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全育人”面臨著全員育人“員”的主體地位如何強化、全程育人“程”的連續(xù)性如何實現、全方位育人“方位”的風險如何化解等問題,而新媒體矩陣作為由多個新媒體媒介元素連接形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可有效為高?!叭恕苯ㄔO賦予新動能。為構筑新媒體矩陣框架下的“三全育人”新模式,應按照強化建設意識,構建多元協(xié)同治理框架,加強專業(yè)隊伍建設的工作路徑全面推動“三全育人”建設。
關鍵詞:高校教育 高校新媒體矩陣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的德育理念,旨在將高校思政工作全員化、全過程化和全方位化。但在當前深入推進“三全育人”建設中依然存在著若干問題,而新媒體矩陣作為由多個新媒體媒介元素連接形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能夠實現各新媒體平臺之間內容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共用,其強大的聚合效應可為“三全育人”建設賦予新動能。如何高質量搭建新媒體矩陣賦能“三全育人”建設,對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全育人”建設蘊含著“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要求,從實踐上看現在依然面臨若干亟需探討和摸索的課題。
1.全員育人中“員”的主體地位如何強化?!叭珕T育人”在廣義上是指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四大育人主體均肩負著大學生培育責任;狹義上是指學校各個部門、各個教學人員都應承擔著育人功能。不同維度的育人主體應發(fā)揮協(xié)調聯動作用,為實現高質量育人目標而凝聚育人合力。在大學生培育實踐中,需探索如何形成“全員育人”合力。具體而言,如何根據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結合高校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屬性、內容范疇與服務對象,對立德樹人任務進行細致分解,把立德樹人真正落實在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制度育人之中,實現各部門各人員全面育人;如何引導家庭增強其對大學生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協(xié)同學校的育人工作;如何有效運用各類豐富的社會資源,為學生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如何增強學生自主意識,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自我管理。因此,“全員育人”建設要著力探索如何加強不同維度各類“員”的主體地位,逐步有效擴大育人群體,全面調動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育人的積極性。
2.全程育人中“程”的連續(xù)性如何實現?!叭^程育人”是在時間維度上對高校育人提出全過程覆蓋的新要求,本質上是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與學生成長全過程。育人是一個漸進的長期過程,大學生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行為特點,如何實現育人工作時間上的高效銜接,將立德樹人貫穿學生發(fā)展的各階段至關重要。對此,需打破原有傳統(tǒng)思政教育局限于課堂內、學期內、不連續(xù)的弊端,讓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從課堂到課外、從學期到假期等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全過程。需要摸索如何補全大學生思政教育可能出現的空白地帶,避免出現重視學期內、課堂上的思政教育而缺乏對大學生不在校階段的連續(xù)教育,防止全程育人的閉合鏈條斷裂。要在重視低年級學生價值引導與思想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對高年級尤其是畢業(yè)生的持續(xù)性育人,防止思政教育出現斷層的現象。通過加強“全程育人”在時間維度上的連續(xù)性,持續(xù)鞏固與深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全過程教育”建設中要著力探索如何補全教育空隙,實現整個育人過程的連續(xù)性,閉合育人鏈條。
3.全方位育人中“方位”的風險如何化解?!叭轿挥恕币蟾咝R浞謪f(xié)調各空間或場域資源,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和價值觀引領。全方位育人涉及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以及家庭、社會、學校等多個層面,存在多“方位”所帶來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可能的沖擊和風險。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大學生生活、學習空間突破了物理限制,延伸到信息量巨大的虛擬網絡空間,網絡空間成為全方位育人建設的重要前沿陣地。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思想體系還未成熟、不完全具備信息真?zhèn)蔚呐袛嗄芰?,容易受到各類不良思想的影響。對此,需要在全方位育人過程中,探索如何高度警惕可能來自某個“方位”的各類不良思潮滲透,實現各“方位”育人的高效聯動,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強大凝聚力、號召力。
