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中,為了在求偶游戲中獲勝,大家各顯神通。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終身一夫一妻制的生物,小丑蝦會在海底深處的珊瑚礁里施展“魅惑之術(shù)”,讓伴侶對自己死心塌地。
小丑蝦一般是指夏威夷海星蝦,它還有別的名字,如油彩蠟?zāi)のr、海星蝦、貴賓蝦等等,通常生活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沿岸,以及夏威夷潮間帶之下的珊瑚礁巖附近。雖名為蝦,但從樣貌到生活習(xí)性,小丑蝦都與我們常見的蝦類天差地別。
小丑蝦長有兩對步足與一對巨大的螯足,螯足呈槳狀,看起來就像天然的盾牌。眼睛扁平,頭上的觸角呈瓣狀。胸部下方有八條類似圍足類動物的行走肢,腹部下方有十根分叉游泳四肢。將這些外形要素組合起來似乎很奇怪,但從“油彩蠟?zāi)のr”這個別稱不難判斷,小丑蝦不丑,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美。
大多數(shù)小丑蝦的蝦體為白色,上面點綴著不同顏色的斑點。雌性的腹部比雄性的大,有藍色尖端,尾巴下方的彩色斑點也要更大一些。這些斑點看起來格外亮麗絢爛,使得它們成為最容易識別的蝦類之一, 一旦動起來,宛如海底搖曳的花,也像移動的油畫。
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的小丑蝦體表斑點顏色有所區(qū)別。棲息于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個體,斑點顏色帶點粉紫,而棲息于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個體,斑點顏色更偏向棕色。值得注意的是,小丑蝦為膜角蝦屬下的唯一種,有研究認(rèn)為,應(yīng)該將生活在兩個不同地域的小丑蝦分為兩個獨立的物種。
生長過程中,小丑蝦會經(jīng)歷一次褪殼,長出更大的外殼。如果只看照片,奇特的外表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矮肥、寬大。實際上,小丑蝦的體型非常迷你,成年蝦的身長也不過5厘米,雌蝦的體型略大于雄蝦。注意,嬌小的體型不是輕視它的理由。小丑蝦擁有超強的視覺和感知能力,這主要歸功于它頭上的瓣狀感知觸角,在辨別方向、搜尋獵物的同時,還能感知紫外線和紅外線,甚至感知偏振光,這種能力也在求偶和同族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有趣的是,在海底世界,小丑蝦的脾氣算得上溫和,容易害羞,受到威脅時習(xí)慣躲起來,因此,它們更喜歡白天睡覺,晚上捕食。
在野外環(huán)境中,小丑蝦會雌雄成對活動,彼此保持很近的距離,它們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牽絆——信息素。
有了信息素,雌蝦成為夫妻間絕對的主導(dǎo)者。日?;顒又?,雌性小丑蝦可以利用信息素、化學(xué)物質(zhì)、顏色和行為信息來識別成熟的雄蝦。辨別之后,雌蝦會釋放出一種化學(xué)物質(zhì),讓雄蝦對它唯命是從。沒有雄性小丑蝦可以擺脫這種誘導(dǎo),因為它們的觸角上布滿了敏感的絨毛,能快速覺察雌蝦釋放的信息素,一旦收到信號,幾乎無力抗拒,從而不受控制地循著味道尋找信息素的源頭。
配對成功后的小丑蝦時常在礁巖或裂縫處出沒,它們成雙成對,一起居住和捕食……然而這種和諧的畫面,其實是雌性小丑蝦營造的“假象”。小丑蝦每隔18至20天就會進行一次脫殼,蛻殼后的蝦體變得十分柔軟,而在外殼變硬前短短幾小時內(nèi),雌蝦必須抓緊時間完成交配。想要擁有更好的后代,每一次交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提前同居,等待褪殼。這一時段,雌蝦釋放的信息素能讓雄蝦聽?wèi){差遣,默默陪伴左右,一等就是20多天。
交配的時機終于來臨,此時,雌蝦會釋放出另一種化學(xué)物質(zhì),這對雄蝦而言是強大的“催情藥”,先前順從的臣子搖身一變成為荒淫的昏君,終于拿到了主導(dǎo)權(quán)。交配過程中,雄性會首先通過觸角與雌性觸角接觸,一旦察覺對方?jīng)]有明顯的逃避排斥行為,便會繼續(xù)后續(xù)的交配。
