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的偉大慶典,對于我,一個年僅24歲的青年工人而言,更是畢生難忘。
我站在汽輪機總裝車間,四周是密密麻麻、錯落有致的機器部件,空氣中彌漫著金屬特有的冷冽與機油的醇厚,這里是夢想與汗水交織的舞臺。從部隊飛機機械員退伍剛剛才3年的我身穿藍色工裝,頭戴安全帽,手中緊握工具,正專注地投入到國產(chǎn)30萬千瓦汽輪機的組裝工作中。雖然工作強度大,技術(shù)要求高,但我深知這是國家工業(yè)實力的一次有力證明,我們肩負著重大責任。
國慶前夕,車間里彌漫著一股不同尋常的氛圍。每個人都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驅(qū)使,加班加點,不辭辛勞。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用自己的雙手,為新中國的生日獻上一份厚禮。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穿透云層,照耀在龐大的汽輪機上,我仿佛看到了它即將轉(zhuǎn)動起來的輝煌景象。每一顆螺絲的緊固,每一根管線的連接,都凝聚著我們的心血與智慧。汗水浸濕了衣衫,但我們的心中卻充滿了無比的自豪與喜悅。終于,在無數(shù)次的調(diào)試與檢測后,國產(chǎn)30萬千瓦汽輪機在國慶日靜態(tài)總裝成功。那一刻,整個車間沸騰了,所有的疲憊仿佛瞬間煙消云散。連續(xù)幾天的緊張工作一身疲勞,我們很平凡地收拾工具,那時我的心中卻是很不平靜。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個人責任制考核中全部工作工票上的內(nèi)容都被檢驗員簽章合格。
這就好像我新兵通過考核第一次以責任機械員簽字承擔飛機放飛責任一樣的自豪。三年來總裝鉗工的基本功包括劃線、鏨削、鋸削、銼削、鉆孔、擴孔、锪孔、鉸孔、攻螺紋、套螺紋、刮削、研磨、矯正、彎形、鉚接、焊接、裝配和調(diào)試等我都熟練掌握。這一天在檢驗員的驗證下,我自己認為這是我“滿師”的一天。這也是我對偉大祖國愛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