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模式是以內容、活動、情境、結果為主要構成要素,注重體現(xiàn)知識融合性和活動實踐性的綜合性教學活動,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框架的束縛,真正實現(xiàn)了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教學模式的目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思維品質、改進學習方式以及發(fā)展綜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課程,強調在知識講解以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塑造學生的完整人格和引導其形成良性價值體系為課程教學目標。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加持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水準將得到質的飛躍,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要求也將順利落實。
本文簡要分析了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要點與價值,并從具體教學過程入手,提出教師應以“明確主題”“構建情境”“設置任務”“檢驗學情”“項目評價”為項目式學習模式教學實踐順序,優(yōu)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路徑,為小學德育工作的落實提供有效助力。
一、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一)以問題為驅動
構建科學的項目式學習模式需要以問題為基礎。教師提出恰當?shù)膯栴},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也可以作為創(chuàng)設項目學習情境的載體,激發(fā)學生參與項目學習活動的熱情。本質上來說,項目式學習模式是為學生打造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項目問題的設置也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且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從而發(fā)揮問題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的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生解決問題是項目學習的主要過程,而問題結果是教師評判學生項目學習效果的標準。
(二)以學生為中心
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應用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其個性化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項目學習目標的設置、項目學習活動的實施、項目學習成果的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致力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項目式學習模式構建方式,不僅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文化背景,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水平,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實現(xiàn)個性化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
(三)以融合為目標
項目式學習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提出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相較于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多以系統(tǒng)化學習方式為主,引導學生實現(xiàn)知識串聯(lián),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因此,項目式學習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意識,使其具備發(fā)掘知識聯(lián)系性的學習能力,掌握多種學習技巧,提升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二、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落實核心素養(yǎng)要求
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依托項目式教學,教師設置系統(tǒng)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探索學科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緊密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深度學習的機會。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學生既能開闊自身的知識視野,又能鍛煉實踐學習技能,且在與他人的合作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這都指向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而這也是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體現(xiàn)。
(二)促進課堂提質增效
在項目式學習框架下,教師要整合教材內容,結合教學要求設置綜合性的項目問題,由此問題驅動學生開展系統(tǒng)化的學習與實踐。這與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相比,知識整合性、教學引導性、活動豐富性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既能夠展現(xiàn)課程教學特色,又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總體來看,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應用對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價值。
三、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基于學情確定項目主題
項目式學習模式的順利實施要建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因為項目式學習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綜合性活動,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在內的相關因素,都將對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應用效果產(chǎn)生影響。教師應認識到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在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基于學生現(xiàn)階段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結合教材內容提煉項目主題,并設置符合學生認知的項目內容。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綠色小衛(wèi)士”為例,在整合單元內“小水滴的訴說”“空氣清新是個寶”“我是一張紙”“我的環(huán)保小搭檔”幾節(jié)課程知識的基礎上,教師確定項目學習主題:了解什么是環(huán)保,認識環(huán)保的重要性;學習04ac275d26db00903438eeeb5922ac08如何為環(huán)保事業(yè)做貢獻,以及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同時,結合二年級學生好奇心較強,對新鮮事物具有極大的探索熱情,但是在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教師應科學設計本次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思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元素,結合課程內容設計“小水滴”等動畫形象,并制作相應的課件,使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傾聽“小水滴”等動畫人物的訴說,認識保護水資源和空氣的重要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不浪費紙張的良好習慣,讓環(huán)保理念扎根于學生心中,使其主動獻身于環(huán)保事業(yè),為構建綠色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結合要求設置項目情境
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應用應與學科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所設置的項目問題與創(chuàng)設的項目教學情境也要契合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提升其道德修養(yǎng),促進其健康成長,因此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提出具有積極引導性的項目問題,并圍繞問題設置項目任務框架,完善項目式學習模式設計。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為例,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切入,結合單元中的課時內容設置對應的項目問題,由此激發(fā)學生的項目式學習熱情,為項目情境的合理創(chuàng)設提供支持。
