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也是高校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二級院系作為高校直接履行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職能的主要陣地,要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善用多媒體平臺、用好校園文化資源、舉辦文體活動等路徑,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時要完善監(jiān)督和評價機制,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
關鍵詞:高校;二級院系;黨史學習教育
2024年2月,中共中央發(fā)布《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黨史學習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職責、內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監(jiān)督等方面作出全面規(guī)范,體現了黨中央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高度重視,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國共產黨一直把學史增信作為執(zhí)政興國的要務。毛澤東同志曾說,“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道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睂W習黨史,就是要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高校作為引導青年、塑造青年、培育青年的主陣地,必須常態(tài)化開展、制度化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來抓。
一、高校二級院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
《條例》指出,要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基層黨組織要承擔起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直接責任。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歷史性成就,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決定性意義,進而筑牢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有助于引導教職工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際行動,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賡續(xù)紅色血脈,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yǎng)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盡職盡責工作。二級院系作為高校的基層組織和立德樹人的主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探究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的具體路徑,對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背景下的教育高質量發(fā)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二、高校二級院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重視不夠
二級院系普遍重專業(yè)、輕思政,個別院系黨委(黨總支)對黨中央關于開展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的戰(zhàn)略安排理解得不夠深刻,對教育部關于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等重要部署落實得不夠深入。
(二)氛圍營造不夠
發(fā)動師生廣泛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氛圍營造得不充分,宣傳力度不夠,示范效應不強。部分高校的二級院系僅在領導班子和部分黨員中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凝聚全體師生的作用發(fā)揮得不夠明顯。
(三)形式創(chuàng)新不夠
具有院系專業(yè)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形式不夠豐富、創(chuàng)意不足,多限于閱讀、收聽收看等靜態(tài)形式,而比賽、演出、參觀、調研等動態(tài)形式較少,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不足。
三、高校二級院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堅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刻理解之上,也建立在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一是領導帶頭學。領導干部應發(fā)揮“頭雁”作用,把黨史學習作為院系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重要學習內容,列入學習計劃,納入黨建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二是支部結合專業(yè)特色學。支部成員應參考學院黨委(黨總支)規(guī)劃,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和專業(yè)建設。三是個人日常靈活自學。支部為黨員制定個人自學計劃,提供自學參考資料,讓全體黨員根據個人情況靈活選擇,既激發(fā)學習興趣又落實學習責任。
(二)善用新媒體平臺
在互聯網深度融入師生學習和生活的當下,高??梢劳行旅襟w平臺,采取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方式,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一是采取“互聯網+”督學方式,持續(xù)推進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新華網等進行在線自學,組織全體黨員收看微黨課、紀錄片等專題節(jié)目。支部可根據后臺數據、截圖等進行統計,督促黨員達到一定學習積分。二是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活動與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B站、抖音等平臺工具相結合,制作活動的影像資料。三是利用超星等在線學習平臺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區(qū),通過慕課等形式傳播紅色文化,建立在線微課堂,提高學習覆蓋面。
(三)用好校園文化資源
院系所在的教學樓師生人流量大、宣傳效果好,高校可借助相關載體展示黨史知識,達到專業(yè)建設與文化育人相互促進的目的。例如,依托校訓、校歌等直觀地展現學校的歷史文化,增進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鼓勵學生以校園文化為背景,開展愛校、興院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以彰顯專業(yè)特色的方式講好黨史故事,強化宣傳效果。
(四)舉辦文體活動
高校可舉辦演講比賽、紅歌比賽、黨史知識競賽、黨史經典誦讀、專家講座、校史展覽、專題報告會、讀書論壇等活動,擴大黨史學習教育的覆蓋面。構建“黨團班舍一體化”黨史學習教育體系,以黨建帶團建,強化黨史精神引領;以團建促班建,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文化節(jié),以班級為單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選團結奮進、互助友愛的文明寢室,以宿舍文化凝聚學生情感,全方位共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態(tài)系統。
(五)開展實踐活動
高校可組織師生組建社區(qū)或鄉(xiāng)村黨史學習教育志愿者團隊,將黨史元素融入手工制作、文藝義演、網絡直播等服務中;在大學生假期“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中,開展紅色教育基地研學、紅色遺跡尋訪等活動,強化“情景式”“沉浸式”學習,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感染力。
(六)突出院系特色
以著名校友的優(yōu)秀事跡、榮休職工的先進故事為素材,制作宣傳畫冊,拍攝人物事跡紀錄片,展現本院系前輩在革命、建設、改革各階段取得的成績,增強校友和在校師生的自豪感。
(七)打造活動品牌
