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七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為例,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綜合防治問題,以“燃燒我的卡路里”為主題,綜合運用體育、科學、心理等相關知識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組織學生制定了具有參考價值的營養(yǎng)食譜和運動處方,總結形成了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際經驗:堅持問題導向、深度剖析問題原因;合理確定驅動性問題和跨學科學習主題;加強學習交流、加強跨學科知識儲備。
關鍵詞:跨學科主題學習;肥胖;營養(yǎng)食譜;運動處方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8-0064-05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各門課程都要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首次對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1]。同時也明確提出“設計跨科學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聯(lián)系” 的要求, 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融合多門課程,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2]。
本文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出發(fā)點,結合七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內容和《科學》教材中《代謝與平衡》等內容,以“燃燒我的卡路里”為主題,嘗試融合體育、科學、心理等學科知識,對跨學科主題學習進行教學實踐探索,組織班級學生學習并設計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營養(yǎng)食譜和運動處方,并總結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際經驗。
一、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思路與流程
為推動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綜合防治,筆者在所教的七年級某班進行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主要堅持問題導向思路,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組織學生分析肥胖原因、涉及學科(體育與健康、科學等)和知識點(食物與營養(yǎng)、能量的獲得等),再深入學習《體育與健康》中《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內容,《科學》教材中《代謝與平衡》等知識,在學科融合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營養(yǎng)食譜和運動處方,以此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其跨學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鐚W科主題學習實踐流程見圖1。
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過程
(一)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引入
合理引入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是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起點。教學中,筆者通過播放青少年學生肥胖問題短片、電影《西虹市首富》中群眾購買脂肪險參加鍛煉減肥片段,以及介紹本校近三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引出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肥胖問題,關注自身健康。
肥胖是指體內脂肪過多的一種狀態(tài),醫(yī)院體檢常用體重指數(即BMI值,體重與身高2次方的比值)來衡量。一般認為BMI<18.5,屬于偏瘦;18.5≦BMI<24,屬于正常體重;24≦BMI<28,屬于超重;BMI≧28屬于肥胖。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較快,平均5年就增長1倍[3]。本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顯示,七至九年級學生超重肥胖的比重依次為13.03%,14.56%,11.78%。肥胖扭曲了青少年的身體形態(tài),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壓力,會增加患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引發(fā)肥胖焦慮和社交障礙等[4]。
(二)分析問題:討論原因、涉及學科和核心知識點
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涉及的主要學科、核心知識點進行分析是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重要基礎,決定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方向。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自主學習《體育與健康》中《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內容和《科學》教材中《代謝與平衡》等知識,然后通過分組討論、點評講解的形式讓學生思考、交流引起肥胖的原因、涉及的學科、核心知識點以及如何運用體育與其他學科知識重塑身體形態(tài)等問題。具體的活動設計見表1。
經學習、分析和討論,學生一致認為引起肥胖的原因錯綜復雜,主要包括遺傳、能量代謝失衡、疾病、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心理因素等。這不僅涉及體育與健康知識,還與科學、心理等學科緊密相關。涉及的主要知識點包括食物與營養(yǎng)、能量的獲得、基礎代謝、有氧運動、無氧運動、運動能量消耗、心理調節(jié)等。因此,要實現(xiàn)肥胖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重塑,必須綜合運用體育與健康、科學、心理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統(tǒng)籌設計并協(xié)同推進。
(三)問題學科化: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確定
確定主題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首要任務,是把需解決的問題提升到學科理論高度加以解決的關鍵[5]。這要從研究解決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分析問題涉及的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和其他跨學科知識,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具有學科特色、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推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順利實施。
教學中,筆者選擇“燃燒我的卡路里”作為主題。一方面,這個主題與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綜合防治目標一致。《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中明確指出“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減肥的目的不是僅僅減輕體重,更重要的是要消除體內的過剩脂肪”。這說明減肥需要燃燒脂肪,消耗多余能量,而卡路里是能量單位,也就意味著需要燃燒卡路里。另一方面,“燃燒我的卡路里”作為網紅歌曲《卡路里》中的一句歌詞,能在青少年中引發(fā)共鳴,吸引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跨學科主題學習中。
(四)問題連續(xù)體:驅動性問題確定