例如,在“生命最寶貴”一課中,教師設置項目問題:孕育生命的過程是怎樣的?圍繞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播放科教片的方式帶領學生了解生命誕生的過程,或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將裝滿物品的書包背在身前,模仿懷有身孕的母親,并做出彎腰撿東西、系鞋帶等動作,在“體驗五分鐘媽媽”的活動中體會孕育生命的不易,這將使學生重新審視生命,認識生命的意義。而在“安全記心上”一課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新聞素材設置問題,如結合“酒駕事故”等新聞,提出“酒駕這種行為給道路交通和市民安全帶來了怎樣的威脅,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面臨哪些安全問題”這一問題,并就此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就“安全防護”主題展開項目式學習。如此,教師結合課時內容特點提出項目問題,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提高了學生項目式學習參與度,保證了教學效率。
(三)以生為本實施任務教學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項目式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在遵循這一原則的基礎上,設計多樣化的項目學習任務,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诖?,教師應基于項目學習任務,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借此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項目學習活動,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教師應保證分組的合理性,結合學生的個體能力差異,合理控制各組員的任務數(shù)量,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為例,“如何合理消費”是本單元項目式學習的主線,也是需要學生思考的主要問題。就此,教師基于單元內容設置以下學習任務:
【買東西的學問】結合生活中的購物經(jīng)歷,總結購物時的注意事項。
【合理消費】結合實際案例,說明我們要形成合理消費觀念的重要性。
【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運用網(wǎng)絡搜索關于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合數(shù)據(jù)談談個人感受。
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科學分組,遵循“同組異質”原則,以一名學優(yōu)生搭配兩名中等生和三名后進生為基本配置,每組人數(shù)控制在6人左右,由學優(yōu)生擔任小組長,負責任務分配,各組通過團隊協(xié)作完成項目任務,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例如,在對【買東西的學問】任務展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組長應鼓勵各組員分享自己的購物經(jīng)歷,并調動其他組員一同分析其購物習慣,指出該名學生購物習慣中的優(yōu)缺點,通過整理小組內各個組員的購物習慣特點,總結購物時的注意事項,完成任務探究目標。如此,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探究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將有助于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鍛煉與提升。
(四)深化理解檢驗項目成果
學生完成項目學習任務并不是項目式教學的終點,還需要教師就學生項目式學習形成的作品了解其項目專注學習情況,結合學習成果指導學生完善項目學習方案,深化知識印象,提升學習效果。具體來說,學生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不應止步于完成項目學習任務,也不應僅僅停留在回顧自身項目式學習過程和談論學習感想這一層面,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小組與小組之間就學習成果展開互動,分享學習經(jīng)驗,探討學習心得,這將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項目式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成效。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為例,本次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民族分布等情況。在完成項目學習任務后,學生應就項目探究學習過程、項目學習成果和項目學習感受,與其他各組展開交流,以積累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總結科學的項目學習方法,加深單元知識印象。
例如,結合“我們神圣的國土”一課內容,教師設計的項目學習任務是“自主搜集資料,從多方面舉例介紹我國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在學后交流的過程中,不同學習小組將從組內任務安排、學習計劃設計、項目資料搜集、資料整理分析、討論結果匯總等多個方面展開探討,提出針對性的問題,求助其他小組給予建議或幫助。在這種交互式的項目學習活動中,各個小組之間可以就具體的項目任務探究思路展開討論,或分享資料收集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小組與小組的合作,就共同觀點展開進一步探究。如此,各組的項目學習成果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方法也將得到有效優(yōu)化。
(五)認知提升升華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是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檢驗學生項目學習情況的途徑。教師針對學生項目學習成果所提出的評價建議,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科知識認知和學習經(jīng)驗吸收。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評價方式應遵循“多樣評價,綜合分析”的原則,通過開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評價活動,科學解讀學生的項目學習成果,同時引發(fā)學生自我反思,通過吸取他人的經(jīng)驗教訓優(yōu)化自身的項目式學習方法,促進項目評價的升華。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是公民”為例,圍繞單元主題,教師設計“公民具有哪些義務和權力、公民應如何履行應盡的義務、如何正確行使自身的權力”等項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搜集資料的方式,正確認識“什么是公民”。
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請學生輪流闡述個人對“公民”的理解,并結合搜集的資料,對“公民有何義務和權利”作出回答,并要求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表述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其次,各個小組發(fā)表觀點,并簡述小組項目式學習過程,各組之間應就學習方案和學習方法的優(yōu)劣進行評價,向優(yōu)秀小組學習經(jīng)驗。最后,教師升華項目主旨,在公布項目學習任務正確答案后,對各組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方法進行點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爭做守法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合理行使權力,守護和諧社會”的意識,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模式作為契合當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主旋律的一種全新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論,將其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思維、鍛煉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科學習意識,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要求提供有力支撐。教師應充分研究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應用要求,立足實際學情確定項目教學思路,并合理設置項目問題,開展任務實踐,科學檢驗項目學習成果,組織項目總體評價活動,完善小學道德與法治項目式教學流程,從而強化學生關鍵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的學科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