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化學習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內(nèi)化理論,從而真正掌握信息技能。初中信息科技教學涉及理論和實踐兩大板塊,運用項目化學習模式,優(yōu)化配置和利用教學資源,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為此,以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制作基本動畫”為例,探究項目化學習的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信息科技;初中階段
作者簡介:丁東林(1977—),男,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二窎中學。
項目化學習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設計和執(zhí)行項目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項目化學習通常涉及選擇、計劃、提出項目構思,并在一定時間內(nèi)通過多種形式解決實際問題。其核心在于以驅(qū)動性問題助推學生自主探索,要求學生自由地思考問題解決的方式,而不是接受現(xiàn)成的任務或答案。而信息科技是一門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學科,因此,在初中階段推廣項目化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一、優(yōu)化項目預設,激發(fā)學習興趣
優(yōu)化項目預設的關鍵在于確保項目內(nèi)容與學生興趣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從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當項目內(nèi)容符合學生興趣時,學生會更加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完成任務。這種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1]。
例如,在蘇科版信息科技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制作基本動畫”教學中,項目的主題是“形狀補間動畫”,教師在進行項目預設時,首先要聯(lián)系前后單元,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再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立目標,保證教學計劃的靈活性。本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教學生制作基本的動畫,這一操作建立在本單元前兩節(jié)的學習基礎上,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因此,教師可以預設目標為通過不同層級的學生互助,達到復習舊知、開發(fā)新知的效果。教師可以先在這個階段布置兩個前置任務:(1)用Ulead GIF Animator軟件制作一個簡單的GIF動畫;(2)自主制作“移動的小球”Flash動畫。教師需要審核學生上交的作業(yè),通過作業(yè)完成情況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把他們分成“優(yōu)”“良”“中”三個等級,并根據(jù)每個等級“1∶2∶1”的比例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
而后,教師要對項目做整體預設,主要分為兩個內(nèi)容。第一,小組內(nèi)成員互幫互助,確保每個人都能出色地完成兩個前置任務。為了檢驗學生合作的效果,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拓展完成“太陽東升西落”的GIF動畫。第二,若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優(yōu)良,對前兩課的知識掌握到位,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出本課的項目任務:(1)掌握形狀補間動畫的一般步驟;(2)學會形狀補間動畫的制作方法。這樣設計的優(yōu)勢在于既連接了前面的學習內(nèi)容,又能為之后的對比做好鋪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播放兩個動畫,分別是“多邊形變圓形”和“老鼠變小豬”,提問學生:“大家想不想運用我們在本章節(jié)中學習的知識做一個這樣的動畫?”學生給出肯定回答后,教師繼續(xù)引導:“我們目前可以做到的是改變一個元件的大小、顏色、位置、透明度等,還不能實現(xiàn)兩個圖形之間的變化,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怎樣運用形狀補間達到這個目的?!痹诮虒W預設的引導下,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能夠明確項目化學習目標,為深入探究做好準備。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需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這將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拓寬視野,增強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做好項目規(guī)劃,促進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項目化學習的核心。在初中信息科技項目化學習中,引導學生在各個階段進行自主探究,可以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精神和求知欲。為此,教師應結合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問題,做好項目規(guī)劃,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規(guī)劃項目化學習的大方向,即學習新知和綜合運用,也要重視細致具體的階段性項目,善于利用情境支架、問題支架和任務支架,讓學生深入知識內(nèi)核。比如,在本課中建構一個問題支架,引導學生從回憶到對比,再到反思。在第一個階段,教師首先展示一個“玫瑰花盛開”的動圖,并且提出問題:“這個動畫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在第二個階段,教師將這個動圖在Flash軟件中導入到庫,進入“花”的影片剪輯元件中,向?qū)W生展示這樣的效果如何通過逐幀動畫的方式來實現(xiàn),提問:“這個動畫用到了幾個關鍵幀?”接著再展示形狀補間動畫“果樹成長”的源文件,提問:“這個動畫用到了幾個關鍵幀?它的動畫效果是怎樣的?”在第三個階段,教師播放“果樹成長”動畫,提問:“逐幀動畫和形狀補間動畫分別有什么優(yōu)勢和劣勢呢?如果要你們自主制作動畫,你們會怎么選擇?”教師給予各個小組自主探索的時間,并提醒他們將三個階段的問題連起來解決,學生反復觀看動圖并產(chǎn)生思考。在第一個階段,學生回憶起關鍵幀這個重要概念,這是后續(xù)學習的基礎知識。在第二個階段,學生可以數(shù)出一共有三個關鍵幀,并且可以明顯看到形狀補間動畫效果更好。學生將新舊知識相聯(lián)系,在熟悉中探索未知,學習時更有支點。在最后一個階段,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逐幀動畫具有靈活性,可以表現(xiàn)細膩的動畫效果,自然逼真,但是它文件量大,制作煩瑣;形狀補間動畫操作則比較簡便。經(jīng)過對比反思,學生能為創(chuàng)新實踐打好基礎。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在問題框架之下自主探索,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
