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學生將在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簡單闡述小學數學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與特點,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小學數學知識講解以及育人的具體作用,提出小學數學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綜合實踐活動方式方法,從而推動學科教學高質量發(fā)展,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
作者簡介:喬詩夢(1995—),女,江蘇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學校。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全面落實,小學數學教材也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其中,綜合與實踐教學內容比重逐漸增加,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教材的新變化要求教師突破傳統(tǒng)知識灌輸模式的桎梏,發(fā)掘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設計豐富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的成長。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概述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要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探究,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在小學數學學科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加強做題訓練,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各種能力、品德、素質,實現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掌握班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學科知識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更好地理解知識,實現更全面的學習與成長。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
1.綜合性
綜合性主要體現在活動媒介、內容、目標、環(huán)節(jié)等方面。數學知識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比較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范圍比較廣,單一的實踐活動難以滿足學科教學需求,因此需要綜合設計、綜合推動、綜合評價實踐活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觀察、分類、探究、合作、思考、解答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多種活動的融合實現最終教育目標。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需要運用數學知識、數學素養(yǎng),需要跨學科、跨領域來完成任務。
2.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是實踐,強調通過數學實驗、社會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并且在操作中思考和探究問題,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實踐性要求學生能參與到活動中,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后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發(fā)展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
3.活動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體現形式是活動,也就是完成某項任務,實現預設的活動目標。綜合與實踐是一個由問題引入,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思考,最終解決實際問題的完整的活動[1]。在活動之前,教師要結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制訂科學的活動方案,保證活動的順利推進。教師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在活動之后,需要進行必要的反思,總結活動的所想所獲,積累活動經驗,完善活動方法。
4.探索性
綜合實踐活動以問題為載體,這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提前結合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目的,設計合適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去探索,以使學生能在探索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思考和高效掌握,培養(yǎng)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質。探索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活動目的的有效途徑。
二、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結合“綜合與實踐”教學內容,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主要目的在于延伸教學范圍,將數學與生活、社會、其他學科緊密聯系起來,豐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及內容,體現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而且能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明白了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目標是能在生活中應用,發(fā)揮認識生活、改造生活的作用。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引導下,學生著力于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培養(yǎng)了探索意識與應用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術作風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去分析和思考問題,去思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去檢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整個過程就是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過程,對于學生嚴謹科學態(tài)度和學術作風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與修養(yǎng)
綜合實踐活動中一些內容需要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推df8a609d4b23931b67e1640d282555b7進,在合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配合、集思廣益,這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在大量的生活化實踐活動中,學生會對生活有更深的感悟,會對活動中的人、事產生情感,認識到生活的美好,能更加積極地生活。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為了探究知識,需要按照既定的活動步驟,去檢驗理論知識,去論證自己的猜想,這對于學生實事求是品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以綜合實踐活動為抓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專業(yè)能力和知識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三、立德樹人視域下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活動目標,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序推進
活動目標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有力開展的保證,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之前,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成長需要,明確具體的活動目標,引導學生發(fā)掘自身的潛力。在設定活動目標的時候,教師要妥善處理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的關系,不僅要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高效學習,也要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堅毅的求知品質、優(yōu)秀的品行。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以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盡力達成教學目標[1]。
例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這幾類圖形的特點,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綜合實踐活動[2]。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尋找生活中這三類圖形的具體體現,思考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知識來剖析這三類圖形,感受這三類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到圖形變化的奇妙。這些既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也是學生全面成長的要求。教師在設定實踐活動目標的過程中,要細化目標組成,明確每一個育人目標與知識傳授目標的對應關系,保證各項目標都能在循序漸進中有效完成。教師在明確活動目標的時候,還要做到因材施教,保證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成長,促進班級學生整體進步。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趣味性
綜合實踐活動要想開展得好,要想吸引學生多關注,要想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所獲,必須以合適的活動情境為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綜合實踐活動情境的時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力:一是保證情境的有效性。這里的有效性指的是活動環(huán)境要與教材知識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知識傳授目標、育人目標結合起來,實現環(huán)境對教育的助推作用。二是保證情境的真實性。小學數學教師在打造活動情境的時候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多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思考活動、推進活動。三是保證活動情境的開放性。小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因此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與任務,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空間中去思考與成長,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環(huán)境,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千克和克”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為了促進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深入理解,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有效應用數學知識,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學生生活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顒拥闹饕獌热菔且宰约旱捏w重為基數,對生活中常見物品進行質量預估。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學生建立了質量的概念,能靈活運用質量單位。同時,將與“千克和克”聯系緊密的菜市場作為活動載體,鼓勵學生在放學回家之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購物,觀察售貨員是如何稱重的,嘗試用市場里的公平秤校驗物品的質量。這一方面能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
教師在創(chuàng)設綜合實踐活動情境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畢竟綜合實踐活動的推動者與受益者都是學生,在自己主導建立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將更投入、更愉悅,進而實現綜合實踐活動成效的提高。
(三)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育人的高質高效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者與輔助者,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推動者與受益者,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必須懂得“放手”,給予學生足夠多的嘗試與探究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學生在活動中善于思考、積極推進、主動成長,這樣學生才能變被動學習與成長為主動學習與發(fā)展。在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模式中,學生更愿意學習,更樂于成長。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為了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內容是要求學生利用本節(jié)知識去分析數據,如讓學生自行從網絡上搜索我國某地自2000年以來鐵路運營里程的變化、GDP數據變化等,說明該地的發(fā)展情況。通過收集與整理數據,學生感受到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體會到祖國的日新月異。由此,通過學生自主完成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推動學科德育建設。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體,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2]。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題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四、總結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教師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借助綜合實踐活動將育人目標融入學科教學中。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班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有針對性的綜合實踐活動。具體可從明確活動目標、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方面入手,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序高效推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從而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劉璇.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實施策略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1):173-176.
孫小倩.減量增質減負增效:談以高質量小學數學作業(yè)落實好“雙減”政策要求[J].新智慧,2023(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