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1例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兼容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行磁共振檢查(MR)中的安全護理。方法:通過制訂MR全流程預案,檢查前患者的健康教育與手持激活器的使用、心臟起搏器程控的調節(jié)、配備心肺復蘇搶救設備、藥品及醫(yī)護團隊;檢查中使用心電門控和呼吸門控,密切監(jiān)測患者心電圖及呼吸情況;檢查后心臟起搏器模式回調及患者隨訪教育,并注重檢查全程患者的心理護理,為MRI兼容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行MR全流程,提供科學、專業(yè)、細致的個性化護理。結果:本例患者MR過程順利,檢查中生命體征穩(wěn)定,心臟起搏器參數(shù)無異常改變,MR圖像質量清晰、符合診斷要求。結論:制訂完善的檢查全流程預案,加強醫(yī)護技配合,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MRI兼容心臟起搏器植入行MR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診斷圖像指導治療決策的制訂,并獲得良好的滿意度。
【關鍵詞】心臟起搏器;磁共振成像技術;安全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4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8.047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8-0143-02
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及無電離輻射的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骨骼系統(tǒng)疾病中發(fā)揮中重要的作用[1-2]。但是磁共振檢查(MR)掃描時會產生高強度的靜磁場和梯度磁場及高能量的射頻磁場,而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起搏器(CIED)會與這些磁場相互作用,導致起搏電極的移位、功能的改變以及電極的異常發(fā)熱,嚴重時可致心肌穿孔引起心律失常并危及生命[3-4]。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約50%~70%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可能需要接受MRI掃描檢查[5]。自2008年MR兼容起搏器問世以來,此類起搏器植入患者接受低場強MR安全性逐步得到證實[6-7]。2022年8月11日,我們在充分評估、合理的流程規(guī)劃與應急預案的保障下,醫(yī)護技通力合作成功為1例MRI兼容起搏器植入患者完成MR。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41歲,因頭暈、走路不穩(wěn)6個月余,伴頸肩部酸脹,偶有一過性眼前黑蒙,無猝倒,發(fā)作與頸部動作有關,無胸悶氣促、惡心嘔吐等不適,隨后癥狀逐漸加重伴有雙下肢無力及腳踩棉花感,左上肢偶有麻木,以左手各指明顯,于2022年8月9日至神經內科門診就診,臨床初步診斷為“肌無力”,需行顱腦及頸椎MR平掃+MRA檢查才能進一步明確病因及確診。但由于患者心率慢、血壓低,10 d前曾在外院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臟起搏器,因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行MR存在潛在風險,患者已被多家三甲醫(yī)院影像科拒絕MR。于2022年8月11日再次至本院,通過與臨床醫(yī)師確認患者行MR的必要性,無其他檢查可代替,為配合檢查提供診斷依據(jù),我們充分評估患者情況、與患者及家屬詳細溝通,告知潛在風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制訂合理的檢查流程規(guī)劃與完善的應急預案,備好程控儀、搶救藥品和器械,配合心臟起搏器工程師進行MR兼容心臟起搏器程控、記錄參數(shù)并調整為磁共振兼容模式等工作,患者在持續(xù)監(jiān)測中順利完成了1.5 T MR,檢查中及檢查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起搏器參數(shù)均無異常。MRI結果顯示:頸椎退行性改變,各椎間盤變性,C4/5、C5/6椎間盤突出,C5/6水平局部椎管狹窄,頸髓變性,C6/7椎間盤突出并右側神經根受壓,左側額葉少許小缺血灶。由于診斷明確,患者于2022年8月29日入住脊柱創(chuàng)傷科,經過對癥支持治療后癥狀明顯緩解,病情穩(wěn)定,于2022年9月5日康復出院。
2方法
