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以其凝練的語言、蘊藉的情感表達和幽遠深邃的意境,形成了獨特的文學魅力。然而,語文教材所選古詩多涉及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或借景抒情等復雜表現(xiàn)手法,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面對這一挑戰(zhàn),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緊密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活化教材理解,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略古詩的韻味與意境。文章概述情境教學法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情境教學法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探討情境教學法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優(yōu)化古詩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進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用價值;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8-0093-04
“情境”一詞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頻繁出現(xiàn),凸顯情境學習在實現(xiàn)素養(yǎng)立意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核心在于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使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現(xiàn),從而優(yōu)化教與學的活動。在實施情境教學法時,教師需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富有情感色彩的真實場景或形象化的氛圍,以此構建獨特的“境”。這一“境”能夠有效觸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引發(fā)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進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1.化抽象為形象
古詩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其節(jié)奏劃分、畫面描繪、情感理解和語言品味等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同時也較為抽象,給學生帶來一定的理解難度。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它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聯(lián)系生活體驗,將古詩中的抽象情境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從而以“境”悟“情”[1],融“情”入“境”[2]。在感悟詩歌情感和韻味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揣摩詩歌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提升對古詩的全面理解和鑒賞能力[3]。
2.變被動為主動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對古詩學習缺乏主動性。而情境教學法則能夠對學生“感之以情,曉之以境”,通過創(chuàng)設富有情感的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從枯燥的古詩背誦或默寫中解放出來。在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對話、唱誦、游戲、扮演等多種形式,主動參與古詩學習活動,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悟作者的審美情趣和情感追求,理解古詩的獨特意象及意境。
3.從單一到多元
古詩具有多解性,傳統(tǒng)古詩教學往往側重于一元解讀,即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這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而語文教師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古詩教學,可以打破這一局面,實現(xiàn)學生的多元建構。富有內涵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從詩人生平、古詩聲韻、情感表達等多個角度進行解讀。這種多元解讀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在深入理解古詩的同時,感受到古詩的魅力。
1.脫離真實生活,體悟不足
當前,古詩教學往往過于“重背誦輕體悟”或“重語文元素輕人文內涵”。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多以語言描述或簡單的視頻展示為主,很少從古詩內容方面關聯(lián)生活實際或觀照現(xiàn)實情境。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無法將古詩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無法根植于生活來解讀古詩的思想內涵和情感韻味。同時,部分學生在古詩學習中的體悟和理解往往顯得膚淺和片面,無法真正領略古詩的內涵和魅力。
2.形式大于本質,深度不足
在古詩教學中,情境形式有時過于突出,而掩蓋教學目的。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情境的生動形象和藝術感染力,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卻忽視情境與古詩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強烈的視聽感受,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領略古詩的節(jié)奏美、畫面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過度依賴課件,實踐不足
在古詩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情境,忽視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他們往往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件的制作和展示,而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實踐操作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還會使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
1.化虛為實,以視頻再現(xiàn)情境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古詩以其獨特的韻律和意境,傳達著詩人的情感和志向[4]。然而,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往往只聚焦于詩句的背誦和內容的感知,忽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意境和情感。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可將古詩中的情境以視頻的形式再現(xiàn),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感知古詩內容,了解古詩情感,實現(xiàn)對古詩的“多元建構”。
