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獲得的必備素質和關鍵能力,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深入推進,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方向之一。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如何通過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及文化理解已經(jīng)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诖?,本文旨在探討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通過具體實例和方法展示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以及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1.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現(xiàn)存問題分析
1.1教師的寫作教學方法有待豐富
一些教師只集中在單一的寫作題型和模板教學,忽視了不同類型寫作的訓練,容易讓學生陷入機械的模式化練習。此外,教師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水平差異,在課堂上提供的指導通常適用于整個班級,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多數(shù)教師的寫作教學精力只放在寫作成品的評價上,忽視了寫作前的構思、寫作中的構架調整以及修改的過程,學生無法得到有效反饋,對寫作的整體流程和策略理解不夠。
1.2學生的寫作參與興趣有待提升
部分學生覺得自己英語基礎薄弱,對寫作缺乏信心,害怕犯錯,進而產(chǎn)生畏懼心理。在實際寫作中,傾向于使用簡單詞匯和句型,不愿嘗試復雜的表達方式。一些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英語寫作,課后又因其他科目的作業(yè)或興趣愛好忽視寫作練習。缺少持續(xù)的練筆機會,導致學生難以提高寫作能力。或者教師設計的寫作題材有限,不符合學生的興趣和生活實際,導致學生對寫作內容缺乏共鳴和興趣,缺乏積極性。
1.3寫作課時的分配比例有待優(yōu)化
相對于聽、說、讀等其他語言技能的教學內容,寫作教學的課時明顯不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難以全面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訓練和練習,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掌握寫作策略和技能。一些教師在課程安排中往往傾向于集中在考試前進行寫作練習,而平時的教學重點多放在語法、閱讀等方面,忽視了日常的寫作訓練。學生在短時間內被要求迅速提高寫作水平,難以穩(wěn)定提升寫作技能。教師通常將寫作教學和其他英語技能教學割裂開來,無法有效地將寫作訓練與聽、說、讀等技能整合,分離式的教學方式也削弱了寫作的實踐性。
2.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實踐意義
2.1有助于提升學生寫作興趣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寫作教學注重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入手,教師會選擇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和材料,讓學生更有共鳴,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提高寫作的積極性。核心素養(yǎng)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與個性化表達,通過鼓勵學生從個人興趣或觀點出發(fā)進行寫作,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講述故事或傳達思想,自由表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對寫作的恐懼。教師也會讓學生用多樣化的方式表達想法,突破傳統(tǒng)寫作的框架,如通過探究和實踐的寫作活動,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讓寫作成為一種有趣且富有挑戰(zhàn)的活動。
2.2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教師會鼓勵學生在寫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并通過實踐和分析解決問題,該種探究式的寫作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拓展其視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參與度。教師會探索使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和興趣,靈活調整寫作任務和活動。如分層教學、小組合作、過程評價等策略有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寫作學習效果。教師選擇的寫作題材也不僅限于教材或考試要求,還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社會問題、文化差異等方面,多樣化的題材讓寫作課堂更貼近實際。
2.3有助于強化學生寫作技能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僅關注語法、詞匯的準確性,還注重學生在真實語境下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寫作實踐中不斷鞏固和提升表達技巧。例如,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寫作任務,學生能夠學習如何構建清晰的邏輯鏈條和合理的文章結構,增強文章的連貫性和說服力。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寫作,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學會在不同語境和文體下調整自己的寫作風格和策略,提升適應性。而后再通過教師的及時反饋、學生自評與互評等方式,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優(yōu)劣勢。
3.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實踐路徑
3.1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夯實學生語言能力,豐富寫作主題內容
角色扮演活動作為一種探究性、情景式的學習方式,可以通過模擬真實或虛擬的場景,將學生置于多樣化的角色中,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表達與創(chuàng)造,從而為寫作教學提供生動的素材和豐富的內容。
以七年級下冊Unit 1 A Trip to the Silk Road為例,本單元的寫作是讓學生思考Jenny下次旅游的地方,教師先為學生提供關于敦煌莫高窟的基本信息,如歷史背景、藝術價值、建筑結構等,并用多媒體資源展示莫高窟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對這一目的地有初步了解。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配角色,每組包括導游和游客,導游負責介紹景點和回答游客的提問,游客可以針對莫高窟的特點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詢問。各組成員合作,利用導游和游客的身份角色,圍繞莫高窟的特色進行對話創(chuàng)編。導游介紹莫高窟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游客則提問相關細節(jié),并表達自己對參觀景點的期待。教師在這一步中提供適當?shù)闹笇?,幫助學生明確對話的重點和組織方式。最后學生根據(jù)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中的對話創(chuàng)編,開始撰寫游記或導游詞,游記需要包括參觀景點的行程、觀感、心得體會等內容;導游詞則要包括景點的詳細介紹、歷史背景和游客指南等信息。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將角色扮演中積累的素材融入寫作中,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表達更流暢。
