著名出版集團斯普林格購買版權(quán)并面向全球發(fā)行,受到西方教育學者的關(guān)注。展柜里還擺放著李吉林的部分手稿,看著這些灑脫飄逸的字跡,我仿佛看到了她時而埋頭思索、時而奮筆疾書的場景,那份對教育改革的激情和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躍然紙上,令人欽佩。
李吉林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生于抗日戰(zhàn)爭初期,正值民族危難之時,加之幼年喪父,讓她過早感受了生活的辛酸。母親常告誡她“人窮,志不能窮”,使她從小就懂得了窮人的尊嚴,立志做個成功的人。考入南通女子師范學校后,她勤奮學習,苦練基本功,最終以22門功課都是5分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并來到通師二附工作。正當她滿腔熱情地開展教學改革時,卻被打成“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下放至農(nóng)村接受改造。1978年,為了治理教學亂象,重返校園的她移植英語的“情景教學法”,開展作文教學改革,從而拉開了情境教育實驗的帷幕?!度嗣袢請蟆酚浾唔f順、殷學成偶然發(fā)現(xiàn)并率先報道了這一教改實驗,在全國引起轟動。李吉林既沒有家庭背景,也沒有學歷優(yōu)勢,更沒有權(quán)力資源,全然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而走向人生巔峰:1978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特級教師,1989年當選“全國先進工作者”,1991年當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2006年出版《李吉林文集》,2011年當選“全國教書育人十大楷?!?,2017年當選“中國當代教育名家”。她篳路藍縷,深耕情境教育,先后開展四輪教改實驗,并四次摘得全國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進而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為我國中小學教改實驗豎立了一座豐碑。
展覽館精選數(shù)十件珍貴藏品,展示了情境教育的獨特魅力。其中,有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李吉林的照片,也有陳至立、劉延東和李吉林的合影,還有劉佛年、杜殿坤、王策三等著名學者致李吉林的信函,為深入研究其情境教育思想提供了極為難得的一手史料。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始終關(guān)注著這一教改實驗,1996年出席全國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研討會時,他便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情境教育植根于中國大地,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探索了一條新路;2008年蒞臨李吉林情境教育國際論壇時,他進一步提出“情境教育是對素質(zhì)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探索,而李吉林老師則是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一面鮮艷的旗幟”;2017年他又給《情境教育三部曲》英文版題詞“情境育人傳風骨,厚德載物滋蕙蘭”。領導和專家的深切關(guān)懷鼓舞著李吉林牢記使命,不斷開拓情境教育研究領域,彰顯出情境教育的強大生命力。
與展覽館毗鄰的是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窗前的白蘭花為李吉林生前親自栽培,工作之余她喜歡為它澆澆水、理理枝葉,如果適逢花開,還會摘幾朵淡雅清香的小花送給來訪的客人。她的辦公室在走廊盡頭,還保持著生前使用的原樣,進門就是一張很小的辦公桌和一把泛黃的椅子,桌上靜靜地擺放著一臺電話機和一只陶瓷茶杯,一本翻開的書似乎還在等待她的主人。兩張書櫥貼著東墻,整齊排列著她研讀過的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學習科學書籍,有劉勰的《文心雕龍》、李澤厚的《美的歷程》、黃濟的《教育哲學》和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論綱》……這些書籍對她的教育思想形成與發(fā)展都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為了追求真理,李吉林幾乎全年無休,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也堅持到校上班,幾十年來從未間斷。正因為惜時如金,她在這間略顯擁擠的辦公室里源源不斷地寫出了30本專著和350余篇論文,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贍的精神財富。
走出鏡心樓,不遠處就是李吉林雕塑,背后是一叢開得正艷的杜鵑花。這是著名雕塑家錢紹武設計制作的半身銅像:微卷的頭發(fā)靜靜地垂在耳邊,她正深情地眺望著操場上打鬧的兒童。下書“李吉林”三個字是她生前常用的簽名,既清潤秀麗,又蒼勁有力,如同她的個性一般,外柔內(nèi)剛。
臨出門前,我再次遠望情境教育展覽館,心中感慨良多,情境教育為什么能得到這么多教師的推崇?為什么能獲得這么多學者的認可?為什么能被中小學所有學科的新課標所吸收?因為李吉林敢于直面應試教育的流弊,用心傾聽時代奮進的足音,扎根中國大地開展情境教育的原創(chuàng)性探索,抒寫了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壯麗詩篇。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歲月未能留住李吉林生命的腳步,但她雋永的思想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必將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
(作者系南通大學情境教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