(1)視聽融合,加深課堂體驗。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對古詩內容及情感的理解可能較為膚淺,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視頻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視頻情境能夠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古詩內容,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獲得藝術感染,從而更深入地體會古詩的魅力。其次,豐富認知,拓展視野。古詩含蓄蘊藉,思維跳躍性強,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情境來豐富學生認知,拓展學生視野。通過視頻情境的呈現(xiàn),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古詩中的畫面和情境,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同時,視頻情境能夠降低古詩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古詩知識,豐富課堂體驗。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靜夜思》一課時,教師可以從“月”這一意象入手,為學生呈現(xiàn)《古詩詞鑒賞———千古明月》的視頻片段。視頻中,名家深情解讀,可讓學生理解古人對于“月”這一意象的特殊情感,他們以“月”寄相思,以“月”傳深情,創(chuàng)作許多關于“月”的詩詞。這樣的視頻情境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古詩內容,可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獲得藝術感染,從而更深入地體會古詩的魅力。
(2)情景交融,感知古詩。視頻情境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畫面,進而由情境進入古詩,感悟古詩的“景”之美,體會古詩的“情”之真。借助視頻,學生感悟古詩畫面之美,體悟古詩情境交融的特點。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AR技術將“西湖晴好”“西湖微雨”“西湖雨后”的畫面動態(tài)地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可借助視頻情境,體驗沉浸于西湖的美景之中,直觀地感受西湖由晴到雨,再由雨到晴的變幻過程。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視頻情境,描述雨后西湖的畫面,抓住“山色空蒙”的特征,深刻感悟“景”中所寓含的“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內容,還能提升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
2.以情入詩,以音樂渲染情境
(1)音樂入詩,營造誦讀氛圍。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能夠渲染情緒、烘托氣氛。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與古詩情感基調及主題表達相契合的音樂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沉浸式的誦讀氛圍。這樣的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篇的音節(jié)美,引導他們抓住字眼進行品讀,從而充分“感其聲律,悟其情感”[5]。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示兒》一課時,教師可以選取與詩篇情感相匹配的背景音樂,如悲涼的古箏曲,讓學生在音樂的引領下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等詩句。在緩慢、深沉的音樂氛圍中,學生更能體悟到詩人陸游臨死之際對家國未統(tǒng)一的深深遺憾與悲痛之情。音樂的抒情節(jié)拍與古詩的節(jié)奏相互呼應,可使學生的古詩誦讀熱情被充分激發(fā),在配樂誦讀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意境,感受到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音樂解詩,增強古詩審美體驗。詩、樂、舞同源共生,相互輝映。在古詩教學中,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對于引領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詩歌主題、體悟詩歌意境的營造,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音樂情境來解讀詩歌,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古詩閱讀難度,還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古詩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對古詩的審美感受[6]。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涼州詞(其一)》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用簫吹奏的樂曲,那幽怨嗚咽的簫聲仿佛穿越時空,將學生們帶入一個蒼涼悲壯的詩歌意境之中。在這樣的音樂情境下,學生能夠理解“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所蘊含的幽怨之情與悲涼之感,深切地感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通過營造音樂情境,學生可以跟隨音樂的旋律走進古詩的深處,更加深入地體悟古詩的情感,感受到邊關將士戍邊衛(wèi)國的慷慨之志。
3.化靜為動,以唱演深入古詩
(1)以歌唱詩,感知古詩韻味。在古詩教學中,教師不應僅局限于靜態(tài)的語言層面,而應轉化古詩的意境,將古詩的優(yōu)美詞句編織成動人的歌曲,引導學生以歌唱的形式來演繹古詩[7]。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古詩學習興趣,又能豐富古詩教學內涵,還能從音樂的角度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使其從韻律及情味角度感受詩歌。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楓橋夜泊》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插圖和語言描述,對“月落”“烏啼”“江楓”“漁火”等意象有初步的感知,體會江南秋夜幽美的景色。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人之“愁”及詩歌所營造的幽冷凄清意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首詩譜寫成歌曲,和著古箏獨奏曲的旋律唱出來。在唱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七言詩的“二二三”節(jié)奏特征,穿越時空,走進千年前的秋夜。
(2)以演傳情,提高課堂情趣。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靜態(tài)的古詩篇目轉化為動態(tài)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情境活動中“寓學于樂”,提高古詩學習效率。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從而更準確地把握詩歌的主旨。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送元二使安西》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扮演詩人王維和友人元二。在古箏曲《陽關三疊》的悠揚旋律中,學生開始他們的角色扮演:扮演王維的學生,要深情地吟誦著詩句,眼中流露出對友人即將遠行的不舍與祝福;扮演元二的學生,則要表現(xiàn)出對未知旅途的期待與對友人的深深感激。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情感,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古詩學習效率。
4.詩文交融,以語言描繪情境
(1)以文入詩,理解古詩情感。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與古詩相關的評論或賞析,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情感和內涵。通過分析古詩的用語、意境、手法等,引導學生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感受古詩的獨特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題臨安邸》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字面意思,然后引入一些歷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接著,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經典的評論或賞析文章,讓學生閱讀并討論,從而深入理解古詩的用語之精妙、意境之深遠、手法之獨特。
