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以其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jié)和有趣的人物形象深受兒童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童話不僅是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還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工具。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的童話作品,采用了“雙線并進”的方式,以語文要素為統(tǒng)領來編排童話課文。教師應該立足語文要素,挖掘童話課文中的育人元素,開展高質(zhì)量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設計閱讀、寫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能深入理解童話故事情節(jié),體會童話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道德水平?;诖?,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童話育人的價值,并立足創(chuàng)設童話教學情境、挖掘童話育人資源、利用童話道理啟智、開展童話鑒賞活動四個環(huán)節(jié),探索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育人的實施策略。
一、小學語文童話育人的價值
(一)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學生學習童話故事中優(yōu)秀的詞匯和生動的表達方式能夠提高語言應用能力,閱讀和復述童話內(nèi)容能夠提高語言表達和閱讀理解能力。童話故事充滿了神奇的元素和豐富的想象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使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奇妙世界,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此外,許多童話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德觀念,如誠實、勇敢、善良等。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和學習童話故事,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通常能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童話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平臺,學生通過集體閱讀和討論童話情節(jié),能夠?qū)W會與他人溝通和合作,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同時,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模仿興趣,促使學生模仿積極正向的行為,這有助于學生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情緒,使他們更加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zhàn)。此外,童話故事中的奇幻元素還可以幫助學生緩解焦慮和壓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童話育人的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設童話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契合童話故事情節(jié)的教學情境,能促使學生融入童話世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童話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造,充分發(fā)揮童話的育人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紙船和風箏》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友誼的小船”“放飛心愿”兩個童話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個教學情境是“友誼的小船”。教師可以講述一個關于友誼的小故事作為課堂導入,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友誼。接著,教師可以引出課文《紙船和風箏》,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紙船和風箏,通過對話和表演再現(xiàn)課文中的情節(jié)。學生可以在表演過程中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豐富表演內(nèi)容。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友誼的重要性,讓學生思考如何建立和維護友誼、如何包容和理解對方。
第二個教學情境是“放飛心愿”。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彩紙、塑料剪刀、膠水等道具,引導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紙船和風箏,并在上面寫下心愿或祝福。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空曠的地方放飛風箏,并在放飛的過程中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放飛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撿回屬于自己的風箏并將其收藏起來,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心愿、祝福及在放飛過程中的感受。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讓自己的心愿成真的辦法,鼓勵學生積極追求夢想。
以上兩個教學情境可以發(fā)揮童話育人的作用,讓學生體驗到友誼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的同理心和學習興趣。除了創(chuàng)設上述兩個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qū)W生展示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童話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挖掘童話育人資源,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童話故事通常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生通過閱讀和學習童話,能夠逐步體會其中的道理,進一步提高道德水平。教師要深入挖掘童話故事中的育人資源,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教師要利用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情感,豐富其情感體驗。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話題討論、主題探究等方式,分析童話中蘊含的道德知識和道理,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大象的耳朵》一文為例。教師可以深入挖掘童話中的育人資源,讓學生通過扮演童話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探索故事中的道理,并通過分享、互動、交流等活動提高道德水平?!洞笙蟮亩洹分v述的是一頭大象因為耳朵與眾不同而引發(fā)的故事。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思考在面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時如何尊重他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包容心和同理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關道德觀念的問題,如“如果你是大象,你會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其他動物”,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討論,然后根據(jù)學生的表達和分享給予積極的評價和指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決策能力,幫助他們理解道德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辯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道德觀念的基礎上,根據(jù)“大象該不該改變自己的耳朵”這一話題進行辯論,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力。教師還可以深入挖掘童話中的育人資源,引導學生從適應環(huán)境、減少困擾、提高生存機會等角度進行思考,從保持個性、尊重自然規(guī)律、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等角度開展敘述,以營造積極的辯論氛圍,促進學生吸收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實現(xiàn)育人目標。
(三)利用童話道理啟智,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童話故事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童話故事中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是一種寶貴的育人資源,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體會童話道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此外,童話故事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事物的工具,能幫助學生掌握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師要利用童話道理啟發(fā)學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童話道理設計教學,在恰當?shù)沫h(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犊傄驳共涣说睦衔荨分v述的是一座老屋因為內(nèi)心懷揣著一份舍己為人的善良而始終屹立不倒的故事,這個故事背后蘊含著相互支持的力量、相互幫助的溫暖和相互陪伴的美好。教師可以基于童話道理設計一系列問題,如“老屋總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特殊之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老屋每次接受小動物的請求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它為什么會愿意幫助小動物們”“老屋在為小動物們提供幫助的同時自身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老屋最后為什么選擇倒下,倒下是不是它最初的計劃”“你認為老屋身上有哪些品質(zhì)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踐行這些品質(zhì)”等。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童話情節(jié)和角色形象,理解童話中蘊含的道理。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童話故事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童話傳達的道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老屋的品質(zhì)角度出發(f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實踐,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問題理解課文主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進而提高思維水平。
(四)開展童話鑒賞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
童話鑒賞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童話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童話鑒賞活動作為教學補充,引導學生欣賞童話的文學美和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童話鑒賞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同一主題下的多個童話故事,對比同一童話故事的不同版本,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學生深入體會童話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巨人的花園》一文為例。教師可以開展童話鑒賞活動,鼓勵學生在鑒賞活動中進行童話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巨人的花園》講述了一個關于分享和關愛的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活動,指導學生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幫助學生深入體會童話的韻律和節(jié)奏。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巨人、孩子等角色的性格特點,分析不同角色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讓學生從多角度鑒賞童話,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代入童話故事,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心路歷程。
此外,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分享閱讀心得等活動,鼓勵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帶領學生從故事的主要脈絡和關鍵細節(jié)入手鑒賞童話,讓學生理解分享、友愛、改變等主題。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或者為《巨人的花園》創(chuàng)編一個新的結局。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搬上舞臺,在表演中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育人目標。
結語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影響著語文學科的育人效果。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需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并不斷挖掘童話故事中的育人資源,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童話教學的質(zhì)量,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xiāng)族自治縣果園中學)