問題連續(xù)體即確定驅動性問題,是能夠持續(xù)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和推動問題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三個驅動性問題,用以激發(fā)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并動手設計個性化的營養(yǎng)食譜和運動處方:(1)怎樣合理膳食有利于解決肥胖問題。(2)運動鍛煉如何有效緩解肥胖。(3)設計個性化的營養(yǎng)食譜與運動處方。
(五)問題解決腳手架:知識能力構建
問題解決腳手架即進行知識儲備和能力構建,是對跨學科主題學習涉及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并全面掌握,為后續(xù)學習和設計打下堅實基礎,是承上啟下的環(huán)節(jié)。
教學中,筆者重點組織學生從五個方面學習專業(yè)知識:一是學習《體育與健康》中《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內容,讓學生明白平衡膳食和健康的關系,學會從調整飲食和合理鍛煉兩方面來控制體重。二是邀請科學教師給學生講解《科學》教材中《代謝與平衡》相關知識作為補充,讓學生掌握食物與營養(yǎng)的關系、食物的消化吸收、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體內物質的動態(tài)平衡等知識。三是讓學生通過查閱書籍或網絡學習等途徑自主學習其他專業(yè)知識,如正常人一天需要的能量如何計算,各類食物包含多少能量,各類運動消耗多少能量等。四是通過查閱網絡資料(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方式收集各類可借鑒的營養(yǎng)食譜和運動處方。五是從心理學角度幫助學生建立信心,讓學生正確面對超重肥胖問題并著手解決。
(六)問題解決:設計營養(yǎng)食譜與運動處方
1.設計營養(yǎng)食譜
在專業(yè)知識充分積累的基礎上,筆者組織學生設計營養(yǎng)食譜。營養(yǎng)食譜包含早、中、晚三餐食物搭配及用餐時間,可根據學生體重指數等數據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具體的活動設計和成果展示見表2。
(1)能量消耗計算
身體能量消耗與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有關,讓學生明白每個人每天需要的基礎代謝能量是不一樣的,并對自己所需的基礎代謝能量進行估算。實踐中,根據自己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就可以計算出一日所需要的基礎代謝能量。計算公式為:
男性基礎代謝能量:10×體重(千克)+6.25×身高(厘米)-5×年齡+5。
女性基礎代謝能量:10×體重(千克)+6.25×身高(厘米)-5×年齡-161。
例如,學生甲是女性,體重65公斤,身高160厘米,年齡16歲,那么她的體重指數為25.39,屬于超重范圍,她所需要的基礎代謝能量就是:10×65+6.25×160–5×16–161=1409大卡。
(2)確定不同人群每日所需要的熱量
組織學生估算每日所需的熱量。不同人群每天所消耗的總熱量也有所不同。根據資料,普通人1天所需要的能量為基礎代謝×1.3,一般健身人群為基礎代謝×1.55,專項運動員為基礎代謝×1.8。學生為普通人員,以學生甲為例,則他(她)一天所需要的能量約為1409×1.3=1831.7大卡。
(3)減肥減脂與能量消耗的關系
為實現(xiàn)減肥目標,必須讓攝入的熱量小于消耗的熱量。一般建議減少的熱量為所需總熱量的10-20%。這里選取20%作為減肥目標和計算標準,則甲一天需要減少的熱量約為1831.7×0.2=366.34卡,一天需要攝入的熱量為1831.7-366.34=1465.36大卡。
(4)梳理不同食物包含的熱量
每種食物包含的熱量各不相同。筆者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圖書等途徑查找不同食物包含的熱量清單。部分常見食物包含的熱量如表3。
(5)定制營養(yǎng)食譜
組織學生按照早、中、晚3∶4∶3的比例設計營養(yǎng)食譜。以學生甲為對象,根據她的實際情況(減肥目標、飲食習慣等),早晚各需要1465.36×0.3=439.6大卡能量,中午需要1465.36×0.4=586.14大卡能量。在此基礎上,結合各類食物包含的熱量,就可以設計出個性化的營養(yǎng)食譜。
2.設計運動處方
(1)梳理有氧運動、無氧運動知識
在邀請科學教師講解《能量的獲得》等章節(jié)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探究生活中常見的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體育項目,并厘清相關運動消耗多少能量等知識。具體活動設計見表4。經查閱資料,有氧運動包括跳繩、快走、慢跑、長距離游泳等,一般一小時消耗的熱量在300~800大卡之間。無氧運動是短時間劇烈運動,如百米沖刺。一般情況下,無氧運動10分鐘相當于有氧運動30分鐘。
(2)梳理各類運動消耗的能量
運動一般只占每天能量消耗的15%到30%。經查閱資料,常見運動消耗的能量如表5。
(3)定制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包含運動項目、運動時間、運動強度等內容。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身體情況等設計出個性化運動處方。該運動處方需對身體情況、鍛煉目標與需求、健康檢查、運動負荷測定、體能測定、實施建議、注意事項等進行記錄和提醒。
三、反思與總結
本次跨學科主題學習總體實現(xiàn)了預期目標。一方面,有效推動了“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明白控制飲食和合理運動是超重肥胖綜合防治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積累了運用跨學科主題學習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一是證明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必要性。本次實踐充分證明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中十分必要,應推動其應用和研究。本跨學科主題學習通過將體育與科學等其他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們更好理解掌握了《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章節(jié)的內容。還通過學習和運用體育與健康、科學、心理等學科知識,制定了個性化的營養(yǎng)食譜和運動處方,讓學生對青少年肥胖問題的總體形勢、原因、解決思路與方法等有了很深的體會,對有氧呼吸、無氧呼吸、能量獲得、基礎代謝、有氧運動、無氧運動等知識點有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能力和探索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實現(xiàn)了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于生活層面的突破。
二是形成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經驗??鐚W科主題學習應著眼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方法,以一門學科為主體,對其他學科知識進行融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對主題進行深入探究學習。根據本次實踐,認為推動跨學科主題學習,應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深入剖析該問題涉及的核心知識及所屬學科,并確定有吸引力、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的主題和驅動性問題開展教學,直至實現(xiàn)預期目標。對學生來說,要善于主動學習,整合碎片化知識,加強知識體系建構,從單科思維轉變?yōu)榭鐚W科綜合思維,不斷提升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對教師來說,要有跨學科意識,嘗試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加強與不同學科教師的交流探討,在相互學習中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實現(xiàn)專業(yè)化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J].體育教學,2022(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教材編委.科學(九年級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
[4]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