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離職的消息席卷網絡,與他一同從老東家謝幕的,似乎還有逝去的直播賣書黃金時代。曾幾何時,在他的引領下,直播賣書成為顯學。為賺得流量,從電商平臺到短視頻平臺,一度紛紛出臺政策,扶持讀書博主,刺激網上賣書。很多普通人也紛紛入坑,做起副業(yè)。
今年以來,受大環(huán)境影響,圖書越來越難賣了,這直接影響了讀書博主的生計。據報道,2023年在某電商賣書的4000個達人,到了2024年上半年僅剩600多個。在變現(xiàn)困難、市場縮減的背景下,圖書與博主,該何去何從?
浮華一夢
36歲的阿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圖書博主最受追捧時,家里有一墻書的阿朱決定入局。當時,阿朱挑選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拿起手機,對著書拍攝了幾個鏡頭,后期再配上精選的臺詞,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就制作完成了。冷啟動的賬號,一天內就漲粉數十個人。聽取讀者建議后,阿朱決定做書單推薦,視頻長至十幾分鐘,制作周期也被拉長到一周。
阿朱的誠意與增長的粉絲數量,成功引起出版商的注意。但出版商并沒有提及廣告費,而是以資源置換的模式合作免費送書,以換取阿朱視頻里的一分鐘介紹。粉絲4000,自知只是一個普通小博主的阿朱,沒有去爭取利益,僅是在短視頻中掛了對應圖書的購買鏈接,以求15%的傭金提成。
一年過后,阿朱核算了一下,自己沒有賺到任何來自出版商的廣告酬勞,全部收益都來自鏈接帶貨的抽傭:總計3000多元,顯然配不上她每周辛苦的付出。最重要的是,這一年為了這項看似讀書自由的副業(yè),阿朱根本沒時間讀自己真正想讀的新書,于是她決定停更。
阿朱僅是萬千個想要成為讀書博主的人的一個縮影,很多人共同的目標圖騰是董宇輝。
在資本加持以及董宇輝的自身努力下,過去幾年,“董宇輝”成功被打造成一個人設IP:他飽讀詩書、看重內容、雙語直播、注重人文情懷。隨便一場4小時直播,就能將《人民文學》賣出99.2萬冊,成交金額1785萬元。
這既創(chuàng)造了個人的輝煌,所創(chuàng)造的流量收益也讓各大平臺看在眼里。一時間,認識到賣書是個不錯引流工具的各大平臺,一度紛紛跟進,推出各項讀書博主扶持政策?!白鲎x書博主門檻不高,讀一本書就能賺500元”的蠱惑性傳說,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大行其道。
受此影響,許多普通讀者也開始做起“成為董宇輝”的浮華一夢。而這興起及興盛的背后,實際上是廣大夢想家、野心者與各大平臺基于實現(xiàn)個人目標與平臺利益的共謀。
在網上,有許多讀書博主速成班,從9.9元的速成課程,到大幾百元的大師精品課,一應俱全。幾個參加過速成班的博主介紹了他們的經歷。一般掏出學費后,“老師”會引導博主先選擇自己的定位,比如做直播還是做短視頻、圖文帶貨;然后選品,要么選經典,比如“女人一生必讀的愛麗絲門羅系列叢書”,要么選能解決用戶精神內耗的圖書,比如“生活還有詩和遠方”系列。接下來就是學習吸睛的推廣文案?!胺馍瘛薄凹炎鳌薄芭翱蕖?,還是 “讀完職場就晉升”,要么主打情緒價值,要么主打功利性,甚至有部分課程,直接發(fā)給學員剪輯好的素材,讓學員在自己賬號分發(fā),快速漲粉。這些素材,要么來自網絡洗稿,要么由AI直接生成。市場上因而也出現(xiàn)了許多同質化的文案。
種種迎合營銷號起量的培訓,與其說是在推薦好書,不如說是在立人設。
讀者老郎就曾被一個萬粉讀書博主引導,加入了一個讀書訓練營。進群后老郎發(fā)現(xiàn),群里滿是“姐妹早起,敢不敢逼自己一把”“女人到了30多歲,對自己狠一點兒”之類的口號。傍晚,群里開始有人打卡分享自己今天讀了多少分鐘的書。鼓勵聲此起彼伏,但針對書本身的內容分享卻寥寥無幾。群主時不時會分享書單。老郎下過單,但書的品質遠差于預期,“貨不對板,真正讀了才發(fā)現(xiàn)與群內宣傳的并不一致”。
時至今日,那個群已然沉寂,建群的博主有了更多粉絲,也早已換了賽道?;叵脒@段經歷,老郎覺得自己卷入了一場微商騙局。全局的贏家,只有那位昔日的讀書博主,“得到了2000多元的開班變現(xiàn),賺了錢就跑,雖然也不多”。
加速洗牌
和任何行業(yè)一樣,在泡沫拂去之后,會留下依然認真的讀書博主在堅守夢想。不過,時下的大環(huán)境卻讓這部分人日子越來越難過。
來自內蒙古的“Zoe大宇宙”便是一名全職讀書博主。2021年,失業(yè)后的Zoe在一個長視頻平臺開設了賬號。出于興趣與旺盛的分享欲,Zoe用一部手機、自己寫的文案,做出了5分鐘的推薦視頻。很快,Zoe收獲了不少來自網絡陌生讀者的盛贊。
雖然播放量只有3000,但Zoe備受鼓舞,從單本書到書單,視頻越做越多,最長的一條甚至有45分鐘,粉絲也慢慢積攢到了近5萬。可直到2023年9月,Zoe才接到第一個商單:出版商找了過來,希望幫忙營銷一本新書,酬勞500元。
時至今日,Zoe核算了一下當讀書博主后的總收入,發(fā)現(xiàn)還不到4000元:帶貨抽傭賺了1300元,剩下的是出版商的推廣費用,以及平臺創(chuàng)作激勵。在Zoe看來,出版商的營銷預算實在寒酸。圖書帶貨抽傭的比例一般為實際售價的10%—25%,廣告費、坑位費也寥寥無幾,但大部分是500元一條,1000元都算多的了。
