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習概括起來就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訓練。這四種能力構成了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也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四種能力的訓練同等重要,既有獨立性,又有相互關聯(lián)的整體性。聽、說是口頭語言的運用,讀、寫是書面語言的運用。不過,我們從一張語文試卷每道題的分值來看,寫作相對來說更重要一些。其實,寫作的重要性,不僅僅源于它的分值,還因為它是語文學習的終極體現(xiàn),在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世代傳承,寫作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對于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教師通常會采用以下方法幫助學生寫好作文。
一是摘抄、背誦優(yōu)美句段。閱讀是寫作的儲備。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每天摘抄一些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美語句,每周背一篇優(yōu)秀作文。這樣日積月累,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使其在寫作文的時候文思泉涌,水到渠成。
二是提供詞語。有的教師會在學生動筆之前,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在寫作文時將這些詞語用到自己的文章里。這對于寫作文有困難的學生很有幫助。這些詞語仿佛一個個提示語,幫助學生把想寫的內容串連起來。
三是順著開頭往下寫。開始寫作文之前,有的教師會把自己寫好的開頭出示給學生,作為一種啟發(fā)和引領,讓學生順著思路往下寫。這種做法有利于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
以上這些做法,不失為有效的好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筆者認為,如果從學生的終身學習角度來說,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眼前學生按時完成了寫作文的任務,更應該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培養(yǎng)寫作習慣方面著手,引領學生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愛上寫作文,不斷提高寫作水平。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寫作訓練環(huán)節(jié)要有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段特點,設計靈活、富有趣味性的環(huán)節(jié),降低寫作難度,帶領學生完成一個個寫作訓練任務。
讀范文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一種方式。哪個學生寫得好,就應該給班里的同學讀讀。這樣做,能收到表揚一個、鼓舞一群的效果。
其次,充分利用課后練習題中的資源。幾乎每一冊書的課后都有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習題。這些課后習題涵蓋了推敲字詞、擴句、標點使用、把內容寫具體生動等方面的寫作知識,是很好的寫作訓練素材。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利用好這些零零碎碎的習作小資源,對學生寫作基本功將是非常有效的訓練。不知不覺中,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寫作水平也會有所提升。
再次,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教師可以利用一篇課文中某個寫得好的詞語、句子,讓學生品味、比較,直觀地感受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好處,并學著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修飾語的使用不僅能夠很好地刻畫人物的心情、性格或感情,還能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強化文章的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推敲、琢磨,準確地使用修飾語,會促使學生的習作充滿亮點。
最后,開展有趣的語文活動。適時開展一些輔助性的語文活動,既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降低寫作難度,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到了第三學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與他人交換修改,開展學生互評互改的教學活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征文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在教學兒童詩、名著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仿寫、續(xù)寫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標為導向,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使學生體驗到寫作的快樂,進而愛上寫作。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