小丑蝦每個季節(jié)的產(chǎn)卵量在100~5000個之間,但生活環(huán)境會影響雌蝦的產(chǎn)卵量。調(diào)查研究顯示,小丑蝦對生存環(huán)境十分敏感,它們喜歡處于72~82華氏度的水溫中,略堿性的水質(zhì)較為適宜,甚至溫度、光照、化學(xué)物質(zhì)、鹽酸等的變化都會影響小丑蝦的生存。雌蝦產(chǎn)卵后的幾周,幼蝦逐漸成型,借助水流運動,開始在浩瀚的大海中盡情冒險。
在人類的認(rèn)知中,蝦蟹是機會主義者,逮著什么吃什么,通常是雜食。但小丑蝦幾乎只以海星為食,偶爾吃海膽,也是在極度饑餓情況下的無奈選擇。若是通過人工喂養(yǎng),改變其食性,它的形態(tài)也會隨之改變。對小丑蝦來說,海星就是珍饈,大部分海星種類都在它們的食譜內(nèi),它們甚至挑食,只吃活的海星。其中就包括讓人聞風(fēng)喪膽的棘冠海星。
棘冠海星被稱作“大堡礁殺手”,是珊瑚的天敵,生活在淺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幼體棘冠海星在經(jīng)過10~45天的浮游生活后,會在珊瑚礁上著底,變成人們印象中熟悉的海星模樣。幼年棘冠海星以珊瑚藻為食,所以身體顏色也與珊瑚藻相似,成年的海星直徑大概20厘米,他們的毒刺有毒胞,將身體覆蓋在珊瑚上后,可以用消化腔直接吞食表面的珊瑚蟲,只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
棘冠海星爆發(fā)時,數(shù)百公里內(nèi)至少會存在100萬顆棘冠海星,跟隨洋流穩(wěn)步前進。它們本是制衡海洋平衡常見的生物,但因為人類活動造成海水變質(zhì),助力了物種的泛濫。棘冠海星曾在澳洲大堡礁泛濫,有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在過去27年中,大堡礁地區(qū)40%的珊瑚礁都是被棘冠海星摧毀,棘冠海星掃蕩之處,只剩珊瑚白骨,且難以人為消滅。
菲律賓大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小丑蝦可以捕食5%~6%的棘冠海星,雖不能阻止其泛濫成災(zāi),但也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一旦發(fā)現(xiàn)海星的蹤跡,小丑蝦便會和伴侶聯(lián)合進攻,爬上海星的背部,將它拖入巢穴。此時,即使對方比自己大十倍也不在話下,因為捕食海星,小丑蝦用的是巧勁。它們針形的前腿可以釋放一種暫時麻痹獵物的物質(zhì),使海星癱瘓,有時為了防止海星逃跑,它們還會先將海星翻個身,再拖入巢穴“圈養(yǎng)”起來。
眾所周知,海星具有驚人的再生能力,外部體盤受到損傷或自切后,無需多長時間,便會再次修復(fù)。然而,小丑蝦喜好享受“活體盛宴”,海星的再生能力恰恰滿足了它們的惡趣味。
進食時,小丑蝦會用鉗腳刺破海星的外部組織,同時利用腿操縱著海星。夫妻分工明確,一方負(fù)責(zé)剪斷海星的吸盤腳,削弱它的攀巖能力,避免逃亡;另一方不時翻轉(zhuǎn)拉扯試圖逃跑的海星。待大局已定,小丑蝦便開始享用大餐。一只海星足夠它們食用數(shù)天。為保證食用過程中新鮮的口感,小丑蝦會先啃食海星的管足和軟組織,直到剩下中央圓盤。在這期間,它們甚至?xí)o海星喂食海藻來維持海星的生命。有時,海星會自斷腕足以獲得逃亡的機會,但若損傷嚴(yán)重,腕足無法再生,逃跑就成了空談。
由于常年吃海星,小丑蝦體內(nèi)積累了不少從海星身上攝取的毒素。因此,對于其他掠食者來說,小丑蝦是難以下口的,甚至是有害的。大部分魚類都不敢捕食小丑蝦,小丑蝦也不需要進化出很快的行動速度來躲避追擊。
鮮艷的斑點,加之非凡的捕食技巧和獨特的食性,小丑蝦吸引了無數(shù)海洋生物愛好者的目光。如今,市面上很容易買到小丑蝦,但它們多是來自珊瑚礁區(qū)域的野生種。這種過度依靠捕撈野生資源來滿足觀賞消費的行為,勢必會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難以逆轉(zhuǎn)的危害。另外,人工飼養(yǎng)小丑蝦并不是一件易事,它們對生存環(huán)境要求極為苛刻,人工調(diào)制的“海水”往往無法令它們適應(yīng),從而導(dǎo)致死亡。且小丑蝦是終身一夫一妻制,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成對活動,若缺少同伴或者同伴死亡,亦會導(dǎo)致自身死亡??偠灾Q蟛攀切〕笪r最好的歸宿。
(編輯 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