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人民對文化規(guī)律的探索,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路線和任務。檔案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真實記錄,是歷史演進中形成的文化產物,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屬性。這使得以檔案材料收集、保管保護與利用服務為核心業(yè)務的檔案工作,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方面有著先天優(yōu)勢。習近平文化思想視域下檔案工作需要肩負起筑牢意識形態(tài)陣地、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共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文化使命,并從強化檔案資源建設、深挖檔案文化內涵、發(fā)揮技術賦能效應、樹立文化育人理念等方面加以踐行。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 思想文化 使命檔案 工作檔案文化
Abstract: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em? bodie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people’s explo? ration of the laws of culture and clearly defines the roadmap and miss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rue recor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 ilization, archives are cultural products formed in the evolution of history, with distinctive cultural qualities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This makes ar? chives, whose core business is the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al materials, have an inherent advantage in inherit? 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 nese culture, boosting confidence in Chinese cul? ture, and practicing the cultural missions of the new er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archives should shoulder the missions of building a firm ideological front, pro? mo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trength, building a common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ese missions should be practiced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re? sources, digging int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rchiv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ffect of techno? logical empowerment, and establishing the con? cept of cultural education.
Key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Cul? tural mission; Archival work; Archival culture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斷釋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與此同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如多樣化社會思潮借助多種媒介不斷擴大傳播面和影響力,淡化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使得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與長期性日益凸顯。[1]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九個堅持”“兩個結合”“五個方面”“十四個強調”“七個著力”等思想觀點,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在于從文化使命論、文化主體論、文化自信論、文化建構論等角度,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倡議,還要求讓全體人民成為中華文化的主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助力民族復興,在“兩個結合”中推進新文化的建設以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現(xiàn)代化,[2]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檔案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真實記錄,是歷史演進中形成的文化產物,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屬性。這使得以檔案材料收集、保管保護與利用服務為核心業(yè)務的檔案工作,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方面有著先天優(yōu)勢。近年來,基于檔案文化特質探討檔案工作服務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議題已經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如趙彥昌[3]指出檔案館是集中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yè)機構,從文化角度來研究我們保存的“檔案珍寶”既是占了先天之利,更是天然具有應當之意;鄭月金[4]認為文化性是檔案工作的重要屬性,檔案部門肩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的重要職責與使命;周林興等[5]提出檔案部門運用文化數(shù)字化理論與方法創(chuàng)新紅色檔案資源建設,能夠打造出面向人民生活和國家發(fā)展的高品質紅色檔案文化數(shù)字化產品,豐富紅色檔案文化服務供給。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高度對檔案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也為探討新時代檔案工作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指引。
