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吃螃蟹的季節(jié)到啦!這事兒,古往今來的名人都喜歡,他們還把螃蟹寫進了書里呢。
無腸公子
蟹,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nèi)容,則曰無腸。
——宋·傅肱《蟹譜》
古代典籍中,最早記載吃螃蟹的是《周禮》,寫的是周天子吃螃蟹醬?!缎纷V》里寫的螃蟹有四個名字,因為橫著走,所以叫螃蟹;螃蟹焦躁不安的時候會發(fā)出“郭索郭索”的聲音,所以這是它的第二個名字;古代的武士穿著盔甲,被稱為甲士,也叫介士,螃蟹也有一身硬殼,還有一對大鉗子,像手中拿著劍戈一樣,因此也被稱為介士;古代的人打開螃蟹,沒有看到它的腸子,誤以為它沒有,就叫它“無腸公子”。
“蟹神”
“得酒滿數(shù)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房玄齡《晉書·畢卓》
東晉“八王之亂”時,吏部郎畢卓為了保全自身,就假裝成一個昏官。他整天不好好上班,喝得醉醺醺的。有一回,畢卓鄰居的酒剛剛釀好,夜里就有人跑到酒甕里偷喝,他們立刻把這人抓了起來。天亮后,大家一看,偷酒賊原來是畢卓,就給他松了綁。誰知畢卓竟然厚著臉皮,拉著主人在酒甕旁邊設(shè)宴,直到再次喝醉,才回家去了。
畢卓除了愛喝酒,還很愛吃螃蟹,他曾經(jīng)說:“如果能得到一船好酒,一年四季有可口的食物放在船的兩端,右手端著酒杯,左手拿著螃蟹,在酒船中吟詠,這輩子都滿足了?!焙髞恚娜藗兠康角锾?,就會持蟹喝酒,認(rèn)為這是很風(fēng)雅的事。畢卓也因此被封為“蟹神”。
最浪漫的蟹
關(guān)中(陜西一帶)無螃蟹,怖其惡,以為怪物。人家每有病瘧者,則借去懸門戶。
——宋·沈括《夢溪筆談》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陜西沒有螃蟹,陜西人看到螃蟹張牙舞爪的樣子,覺得很恐怖,以為它是怪物。如果家里人生了病,陜西人就把螃蟹掛在門上,用來嚇?!隘懝怼薄S腥碎_玩笑說,這不是便宜了那些鬼嗎?沈括也開玩笑說,人不認(rèn)識螃蟹,鬼也不認(rèn)識呀!
看來,那時候,螃蟹在陜西都被浪費了!
最會吃螃蟹的人——張岱
殼如盤大,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蟥蜓,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jié)不散。
——清·張岱《蟹會》
張岱是世家公子,年輕時享盡了榮華富貴,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家,對吃螃蟹自然有不少心得。張岱尤其喜歡吃金秋十月的螃蟹,他認(rèn)為,如果有一種食物不需要加鹽醋而五味俱全,除了螃蟹,再沒有其他了。張岱還喜歡拿蟹肉配著牛奶吃,而且奶牛是自己養(yǎng)的,牛奶是自己擠的,不愧是最會吃螃蟹的人。
最愛吃螃蟹的人——李漁
螃蟹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之。
——清·李漁《閑情偶寄》
李漁被人稱為“蟹仙”,他在《閑情偶寄》里,把螃蟹稱為自己的命。每年,螃蟹還沒上市,李漁就開始攢錢,等著吃螃蟹,李漁把這些錢稱為“買命錢”。終于等到螃蟹上市,他就每天都吃,一天也不能間斷。不過,只有每年九月十月才能吃到螃蟹,過了時間就沒了。為了能一直吃螃蟹,李漁便讓人準(zhǔn)備了四十九只大缸,全都裝滿螃蟹,用蛋白養(yǎng)著,以確保它們一直是肥美的。他還讓人給缸里灌上紹興花雕酒,制作醉蟹。在沒有螃蟹的季節(jié),他就靠這些醉蟹來解饞,那些腌過蟹的酒也不能浪費,叫作蟹釀,滿滿幾大缸酒,可以一直喝到來年螃蟹上市。李漁家里有一個女傭,特別喜歡做和螃蟹有關(guān)的事,李漁叫她“蟹奴”。
螃蟹的味道
咱們最后再說個名人和螃蟹的事兒。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xué)家、文學(xué)批判家金圣嘆,也是個有名的美食家。他因為卷入政治事件,受了牽連,要被處決。他被押往刑場之前,和家人訣別。金圣嘆示意兒子過來,兒子心想:“父親這是要給我交代遺言了!”沒想到,金圣嘆卻悄悄地說:“花生米和火腿一塊吃,有螃蟹的味道,你一定要記住呀!”
在大限之時,他還惦記著螃蟹的滋味,要把這一“秘訣”傳給兒子,可見螃蟹的滋味有多美妙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