項目化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問題定義能力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激發(fā)他們自主探究的動力[2]。經(jīng)歷項目化學習的各個階段,學生不僅可以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如何在多種方案中選擇最優(yōu)解,并且能在實際操作中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三、拓展項目實踐,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信息技能,教師可以對項目內(nèi)容進行拓展,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通過“知識輸入+創(chuàng)意輸出”,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串聯(lián)起來解決實際問題,實現(xiàn)綜合性的學習。這有利于學生開拓學習思路,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設定以“生活中的場景”為主題,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單元知識自主制作動畫,這是對本課項目核心“形狀補間動畫”的拓展實踐。在制作動畫前,學生要做好組內(nèi)分工,注意從流程準備、畫面設計到實際操作都由不同的學生負責,并集體討論決定制作方案。
有一個項目小組從生活中“吃西瓜”的場景獲得靈感,選擇制作“西瓜被咬了一口”的動畫。首先,負責流程準備的學生明確制作步驟:新建Flash項目—繪制一片西瓜—插入關鍵幀—插入普通幀。同時,熟悉撤回、選擇工具、縮放界面、播放動畫、添加普通幀、添加關鍵幀等快捷鍵,為實踐做行動指導。其次,組內(nèi)擅長畫畫的學生可以負責設計整個畫面,先在草稿紙上畫出設計稿,讓大家一起修改潤色。確定好圖案之后,就開始板繪。再次,由小組內(nèi)知識基礎扎實的學生進行演示操作:選中時間軸上的第二幀—插入關鍵幀—使用橡皮擦擦除“吃掉”的部分—重復以上步驟,直到整個西瓜都被擦除。最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為剛剛制作好的每一個關鍵幀依次添加5—8幀的普通幀,延長關鍵幀動畫時間,這樣一個“吃西瓜”的動畫就完成了。學生可以播放動畫觀察效果,不斷改進和完善。在這個項目實踐中,學生自主設計,并且對每個人的能力進行評估,合理分配工作,共同創(chuàng)作,不僅能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也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達到啟智思考的效果。
開展有針對性且符合時代特點的初中信息科技拓展實踐對于促進青少年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能激發(fā)他們主動創(chuàng)新的意識,從而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開發(fā)大腦。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拓展項目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探索的機會,為培養(yǎng)科技人才搭建平臺。
四、組織項目展評,升華整體認知
通過展示項目成果,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技能水平。項目展評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不同項目之間的展示和評價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拓寬視野[3]。在“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以制定一套項目評價標準,讓各個小組依次進行班級匯報。 從整體來看,學生在項目預設中了解了這一項目的主要內(nèi)容,在項目階段規(guī)劃中學會了形狀補間動畫的操作方法,并在項目拓展實踐中鍛煉了技能,能與之前的知識一起綜合運用。所以,教師可以結合這幾個方面提出問題:“你們組在項目預設中的目標是什么?最后達到這個目標了嗎?”“在自主探究項目的時候每個人是否都學會了項目技能?”“綜合實踐過程中你們每個人負責的板塊是什么?完成情況如何?”當然,項目展評也要結合小組合作成果。教師可以另外分發(fā)給學生一個打分表,表上有小組內(nèi)各個成員的名字,滿分10分,學生需要互相評分。學生在做項目匯報的時候不僅要回答教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還要結合自己在完成項目時小組成員的配合情況、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最終的心得體會等方面,完成綜合評價[4]。如一個小組先展示了自己小組做的拓展實踐動畫,然后進行匯報:“我們項目的目標就是讓每一個成員都能獨立完成簡單的Flash動畫制作,目前所有人都已經(jīng)掌握這項技能。在自主探究的時候,我們著重學習了形狀補間動畫,對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操作方面還不熟悉。所以在綜合實踐過程中,我們把這個板塊交給了基礎最扎實的A同學,并且由他演示操作。在他的帶領下,每個成員都自己操作了一遍,并且很快地完成了自己負責的板塊。在拓展實踐合作的時候,我們在畫面設計中有過小小的分歧,最終我們從操作難度角度上考慮,投票選出了最合適的畫面,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這次項目合作,我們都感受到了小組合作探究帶來的成就感,雖然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但是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就一定會得出滿意的結果?!苯處煾鶕?jù)組內(nèi)互評結果和學生的匯報結果進行小組打分,得分高的小組可以獲得一些獎勵。在展評的過程中,學生進入反思階段,他們要回顧整個項目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不斷復盤,開發(fā)智慧,升華認知[5]。
展示、評價學生的項目學習作品及成果,是項目化學習的最終階段,同時也是深化學生項目學習體驗、升華學生整體認知與經(jīng)驗感受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開展項目化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堅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不斷完善項目展評流程與標準,通過多樣化的展評方式與活動提升學生的獲得感、成就感,促使學生產(chǎn)生對于信息科技學科的探究動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信息科技課程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要指向,不斷改造、優(yōu)化項目化學習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今后,我們?nèi)砸粩嗵剿?,將項目化學習以更科學的方式融入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陸美星.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化學習教學模式構建[J].新教育,2023(8):74-75.
[2]范祥蕓.項目化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2023(34):102-104.
[3]王艷.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2(33):18-20.
[4]曾海華.基于STEAM的初中信息科技項目式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學生運動喜好調(diào)查與數(shù)據(jù)分析”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7):44-46.
[5]孫冬芹.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科技項目化教學實踐探析[J].中小學電教,2023(1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