過去20年,中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注意力正由參與型、引入型檔案外事工作轉向引領型、輸出型檔案對外交流與合作,如《“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在對外交流合作領域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以檔案為載體的中華文化輸出方面。[6]這與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密切相關。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我國文化領域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為從文化建設的角度高質量推進檔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檔案工作新方向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檔案工作的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明確規(guī)定的檔案工作的重要遵循。習近平文化思想關于“堅持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7]的論述,豐富了檔案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服務的內涵?!丁笆奈濉比珖鴻n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關于引導支持檔案部門“圍繞‘四史’教育、歷史研究、工業(yè)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一帶一路’與跨文化交流等進行專題檔案開發(fā)……發(fā)揮檔案在服務國家治理、傳承紅色基因、建構民族記憶、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的獨特作用”[8]正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檔案工作的具體方向。
此外,習近平文化思想關于“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9]的要求,進一步從中國檔案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檔案工作賦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等方面指明了檔案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方向。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檔案工作理念轉變
檔案機構在保存文化遺產、開展文化服務、助力文化傳播和傳承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檔案所承載并隱含于其物質實體及信息內容之中的非物質性質的文化內涵沒有被充分釋讀和發(fā)掘,制約了檔案資源所承載歷史文化元素的呈現(xiàn)和轉化。習近平文化思想關于“強調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10]“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賡續(xù)古老文明的現(xiàn)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xiàn)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xiàn)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xiàn)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chuàng)新”[11]等論述,為進一步從靜態(tài)的檔案載體和檔案內容保護向動態(tài)的檔案文化內涵的深度發(fā)掘、活化利用,以及實現(xiàn)檔案所承載文化因素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了思路。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檔案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
檔案工作在傳統(tǒng)收管存用的基礎上,正在借助檔案工作信息化轉型的重大機遇向數(shù)字化管理、在線化服務轉型。新形勢下國家開展文化數(shù)字化戰(zhàn)略的前瞻布局,要求檔案機構重構檔案文化資源的生產、傳播和服務模式,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檔案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完善其服務模式。[12]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具有文化發(fā)展依靠人民、文化發(fā)展為了人民、文化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論特質,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人民屬性。[13]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要求檔案工作在開展文化服務的過程中,要更加關注不同群體的檔案文化需求,更加注重社會力量參與檔案文化產品的開放與推廣,更加突出檔案文化產品的社會共享。
同時,習近平文化思想關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14]的要求,將檔案工作服務的視野從國內拓展到國際,更加注重從全球文化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角度審視檔案工作的世界意義;將檔案工作對外交流的方式從業(yè)務交流深化為文化傳播,更加側重從文明交流互鑒和世界文明繁榮的角度解讀檔案對外交流的文化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15]。從檔案館的性質和檔案工作的內容來看,一方面,《檔案法》規(guī)定“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各類檔案館,是集中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yè)機構”;另一方面,《檔案法》要求檔案館應將能夠“反映歷史上各時期國家治理活動、經濟科技發(fā)展、社會歷史面貌、文化習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材料納入歸檔范圍,并“鼓勵檔案館開發(fā)利用館藏檔案……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6]。這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檔案工作肩負著保護文化、傳承文明的重要職責,以及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的責任。因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政治擔當,認真思考習近平文化思想視域下檔案工作的文化使命,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貢獻檔案力量。
(一)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筑牢意識形態(tài)陣地
“九個堅持”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內容,其首要要求就是“堅持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堅持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百年歷史的經驗總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黨性與人民性的根本統(tǒng)一,鞏固執(zhí)政基礎。[17]檔案工作具有突出的政治屬性,是服務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檔案承載著歷史和文明、揭示著經驗和規(guī)律,是實證歷史、明辨是非的重要依據(jù),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反擊謬誤、激濁揚清的“撒手锏”[18],在批判錯誤思潮、凝聚精神合力、構筑共同理想信念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檔案館利用其保存的檔案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能夠激發(fā)人民的政治情感。這為檔案工作從強化歷史認知、增進政治情感、建構政治共識等方面筑牢意識形態(tài)陣地提供了必要條件。例如,紅色檔案作為珍貴的歷史記錄,真實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歷經革命戰(zhàn)爭、社會主義建設等各個時期的輝煌歷程,是反擊歷史虛無主義、還原歷史真相的原始素材。