3.2合理開展討論活動,強化學生思維品質,梳理具體寫作方向
在傳統(tǒng)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往往缺乏積極參與討論的機會,導致在寫作時思維受限,缺乏新穎的想法和深度的邏輯分析。此外,很多學生對寫作任務的方向把握不清晰,在寫作時容易偏離主題,文章結構也顯得凌亂。而討論活動可以讓學生互相分享觀點和靈感,開闊思維視野。通過傾聽他人不同的見解,學生可以形成更豐富和多樣的想法,有助于寫作主題的多元化表達。
八年級上冊Unit 2 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的寫作要求是描述教師的一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位教師的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她的日常活動反映了哪些職業(yè)特征?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列出描述教師日常活動的關鍵詞匯和短語,如“prepare lessons”(準備課程)、“mark homework”(批改作業(yè))、“attend meetings”(參加會議)等。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使用哪些形容詞來描述教師的情感和狀態(tài),例如“busy”(忙碌的)、“patient”(耐心的)、“dedicated”(敬業(yè)的)。學生討論文章的可能結構,如引言、主體(詳細描述教師的日?;顒樱?、結尾(學生對教師工作的感想或評價)。教師指導如何使用合適的過渡詞來連接句子,確保文章邏輯清晰。完成后,進行小組互評,每位同學提供反饋和建議,幫助彼此改進草稿。討論和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教師的角度和職業(yè)責任,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同理心。
3.3立足學生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實現(xiàn)語篇潤色添彩
當寫作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緊密相關時,學生能更自然地表達思想,寫作變得更加自然和有趣。通過讓學生在寫作中探討和表達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可以加深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同時,比較和分析不同文化的差異和聯(lián)系,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視野。
八年級上冊Unit 3 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的寫作要求是讓學生介紹中國某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教師先組織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享自己對該節(jié)日的記憶和體驗。教師可以提問如“你最喜歡這個節(jié)日的哪個部分?”或“你通常是如何慶祝這個節(jié)日的?”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出豐富的個人經(jīng)驗和文化背景。然后指導學生探討節(jié)日的文化意義,例如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如貼春聯(lián)、放鞭炮、團圓飯等,強調這些文化元素如何影響節(jié)日的慶祝方式,以及它們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教師提供結構模板和關鍵詞匯,例如,對于春節(jié),關鍵詞匯可以包括“reunion dinner”(團圓飯)、“red envelopes”(紅包)、“fireworks”(煙火)等。并提供一些句型結構,如使用描述性語言來增色,例如:
The air is filled with the joyful noise of fireworks and laughter, signifying the start of the Spring Festival.
在寫作的最后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通過使用形容詞、副詞等語言工具增強描述的生動性。例如,可以使用“vibrant”(生機勃勃的)來描述節(jié)日氛圍,或“heartwarming”(暖心的)來描述家庭團聚的情景。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英語寫作能力,還能深入了解和表達中國文化的獨特性,使自己的寫作更加生動和具有文化深度。
3.4拓展優(yōu)質寫作資源,鍛煉學生學習能力,拓展學生寫作思維
通過引入多樣化的寫作資源,如外部文章、在線資源、文學作品等,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風格和體裁的寫作,有助于學生吸收多種寫作技巧,豐富其表達方式和內容。通過研究和模仿優(yōu)秀的寫作示例,學生還能夠學習到如何構思文章、如何使用不同的論證策略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表達個人觀點,該種實踐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八年級下冊Unit 3 Animals Are Our Friends要求學生按照教材中Save the tigers寫一篇保護動物的建議,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更多相關文章或者視頻和圖片資料。如提供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或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的文章,講述瀕危動物的現(xiàn)狀以及保護工作的緊迫性?;蛘邚目茖W雜志以及環(huán)保組織的網(wǎng)站上尋找有關成功的野生動物保護項目的案例研究,還可以分享國家地理頻道或BBC關于動物生活習性、棲息地及保護措施的紀錄片。教師首先展示一些關于老虎受威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或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同情心,讓學生意識到保護動物的緊迫性。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資源中進行自主學習,標記出認為對寫作有幫助的信息,如生活習性、面臨的威脅、保護措施的效果等。再根據(jù)搜集到的材料獨立撰寫關于保護動物的建議。完成初稿后,進行同伴評審,每位學生提供反饋,幫助對方改進文章。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拓展資源,學生不僅能夠在寫作技能上取得顯著進步,還能在思維品質和文化理解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該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和批判性思考,為其未來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面對快速變化的全球環(huán)境,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將繼續(xù)顯示出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值得教育者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