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非攻》里講了一個小故事。
墨子的老鄉(xiāng)——公輸般,造了云梯慫恿楚王攻宋,墨子聽后即刻動身趕往楚國制止戰(zhàn)爭的發(fā)生。還沒到楚國,墨子的草鞋就“碎成一片一片”了。沒辦法,墨子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等到了楚國,墨子已然成了乞丐模樣。到了老鄉(xiāng)公輸般的寓所后,墨子要他帶自己去見楚王。公輸般看到老鄉(xiāng)活似乞丐,便從房間里拿出一套衣服讓墨子換上并且誠懇地勸說道:“這里是和俺家鄉(xiāng)不同,什么都講闊綽的。還是換一換便當……”“可以可以,”墨子也誠懇地說,“我其實也并非愛穿破衣服的……只因為實在沒有工夫換……”
魯迅在這里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圣賢形象。
在我的印象中,粗衣陋食仿佛是圣賢的標配,好像他們就喜歡粗衣陋食一樣。而魯迅在這里直接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老實憨厚得近乎可愛的圣賢形象——他們不是不喜歡穿好衣服,而是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無暇顧及自己的穿著。同時魯迅又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什么事都講闊綽。其實古往今來,這個風氣一直存在著,并且,我們身邊隨處可見。
記得大學時候我也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專注于買各種名牌,可名牌太貴,實在不是家境普通的我所能承受的。名牌買不起,我就退而求其次,帶著犯罪感買高仿。盡管高仿要比真貨便宜不少,但仍能一下子花去我大半個月的生活費。不過,在同學的一片夸贊聲中,我覺得這錢花得很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在買書方面則是能省就省,本著能借不買的原則看書。
《荀子·勸學》中說道:“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碧热羯嚼镉杏?,那么草木也會因為玉的存在而得到滋潤長得蓬勃茂盛;倘若深淵中有珍珠,那么周邊的山崖也不會顯得貧瘠乏味。誠然,圖書館里的書就是在山的玉、在淵的珠,而我就是那草木和山崖,不斷地得到滋潤,久而久之,我的內(nèi)心也豐盛充盈起來。
在我看來,內(nèi)心豐盈并不代表著對名牌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而是可以淡然待之?,F(xiàn)在的我對待名牌的態(tài)度是有也行,沒有也行。我不會像過去那樣因為身邊人都用名牌而我只能用著普通的牌子而耿耿于懷,也不會讓名牌左右我的生活與心情。我是我,名牌是名牌。作為人的我絕不能被作為物的名牌異化,成為名牌的奴隸。
在我看來,內(nèi)心豐盈后可以淡然應對身邊人的嘲諷與鄙夷了。同學聚會的時候,總有幾個喜歡炫富,他們十分投入地炫耀自己所吃所喝所用之昂貴。我記得其中一個炫耀到興頭上,揚著臉問了我一句:“這東西我們就用得起,你能用得起?”我知道這是用反問語氣表達一種對我的雙倍鄙夷,可我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笑著承認:“你說對了,我用不起?!币菗Q作以前,我非“回敬”對方幾句不可?,F(xiàn)在我深深地察覺到自身的包容性變強了。
如此觀之,內(nèi)心豐盈又何嘗不是一種對人性的包容呢?人性中既有讓我們心情愉悅的特質(zhì),又有讓我們不愉快的特質(zhì)。當我們能包容人性中一項令自己不愉快的特質(zhì)時,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一次升華。譬如我現(xiàn)在能包容人性中炫耀這一項曾經(jīng)令自己不愉快的特質(zhì)后,就能從容淡定地面對這個群體的炫耀和鄙夷了。
何謂從容淡定?就是不生氣、不嫉妒、不自卑……一句話,被鄙夷之前的心情什么樣,被鄙夷之后的心情依舊什么樣。倘若有人問,對方看不起你,你會不會因此疏遠對方?我的答案是一如既往的。既然我的心波瀾不驚,那么我和對方的關(guān)系當然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我深知喜歡炫耀是這個群體的共性,既然我已經(jīng)包容這個群體了,那么處于這個群體中的我的同學自然也在被包容之列了。炫耀自己的背后是鄙夷別人,而鄙夷別人的背后是為了更好地炫耀自己,以上便是這個群體的局限性了。對此,我平等地理解并包容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人。
至此,我真正理解了上高中時學過的《送東陽馬生序》。宋濂的同學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還左佩刀右備容臭,確實不像凡人,真是燁然若神人;而宋濂穿得很破舊地坐在這群神人中間卻毫不自卑,也沒有羨慕的意味,這全靠宋濂的內(nèi)心里有足以讓他快樂的東西,快樂到使他不知道自己的口體之奉不如那些神人。這便是宋濂內(nèi)心的豐盈了。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行為,當初我那么在乎所用之物是否是名牌,其原因不外乎是想吸引眾人的目光,凸顯自己的特殊性罷了。如今,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這種依靠貴重物品來修飾自己的行為,是多么膚淺,而深層次的修飾,應該是對人格的修飾。
李白之所以為大詩人,絕不是因為其家財萬貫,出手闊綽,而在于其一生傲岸,展現(xiàn)了一種謫仙的形象供我們仰望。杜甫一生未曾像李白那樣闊過,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好不容易有了一所茅屋,還被秋風刮去好幾層茅草,又被南村群童當面劫走許多茅草……杜甫落魄至此,但同樣躋身大詩人之列,為什么?還不是因為杜甫憂國憂民,心系天下蒼生。蘇軾評價杜甫“一飯未嘗忘君”,這是非常公允的。
當你為與你相關(guān)之物注入偉大人格之后,那么此物也就因你而耀眼、而受人景仰了。正是因為杜甫為自己的茅屋注入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偉大人格,所以這間與杜甫的偉大人格息息相關(guān)的茅屋才會在不斷遭到損毀后,仍不斷得到人們的重建。人們建的難道僅僅是一所茅屋嗎?不是的,人們建的是一種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偉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