(二)發(fā)掘資源稟賦,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內容。文化自信體現(xiàn)為文化創(chuàng)造主體對其歷史積淀、現(xiàn)實成就及未來前景的堅定信念,是推動文化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19]檔案作為中華民族歷史延續(xù)和文明演進的“活化石”,既是文明產物和文化載體,也是文化自信自強的一種信息表征。[20]
一方面,檔案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基因,是增進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的重要媒介。例如,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錄音檔案”“清內務府檔案”“古納西東巴文字手稿”“清代科舉考試金榜”“清代樣式雷檔案”“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檔案文獻遺產,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音樂文化、管理文化、建筑文化和醫(yī)藥文化,是基于歷史事實建構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檔案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百年奮斗歷程,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和奮斗文化基因,在厘清歷史脈絡、認清歷史真實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有助于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
(三)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共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為現(xiàn)代文明建設鑄就獨具魅力的精神標識,彰顯著民族的獨特氣質與深厚底蘊。正是在此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1]。檔案具有歷史文化憑證的作用,其作為國家記憶的倉庫具有真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涵蓋一個文化共同體證實自身歷史的全部文檔,成為涵養(yǎ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源泉。[22]這使得檔案工作成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共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檔案工作可以大力開展特色檔案資源的發(fā)掘和服務工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保護貢獻檔案力量。國家檔案局統(tǒng)計年鑒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各級綜合檔案館藏檔案117,148.7萬卷、件,館藏電子檔案2372.9TB,紙質館藏資料4316.7萬冊。[23]豐富的檔案資源存量,為賦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共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奠定了資源基礎。例如,姓氏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傳承并串聯(lián)了整個華夏民族血脈相連的根系,是最能引起海內外華人共鳴的文化因子。河南省檔案館與河南省姓氏研究會依托家譜檔案合作打造“老家河南家譜展”,將塵封在古老姓氏中的歷史與文化挖掘出來,有助于增進家族認同和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
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選擇。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緊扣“和平、發(fā)展、合作”時代主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塑造中國形象,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觀的新境界。[24]檔案作為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產物,是國家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核賦予了檔案資源多重功能:保存文化記憶、傳播文化價值、實施文化宣傳以及推動文化創(chuàng)新,[25]成為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戰(zhàn)略性資源。因此,檔案部門可充分挖掘檔案背后的中國故事,并借助虛擬現(xiàn)實等新興信息技術手段,以情景再現(xiàn)、實景互動等方式賦予檔案展覽和檔案信息傳播新的內涵。例如,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第七檔案室”項目充分利用近現(xiàn)代絲綢檔案中蘊含的記憶遺產資源,創(chuàng)新性地結合游戲互動體驗方式,巧妙地將記憶遺產、解謎游戲、數(shù)字科技以及文藝創(chuàng)作等元素融為一體,立體完整地展現(xiàn)出一個具有聲光效果的記憶宮殿,獲評2024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chuàng)新案例獎,[26]成為以特色檔案資源賦能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示文明開放國家形象和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優(yōu)秀案例。
檔案承載著民族的優(yōu)秀基因、延續(xù)著文明的燦爛輝煌,具有承上啟下的特殊文化屬性。檔案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yè)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在思想文化建設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時代檔案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從整合檔案資源、深挖檔案內涵、深化技術運用、協(xié)同多元主體等方面入手踐行新的文化使命。
(一)強化檔案資源建設,夯實檔案工作基礎
資源豐富、結構合理的檔案資源是檔案工作的立身之本,也是檔案工作踐行文化使命的基礎性條件。
在檔案資源體系建設方面,檔案部門在繼續(xù)推進“存量數(shù)字化、增量電子化”的同時,還需加強與圖書館、博物館等相關部門圍繞具有檔案屬性的文獻資料的共享,實現(xiàn)檔案資源的有序整合,為深入開展檔案文化服務工作提供豐富素材。
在檔案資源結構優(yōu)化方面,檔案部門應在《檔案法》規(guī)定的收集范圍內優(yōu)化檔案收集策略,更加注重收集能夠反映歷史上各時期國家文化治理、科技發(fā)展、社會歷史、文化習俗等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檔案材料。例如,檔案部門可以根據(jù)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顯著特征,注重能夠體現(xiàn)不同民族發(fā)展歷史、風俗習慣、節(jié)日習俗的少數(shù)民族檔案的收集和保護工作。
此外,鑒于“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在保護和傳承珍貴檔案文獻方面的獨特價值,定期開展《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評選認定工作也是強化檔案的資源建設的有效途徑。
(二)挖掘檔案文化內涵,打造檔案文化精品