極少數粉絲超10萬的博主可以憑借一條視頻推書拿到2000元,以他們的粉絲數在其他領域大概可以拿到5倍的推廣費用。如果真要靠圖書賬號賺錢,就得“薄利多銷”——快速把拿到的新書看完,快速撰寫文案,快速拍攝短視頻,快速上直播。
一本十幾萬字的紙質圖書,按照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可能要耗上兩個多星期,留給讀書博主的時間卻只有幾個小時。如果做不到量子閱讀,讀書博主只能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
追根究底,不是出版商太摳,而是圖書行業(yè)真沒錢了。2024年上半年,有報告顯示,整體圖書銷售市場碼洋為518.12億元,同比下降了14.80%;整體圖書零售市場碼洋則同比下降了6.20%,錢是更少了。雖然碼洋只是個虛標,但買過書的人都知道,圖書電商會打折,最后留給源頭出版商的毛利潤不足10%——作者撰寫半年稿子、編輯團隊打磨制作半年,平均耗時1年上市一本書的金錢收益。這個數字,甚至還在持續(xù)下滑。
另外,圖書市場各渠道碼洋占比的數據也值得研究。比如短視頻電商,它是過去幾年制造網銷書行業(yè)繁榮的重要推手。有報告顯示,短視頻電商渠道占網銷書的比例為33.89%,已是毋庸置疑的第二大銷售渠道。但繁榮的背后,直播間與短視頻賣書不賺錢,已經成了出版業(yè)的“常識”:拋開讀書博主的抽傭、平臺的返點、物流費用等,一本書最終只能賺幾元甚至幾毛錢。
當平臺低價戰(zhàn)圍剿圖書時,賠錢賺吆喝成了很多出版商共同的痛。同時,短視頻賣書的增速也在放緩。2023年短視頻電商渠道增幅為51.27%,到了2024年上半年,增幅降為18.63%。有聲音認為,該渠道紅利已經逼近天花板,開始進入存量市場。
存量跟增量市場規(guī)則的大變,對讀書博主的專業(y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要求高了,錢卻少了:出版商自己都缺錢,誰來給讀書博主提供費用呢?
時代的語境
一些出版商在采訪中透露,部分讀書博主已經愿意降低帶貨傭金了。更多的讀書博主也開始往新賽道發(fā)展,去尋求更大的變現(xiàn)機會。
雖然沒明確的數據支撐,但察覺到平臺的流量已經不再向圖書傾斜后,Zoe開始嘗試在生活方式類領域發(fā)力,“我在視頻里展示自己如何改造書房,很多廣告商來找我,希望我在類似的視頻里做一下他們的產品植入,比如椅子、書架、音響等。這段時間,靠這些廣告我賺了小3萬元。這讓我有了更多底氣去運營并不賺錢的圖書賬號,因為那才是我的興趣所在?!?/p>
交叉賽道成了讀書博主一種求生模式。在推薦好書時,順便推推小零食、小家電,畢竟后者的公司往往更出得起錢。
當粉絲積攢到一定量級后,拿比圖書更有利潤率的商品變現(xiàn),合情合理。
博主“愛讀書的饕餮”表示,如今讀書博主的退潮完全在意料之中:絕大多數人可能并不適合做自媒體,讀書博主門檻低,很容易被嘗試后再被拋棄,來得快去得也快。真正做了一段時間的讀書博主后,大家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職業(yè)“錢景”有限。
盡管如此,“愛讀書的饕餮”仍然愿意堅守讀書博主的身份,“一來,我有主業(yè),不需要靠讀書博主這個職業(yè)謀生;二來,它是那些真正熱愛求知的人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一種手段?!?/p>
某種程度說,圖書與博主兩個詞“八字不合”:圖書強調的是長時間沉浸式閱讀,與流量時代的碎片化邏輯完全相反。同時,順應流量平臺調性后產生的馬太效應,也會讓那些不太合拍的圖書種類消失。嚴肅小說、科普類、小語種……這些難以在流量池中被看見的品種,可能在選題階段就會被出版商砍掉,但它們同樣也是圖書瑰寶的重要礦藏。
所以,圖書行業(yè)要合理利用新媒體渠道,但不能徹底綁死,得不斷找尋新的出路:強化品牌、設計、情緒價值、異業(yè)合作等,讓傳統(tǒng)的讀書體驗更符合當下的時代語境。
當然,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解題法,歸根結底還是看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娛樂方式多樣化,分流了讀者,也讓那些有著深度閱讀習慣的讀者更敏感起來。
“圖書實在是一個太特殊的商品了,總有人覺得文化人不該談錢。我發(fā)個圖書視頻,哪怕推薦語再真誠再實在,只要我掛了購買鏈接,就會有人質疑這一切都是商業(yè)運作,都是假的。但作者與出版商都是要吃飯的,他們活得已經夠難了。”Zoe表示,一旦自己的推書與廣告行為掛鉤,可能就會遭到粉絲的反感。
讓不讀書的人愿意讀書,讓讀書的人愿意花錢,這是一個太過宏大的命題,不是某個讀書博主、某篇文章就能解決的事情。但多一個人有了這份意識,或許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到了那一刻,人們終將明白,這不是為了看似事不關己的圖書行業(yè)、創(chuàng)作者甚至商人,而是為了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