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簽到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起始環(huán)節(jié),筆者關注到傳統(tǒng)簽到中存在的真實問題,踐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關注幼兒、關注生活;在自主簽到活動中科學觀察、正確解讀、有效支持,在多次實踐中充分發(fā)揮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幼兒積極思考、主動討論、大膽設計、樂于表達,以期促進幼兒觀察、交流、表征、數學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直擊問題,踐行生活教育理念
在傳統(tǒng)的簽到環(huán)節(jié),幼兒將晨檢卡插到固定位置,保育老師在表格上記錄,或是教師集體點名、幼兒輪流點名等,剛開始時幼兒還會關注、傾聽,但很快部分幼兒便開始互相交談、東張西望、玩弄衣物。這說明簽到形式簡單,且多為日復一日的重復性行為,導致入園自主簽到活動流于形式,毫無新意,所以幼兒逐漸失去了參與興趣。另外,這種簽到方式也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消極等待現(xiàn)象。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提出:“教育者在教育兒童時要讓兒童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主動學習。”隨著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的深入推進,教師關注幼兒、關注生活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張暉教授在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六個支架”解讀中明確指出:“一日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契機。”因此,我們從幼兒入園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入手,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的點名、簽到形式,在自主簽到活動中科學觀察、正確解讀、有效支持,以期促進幼兒觀察、交流、表征、數學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實踐、思考,融教育于生活
在“入園自主簽到”活動中,教師和幼兒共同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集體簽到表
“如果讓你們自己簽到,你打算怎么做?”問題一出,幼兒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寫學號,有的說畫圖形,有的說畫喜歡的動物,有的說寫名字,我將幼兒們的想法一一記錄在白板上,最后請他們集體投票,最終“寫姓名”這項得票最多。接著我將討論結果整理成一張集體簽到表,并在教室門口設置了簽到區(qū),簽到臺上整齊地擺放了筆筒和集體簽到表。簽到表的第一行是組別,第一列是幼兒姓名。
雖然在投放集體簽到表之前已經和幼兒共同解讀過表格,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想簽名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那欄被別人占用了;排隊的人太多了,來不及參加晨間鍛煉了;明明寫好了名字,可不知被誰擦掉了一個字……三天后,本次集體簽到活動在幼兒們的抱怨聲中宣告結束。
分析與思考
從幼兒的討論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有了強烈的自主簽到意識,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表征能力,愿意用數字、圖畫或其他符號記錄。從幼兒的實際簽到經歷來看,集體簽到表最大的弊端是等待時間過長。另外幼兒雖已讀懂表格,但在簽到時仍會出現(xiàn)寫錯行的情況,導致他人沒法簽名。還有部分幼兒偶爾會擦掉別人的簽名。
二、分組簽到表
對于集體簽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沒有直接指出,而是利用晨間談話時間組織了一場討論活動。當我拋出問題“你在自主簽到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幼兒紛紛討論起來……對于寫錯行的問題,有的幼兒認為可以用手指指著自己名字所在的行,有的幼兒認為可以借助尺子;對于名字被擦掉的情況,幼兒提出了自查和同伴監(jiān)督的建議。最后,大家一致認為集體簽到表不方便,轉而想要設計分組簽到表。說干就干,幼兒很快就設計出了分組簽到表,其主要有兩種分組方式:一是男、女分組,二是值日生分組。“如果你們組有一個人選男女分組呢?”考慮到同組幼兒的不同選擇,我追問道?!拔覀兯膫€人用一張表就好了?!庇變夯卮?。
分析與思考
結合幼兒的討論,我在簽到區(qū)增加了直尺等輔助材料,同時提供紙、筆,請幼兒自主設計分組簽到表。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鼓勵幼兒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產生問題的原因,并通過材料支持、啟發(fā)式提問、及時追問等不同方式引導和支持幼兒解決問題。
三、有溫度的簽到表