檔案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為順應文化強國建設以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時代要求,發(fā)掘檔案蘊含的深刻文化價值、打造檔案文化精品是檔案工作依托特色資源踐行文化使命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檔案部門要深入挖掘檔案背后的文化內涵、思想源流和歷史隱喻,梳理檔案文化知識網絡,揭示檔案中承載的中華文明發(fā)展脈絡,展現(xiàn)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與創(chuàng)造力。例如,泉州市檔案館對僑批檔案進行梳理發(fā)掘,揭示了僑批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獨特的思維習慣、文化觀念和習俗文化,展示了中華兒女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xiàn)。[27]
另一方面,面向社會文化需求,精心組織檔案文化選題,創(chuàng)新檔案文獻成果呈現(xiàn)形式,打造具有廣泛傳播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的檔案文化精品。例如,無錫市檔案史志館通過系統(tǒng)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檔案資源開發(fā)利用,推出了《民國無錫同業(yè)公會檔案選編》(第三輯)、“光輝的歷程——中國共產黨無錫歷史”主題展和《掌上無錫(2022)》《跨越百年的“船”承》等特色鮮明的檔案文化成果,切實把檔案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文化發(fā)展優(yōu)勢。[28]
(三)發(fā)揮技術賦能效應,提升檔案利用成效
《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數(shù)智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技術基點,開發(fā)內容可視化呈現(xiàn)、互動化傳播、沉浸化體驗技術應用系統(tǒng)與產品”“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重點研發(fā)智慧型呈現(xiàn)技術,開發(fā)數(shù)字化文化產品,充分發(fā)揮公共文化機構的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29]。這為檔案部門化解檔案資源利用深度還不夠、同質化嚴重問題,以及更好地踐行檔案工作文化使命、提高服務效能提供了思路。
一方面,檔案部門要引入語義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知識圖譜、文本挖掘等技術,對檔案進行精準描述、主題類聚分析、社會關系以及歷史地理空間分析等,[30]使檔案資源中分散的時間、地點、人物都串聯(lián)起來,構建檔案資源中所反映的社會網絡和歷史軌跡,滿足群眾尋根溯源和建構族群身份認同的獨特需求。
另一方面,檔案部門可借助VR、AR、機器視覺及云端渲染技術,改變傳統(tǒng)檔案的靜態(tài)展示形式,生動再現(xiàn)歷史場景、故事背景、人物情景,增強用戶參與感,提升檔案展覽的影響力。例如,甘肅省檔案館推出的《甘肅記憶》數(shù)字展廳,以“甘肅記憶”線下主題展的真實場景為基礎,通過場景還原、圖文縮放、語音講解、轉發(fā)分享、VR體驗等功能,對甘肅歷史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31]獲得不錯反響。
(四)樹立文化育人理念,強化檔案育人功能
檔案對社會的文化積累、傳播與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隨著檔案工作不斷走向開放,檔案館已然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以文資政、以文育人功能正在逐漸放大。[32]
一方面,檔案部門可以面向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等教育機構,著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積極推進紅色檔案融入思政教育,以真實客觀檔案史實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思政教育理論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例如,江蘇省蘇州市檔案館聯(lián)合姑蘇區(qū)教育體育和文化旅游委員會、姑蘇區(qū)檔案館等舉辦“檔案里的思政課”活動,積極開展檔案展覽進校園,將檔案融入思政課教育,充分發(fā)揮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33]
另一方面,檔案部門可以加強與圖書館、博物館、報紙、電臺及其他文化機構的合作,推動傳統(tǒng)媒介與新興媒介、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的有效融合,不斷擴大檔案傳播“朋友圈”,更好2dd02cb417043ede0804f899d7f0e0590371b0bf21634cd06297c30b3e4ba645地實現(xiàn)檔案育人功能。例如,湖南省檔案館與湖南日報社聯(lián)合推出60集《湖湘獨一檔·走近“鎮(zhèn)館之寶”》系列短視頻,通過一件件湖湘特色珍貴檔案,揭開一段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記憶,讓觀眾生動感受檔案的獨特魅力。[34]
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人民對文化規(guī)律的探索,是中國人民追隨新時代文化潮流和全面進行文化建設的實踐結晶,其體系結構包括政治層面的文化、社會層面的文化、實踐層面的文化和對外交流層面的文化。[35]這為新時期檔案工作更好地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踐行文化使命開辟了新的探索空間。在政治層面,檔案工作可以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等方面,服務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的建設工作;在社會層面,檔案工作可以從開展檔案文化服務、供給檔案文化產品、培育檔案文化產業(yè)等方面,服務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實踐層面,檔案工作可以從保護檔案文獻遺產、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等方面,服務黨的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在對外交流層面,檔案工作可以從強化檔案對外文化交流、深度參與全球文化治理、用檔案講述中國故事等方面,服務國家對外話語和敘事體系建設。隨著檔案“四個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檔案工作在服務文化強國建設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具備了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良好基礎。
*本文系河南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專項“大別山紅色檔案文獻整合與活化保護研究”(項目編號:2023XWH128)、鄭州大學青年骨干教師培育計劃“面向革命文化傳承的紅色檔案發(fā)掘與保護研究”(項目編號:2023ZDGGIS06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及參考文獻:
[1]苗瑞丹.文化強國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探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5):134-141.
[2]付文軍.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J].寧夏社會科學,2023(6):5-11.
[3]趙彥昌.聚焦檔案文化內涵承擔全新文化使命[J].中國檔案,2023(10):8-9.
[4][18]鄭金月.新時代檔案部門的文化使命[J].檔案與建設,2023(12):4-7.