接診護士核對患者身份信息,參考解讀患者攜帶心臟起搏器的說明書,由影像科醫(yī)生、心內科醫(yī)生、技師、護士、工程師五方成員組成專業(yè)團隊,既分工又合作,制訂合理的檢查流程規(guī)劃與完善的應急預案,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告知潛在風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1.5 T MRI為其檢查,檢查時間約30 min,過程順利。
2.1檢查前準備與護理
2.1.1檢查前準備與評估護士認真做好檢查前準備與評估工作,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檢查前1 d到登記處預約登記,確定檢查時間報告醫(yī)生及聯(lián)系心內科醫(yī)生和心臟起搏器工程師,進行充分評估,嚴格按照流程規(guī)劃與應急預案的保障。
2.1.2教育與心理護理由于患者植入心臟起搏器且從未做過MRI檢查,因此處于緊張、恐懼、焦慮中,因此,護士應語氣親切、態(tài)度和藹、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通過專業(yè)解讀起搏器原件,讓患者充分了解植入型電子器械的原理及安全性,告知并安慰患者及家屬,已制訂檢查全流程的應急預案并做好充分準備,檢查將嚴格按照標準操作,現(xiàn)場有高級生命支持人員提供保障,確保全過程安全。
2.1.3檢查前護理護士嚴格按照流程規(guī)劃與應急預案做好檢查前的護理,備好搶救藥品、物品、除顫儀、程控儀及手持激活器,并做好除顫儀、程控儀及手持激活器的使用培訓。協(xié)助心內科醫(yī)生及心臟起搏器工程師程控為MR兼容模式。
2.1.4設備參數(shù)設置與核對①放射科醫(yī)生、護士和MR技術員在掃描前確認MRI設置狀態(tài)。②確認調整為MR Conditional系統(tǒng),查看患者ID卡或參數(shù)報告,獲取設備和電極導線型號,查看ID卡是否有MRI標志,正面卡分為:1.5 Tamp;3.0 T MRI兼容、1.5 T MRI兼容、無MRI 3種。③檢查前影像科醫(yī)生、技師和護士再次核對檢查參數(shù),靜磁場強度1.5 T。
2.1.5使用條件及注意事項新一代起搏器較以往產品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其體積小、質量輕、抗磁化性高,磁場穩(wěn)定性好等。但在檢查過程中仍然要求全程監(jiān)護并給予必要的檢查配合。兼容心臟起搏器在MR前必須嚴格按照程控流程。
2.1.5.1確認不存在任何影響掃描的不利條件①患者發(fā)熱、發(fā)燒。②起搏器電池耗竭或導聯(lián)線損壞。③非MR Conditional系統(tǒng)或其他硬件(電極延長線或廢棄導線等)。④MR Conditional系統(tǒng)植入在左右胸部區(qū)域以外。⑤閾值不穩(wěn)定;右房右室國值>2.5 v/0.5 ms;左室閾值>2.0 v/0.5 ms。⑥電極阻抗測量值未在正常范圍內。⑦輸出為5.0 v/7.5 v/1.0 ms時出現(xiàn)膈肌刺激。
2.1.5.2查看潛在的不良事件①導線設備發(fā)熱:導致組織損傷,并導致奪獲/感知不良或患者不適。②導線上產生感應電流:導致連續(xù)奪獲,引起VT/VF和血流動力學紊亂。③設備或導線發(fā)生震動、移位,或受損,導致系統(tǒng)無法檢測或治療。④程控為MRI模式時,程控非同步起搏會導致競爭性起搏并誘發(fā)VT/VF。⑤如果未使用MRI模式程控起搏支持,患者會因起搏喪失而暈厥。⑥程控為MRI模式時,禁用心動過速治療會導致患者未治療的自發(fā)性心律失常。⑦進行掃描時,由于靜磁場和梯度磁場的相互作用可能會引起植入部位的輕度牽拉或振動感,射頻場會導致電極發(fā)熱。所以為了防止不確定危險因素的發(fā)生,對植入新一代心臟起搏器患者進行MRI掃描時,還是需要嚴格按照程控流程進行。
2.1.6線圈選擇及體位擺放①選擇頭頸線圈,協(xié)助技術員為患者擺放體位。②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雙手放置在身體兩側,兩手并攏。③使用腹部呼吸門控,系帶不宜過緊,囑患者自由呼吸,無需緊張。④告知患者檢查時保持安靜不動,避免出現(xiàn)運動偽影,影響診斷結果。⑤注意保暖,由于MRI機房溫度較低,做好保暖工作,預防感冒。
2.2檢查中的監(jiān)測①在掃描期間提供適當?shù)谋O(jiān)測,其中包括連續(xù)監(jiān)測患者血流動力學功能。②由于MRI環(huán)境可能會干擾患者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議使用多系統(tǒng):心電圖測量儀、脈搏血氧測量儀、呼吸門控等,并備好體外除顫儀。③如有影響,應立即停止MRI掃描并將患者轉移離開MRI核心區(qū)域,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必要時做好搶救,盡快恢復患者血流動力學功能。④在掃描間期與患者進行口頭交流,方便詢問患者,做到實時監(jiān)測。⑤PCS程控儀及手持激活器禁止帶入MRI掃描室。