分組簽到表試行了一段時間后,我再次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睿睿說:“我每天都去男孩組簽到,比以前快多了?!迸闻握f:“我們組的豆豆和凡凡選了男孩組,只有四個人選了值日生簽到表,終于不用排隊了!”在討論中,幼兒們發(fā)現(xiàn)值日生分組簽到更節(jié)省時間。
除了每天在園門口通過測溫通道初篩體溫外,幼兒進入教室前還要復測體溫。一段時間過后,我發(fā)現(xiàn)一些幼兒會拿起額溫槍嘗試自己測溫,一些幼兒開始討論自己的體溫和小伙伴的體溫為什么不一樣,還有的幼兒將測溫通道里測的溫度和額溫槍測的溫度進行對比。觀察到幼兒對體溫的興趣,我請這些幼兒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這時有的幼兒提出想自己測溫,并在簽到表上做記錄的想法,這樣就可以對比體溫變化了。由于幼兒發(fā)現(xiàn)按值日生分組簽到比男女分組簽到更節(jié)省時間,所以這次設計時大家一致贊同以值日生分組方式設計有記錄體溫的分組簽到表。
分析與思考
現(xiàn)實生活是幼兒學習的源泉。從幼兒的身體健康出發(fā),測量體溫成為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測溫通道測出的體溫和晨午檢時額溫槍測出的體溫差異引起了幼兒的注意,這些零散的經驗對幼兒的知識建構非常重要。我給予幼兒表達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體溫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感知體溫與健康的關系。
四、有時間的簽到表
結合我園錯峰入園離園要求,同時考慮到幼小銜接活動的積極意義,我園要求大班幼兒入園時間為7:40~8:00之間。當我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按時入園時,幾名幼兒提出在簽到表上記錄時間,這樣就可以知道哪些幼兒按時入園了。結合近期正在開展的幼小銜接系列課程,我在簽到區(qū)投放了兩種不同的時鐘,同時請幼兒自主設計新的簽到表。我們觀察幼兒設計的自主簽到表后發(fā)現(xiàn)主要有三種不同方式:時間欄分別在姓名欄上方、下方和右邊,最終大家投票選出了時間欄在姓名欄下方的簽到表形式。
分析與思考
長期以來,幼兒的入園時間都是彈性的,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我園對入園時間提出了新要求,但改變已養(yǎng)成的觀念和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除了通過微信群與家長溝通之外,我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如何適應新要求。從討論中可以看出,幼兒基于已有經驗提出了記錄時間的想法,其實記錄時間的過程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紤]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我提供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時鐘,以促進不同層次的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
五、統(tǒng)計時間簽到表
根據一周以來對幼兒自主簽到情況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遲到現(xiàn)象并沒有明顯改善。于是我將簽到表拍照上傳到一體機上,請幼兒們共同討論入園時間問題。早早說:“我星期二遲到了,星期四又遲到了?!薄拔覀兘M星期三有兩個人遲到,其他幾天沒有?!本吙凑掌呎f?!坝惺裁锤玫姆椒ㄖ烂拷M的入園情況呢?”針對幼兒匯報的臨時觀察、點數人數現(xiàn)象,我提出了這一問題,請幼兒思考。米豆說:“可以在后面加個格子,8:00前來幾個人就畫幾個點?!薄斑€要再加個格子,把遲到的人也畫上去?!焙夂庋a充道。“直接寫數字可以嗎?我覺得這樣更快。”涵涵提議道。于是,幼兒在有時間的簽到表上又增加了兩欄日統(tǒng)計內容,幼兒可以自選畫點點、寫數字或其他記錄方式。
分析與思考
記錄時間的方式對大部分幼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仍有部分幼兒的遲到行為給值日生匯報工作帶來了不便,此時我沒有直接告知或教授方法,而是繼續(xù)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看出幼兒具備了一定的統(tǒng)計能力,能主動思考,愿意嘗試運用多種不同方式表征本組幼兒的入園情況?!?~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數學認知方面指出:“能用簡單的記錄表、統(tǒng)計圖等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痹诰唧w實踐的過程中,我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嘗試使用更多元的統(tǒng)計方式。
六、個性簽到表
在簽到表的約束下,幼兒遲到的現(xiàn)象有了明顯的改善,表格上“8:00后到園人數”欄常常都是“0”。在分享交流時,嘉嘉說:“我想設計一張自己的簽到表,記下我這周的上學時間?!避庈幷f:“我想把天氣記下來,因為一到下雨天我就會遲到!”月月說:“我要和果果一起記錄,比比誰來得早?!薄谑牵喾N不同的個性簽到表出現(xiàn)了。
分析與思考
當大多數幼兒熟悉了統(tǒng)計時間記錄方式后,他們有了更多的想法:有的幼兒希望設計個人簽到表,對自己一周的入園情況有更明晰的了解;有的幼兒發(fā)現(xiàn)了天氣和自己入園時間的聯(lián)系,想要通過簽到表驗證自己的猜測;有的幼兒想和要好的同伴互相比較、共同進步,可以看出幼兒有了更多個性化的需求。我尊重并追隨幼兒的興趣,盡最大可能支持他們的發(fā)展。