面對新時代高?!叭恕苯ㄔO面臨的現實難題,新媒體矩陣依托于互聯網數字技術,以宣傳內容為中心,以不同類型的新媒體平臺為渠道,利用平臺優(yōu)勢,整合媒體資源,能夠有效增加育人基數,調動全員參與育人;憑借其強大傳播效應補全教育空隙,閉合育人鏈條;運用宣傳共振效應增強主流聲音,牢牢守住意識形態(tài)底線,為高?!叭恕苯ㄔO提供新工具、賦予新動能。
1.匯集各方力量與多方資源,實現校內全員育人。新媒體矩陣具有傳播主體多元化特征,其全覆蓋、多維度的信息傳播方式,利于匯集各方育人力量與資源,擴大高校育人主體范圍,實現高校內全員育人。一方面,新媒體矩陣可賦能育人覆蓋范圍,利于將高校育人工作由相關職能部門擴展至各方力量,并依托新媒體技術鏈接各個領域的教育資源,為各主體育人提供形式多樣的育人資源,實現高校內全員育人。另一方面,新媒體矩陣可賦能育人多維度,能夠隨時隨地發(fā)布“一對多”“多對多”的教育信息,信息以網狀形式擴散傳播,利于將育人主體由高校進一步擴展為社會大眾、學生家長、學生自身等多個主體,實現廣義上的全員育人。例如,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通過統(tǒng)籌運營全球傳播融媒體矩陣賬號,獲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有效賦予了全員育人新動能。新媒體矩陣具備的全覆蓋、多維度特性利于實現教育主體多元化,可有效擴大高校思政教育的參與輻射范圍,增加育人基數,克服育人主體不足的難題,為高校實現全員育人賦予新動能。
2.突破育人時間空間界限,打造全程育人鏈條。新媒體矩陣突破了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信息傳播時效性較強,傳播范圍較大,可有效、及時、準確地解答大學生所疑惑的思想難題,賦能大學生培育全過程。新媒體矩陣利于促進各新媒體媒介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共用、內容共建共享以及資源優(yōu)化配置。每個階段的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和面臨的問題各異,育人應做到全過程不同階段的因地制宜。運用新媒體矩陣利于精確了解不同階段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不同階段大學生學習生活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實施階段性、有針對性的育人工作,促進育人工作以一種近乎“無孔不入”式的方式追蹤大學生成長的全過程,有效補齊高校全過程育人過程中的教育空隙,合理規(guī)劃思政教育方法,增強全過程育人的效用,建立健全全過程大學生培育引導體系,形成系統(tǒng)閉合的全過程育人鏈條。
3.融合多方位思政教育資源,強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新媒體矩陣的構建能夠有效應對來自全方位育人過程中的意識形態(tài)沖擊,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管理,發(fā)揮思想引導作用,不斷壯大主流聲音。首先,新媒體矩陣具有極大的資源融合優(yōu)勢,在全方位宣傳過程當中,將更加利于潛移默化地涵化學生思想。新媒體矩陣的資源融合特點能夠將不同新媒體媒介組合在一起,利用新媒體媒介的傳播規(guī)律,發(fā)揮新媒體媒介的傳播特點,將校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不斷整合、編輯、傳遞,促進主流思想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銜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認知和認同。其次,新媒體矩陣對社會熱點問題、輿論問題的分析往往更加專業(yè)、權威,有利于幫助大學生了解事件本質。新媒體矩陣利于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社會輿論的變化,有效處理與應對突發(fā)情況,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權威、專業(yè)的分析,利于為學生提供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引導,減少網絡負面言論影響,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新媒體矩陣可發(fā)揮宣傳共振作用,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號召力,正確引導網絡輿論,有效發(fā)揮網絡空間育人作用,賦能全方位育人。
構建新媒體矩陣能夠為“三全育人”建設賦予新動能,應進一步加強高質量高校新媒體平臺矩陣建設,充分發(fā)揮其賦能作用,促進高?!叭恕庇行窂降慕ǔ珊屯晟啤?/p>
1.加強新媒體矩陣建設意識,暢通信息渠道。強化建設新媒體矩陣意識,通過新媒體矩陣暢通“三全育人”信息反饋渠道。首先,高校應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矩陣對強化“三全育人”的賦能作用,通過建章立制,將新媒體矩陣建設納入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的軌道,通過各類形式的教育培訓,切實增強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新媒體矩陣建設意識,并增大新媒體建設投入力度、協(xié)調各平臺建設。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矩陣,健全教職工、學生關于“三全育人”的信息反饋渠道,轉變以往高校反饋渠道單一且集中的局面。在教職工層面,以新媒體矩陣為媒介,充分調動教職工尤其是一線教師和輔導員深入參與“三全育人”的積極性,充分全面搜集教職工對“三全育人”的認識與各類意見,為教職工“三全育人”實踐與心得交流提供信息平臺。在學生層面,可以借助新媒體矩陣集中信息范圍廣、速度快的特點,為學生搭建與學校溝通的高效平臺,幫助學生充分表達各類情感與各類訴求,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實現學生從“三全育人”受眾者到參與者的轉變,助力“三全育人”理念的傳播與實踐。
