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給予詞匯教學充分的重視,并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應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確保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均能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和持續(xù)的提升。文章探討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以供參考。
一、配音能力
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時,可以利用音頻和視頻材料,以更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呈現(xiàn)新詞匯。通過音頻材料,學生能接觸到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語音和語調(diào);通過視頻材料,學生能感知豐富的視覺元素和動態(tài)情境。這不僅能夠提高他們語言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幫助他們在理解人物與場景的同時,逐步學會運用新詞匯。
以課外閱讀“The Merchant of Venice”為例,教師可以先呈現(xiàn)以下內(nèi)容:“Portia gave the decision.‘One pound of the merchant’s flesh is yours. It is what the contract says. You may take his flesh.’”隨后,教師可以播放與文字相對應的視頻,讓學生觀察主人公的表情,感受其內(nèi)心世界,并跟著視頻模仿臺詞。教師可以消除原視頻的聲音,引導學生對視頻進行配音練習,并讓學生將自己配音的版本與原聲視頻進行對比分析。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視頻內(nèi)容所呈現(xiàn)的主題,同時,通過實踐運用,學生能夠加深對decision、merchant、flesh和contract等詞匯的記憶。
學生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不僅要記住單詞的含義,還要掌握正確的發(fā)音。通過模仿發(fā)音,學生能將詞匯學習與情感表達相結合,有效糾正發(fā)音錯誤并提升口語流利性。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配音練習詞匯的發(fā)音,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語調(diào)、語速及發(fā)音風格中,熟練掌握并運用詞匯,使語言表達更為自然流暢且準確無誤。
二、提問能力
在詞匯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依托具體的語篇背景作為支撐。教師依托特定的語篇開展詞匯教學相結合,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詞匯學習。為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語篇內(nèi)容進行提問。通過展示學生的問題并引導他們進行回答,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此外,學生在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詞匯進行語言組織和表達。這一實踐過程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升其思維品質(zhì)。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八單元“Green Living”中的第一節(jié)“Roots and Shoots”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文本,初步了解文本內(nèi)容。在閱讀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深入閱讀,學會運用相關詞匯。例如,學生提出如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bout personal behavior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在提問
過程中,personal、behavior、establish等詞匯被學生反復提及和運用,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詞匯學習和運用能力。
在語篇學習中,提問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它既可以針對特定的人物、事件和場景進行,又可以圍繞具體的詞匯展開,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語篇內(nèi)容,并加深對詞匯的實際運用。教師鼓勵學生提問,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促使他們?nèi)褙炞⒂诋斍暗膶W習,特別是如何恰當?shù)剡\用詞匯來表達思想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詞匯的記憶,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他們在交流中能夠更加精準地使用詞匯。
三、復述能力
復述作為英語學習中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旨在要求學生將所聽或所讀內(nèi)容融入個人理解后,進行重新表述。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詞匯理解與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采取分層復述的教學策略,即鼓勵基礎扎實的學生完整復述文本,基礎中等的學生復述部分文本,基礎薄弱的學生根據(jù)提供的關鍵詞進行復述。這種教學方法旨在確保所有學生均能參與詞匯表達,進而提高他們的詞匯運用能力。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第二單元“Sports and Fitness”中的第一節(jié)“The Underdog”為例,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復述文本,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的主題意義。具體而言,在復述過程中,學生需運用“Let me try.”等句型以及“jump and rush onto the court”“hit Paul on the shoulder”等詞組。在復述時,教師可先指導學生找出文本中有關主人公優(yōu)點和缺點的表達,如優(yōu)點為“have real skills”“work really hard”等,缺點為“Paul was only 1.6 meters tall.”。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這些關鍵點進行復述。學生的復述過程并非對已學詞匯的簡單重復,而是通過個人的思考和理解,進而利用這些詞匯重新構建出完整的語篇。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詞匯,還能顯著地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四、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英語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特別是在詞匯學習方面,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zhì)量。部分學生認為詞匯學習是一個枯燥單一的過程,而合作學習能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為其提供更多的互動和參與機會。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相互討論單詞的讀音、含義和用法等,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詞匯,拓展他們詞匯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以“The Underdog”這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合作任務:閱讀Part1的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不同人物對主人公的態(tài)度。這旨在讓學生認識到,對于同一人物,不同個體往往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通過協(xié)作,學生能夠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該人物形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仔細研讀文本,尋找與人物相關的關鍵語句,還要對這些語句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并運用相應的詞匯準確表達各自對人物的態(tài)度。這一過程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討論。
比如:有的學生在第二自然段找到主人公對自己的態(tài)度,即“Paul knew that being shorter than other players meant that he had to practise more.”;有的學生在第三自然段找到教練對主人公的態(tài)度,即“Our coach wasn’t so sure.”;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Everyone knew Paul had real skills, and was someone who worked really hard and had a strong desire to play for the team.”。通過討論,學生認為主人公對自己的態(tài)度是“self-aware”;教練對Paul的態(tài)度是“doubtful”;整個團體對Paul的態(tài)度是“confident”。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進一步理解詞匯的含義,掌握更多與主題相關的詞匯。
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能增強學生的自信,使他們合作解決遇到的問題,如“如何正確發(fā)音?如何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匯含義”等。同時,教師開展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他們自主地進行預習和檢測等。
五、演講能力
開展演講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口語表達能力、思想闡述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等。學生在進行演講時,需要精準地選擇并運用詞匯,同時正確掌握語音和語調(diào),這對于其詞匯學習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在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已學詞匯,并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演講實踐。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更為準確地評估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及綜合運用詞匯的能力。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八單元“Green Living”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單詞并領悟單元的主題意義,教師可以開展以“Green Living”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在演講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討論當前環(huán)境保護中面臨的問題,并結合社會實踐表達自己的想法,為接下來的演講作鋪墊。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為一名高中學生,能如何在環(huán)境保護中發(fā)揮作用。有的學生提出:“Leave the tap while you brush your teeth.”有的學生提出:“Leave a light when you go out.”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與個人可以采取的措施結合起來,形成一篇個性化的演講稿。
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應盡可能給予學生正面、肯定的評價,以增強他們的獲得感,進而激發(fā)他們更為主動地學習單詞的意愿。演講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能有效展現(xiàn)學生的個人魅力、思維特點及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設置演講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英語表達的機會,還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能力的平臺。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所學的英語詞匯,進而提高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詞匯的能力。
六、扮演能力
在高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為學生提供扮演機會,鼓勵他們根據(jù)個人對文本的理解,將閱讀材料中的人物形象具象化呈現(xiàn)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地進行詞匯的分析、加工與處理,這有助于他們將詞匯融入實際語境中加以運用,從而更有效地掌握其運用技巧。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二第六單元“The Admirable”中的Lesson 3“The superhero behind superman”為例,教師可以先提問:“How was Reeve injured?”讓學生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狀態(tài),并運用詞匯表達出來。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將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需準確表現(xiàn)相關動作、細膩捕捉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恰當?shù)乇憩F(xiàn)其內(nèi)心獨白。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將他們所理解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并在角色扮演中熟練運用所學的目標詞匯。
在詞匯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應開展富有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活動,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多樣化的語言環(huán)境中深入理解、有效記憶并靈活運用詞匯。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零散的詞匯融入具體的人物對話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
結語
總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使其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通過反復練習和實際應用,學生能夠有效地提高語言能力。因此,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并確保其英語能力獲得實質(zhì)性的提高。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他們將持續(xù)不斷地擴充詞匯量,鞏固語言基礎,并靈活運用新詞匯,從而實現(xiàn)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