(2)化詩為文,豐富文學想象。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如同插上翅膀的駿馬,在思維的原野上自由馳騁。教師引導學生將古詩改寫為散文詩,要求他們或細膩地描述詩歌的畫面,或深入地探索詩歌的情感,或補寫詩人的心理活動,同時確保所寫的文字與詩歌的意境保持一致[8]。這樣的教學方式旨在豐富學生的文學想象,提升他們對古詩的理解和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山居秋暝》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深入解讀詩歌,理解其字面意思和深層含義。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這首古詩改寫為一篇散文詩。有的學生會選擇描述詩歌中的畫面,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他們可能會這樣描繪:雨后的山空蕩蕩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清新,晚風吹來,帶來一絲絲涼意,讓人感受到秋天的氣息。有的學生會選擇深入探索詩歌的情感,他們可能會這樣寫:詩人身處山間,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賜和寧靜,他的內心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這首古詩的意境和情感,還能夠讓學生豐富文學想象,提升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5.聯(lián)系實際,以生活展現(xiàn)情境
(1)體悟生活,理解古詩內涵。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古詩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通過體悟生活來深化對古詩內涵的理解。通過呈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民俗風情,融入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或滲透朗朗上口的韻文兒歌,可以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文化意味,體會古詩中的生活元素。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又能夠豐富學生對古詩的解讀,使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內涵。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享自己過重陽節(jié)的經歷,引導他們回憶與家人團聚、登高望遠、賞菊飲酒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古詩,讓他們體會詩人王維在異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情感。通過對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詩人的情感表達,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中所蘊含的思鄉(xiāng)之情和親情之重。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內涵,又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2)融入自然,領略古詩意境。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將現(xiàn)實之情景與古詩學習緊密結合。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生可以親眼目睹山川的壯麗、草木的蔥蘢、花鳥的靈動,這些生動的自然景象能夠直接觸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領略古詩中的意境之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學生會更加熱愛古詩詞,更加珍惜和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春曉》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或附近的公園進行實地教學。在溫暖的春日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自然景象,如嫩綠的草葉、綻放的花朵、鳴叫的鳥兒等,讓他們親身感受春天的氣息。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教室,結合他們剛才的觀察和感受,來學習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逐句解讀詩句,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表達詩人對春天清晨的寧靜和鳥鳴的贊美之情,“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則抒發(fā)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古詩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無疑是對新課標“情境學習”要求的生動實踐與深刻體現(xiàn)。為了推動情境教學法在古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要化虛為實、以視頻再現(xiàn)情境,以情入詩、以音樂渲染情境,化靜為動、以唱演深入古詩,詩文交融、以語言描繪情境,聯(lián)系實際、以生活展現(xiàn)情境,以此彰顯古詩教學的形式之“美”、內容之“趣”,落實學生在古詩課堂的體驗之“真”。
參考文獻:
[1]王鑒,張文熙.新課標背景下的真實情境教學:內涵、特點及策略[J].教師教育學報,2023,10(06):78-86.
[2]籍會英.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優(yōu)化古詩教學[J].廣西教育,2023(25): 112-114.
[3]彭敏,梁小倩.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課程情境教學探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3,39(08):58-66.
[4]林怡君.小學古詩教學:在兒童的情境里低吟淺唱[J].天津教育, 2023(09):176-179.
[5]王數(shù)云.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2(19):105-107.
[6]丁文霞.小學古詩教學中情境建構的教學措施研究[J].天津教育, 2019(32):94+96.
[7]劉秋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9(21):112+131.
[8]連軍學.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09):100.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Wang Jing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City Zhenyuan County Kaibian Town Lancha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744515, China)
Abstract: Ancient poetry has formed a unique literary charm with its concise language, subtl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However, the ancient poems selected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often involve complex expressive techniques such as blending emotions and scenery, conveying emotions within scenery, or using scenery to express emotions, which can be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teachers should closely match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ctivate textbook understanding, and help students better appreciate the charm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poetry.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aiming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of ancient poetr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cient poetry, and further inherit and promo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pplication value; applic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