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個話題:“比戀愛腦更可怕的是什么?”
有人說:“是‘回憶腦’。沉浸在以前的美好快樂中,不愿放下,也接受不了現(xiàn)實,在假想中沉溺。”有人說:“是‘性緣腦’。跟異性相處,第一反應就是與對方能否發(fā)展成戀愛關系。”也有人說:“是‘情緒腦’。遇到事,易發(fā)火,被情緒牽著走,無法做出理智的決定?!?/p>
而獲贊最高的并不是以上三種,而是“工作腦”。
渾身上下散發(fā)著班味,眼神疲憊、呆滯,為追求事業(yè)成功,不惜舍棄健康、家庭、個人生活。
下面是典型的“工作腦”癥狀,看看你中了幾條。
有的人早上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置頂?shù)墓ぷ魅河袥]有新消息,有沒有未接到的工作電話。一年365天,幾乎不休息。即使休息也是滿心焦躁不安,腦子里想的都是各種工作任務。
家里人詢問他關于外出旅行的意見,答復永遠是,先看看有沒有工作安排。屬于生活的時間,被一點點侵蝕,一閑下來就覺得莫名空虛,愛好消失,朋友、親人日漸疏遠。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有一段時間他被臨時派到外地工作,周末老婆會帶小孩過去跟他吃飯,聊聊家里的近況。但吃飯的間隙,他會時不時撥打電話,催問項目進度,或是匆匆吃幾口,放下筷子,在電腦前處理郵件。
約定的夜間視頻通話,往往剛接通,沒說兩句,就說有事情要忙,掛了。聯(lián)系頻次,由每晚一次變?yōu)橐恢苋?,再到一周一次;時長,10分鐘以內(nèi)。再深厚的感情,被經(jīng)年累月地摩擦、沖刷,也終會退化為一張脆薄的紙張。
老婆不再特意給他留飯菜,吃不完倒掉就好;孩子不再纏著爸爸玩,熟門熟路地找個角落自己玩玩具。
最后,同事不僅身體出了問題,家庭關系也特別緊張,胃出血住院期間,僅有護工陪同照顧。
其實,我們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所愛之人過得舒心,自己老了能有個保障。犧牲生活去完成工作,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工作是永遠干不完的,而生命的精彩稍不注意,就會錯過。工作時間就集中精力工作,提升效率,解決問題。休息時,拋開“工作腦”,跟家人外出野餐、游玩周邊美景,給人生添上“甜味”;或是跟朋友喝喝茶、聊聊天,清掃掉心靈的塵埃。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太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p>
《職場晉升101》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員工做方案時出了紕漏,被領導說了一句:“這個錯誤不應該啊,你太粗心了。”
事后,她不停地回想這件事,心神不寧,不停腦補:“完了,自己連這都做不好。領導對我的印象肯定不好,年終獎金別想了,說不定還會被炒魷魚?!?/p>
每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開會不敢發(fā)言,看到領導眼神躲閃。最終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自覺前途無望,她提交了辭職報告。
工作中,很多時候是對事不對人的,方案不行,不代表做方案的人無用,這次不行,就改到行,還是不行就認清自己的能力,抓緊學習提升。更何況,這個行與不行有時候也是很主觀的,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有益、客觀的看法,吸納為成長的肥料,偏頗的意見,任由其隨風而去。把精力聚焦在眼前,脫離不必要的糾纏,不因主觀臆斷,給自己戴上枷鎖,限制未來。
大部分人從小就被教導:吃虧是福,退一步海闊天空,要與人為善,以和為貴。于是工作后,面對過分的要求和標準,也默默忍耐。殊不知,一味地忍讓,會讓他人認為你是弱者,蹬鼻子上臉,看你退了一寸,就想讓你退一尺,直至無路可退。
看到一則網(wǎng)友分享的故事。
她性子軟,不懂拒絕,明明工作已經(jīng)很忙了,還經(jīng)常被推去參加各種工作之外的活動:市里的演講比賽、年底的年會節(jié)目……
同事的一個“緊急呼喚”,她就立刻扔下手頭的活,趕去“救急”:修改通知、打印材料、整理棘手的數(shù)據(jù)……
不分晝夜的微信群通知,密集的電話鈴聲,已經(jīng)排到下個月的待辦事項……巨大的壓力下,她頭發(fā)狂掉,眼袋腫大,臉色發(fā)黃,累到病倒,還得掛著點滴處理雜事。
不計回報,任勞任怨,得到的是超負荷的工作量,好心幫忙也變?yōu)槔硭斎弧?/p>
對職場的不平,你以“吃虧是?!睘榻杩?,拔掉內(nèi)心的刺,希望求得安寧平靜,結(jié)果成為軟弱可欺的“豆沙包”,誰都可以使喚、拿捏。
當然,并不是說凡事要斤斤計較,而是你心中要有一桿秤,合理衡量情況,正當權益被侵犯,該發(fā)脾氣就發(fā)脾氣,該拒絕就拒絕。
一天滿打滿算24個小時,8小時向外求生存,8小時向內(nèi)求成長,其余時間靈活安排,適當松松綁帶,伸伸腿,踢走不開心。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歡聲笑語才是生活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