2.構建多主體協(xié)同治理框架,實現多元共治。搭建整體治理框架,協(xié)調各部門實現多元共治,是進一步推進“三全育人”建設的有效途徑。以暨南大學為例,該校積極探索新型教育媒體矩陣,在內容生產、信息發(fā)布、輿情處置等方面實現校內各單位之間的高效聯動,將健全校內各單位協(xié)同機制、推進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建設網絡大思政工作格局有機統(tǒng)一。建設新的融媒體中心,將高校內各新媒體運營部門進行重組融合,構建新型“融”團隊,改善了各部門各平臺間各自為戰(zhàn)的情況,發(fā)揮了系統(tǒng)整合的優(yōu)勢,進一步夯實了高?!按笏颊备窬指?。因此,可搭建“學校黨委+宣傳管理中心+內容生產中心+新媒體運營中心+輿情分析中心”組成的多主體協(xié)同的新媒體矩陣。其中,學校黨委起宏觀領導作用,統(tǒng)籌高校新媒體矩陣開展網絡宣傳引導,把好新媒體矩陣的政治方向;宣傳管理中心負責組織協(xié)調,優(yōu)化校園內各類媒體管理方式,打破平臺間壁壘,整合官方公眾號、校園官網、校園官方微博、校園官方抖音等媒體平臺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內容生產中心負責提供優(yōu)質原創(chuàng)內容,運用新媒體矩陣算法優(yōu)勢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捕捉學生實際需求,立足這種需求,為不同平臺受眾提供差異化內容;新媒體運營中心將宣傳內容轉化為圖文、音頻、視頻、動圖、H5等多樣化、可視化新聞產品,通過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端以不同展現形式進行輸出,負責各平臺的運營和監(jiān)管,實現高?!叭恕苯ㄔO在手機、PC端的全覆蓋;輿情分析中心負責搜集社會熱點新聞,動態(tài)把握青年群體思想動態(tài),做好輿情預警提示工作,進行輿情數據的分析和統(tǒng)計。五大中心既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司其職又互為一體,共同發(fā)揮新媒體矩陣功能,共同夯實“三全育人”建設的前沿陣地,落實“三全育人”主要任務,促進新媒體矩陣宣傳效率的全面提升。
3.強化新媒體隊伍建設,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為進一步強化新媒體矩陣建設,推進“三全育人”理念,必須要在新媒體隊伍建設上下功夫。一方面,應當持續(xù)建立健全新媒體專業(yè)人才激勵機制,吸引高水平專業(yè)人才加入新媒體矩陣建設工作。設立足夠數量的工作崗位,為專業(yè)新媒體人才提供施展空間,提升官方新媒體賬號的活躍度與創(chuàng)造力。積極引導高校師生積極為“三全育人”建設“添磚加瓦”,將優(yōu)秀新媒體作品產出納入教師職稱評選和學生獎綜合測評標準,并給予一定的物質與精神獎勵。另一方面,加強新媒體專業(yè)技能培訓,制定科學合理的定期培訓制度。定期邀請專業(yè)新媒體從業(yè)人員如資深專業(yè)記者、新媒體編輯等就高?!叭恕苯ㄔO開展系列講座;強化學生群體中的新媒體素養(yǎng)培育,明確新媒體學生團隊的定位,開設新媒體技能菁英班,充分挖掘學生群體中新媒體人才潛力,提升青年學生的新媒體素養(yǎng)。
應對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建設存在的現實問題,加強新媒體矩陣建設、搭建高水平新媒體矩陣平臺是高校提升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力影響力、踐行“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路徑。為踐行好“三全育人”、培育好時代新人,高校應當秉承“三全育人”理念,通過強化思想認知、暢通信息反饋渠道、構建多元協(xié)同治理框架、強化新媒體隊伍建設等路徑搭建高水平的新媒體矩陣,為高校“三全育人”建設賦予新動能,承擔起、履行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作者王曉蕾系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副教授;闞蕊系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研究助理)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研究)“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效能影響因素及評價研究”(項目編號:21JDSZ3028)、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學??茖W研究項目“新時代河北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效率提升研究”(項目編號:SQ20232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曉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論意蘊、現實難題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8(18).
[2]何少群,程東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21).
[3]倪松濤,楊濤.高校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現狀、困境和發(fā)展方向[J].傳媒,2022(23).
[4]李鐵軍.新時代高校新媒體運營現狀、困境與策略研究[J].傳媒,2022(17).
[5]魯杰.論高校全媒體“三全育人”的工作機制與實現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06).
【編輯:錢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