整合策略,為生活而教育
一、基于生活,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
美國蒙大拿大學教授茱莉亞·布拉德曾指出:“早期教育環(huán)境反映出教師的兒童教育理念、價值觀以及有關兒童學習的信念。這是一個歡迎‘我’且能滿足‘我’的身體、社會性和智力需求的地方嗎?在這個環(huán)境中,‘我’是消極地接受信息,還是積極地建構知識?”因此,在創(chuàng)設班級環(huán)境時,除了要考慮安全、美觀外,還要考慮它對幼兒的身心需求以及對幼兒的發(fā)展價值是否有益。筆者關注到傳統(tǒng)簽到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適時啟發(fā)、引導、支持,在班級內增設簽到區(qū),讓簽到表成為班級環(huán)境的一部分。幼兒隨時可以在教室里找到與自己來園有關的信息,也可以向同伴講述自己來園時的趣事、進步、發(fā)現(xiàn)等,無形中增強了幼兒的歸屬感、責任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
二、關注幼兒,支持幼兒的主動發(fā)展
大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能讀懂一些簡單的表格并按要求記錄,結合幼兒的經驗和發(fā)展,我們經歷了師幼共同設計和幼兒自主設計兩個過程。學期初,筆者踐行兒童本位的理念,組織幼兒共同討論簽到表記錄哪些內容、如何記錄,通過啟發(fā)提問、調整材料,有效支持幼兒及時表征自己的想法。《指南》在語言領域的“閱讀與書寫準備”方面對各年齡段幼兒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于是我們立足《指南》精神,創(chuàng)設自由、自主、和諧的氛圍,讓幼兒親自動手、實際操作,滿足他們通過圖畫、符號和文字等表達的愿望,從而逐步掌握書面表達的技能。
三、多元交流,不斷優(yōu)化活動形式
分享經驗是認可兒童所作所為的一種方式,它使兒童有機會在集體面前講話,相互提問并給予建議。此外,一位兒童的經歷可能激發(fā)另一位兒童的興趣。在《指南》和課程游戲化項目精神的引領下,我們意識到了分享交流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積極意義。因此,當不同的自主簽到表投入使用后,適時創(chuàng)造不同形式的分享交流機會,如集體談話、小組討論、設計展示等,除了引導幼兒分享入園自主簽到中的進步、驚喜、發(fā)現(xiàn)以外,還鼓勵幼兒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在“觀察—討論—調整”的反復中,筆者和幼兒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提升經驗,并不斷優(yōu)化簽到表的形式,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四、拓展遷移,豐富活動體驗
入園自主簽到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卻又高于幼兒的生活。筆者關注到幼兒在自主簽到中遇到的問題,在一次次的觀察、體驗與討論中,多個個體的“我的經驗”共同碰撞出“我們的經驗”,入園自主簽到活動也因此而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集體簽到表為什么不用了?哪一種分組方式更節(jié)約時間?怎樣記錄更便于值日生匯總?一個個問題中,每個個體的經驗都是相對的,但當大家經歷之后通過集體討論積累的經驗就形成了共同的認識,這種共同認識形成的過程不僅解決了幼兒當下的困惑,還對他們的知識建構也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從確保幼兒身體健康出發(fā)測量體溫、記錄體溫成為了幼兒生活中新增的重要內容,一些幼兒不僅在園自測體溫,在家中也主動為家人測溫、記錄,這其實也是幼兒關愛親人、關注生活的體現(xiàn)。很多幼兒還對不同測量方式、不同時間測量的體溫展開了探究與討論,由此對生命、對生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多元記錄與匯報統(tǒng)計的過程中,幼兒在表達、表征、統(tǒng)計、時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這對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入園自主簽到是幼兒一日生活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教師捕捉幼兒遇到的真實問題,基于兒童本位理念,在一次次的觀察與討論中引導并支持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將語言表達、前書寫、時間管理、統(tǒng)計等多方面的內容融入其中。在自主簽到活動中,幼兒感受到了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也逐漸有了對班級的歸屬感。值日生在做統(tǒng)計匯總的過程中,逐步有了為集體服務的責任感和儀式感,這也激發(fā)了他們關心集體和他人的情感。在實踐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但他們沒有畏懼或退縮,而是積極討論、主動解決,逐漸養(yǎng)成了積極主動、不怕困難的良好學習品質,這對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