根據本院系專業(yè)發(fā)展歷程,打造“一學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項目。組織師生黨支部承接社會黨史學習教育項目,把零散的專業(yè)科研教學事跡轉化為“優(yōu)勢做優(yōu)、特色做特”的黨史學習教育品牌,持續(xù)發(fā)揮輻射帶動作用,把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推動院系專業(yè)發(fā)展的精神力量。
四、高校二級院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
(一)利用關鍵時間節(jié)點強化學習效果
利用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如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建黨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假日,以及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校慶、校園運動會等重要活動,還有黨代會、團代會、學代會、教職工代表大會等重要會議,把黨史元素融入宣傳海報和視頻、背景標識、會場布置中,強化黨史元素在師生頭腦中的印象。
(二)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意識形態(tài)研判相結合
二級院系在黨委和各支部每季度召開的意識形態(tài)會議過程中,注重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成效研判,可要求非黨員班子成員參與并旁聽。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統一戰(zhàn)線工作范疇,積極發(fā)揮院系官網等新媒體平臺的引導作用;發(fā)動黨外教職工與黨內教職工共同學習黨史學習教育相關文件,并收看專題宣傳片;在原有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新中國史、社會主義建議史、改革開放史等內容,進一步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三)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發(fā)展黨員相結合
對大學生而言,入黨啟蒙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機。通過講述黨史故事,探索入情入理、情景交融的宣講方式,增進新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使他們自覺把對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理解轉化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具體行動。黨員發(fā)展對象對黨的認識通常較為淺顯,對黨的歷史理解不深、把握不夠,制約了他們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能力。二級院系在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發(fā)展對象培訓中,可以現場集中講述黨史,以問答互動的方式對黨的性質、根本宗旨、根本立場、初心使命等進行深入闡述。
(四)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專業(yè)建設相結合
結合科研、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建設等工作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二級院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方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教學工作一同謀劃,持續(xù)舉辦課程思政培訓、項目申報、教法研討等系列活動,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可有效提升課程思政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二級院系還可以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資源,設計并打造紅色教育場所,使黨史學習教育與專業(yè)建設深度融合。
(五)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
以學術講座、全體教職工大會等形式多渠道、分層次地組織廣大教師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引導教師自覺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的建黨精神、雷鋒精神、勞模精神、科學家精神等偉大精神融入教學科研工作中,使全體教職工充分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從而形成政治過硬、業(yè)務精湛的綜合素質。
(六)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服務管理相結合
黨史學習教育不能僅僅是對歷史事件的簡單再現,更不能缺乏對現實的觀照和對未來的指引。二級院系在為師生辦實事的服務和管理過程中,要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價值追求,以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作為教學管理、后勤保障、實驗室安全等工作的抓手,切實踐行“教師優(yōu)先、學生第一”的工作理念,以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五、高校二級院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監(jiān)督和評價機制
(一)以年度考核促整改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年度述職工作,總結經驗、展示成果,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梳理和整改,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作為基層黨組織年終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進一步促進黨史學習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以典型案例促廉政
再現建黨以來各個時期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的重大事件與歷史脈絡,將廉潔奉公的公仆楷模與貪圖名利的腐敗分子進行對比展示,以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廣大教職工回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的豐碩成果。二級院系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中堅力量和主要陣地,一方面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教育全體教職工廉潔從教、廉潔從研;另一方面要加強行政管理,使各項監(jiān)管制度落地見效,在獎學金評選、研究生推免、就業(yè)推薦、大額資金使用、人才引進、科研申報等方面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自覺接受全體師生的監(jiān)督。
(三)以評聘工作促提升
在職稱評聘、派出進修、評獎評優(yōu)、民主評議黨員、發(fā)展黨員等工作中,把參加黨史學習教育情況作為先決條件,將他人評價與自主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隨機抽評相結合、客觀的量化指標與日常的行為分析相結合,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五唯”標準。同時,對參評人員理想信念失范行為零容忍,以公平公正的流程和標準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在具體的評聘工作中落地見效。
高校二級院系要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學習載體形式,持續(xù)將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引向深入,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師生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共同為建設教育強國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2]蔣永.鄧小平談學習黨史[N].學習時報,2021-03-01.
[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梅萍,胡蝶.信息碎片化傳播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建構的風險與紓解[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9).
[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