[5]周林興,黃星.國家文化數(shù)字化戰(zhàn)略背景下紅色檔案資源建設:價值、任務與實踐路向[J].北京檔案,2024(1):7-12.
[6]連志英,陳怡,王錦文,等.近二十年中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注意力變遷研究:基于“十五”至“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文本的分析[J].檔案學研究,2024(2):22-29.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EB/OL].(2021-06-09)[2024-07-25].https://www.saac.gov. 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 shtml.
[9][10][14]共產黨員網.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EB/OL]. [2024-07-25]. https://www.12371.cn/ 2023/11/28/STUD1701138144799939.shtml.
[11][1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23-08-31)[2024-07-26].https:// 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8/content_6901250.htm.
[12]周林興,周晴.國家文化數(shù)字化戰(zhàn)略背景下檔案機構的使命研究[J].浙江檔案,2023(5):26-29.
[13]于凌煒.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淵源、鮮明特征和核心要義[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28-36.
[1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EB/OL].(2020-06-21)[2024-07-30].https://www.gov.cn/ xinwen/2020-06/21/content_5520875.htm.
[17]肖光文,李曉曈.新時代堅持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基本依據(jù)、價值意蘊和實現(xiàn)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2(7):66-72.
[19]陳金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四維統(tǒng)一[J].學術研究,2024(1):1-7.
[20]徐擁軍,龍家慶.檔案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J].檔案學通訊,2023(1):20-27.
[2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86;210.
[22]傅予,李博然,李宜芳.檔案文化資源數(shù)字化國際傳播機制探析[J].檔案學通訊,2024(2):48-56.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2022年度全國檔案主管部門和檔案館基本情況摘要(二)[EB/OL].(2023-08-29)[2024-08-01].https://www.saac.gov.cn/daj/zhdt/ 202308/ 0396ea569aa648f1befd5c49bac87e6f.shtml.
[24]蘇比努爾·阿里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七個著力”的理論淵源、歷史語境與實踐指向[J].學術探索,2024(2):15-23.
[25]常大偉,黃軒宇.新時期檔案賦能國際話語權提升的內在邏輯、作用向度與實現(xiàn)路徑研究[J].檔案學研究,2023(4):19-24.
[26]蘇州檔案信息網.蘇州“第七檔案室”項目獲聯(lián)合國大獎[EB/OL].(2024-07-26)[2024-07-28].http://www.daj.suzhou.gov.cn/detail/140423.html.
[27]中宏網.傳承僑批文化,綻放文明之花[EB/OL].(2024-04-17)[2024-08-02].http://fj.zhonghongwang.com/show-185-47325-1.html.
[28]無錫市檔案史志館.無錫16項作品榮獲江蘇省檔案文化精品獎[EB/OL].(2023-12-28)[2024-08-02].https://daj.wuxi. gov.cn/doc/2023/12/28/4146645.shtml.
[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廣電總局印發(fā)《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的通知.[EB/OL].(2019-08-13)[2024-03-2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56814.htm.
[30]陳艷紅,陳晶晶.數(shù)字人文視域下檔案館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的時代價值與路徑選擇[J].檔案學研究,2022(3):68-75.
[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甘肅記憶》數(shù)字展廳(3D)正式上線[EB/OL].(2023-12-19)[2024-03-20].https://www.saac.gov. cn/daj /xwdt/202312/a53f5a855c4d4d74928a9818636a3146. shtml.
[32]紹興市上虞區(qū)檔案館.推進檔案文化建設發(fā)揮資政育人作用:創(chuàng)新推進新時代檔案文化建設紀實[J].浙江檔案,2023(7):20-21.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江蘇蘇州將檔案融入思政教育[EB/OL].(2023-08-04)[2024-03-20].https://www.saac.gov. cn/daj/c100199/202308/2a71eb1bd66e4739a8f9e3246ab41adb. shtml.
[3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湖南系列短視頻《湖湘獨一檔·走近“鎮(zhèn)館之寶”》上線[EB/OL].(2023-12-12)[2024-03-20].https://www.saac.gov.cn/daj/c100231/202312/ eb4473f82a5849a08f759fab146ea436.shtml.
[35]孟憲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系結構論析[J].江蘇社會科學,2023(6):1-10.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