2.3檢查后的護理①掃描完畢后告知患者檢查結束,囑其放松,詢問有無不適。②囑患者緩慢起身,避免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③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協(xié)助患者到候診室觀察。④MRI檢查結束后盡快恢復原始參數(shù)設置,關閉MRI模式,調回至正常,再次對起搏器程控,檢測記錄心房心室的感知、阻抗和閾值等參數(shù),確保起搏器工作參數(shù)正常并預約下次起搏器隨訪,檢查結束后盡快協(xié)助工程師恢復原始參數(shù)設置。
3小結
體內植入物患者MRI安全管理是影像科關注的重點,無論是患者還是醫(yī)生,對其潛在風險的恐懼導致部分具備檢查適應證的患者,因此延誤或錯過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間。隨著診療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的預期壽命將不斷延長,磁共振兼容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起搏器,一方面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給影像科醫(yī)護技團隊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作為影像科護士不僅需要過硬的MR檢查前評估與準備、檢查中配合、檢查后患者觀察、不良反應處理等常規(guī)臨床護理技能,還需要有接受新科技、新知識的學習能力與接診復雜患者的應對能力。本例患者植入了磁共振兼容的心臟起搏器,給其MR帶來一定風險,增加MR的難度,但在本院專業(yè)團隊充分的評估及完善的預案保障下,該患者最終在醫(yī)技護全力合作下順利完成植入術后首次MR,再次證明磁共振兼容心臟起搏器的MRI檢查是安全、可行的,為患者及時準確的診治提供保障,進一步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1]Florkow MC,Willemsen K,Mascarenhas VV,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ersus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reedimensional bone imaging of" musculoskeletal pathologies:a review[J].J Magn Reson Imaging,2022,56(1):11-34.
[2]Krishnamurthy R,Wang DJJ,Cervantes B,et al.Recent advances in pediatric brain,spine,and neuromu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s[J].Pediatr Neurol,2019,96:7-23.
[3]Yazaki K,Watarai M,Kahata M,et al.Cause of the \"poweron reset\" phenomenon other than electric 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a patient with a pacemaker[J].Indian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Journal,2018(8):150-151.
[4]李騰,徐瓊,黃俊,梁建,等.兼容核磁共振雙腔心臟起搏器植入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8,32(5):446-449.
[5]劉興鵬,田穎,任明,等.我國接受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治療的老年患者磁共振檢查的需求調查[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5,19(4):268-270.
[6]Indik JH,Gimbel JR,Abe H,et al.2017 HR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radiation exposur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J].Heart Rhythm,2017,14(7):97-153.
[7]陳巧莉,張杰芳,楊瑩,等.MR兼容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MR檢查的安全性觀察[J].心電與循環(huán),2020,39(5):463-468.
本文編輯:譚峰2023-11-0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